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的应用效果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结论为妇产科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为患者的康复和顺利分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产科;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妇产科患者就医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不利于产后和自身疾病的康复[1]。本文将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究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9.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4~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9.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①成立临床路径小组,临床路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1名,临床医生1~2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4人组成。②路径小组成员根据往年的疾病资料,共同讨论制定个性化路径方案流程表。③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流程进行每一步的护理,及时记录与分析,对变异病人做好评估,发现变异情况及时通知医师。护理组长护士长及时评估,监督检查护理是否达到标准,不断总结和提高,做到质量持续改进。④发放调查表进行总结统计分析。

1.3评价标准

焦虑:根据SAS评分表来评价患者的焦虑状况,总分<10分为无焦虑,10~13分为轻度焦虑,14~16分为中度焦虑,>16分为重度焦虑。抑郁:根据SDS评分表来评价患者抑郁的状况,总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护理满意度:向两组患者发放我院制定的妇产科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用%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分析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是一种包含了循证护理、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2]。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制定针对性,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如陪同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按照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妇产科相关疾病的知识,加强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找出影响患者康复的心理因素,教给患者有效的应对措施,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本实验显示:实验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6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为妇产科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陶金兰,吴小红,邹建园.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6):95~96

2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

作者:张秀娟 张巍伟 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