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403张床位,护理人员189名,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8±7)岁;共有7名副主任护师,55名主管护师,71名护师,56名护士;5年以内工龄有50名,6~10年工龄有61名,10年以上工龄有78名;本科66名,大专72名,中专51名。此外,选取我院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9例,女51例,年龄20~56岁。

1.2方法

1.2.1层级管理建设

选取我院组织能力强且临床经验丰富的10名护士长组成护士层级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及其内容的制订,要求严格按照管理规范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选拔及考核。

1.2.2层级制订

以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护士的学历、工作经验、技术水准及个人素质为依据进行分层级上岗,组织架构为护士长下分3个等级,分别为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制订每个层级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流程,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1.2.3层级职责

整体的护理管理、协调及监督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组长负责协助并带领高级、初级责任护士完成查房、会诊以及日常护理操作等工作,并对难度大的工作给予指导。高级责任护士是从患者入院后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进,包括护理方案的制订、实施等,并对初级责任护士工作进行监督。初级责任护士完成所有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实施工作。

1.2.4层级培训和考核

护士长根据各科室情况制订科室各层级的培训方案及考核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培训及考核工作的落实,考核结果存档放置在护士的档案中。

1.2.5层级权限及待遇

以“责权统一”为原则,将护士的层级、职称和工作及奖金相结合,对护士管理患者的数量和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发放绩效工资。按照层级、岗位性质、护理难度、护理风险程度以及整体质量进行分配。

1.2.6排班模式

根据护理难度及要求等,对护理高峰段、薄弱段及夜班增加人力,以降低换班次数,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

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标准,对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工作质量包括护士的整体护理能力、病室管理能力、基础护理能力、护理文件管理以及差错缺陷护理次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工作质量对比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士的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满意度对比

对24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实施分层级管理前,有215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度89.6%,实施后全部患者均满意,满意度达100.0%,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未对护士进行明确的职责分配,护理工作缺乏连续性,且存在人力不均、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护士的学历、职称及个人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划分,依照个人能力进行职责的分配,分工明确且合作密切,使护理工作融为一体,还可实现个性化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护士可凭借自身的能力实现其职业规划,同时获得应有的待遇,大大提升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并且整体提升了护士的综合水平。我院分层级管理模式建立了四层等级的护理工作模式,可全面掌握患者入院后的情况,护理环节层层紧扣,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落实到患者身上,各层级监督、指导、实施,全方位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本组研究发现,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士的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且患者满意度达100.0%,较模式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雪雁 单位: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