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管理机制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机制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100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100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风险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患者护理中选择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应用效果;护理管理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增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医患纠纷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因护理干预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也越来越多,患者对医院及医生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严重阻碍了医生顺利开展治疗护理工作[1]。由于普外科病种比较复杂而且急症所占比例较大,病房患者较多,导致普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较其他科室偏大,护理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纠纷都是由于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引发的。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发展,临床护理管理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预先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并针对此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的目的[2]。现将我院普外科患者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0~76岁,平均(41.4±4.9)岁,其中22例胆囊炎,22例胰腺炎,22例腹膜炎,6例急性阑尾炎,20例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胃穿孔,5例肠梗阻。研究组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21~74岁,平均(42.6±5.5)岁,其中23例胆囊炎,21例胰腺炎,24例腹膜炎,5例急性阑尾炎,18例消化道出血,4例急性胃穿孔,5例肠梗阻。两组间一般资料及患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按时服药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①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遵守严格的护理制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事件,在护理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遵守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使之更加科学有效。使医护人员的调配、手术过程中的流程、日常的护理工作、事后的处理等事项均可有序的展开,做到有章可循,使护理工作更加流畅,提高护理质量[3]。②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由资质和经验都丰富的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组成。通过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由组长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安全风险管理,监督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对其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正,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及时与患者沟通,改善医患关系[4]。③加强相关培训和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和理论知识,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尤其是刚刚毕业的护理人员,没有进行过相关培训,缺乏相关的操作经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因为不熟悉操作技能,引发相应的护理风险事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同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成立督查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对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上失职的人员进行惩罚,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更好的改善护理质量[5]。④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成立相关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小组,对医院以往出现的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护理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从而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可以准确全面的识别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准确的判断及时正确的处理[6]。
1.3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落或移位、坠床或跌倒、感染以及留置针堵管或气泡注入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控评分情况[7]。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其中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项内容[8]。总满意=满意+较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风险管理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普外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操作技术、文书书写等方面[9]。如果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谨慎,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不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操作,责任风险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针对所面临的风险,医院的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思想上的管理,教育护理人员,减少由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使护理人员能够提高自己工作责任心;医院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实施的方法,尽最大可能避免因工作责任心不够强而引起的护理风险因素[10]。近来随着医院不断开展新的业务、引进新的技术,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不及时或专业知识结构更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不能熟练操作,也会带来技术上的风险。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相关人员执行力度不够,相关人员分工不够妥当,不能合理规划工作流程,缺乏应急预案措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如果意外发生,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事件,很容易就会引起医疗纠纷。若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整体了解不够深入,或由于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够,或由于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不够熟练,常会简单、生硬的回答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从而使护患矛盾更加严重[11]。在普外科,为了减少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因风险导致的一系列经济损失,临床上常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管理模式,其能够在发生医疗风险前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12]。医疗风险管理需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平衡评价、风险处理、管理成效评估这四个阶段[13]。目前我国护理风险管理正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提升。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转变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所以,我们特别需要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尤其是普外科患者。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的切身利益,对普外科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在保障患者医疗风险的同时能够准确快速的发现问题并使该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能够使护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日常工作中有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使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清楚的认识到整个护理管理事件的核心是患者,做到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提供服务[14]。同时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还使以往较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缓和,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仔细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患者的主观感受,能够使护患间的陌生感逐渐消失,更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15]。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并及时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该疾病治疗的方法和目的等,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当患者主动提出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能够做到及时告知患者该种药物的潜在风险,使患者充分考虑并自主做出选择[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患者护理中选择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廖玉琼 张小林 马丽平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第二人民医院消化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