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血液透析风险及护理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200例终末期肾衰竭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28±6.16)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60、25、15例。对照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93±6.04)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55、30、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风险因素
患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系统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抑郁、焦虑以及绝望等;③随着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患者给医护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2.1.2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传染病风险。实际操作中有被血源性传播感染的风险;②环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风不良,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③体外循环系统风险。如护理人员没有固定好穿刺针,发生脱落,从而导致患者失血。
1.2.2护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健康体检以及安全防护的培训,组织学习护士管理法、输血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培养出懂法、守法、专业素质过硬的现代透析护理人员。对于透析护理人员而言,应做好巡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允许擅自离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1.2.2.2规范操作,明确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包括透析护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各司其职以及团结协作为血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透析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为通过考核的透析护理人员颁发合格证,同时禁止无证上岗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求护士长重视和加强风险监控,如结合实际制订风险预防及处理预案。
1.2.2.3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因而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对其病情以及心理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通过温馨的语言和友好的肢体动作来关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从而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血液透析治疗,相关调查显示,超过80%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血液透析这一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再加上风险系数较大,所以,如何规避血液透析中的风险便成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对血液透析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保障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总之,有必要转变传统护理模式,采用基于风险因素分析的针对性护理,这不仅能够降低血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血透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永玲 王彩虹 单位: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