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求妇产科围手术期药物的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观察指标
a)2011年与2012年观察对象均分为Ⅰ类、Ⅱ类、Ⅲ类3种切口,并按临床情况统计手术切口感染率。b)统计两年中因子宫肌瘤和剖宫产住院的平均住院日。c)对2011年和2012年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d)依据围手术期抗菌药费用占住院费用百分比,以说明费用使用的合理性。e)依据抗菌药应用强度(DDD)的对比说明用药的合理性。
二、结果
两年用药情况对比,抗菌药选择、使用时机、使用天数、联合应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也收到了显著效果: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药物费用,降低了药费所占比例,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到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
三、讨论
1.建立了强化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应用管理
机制借助2011年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建等级医院的良好契机,在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中,手术科室首先强化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应用管理,主抓了以下几个环节做起:a)建立健全了院内抗菌药应用管理的领导机构———抗菌药应用管理委员会,并于2011年10月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医务科为职能科室,药剂科为管理机构,院感办为监督机构,领导重视抓与职能科专项管理相结合,落实到人,执行了使用-管理-监督分离的管理机制。b)大力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宣传和教育,采取课堂上讲授、领导讲,个人自学,针对抗菌药应用原则,抗菌药基础知识、临床使用、围手术期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全员培训,考试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c)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把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与否计入绩效考核中,赏罚严明。建立并执行了药剂科抗菌药应用统计与考核内容,完善了院感办的监督检查项目,并按月作出统计反馈,作为考核依据。d)做好抗菌药应用分级管理工作。
2.围手术期抗菌药强化管理改进措施
针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注重抗菌药选择、应用时机、应用天数、联合应用4个方面。从2011年10月强化管理到2012年年底,发生以下4点明显变化:a)抗菌药类别,由原来克林霉素、硝基咪唑类为主变成β-内酰胺类为主,使其针对性加强。妇产科感染多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故应选用对厌氧菌与需氧菌敏感有效的能覆盖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3]。β-内酰胺类是首选药物,其中头孢呋辛使用者达235例,占92.5%。b)给药时机,由原来术前、术后给药为主变为麻醉诱导期开始给药为主。术前大于2h给药无疑是一种浪费,给患者造成负担。麻醉诱导期开始给药可明显提高感染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减少急性耐药菌株的产生[4]。c)使用时间由原来的>72h甚至7~8d为主转变为<72h为主。采用逐渐缩短用药疗程的方法,从心理上提高临床医师执行预防性用药原则的依从性[5]。d)用药方法由原来的二联、三联用药变为单一用药为主。绝大多数患者联合用药对预防术后感染无意义[6]。
3.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合理应用的效果
妇产科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学习和执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确实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a)平均住院日的缩短,本组病例由2011年的11.12d降为2012年的10.68d,平均住院日的降低,不仅减轻了患者负担、医护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也使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有了提高。b)降低了药费,由原来的平均药费436.52元降至101.14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药物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由8.76%降至1.80%,使资金的利用更趋于合理[7]。c)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该科室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除以同期收治患者人日数,药剂科统计2011年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96.09,而2012年为46.51,达到医院对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标准。
4.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应用的不足之处
两年来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应用收到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a)Ⅰ类切口的抗菌药使用,按规定使用率不得超过30%,而妇产科两年中始终是100%,这反映了临床医师对I类切口的认识问题。山西省《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Ⅰ类清洁切口,应严格无菌技术及细微手术操作,大多数无需要使用抗菌药。但医师总是不放心,把切口感染的预防依赖于抗菌药的应用。这是错误的,应进一步加强教育,提高认识,逐步减少使用。b)平均住院费用问题,两年对比平均住院费用略有增加(2011年约4981.80元,2012年约5609.66元),缘于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医院卫生资源的价格,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再降低医疗耗材、更合理使用。
总之,强化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的管理,在全面落实“患者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认真做好抗菌药应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时间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规范抗菌药使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大化利用卫生资源。
作者:郭秀利 丁昊炜 单位: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