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妇产科专业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妇产科专业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妇产科专业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摘要】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人文精神作为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日渐受到重视,国内医学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完善人文教育改革各项举措。本文通过对锦州医科大学教师及妇产科专业研究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综合采用调研分析、文献分析、经验汇总等方法,就人文教育相关问题如教学效果、教育形式及对将来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从教师及学生角度认为目前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效果差强人意,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需要临床带教教师、思政教师及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共同努力、逐步渗透。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妇产科学;人文教育;调查分析

人文素养是指由个人的知识储备、交流能力、价值观念、自身情感、意志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思想、品性、认知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量高端的医疗设备及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有效地提高了疾病诊疗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健康需求也逐渐提高,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除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外,还要求医务人员重视人文关怀,诊疗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疾病本身,更要重视的是患病的人,要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医疗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确保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后能成为一名技术过硬、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2]。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病种涉及女性生殖器官,特别是临床问诊和相关操作、查体更是关系到患者隐私,紧张、害羞情绪会体现在整个诊疗的全程,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大等现象[3]。守护女性身心健康、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是每位临床医生的必修课。妇产科专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实践性、伦理性和社会性,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不但要掌握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关注患者的“整体”,而不仅仅是关注“疾病”,患者的情感、期望以及对疾病的理解尤为重要。因此,提供给患者人性化综合服务更能体现医患之间相互尊重、对等合作关系。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师,承担人民健康重任,只有对其注重医师道德、责任担当、职业准则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才能提高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的适应能力、胜任力以及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妇产科医学研究生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高校近年加强了人文相关课程的体系建设,并由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逐渐向多元互动教学递进[4]。探索不同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方案成为人文教育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妇产科专业研究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妇产科专业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提升寻找有效途径。

一、妇产科专业研究生人文教育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教师组包括锦州医科大学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及妇产科临床带教教师,学生组以2018~2020级妇产科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00份,其中专业教师28份,思政教师32份,临床带教教师40份;男性教师42人,女性教师58人。选取2018级、2019级和2020级妇产科专业研究生100人,发放学生问卷调查100份,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82人,学术型研究生18人;男生20人,女生80人。

2.调查问卷设计。本文主要采用调研分析、文献分析、经验汇总等方法,结合妇产科专业实际情况设计教师版和学生版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情况。分别对教师性别、年龄、教授课程和学生性别、年龄、年级、专业进行基本信息收集;二是研究生人文教育现状。教师版问卷主要涵盖对当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培育效果评价、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责任分担、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形式及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对今后工作岗位的影响等。学生问卷调查主要体现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研究生人文知识获得的方式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对研究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影响等。采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确定最终版本。

3.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利用网络发放调查问卷,教师及学生填写后对信息进行统计,24小时内未返回者视为无效,多选、漏选等未按照问卷要求完成者视为无效,回收率>90%有效。

4.统计学方法。调查问卷采取封闭式问题定量分析,采用里克特量表分级方式对问卷进行评分,“没有效果”记0分,“效果一般”记1分,“效果显著”记2分。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

1.教师视角对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现状分析。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为95%。其中专业教师27份,思政教师30份,临床带教教师38份。19%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妇产科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52.6%的教师认为此种培养效果一般,认为效果显著的教师占总数的28.4%;63.5%的教师认为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由思政教师、理论专业教师及临床带教教师一并承担,49.5%的教师认为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应具有多元化,如课堂理论专业教学、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及所在医院环境医院文化影响等,27.4%的教师认为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带教老师的人文教育对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一定影响;全部的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的影响极其重要。由此可见,从教师的视角来看,目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效果不尽理想,有待进一步改善方式方法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提升。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单单是临床带教教师的责任,思政教师及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也同等重要。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对研究生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情感共鸣,平稳处理医患关系,达到看“整体”而非看“疾病”的升华。

2.学生视角对妇产科专业研究生人文教育现状分析。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98%。有52%的妇产科研究生认为学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后期效果一般,27.6%的学生认为接受培养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仅有20.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文素质培养达到了显著效果;有38.8%的研究生认为在获得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及处理问题方式来源于临床实践带教教师,而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仅占了13.3%;完成问卷调查的研究生中有61.2%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更为主要;而在医学人文知识对于以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影响中,有56.1%的学生认为有显著的影响,43.9%的学生认为一般。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性本质,对人性的认知、了解并能掌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讨论

简单地说,医学人文就是医学中的人性体现。当今时代的人文医学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关爱与尊重生命、尊重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虽然,医学的“人文”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但在医学的发展史上,医学的“人文”属性却总是被遗漏、被忽略。我国医学人文领域著名学者杜治政教授提出医学人文不能抽象地、空洞地呼唤人文精神,医学人文要走进医学,特别要走进临床、走进病房,以“人性化医疗、医学人性化的医疗”为追求目标。从高校教育培养的角度来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平衡发展的过程,不能单单培养出仅具有临床业务能力和精准技术水平的研究生,不能只是培养专业“匠”才,更应注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医学人文知识的简单传授,最终需要医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医疗实践中做到不仅仅是看“病”,而是生病的“人”。本研究分别对教师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现存的人文素质教育均未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是医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对妇产科研究生的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找到合适的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迫在眉睫[5]。在研究中我们发现:63.5%的教师认为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及临床带教教师共同承担,38.8%的医学研究生认为在临床带教教师身上可以获得人文知识,49.5%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医院环境均对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显著影响,而61.2%的学生则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实践教学。由此可见,在多样化的教师类型及教学模式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并非是单纯地依靠临床实践带教教师的影响,还需要专业教师结合实践以及思政教师的辅助配合实施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切忌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生本身和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应该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加强人文学科建设,重视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只有多方相互配合才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6]。不同专科医生面临的环境及患者人群各不相同,新形势下制定专科医生人文素养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妇产科专业研究生是妇产科高端临床人才的主要储备力量,代表着妇产科发展的未来。现代医学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作用的同时,更应发挥医学人文精神对现代医学发展的导航作用。一方面,学校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案,深化教育改革,将传统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应积极主动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能力。全体老师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医学教育中去,在理论与实践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一名医生,在讲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人文知识,正视人类生命意义,使得人文精神贯穿于生命整个周期;教会学生尊重生命、正确理解生命意义,更换不同视角看待他人生命、保护生命,正确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特定关系,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

作者:范雪 刘立红 艾浩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