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疼痛护理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疼痛护理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用

摘要:目的评价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0月—2019年5月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选取80名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例数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及止痛治疗,而观察组通过建立程序化疼痛管理小组,给予患者疼痛知识教育和多模式镇痛措施,分别评价术前、术后24、48h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疼痛度评分情况。结果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对患者术后24h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无影响,但是提高了患者术后48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49.78±6.51)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65.85±4.29)分];降低患者术后24h[(3.82±1.13)分]和48h[(4.95±1.58)分]的疼痛度。结论通过本次对照实验,研究者发现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显著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48h)和髋关节功能(术后48h),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术后24h和48h),提高患者术后治疗的依从性和心理阈值,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程序化疼痛护理;髋关节置换术

髓关节置换术能有效解除患者的关节疼痛,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重度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重要手段[1-2]。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4]。随着我院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数不断增多,疼痛护理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在我院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纳入标准: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理解及表达能力正常,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系统疾病、智力不健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本临床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纳入为实验研究对象。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止痛治疗,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监测记录,保持各管道通畅,及时观察引流出液体的性质及量的变化,及时疼痛评分,按患者需求进行被动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对策干预。

1.2.1建立程序化疼痛管理小组

由床位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构成,患者入院后进行疼痛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镇痛措施并记录,形成“床位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层级架构的疼痛管理小组,定期对疼痛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

1.2.2疼痛知识教育

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恐惧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由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知识教育;积极鼓励患者术前学会如何正确汇报自己的疼痛,术后参与疼痛评估主动说出疼痛的感受,强调患者和家属参与疼痛评估的重要性。

1.2.3疼痛护理

经常关注和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准确动态评分,双人核对,确保疼痛评估的客观和准确,做好记录并进行动态干预;实行个性化镇痛方案;采用多模式镇痛措施:对疼痛肢体进行按摩;采用冰袋对患者局部进行冷敷,减轻局部肿胀和出血;讲解减轻疼痛方法,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等;遵医嘱给予静脉、口服、外用等不同途径的镇痛药物,使用镇痛泵者做好镇痛泵护理。连续动态评估疼痛,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并做好记录;加强功能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泵运动、屈髋、屈膝及行走练习等,促进血液循环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1.3.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生活能力量表是用于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包括大便、小便、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活动、穿衣、上下楼梯、洗澡10项评估内容,满分100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40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

1.3.2髋关节功能评分

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能反应髋关节疼痛程度、日常活动、步态、畸形、关节活动度等。Harris评分:总得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

1.3.3疼痛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责任护士让患者在疼痛评估表上面标记目前疼痛情况,统一回收并做好记录,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原始资料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2组在年龄、性别、付费来源、文化程度、居住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日常生活能力

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48h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无交互作用,见表2。

2.3髋关节功能

2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无交互作用。

2.4疼痛度

2组患者疼痛度得分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h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与时间无交互作用。

3讨论

随着骨外科技术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5],但是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会造成术后强烈的疼痛感、暂时性活动障碍等短时性的术后效果,造成患者产生术后应激状态,轻度时会引起患者出现一过性的生理应激反应[6-7],重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延缓伤口愈合的速度和疾病康复的进程。而程序化疼痛护理作为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的专项护理措施,在多种关节置换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8-9]。除了一般健康宣教之外,通过术前、术后针对性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和全程动态个性化的指导[10];在宣教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对疼痛的评估质量、干预及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及患者家属掌握疼痛相关知识,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和术后疼痛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理阈值,增强早期实现康复的信心[11]。术后镇痛采用持续、多模式等方式,让患者在无痛情况下自愿接受功能锻炼;有效的多模式镇痛及术后早期活动指导,能很好的降低手术应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12]。本结果表明,疼痛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度,提高术后ADL评分,程序化疼痛护理的实施可以让患者提前熟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疼痛最为显著的术后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阈值,这与宁玉环[13]和廖大清等[14]研究发现一致。患者术前通过学习疼痛相关知识,转变认知误区,医护人员积极鼓励患者术后及时上报疼痛度可以促进疼痛管理小组正确有效评估疼痛,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度。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h2组之间ADL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和术后时间短,患者尚未完全恢复日常活动有关;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疼痛度下降,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也随着提高,由此可见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显著提高术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尤其是术后48h的髋关节功能。程序化疼痛护理已经被临床证实可以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廖大清等[14]研究结果表明疼痛护理管理可以改善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感。宁玉环[13]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正面促进作用,利于疾病的转归。陈肖敏等[15]研究结果显示在骨科病房开展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流程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目前大部分术后护理措施都是以患者为中心,而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措施不仅关注患者的术前术后疼痛护理[16],而且聚焦于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和评估的成效,通过护患双方共同努力来降低术后对疼痛的反应,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17-18]。荣锦等[19]和余婕等[20]研究结果表明开展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我院于前期开展护士疼痛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临床一线护士对患者术后疼痛评估的质量。综上所述,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不仅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48h日常活动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而且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赵继露 鲁成 宋庆萍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