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共情理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共情理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100例,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共情理论,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评分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都较护理前得到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共情理论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精神科;共情理论;护理管理;效果
共情,又称同感心、同理心,即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立场、设身处地的认同和理解他人处境和感情的能力,是情商中的一种重要的运用情感的能力。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工作理念,共情被广泛应用在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护理等领域[1]。研究发现,护理工作中共情理论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护理质量的提高[1]。精神科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容易发生共情疲劳,不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也不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2]。对此,医院精神科自2016年4月起,将共情理论引入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患有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病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为22~48岁。观察组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为24~4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17人,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引入共情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双向共情管理。(1)护理管理者运用共情理论进行护理人员的管理,树立服务型领导理念,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设身处地的为护理人员着想,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科室氛围。鼓励护理人员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增强其归属感。根据护理人员的特长,合理分配职务和护理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护理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和才能展示创造机会和条件[3]。(2)建立非惩罚性的差错事件报告制度和奖励机制。在护理过程中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对护理人员的差错、事故给予科学、理性、宽容的态度,建立非惩罚性的差错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从自身方面分析原因,系统分析差错、事故的发生机制。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优秀表现建立良好的鼓励制度,发现每一个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在工作中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优秀者,给予当众表扬,并给予挂牌公示和一定的物质鼓励。(3)对护理人员进行共情能力的培训。精神病患者在情绪上十分消极、在沟通上非常被动,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提供交流技巧和共情能力的相关课程,观看视频,讨论特定情景下的护患关系、倾听、交流技巧的使用经历和角色的扮演等方法,为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技能培训。培养护士关心理解他人,做到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心情的能力,并将关心和理解由意识形态转变为实际行动。同时,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定期举行考试或比赛,对护士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测评,鼓励护理人员将共情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4)加强对患者的共情护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精神病患者由于对生活的兴致和愉快感丧失,再加上自我评价过低,容易产生愧疚感、自责感及自信心的丧失等。对于精神病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注意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问题,理解他们的无奈。积极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不对其进行价值评判,在和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点头、眼神示意等动作,对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为主,获得患者的信任,打开患者心扉,以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参与患者的情感体验,增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对各种问题的信心和能力[4]。(5)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尽早康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鼓励患者多与家人、亲人、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取来自家庭的温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1.3观察指标
①应用杰弗逊共情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评分,总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越好[5]。②使用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长期的工作经历容易出现职业怠倦和情感耗竭,加上倒班工作,导致对患者共情护理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与患者进行真正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因而无法准切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共情理论作为一种“软技能”,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一方面护理管理者通过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关怀,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整个临床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客观地理解、分析患者的情感变化,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有效的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进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度,建立稳固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6]。本研究中共情理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患者生活质量也大幅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管理中共情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
参考资料
[1]康丽娟,张新宇.共情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2):3346-3348.
[2]田凤娥,陈霞,米长爱.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6):654-658
[3]刘淑梅.护士长运用共情提高护理管理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83-84.
[4]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5]马洪霞,李遵清,张宇.实施共情护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4):274-277.
[6]刘淑梅.护士长运用共情提高护理管理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83-84.
作者:葛颖萍 单位: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