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上岗护理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质上岗护理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特质上岗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岭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23人,其中女性21人、男性2人;年龄18~44岁,平均(27.45±4.26)岁;工作年限1~25年,其中1~5年9人,6~10年8人,11~20年5人,20年以上1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8人,护士9人,未定级人员2人。学历:本科8人,大专10人,中专5人。

1.2方法

2012年重症监护室护士无分层分级,按照护士长排班工作;2013年起实行特质上岗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成立重症监护室综合能力考评小组:聘请监护室主任为督导,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各科护士长为成员。②确定岗位职责及对象:由考评小组对重症监护室全体执业护士进行综合能力评估,打破人员职称、学历及工龄的限制。考核分为个人素质、临床患者管理、突发事件应对三方力评估总成绩划分为专科护士岗位≥90分,全科护士岗位75~89分,基础护士岗位60~74分,支持系统岗位<60分。③各岗位职责制定:专科护士负责为病人制订全程的、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指导监督护理要点执行情况,并根据病情与责任医生沟通,参与制定治疗计划;全科护士负责执行并指导下级完成病人护理全部处置计划;基础护士职责是配合上级护士完成护理计划;支持系统岗位职责是围绕病人协助临床护士完成工作。

1.3观察指标

评价2012年和2013年的护理质量并发放150份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2012年12月与2013年12月统计的病人满意度分别为93.30%和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层面定义护士的“能”,无论哪种定义,其实质都是按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大小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和使用。然而同质化的传统护理人员评价体系未考虑其个性、气质特点,均要求大家成为“全能型”护士,能够全面胜任每一岗位的工作,这显然有悖客观规律和缺乏人性化管理思维。护理特质管理则规避了这些缺憾。人与人之间的特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护士的意愿和特质,合理安排岗位,使护士在与其相适应的平台上发挥潜力和优势,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忠诚度,保证护理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本次研究显示,实施按特质上岗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特质管理模式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为最主要的考核形式,在一个题干中会设计多种混淆因素。护士只有在具备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运用这一评鉴方式能够真正选拔出具有护理特质的人才,进而为护理人才的分类、分级培养提供依据。护理人才可从专科、综合、基础3个方面得到不同的定位,这种专科护士监督指导、全科护士执行及基础护士配合的三级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流程化管理,全面降低护理难度,实现护理质量的全过程监控,达到了持续改进及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应用特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从团队角度出发,提升护理文化内涵,提高病人满意度。护理团队中根据特质分类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在为病人提供服务时,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合理搭配各种特质的成员,实现人岗匹配,扬长避短,可使团队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及减少破坏性组织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所提供的全方位护理满足了病人潜在的心理需要与健康需求,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特质上岗护理管理模式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各岗位职责的的界定不能脱离整体护理模式。②各岗位职责的界定要清晰而具体,尽量细化。③实施动态化管理,不能定级后一劳永逸,每两年应调整一次。④岗位职责应伴随护理能力的提升而呈阶梯式上升。护理特质管理在本科室尚属初步尝试,仍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制订修改护理案例,更好完善特质管理中人才分级评价体系,从而深挖特质上岗护理管理模式潜力,促其发挥实效。

作者:杨阿宁 陈春燕 单位:温岭东方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