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居家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居家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居家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家庭病床科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100例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常规指导+居家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焦虑情绪评分经过统计比较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相关评分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升,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对比以上评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居家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此外可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将其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居家护理管理模式;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焦虑情绪;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0月,100例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占据比例为28例,女性患者占据比例为22例;年龄从58岁到86岁不等,平均年龄(74.15±2.16)岁;其中包括19例出血性脑卒中和31例缺血性脑卒中;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8个月,平均病程(2.76±0.51)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56岁,平均年龄是(74.01±2.13)岁;50例患者中包括33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7例出血性脑卒中;病程为7个月~5年,平均病程(2.58±0.47)年。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资料数据,对比组间数据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数据之间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指导:由社区工作人员为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宣传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加大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和行为指导。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指导和居家护理管理:由社区医院家庭病床科的医护人员组成居家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到患者家中完成下列护理措施:首先,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调整和干预,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着重向家属说明居住环境与患者情绪和康复效果的关系,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尽可能将居住环境布置的温馨、舒适,并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将患者生活所需的物品放置在患者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患者的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家具,避免对妨碍患者室内行走,地面要经防滑处理。其次,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家庭是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但患者也存在一些不良情绪,有疾病因素的影响,也有增加家庭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此,小组成员要强化对患者心理干预,让患者真正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不良情绪对其病情康复产生的阻碍。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指导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让家属给予患者来自亲人的关爱与温暖,逐渐消除患者的顾虑。最后,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小组成员要协助患者取适当休息体位,可选择仰卧、侧卧、仰卧与侧卧交替使用等体位。协助患者开展被动和主动肢体训练,包括屈伸关节、站位、坐位等,指导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以逐渐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评价标准

(1)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方式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4],评价时间是护理前和护理后,总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时间段为护理前以及护理后,选择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5],NIHSS的评分范围为0~42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越好。(3)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严重程度,评估时间包括护理前、护理后,使用的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6],得分在50分以下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级以上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4)在护理结束后,评估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选择SF-36生活量表[7],主要评价四个维度,分别是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心理功能,各个维度的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所得分数与患者在该维度上体现出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涉及数据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表现形式选择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均伴有相似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而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护理前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后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均伴有相似程度的焦虑情绪障碍,且两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并且观察组的焦虑情绪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2.4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后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者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因大脑中枢神经受损,脑卒中患者伴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这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此外会加大患者自身以及家庭的负担[8-10]。为此,临床需要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力度。居家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伸,但家属往往无法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缺乏护理成效,因此,多由社区工作人员到家庭中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居家护理管理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改善,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这说明实施居家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从而获得有效的康复锻炼成果。同时,实施居家护理管理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更为明显,这说明实施此种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社区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最后,接受居家护理管理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患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均体现出较高的生活质量,这也再次体现了居家护理模式的优势。居家护理将心理护理、环境干预和康复训练充分结合,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恢复,将其生活质量提升,此外可将家庭总生活质量提升。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选择居家护理管理模式可将其神经功能更缺损程度改善,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能力,并且可消除由于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将自身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石东辉.社区护士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赋能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9,33(19):3395-3398.

[2]曾木兰,江莉萍.应用Barthel评分标准推行脑卒中分层级居家护理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27):3355-3357.

[3]朱颖洁,周远远,朱利丹,等.专科护士主导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及管理[J].广州医药,2019,50(05):117-121.

[4]黎巧玲,黄朝军,胡晓红,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护理模式及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2019,34(06):291-294.

[5]牟奇秋,黄春华,孙慧君.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对初产妇产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100-102.

[6]沈卫红,陈本梅,叶丽萍,等.医院社区一体化居家护理脑卒中失能老人的效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04):551-553.

[7]黄旭娟,熊志琴.居家护理与压疮护理相结合对压疮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108-109.

[8]于新雨,田畑,鲁乙洁,等.90例疾病恢复期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居家护理初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4):62-63.

[9]吉琳,金瑞华,郑洁,等.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居家护理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护理及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09):1393-1397.

[10]胡秀香,梁江云,汤金聚.居家护理在预防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3):378-381.

作者:余湛玲 邓伟娟 单位: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