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例泌尿外科病人,男145例,女55例;年龄18岁~60岁(42.5岁±12.6岁);疾病种类:泌尿系统结石132例,前列腺疾病68例。纳入标准:①术前均明确诊断;②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③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④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⑤无手术死亡;⑥无精神病、神经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病史及家族史;②智力障碍;③听力障碍;④免疫系统严重疾病;⑤心、肝、肾、循环、呼吸、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以无缝隙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病人分为观察组150组和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①无缝隙责任制分层管理。实行责任包干制,量化职责范畴,明确职责。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4个责任组,两组一个组长,小组护士共同分管一组病人,组长对本组重点、特殊病人的病情及仪器设备情况进行全面系统交接,对前一天的护理工作进行重点点评和小结,提醒当日需特别注意和改进的工作;责任护士主要是掌握所管病人的病情、健康宣教、治疗等。责任组长起监督、疑难病例讨论。护士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和一般性基础护理操作;使病人在住院期间组成一体化的小组负责制。小组成员的照片及信息张贴于病室公示墙上,以便病人对负责其护理工作的小组人员有更直接的了解。②完善管理。安排年资老的护士带动新护士系统学习的无缝隙护理知识,并积极提高新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培训周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保证护理人员过硬的护理知识。制定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责,将护理人员的职责与业绩、奖金和评优情况挂钩,提高护理质量。对所有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和临床路径并培训,且随着病人需要进行变动。③无缝隙围术期护理。病人入院以后,无缝隙责任制护理小组对其病历、病情、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健康需求等进行评估,获取相关信息,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由护士长和无缝隙小组组长对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责任护士和护士共同开展护理工作。在病房实施走动式管理,做到合理用人,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病房护理中。重视健康宣教,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责任护士要进行阶段式健康教育。

1.2.2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评价,该考察表共包括护理的熟练程度、护士的责任心、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性、应急能力与护理书写的规范性6个方面的内容,均按照百分制,让病人按照护士的表现进行打分。②病人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25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分~4分,0分为不满意,1分为一般,2分为基本满意,3分为满意,4分为很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护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而护理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它的有效性。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和先进的护理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才的培养。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以病人最终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向,针对当前护理管理中的条块分离所出现的质量缝隙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减少并消除缝隙因素,为其提供最佳、最满意的服务。我科室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及护士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对护理工作者进行标准化管理,制订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明确岗位职能,按护士能力、病人病情、护理工作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员组织结构和护理分工制度,让医护参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积极主动地寻找护理缝隙,完善护理措施,给予病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满足专业化、持续性、及时性、主动性、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要求,达到高效护理的目的。结果显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有效改善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与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提供给病人优质、高效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邓渊明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