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危险,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不利的影响[1]。儿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工作,与成人护理相比,极其容易产生护理纠纷。笔者通过对儿科二十余年临床护理工作的总结,对易引起儿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引起儿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形成的风险
儿科临床护理的难度大,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高,无论是病情观察,还是技术操作,都需要护士有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年轻护士多,临床经验不足,部分专业知识欠缺和技术操作不熟练;患儿多,工作量大,责任心不强,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护理实习生管理、带教不规范,从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2意外因素形成的风险
患儿年纪小,活泼好动,在住院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烫伤、锐器损伤等不良事件。这种现象的发生有患儿自身因素;家属没有随时看护好患儿的因素;护理人员宣教、巡视病房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儿科病房的危险环节防范薄弱,容易出现意创伤害的因素。
1.3患儿及家属因素形成的风险
患儿年纪小,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易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血管细小,再加上病情危重、肥胖、好动等因素,导致血管不易看清,易造成穿刺困难或重复穿刺的情况,增加感染机会;患儿及陪护者依从性低,造成治疗护理方案的持续性中断或检查手段未及时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小儿输液时陪护者四处走动,增加了用药错误和药物污染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孩子意创伤害、走失的风险。
1.4沟通不到位因素形成的风险
护患之间沟通少,护士未把患者及家属迫切想知道的有关诊断、治疗、预后、护理、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等情况进行告知;语气不佳,语言使用不当,医学术语过多,从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另外,交流的时间、地点不恰当,使患儿或者家属产生不愿倾听的情绪,甚至反感。
1.5工作环境因素形成的风险
住院患儿多,护理工作繁重、强度大;患儿哭闹、陪护多,护士的工作环境嘈杂,家属的要求高,有时还要在家属的责骂声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大大增加了护士思想压力,在高压的状态下增加差错发生的危险。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案的不断创新,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新药的适应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治疗方案等,这些都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后续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正确判断治疗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加强年轻护士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其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法律意识;做好人文知识的培训,培养年轻护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服务意识,避免由于责任心不强带来的风险。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带教老师首先应向护生介绍科室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及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范围。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正确引导,全程监督,做到放手不放眼[2]。
2.2加强住院患儿的管理
告知患儿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病房的东西规范放置,避免使用烧水器及电饭煲,以免烫伤或电伤;针对患儿好动,无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不强的特点,加强病房薄弱环节的管理,督促陪护者看管好患儿,管床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加强宣教,把风险降到最低或处理于萌芽状态。
2.3做好医院感染风险的防控
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加强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重复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不同病种的患儿分室收治,避免交叉感染;用后的器械及一次性医疗废物及时收回,并分类处置。治疗期间患儿避免外出,以防走失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陪护者要带患儿离开病房,必须执行请假制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陪护者患儿外出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
2.4强化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士为患儿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要告知此操作的必要性及方法,使之取得配合,同时告知家属患儿的病情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向患儿及家属告知遵医的重要性,说明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技巧,做好健康教育,拉近护患距离,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前处理处于萌芽状态的医疗护理纠纷。对护理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社会知识培训,满足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释,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当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某些方面有意见时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减少或者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
2.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针对儿科病房患者多、工作量大的特点,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士长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中午和夜间要增加护理人员[3],实施新老搭配,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护士不至产生过度的疲乏、焦虑;合理布置病房,保持病房的温馨、明亮,不要过度拥挤,做好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积极的配合治疗,避免对护士产生不必要的压力。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和科室日常管理方面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但由于工作的意外因素较多,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疏漏,容易造成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4]。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日常的管理中,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热情及主动性,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地与患儿家长沟通,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明刚,柳琪林.加强我国医疗风险监管,确保患者医疗安全[J].中国医院,2005,9(5):24-26.
[2]王文英.浅谈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9):455.
[3]马慧.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108.
[4]何孝晶.浅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与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8):23-24.
作者:何雪 单位:安顺市人民医院
第二篇: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以解决。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病例,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此制定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患儿的疗效。结果针对护理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十分有效的,能够较好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疗效很好,受到了广大患儿(年龄大的患儿)与患儿家属的欢迎。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很多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治疗与护理效果,产生不良的后果,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之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效地规避了护理风险,效果满意,值得推荐。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效果
0引言
目前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儿科,患儿家长普遍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十分看重,要求患儿接受最佳的医疗服务,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儿科的特殊性质决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肯定会存在着诸多的护理风险因素,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1],而为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医护人员长期做了很多努力,本研究就对本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此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病例,其中男性患儿有60例,女性患儿有50例;患儿的年龄为1-10岁,平均(5.0±1.0)岁。
1.2方法
首先对在儿科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地探究分析,并依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取得的护理效果。
1.2.1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情况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情况主要包括患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因此出现坠床、碰撞等不良事件,另外还有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等[1]。(2)管理因素: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人员安排等[2]。(3)人员因素:护士的护理操作能力是否合格、护理记录是否完善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儿科的护理质量。
1.2.2防范措施的实施
(1)成立儿科护理专门护卫队,主要职责就是监督护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2)要对儿科护士定期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加强儿科护士的风险意识,对于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要加强认识,在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防范措施。要注意的是在培训护士的过程中,要为护士普及一定的法律知识,并树立起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一切护理行为都要谨慎小心[3]。(3)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护理操作流程,要切实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护理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要加强用药安全教育,按照医嘱规范用药,减少用药副作用的发生,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5)加强护士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及时为他们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和谐护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使患儿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安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患儿家属的投诉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后,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果,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均显著升高,投诉率为0。与实施防范措施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显示:当前医院儿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主要为:第一是社会因素,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胜过自己,不少家长溺爱孩子,因此孩子在患病之后家长是十分敏感的,他们对护士不信任,对儿科的护理质量要求高,在对患儿实施护理的时候家长提出较多的不满,护士无暇向患儿家长解释,在护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就会引燃矛盾导火索,最终产生护理风险事件。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在入院后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得到救治,并且取得自己所希望的疗效,但是儿科中患者都是小孩,年龄不大,并且医生在诊治的时候是依据患儿情况来安排的,一些疾病危急的患儿肯定要优先诊治,这时候那些没有接受最快治疗的患儿家长就会产生不满,因此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和矛盾[4]。另外,在儿科护理过程中,一些患儿会发生意外情况造成损伤,这个时候不管是不是护士的责任家长就会认为是护士的过错,由此产生较大的矛盾。第二是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儿科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常常要处理各种复杂情况,身心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容易不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步骤省略,工作态度不好等,这些均会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最后,医院的管理不佳。虽然儿科护理工作繁忙,但是护士数量确实很缺乏,医院相关部门在工作的安排上欠合理,导致护士心身疲惫,体力透支等,这样的情况护理质量肯定就不会好的。对于上述的诸多因素,护士要加强自己的沟通技巧,学会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5]。护士良好的沟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会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和谐护患关系,缓和矛盾,使患儿及其家长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另外护士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这是顺利实施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在业余时间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不仅要让护士掌握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操作能力,这样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就能胜任各种情况,并妥善解决,护士将自己的专业性展现在患儿及其家长眼前,增加了他们对护士的信任[6],和谐了护患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最后,护士要加强对药品和收费的管理。药品和收费是导致儿科护理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要求护士必须将这部分工作重视起来,对于用药和收费操作方面要加强管理,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收费,收费标准与详细情况要透明化,在患儿家长产生疑问的地方要及时解释清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儿科药品要妥善保管,遵医嘱给患儿用药,在用药后严密监测患儿的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儿用药安全[7]。综上,影响儿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有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人员因素,从这些方面出发进行风险防范可以较好地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确保患儿的治疗与护理安全[8],效果佳,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2):149-151.
[2]吴颖,何建琴.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123-2124.
[3]黄美琴,连少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01):111-113.
[4]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9):1755-1756.
[5]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195-197.
[6]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79.
[7]邓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1):56-57.
[8]刘畅.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58-60.
作者:吴敏 单位:新疆塔城额敏第九师团结农场医院
第三篇: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临床满意度。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儿科病房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风险防范组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风险评估工作、风险防范情况、风险发生后处理情况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的差异。结果风险防范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风险防范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防范情况、风险发生后处理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风险防范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强化风险评估、防范和处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风险防范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价值;临床;满意度
儿科患儿病种复杂,变化快,加上患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需求和感受,护理工作难度大;而且患儿年龄小,对住院环境和医护人员怀有陌生感,可导致其精神紧张,出现哭闹、不配合等表现,不仅增加了护理难度,也增加了风险隐患。因此,对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须高度重视,加强风险防范护理[1,2]。本研究分析了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临床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儿科病房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风险防范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岁~14岁,平均年龄(5.71±1.15)岁;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2例、流行性感冒10例、手足口病9例、秋季腹泻8例、其他9例。常规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1岁~14岁,平均年龄(5.45±1.12)岁;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2例、流行性感冒10例、手足口病10例、秋季腹泻8例、其他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风险防范组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即:①树立风险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责任心,着装整齐、形象良好,并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尽最大限度满足家长合理需求。②完善硬件条件。完善病房安排、提供热水,在病房设置呼叫系统等,并每天定时查房,了解患儿需求,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在儿科病房中设置床栏,预防患儿坠床;避免水果刀等利器的放置,以免误伤;地板注意设置防滑垫,预防跌倒。③护理过程风险防范。在患儿入院后需进行全身状况评估,加强对高危重症患儿的管理。在输液护理中确保输液单完整填写日期、姓名、住院号、床号、药物名字等,并有护士签名。血管穿刺注意选择粗直的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各项护理操作之前先告知患儿家长,取得其了解和配合,确保家长知情,以规避护患纠纷的发生。④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每个月定期召开会议,对于儿科出现护理意外等情况进行总结,并讨论改进方法,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使其进一步提升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3,4]。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风险评估工作、风险防范情况、风险发生后处理情况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风险管理质量越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风险防范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比较
风险防范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2.32组患儿风险评估工作、风险防范情况、风险发生后处理情况评分比较风险防范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防范情况、风险发生后处理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讨论
儿科病房因患儿较为特殊,导致护理工作难度大,潜在风险多。因此需做好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维护良好护患关系,预防纠纷和投诉的发生[5,6]。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是通过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患儿风险评估和识别,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风险出现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改善硬件条件,预防跌倒和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发生[7,8];通过完善工作流程,预防输液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确保家长知情,取得其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此外,还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促使风险管理不断改进,进入良性循环[9,10]。本研究中,常规组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风险防范组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结果显示,风险防范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风险防范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防范情况、风险发生后处理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风险防范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强化风险评估、防范和处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杨燕萍 单位: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