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级及标识护理管理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护理分级及标识护理管理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护理分级及标识护理管理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分级标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10月住院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住院时间,将3月-6月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0月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床位分配,观察组患者采用ICU护理管理中的分级护理与标识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并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结论: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质量较高。

〔关键词〕

护理分级;标识管理;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在医院是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抢救治疗的场所,护理工作量也较大,护理人力资源是否合理分配,对ICU护理质量以及抢救知晓效果存在直接的影响[1]。现阶段,国内医院中ICU都是根据患者数量决定护理人员的数量,导致护理人员任务轻重不均衡的现象[2]。本文作者探究了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其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操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情况

选取2014年3月-10月本院住院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0例,女性70例,年龄16~97岁,平均年龄为(66.4±38.4)岁;其中有脑出血,呼吸衰竭30例,术后心肺复苏2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5例,多发伤8例,其他术后复苏39例。按照住院时间将3月-6月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0月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科室人力资源情况

本科室中共有26名护理人员,其中护士长2名,小组长2名,责任组长4名,责任护士18人。2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为28.5岁。职称结构为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6名。有5名本科学历,13名大专学历,8名中专学历,在读本科3名,在读专科5名。有ICU资格证护士5名,ICU进修护士1名。有12张开放床位,床位使用率在7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床位分配,根据一名护士对相邻床位进行管理为标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分级与标识管理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主要操作内容如下。

1.2.2.1病情危重程度分级

对病人病情采用甲乙丙护理分级的方式,甲为病危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随时危及生命者)需安排特别护理;乙为病重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或伴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丙为病情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持续3d以上,器官功能基本正常,待转出ICU者)护理人员的具体分配如下:甲级:确保患者床边的专人护理,24h不间断护理;乙级:1名护理人员最大程度可以同时对3~4名乙级患者进行护理;丙级:1名护理人员最大程度可以同时对丙级5~6名患者进行护理。

1.2.2.2标识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各项风险评估,建立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微量泵输入特殊药物使用标识、耐药菌隔离标识。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管道脱落、过敏、禁食、禁饮等,分别以不同颜色及文字标注区分,凡责任护士评估有相关风险的患者,需在床头牌上张贴相应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各标志在风险解除或患者出院后清除。微量泵输入特殊药物使用标识:对微量泵输注的高风险药物:氯化钾、血管活血药、镇静剂等,应在注射器、导管末端(患者连接端)做标记,不同药物用不同颜色标签加以区分:氯化钾用红色,胺碘酮玫红色,血管活性药(升压用粉红色,降压用绿色),镇静药用蓝色,激素用黄色,其他药物用白色。耐药菌隔离标识: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报告时,立即在床头卡上挂上耐药菌隔离标识,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待转为阴性或出院后方可解除标识。感染患者与需进行保护性隔离患者不能由同一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1.2.2.3护理能力的评估

由护士长或者护理组长通过ICU患者分级情况对护理能力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护理人力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很忙、较忙以及中等3个方面:很忙表现为平均一名护理人员对2例乙级患者进行护理;较忙表现为平均一名护理人员对3例乙级患者与4例丙级患者进行护理;中等表现为平均一名护理人员对5例丙级患者或者单纯对4例乙级患者进行护理。

1.2.2.4护理人员的分配

通过对护理人力评估的具体情况对床位进行分配,以轻重搭配为主要原则,通常情况下,一名护理人员对3~4例患者进行护理,1例甲级患者与2例丙级患者或2例乙级患者与2例丙级患者进行搭配;对于甲级患者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护理。在一些条件下,导致轻重搭配不能进行时,可以采用一名护理人员对3例乙级患者进行同时护理,还可以由一名护理人员对4例丙级患者进行同时护理,其余岗位中的护理人员可以适宜的对其进行辅助。在床位分配完成后,护士长或者是护理组长对有无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进行密切的检查。

1.3护理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者发生如压疮、使用呼吸机卧位不正确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1.3.1低血糖

患者血糖超过2.8mmol/L。

1.3.2非计划性拔管

插管脱落,还可能没有经过医务人员的同意,患者擅自将插管拔出,其中也包含医护人员操作不正确致使拔管。

1.3.3导管相关性的感染

(1)静脉穿刺部位出现脓液排出,还可能出现弥散性红斑;(2)沿着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有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同时将理化因素致使的问题排除;(3)经过血管介入性操作,体温超过38℃,局部出现压痛,没有相关原因可以说明。满足上述3条标准中的1条就可以确诊为导管相关性感染[3]。

1.3.4压疮

患者受压的局部产生红斑,疼痛,溃疡等现象[4]。

1.3.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采用呼吸机48h后患者再次发病;与机械通气前肺片产生肺叶内浸润阴影,或者显示出新的炎性病变的出现;肺部实变体征以及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同时,具有以下3个条件中的任意1条:(1)血细胞超过10.0×109/L,或者是血细胞不足4×109/L,伴/不伴核转移;(2)发热,体温超过37.5℃,呼吸道产生较多脓性分泌物;(3)起病后根据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新的病原菌[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中低血糖、导管性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0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分级的方式能够将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准确的区分,根据ICU患者甲乙丙护理分级的方式为基础,根据患者分级的具体情况,对床位进行合理的分配,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均衡,在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力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护理人力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并对不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标识主要是根据特殊的记号对护理工作中极易产生问题的不同安全隐患进行标记,护理人员根据标识情况对所需要的信息情况进行了解[6],有效的护理标识,能够将护理风险有效的规避,保证患者的安全。本研究采用护理分级与标识管理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其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中导管性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分级的方式能够促使护理人力工作量的均衡,促使护理人力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有效的标识表观能够帮助床位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护理领导者能够对患者情况及时的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护理人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将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因此,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杨中气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熊小玲,黄苑玲,何绍敏,等.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4):59-61

〔2〕马新利,吴淑华,张瑜,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62-2563

〔3〕张晋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4(8):669

〔4〕杭寒皎,叶芷彤.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783-784

〔5〕徐英.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7(3):213-214

〔6〕韩苗苗,陈宗华,高坤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