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科护理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儿科护理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高中起点的2012级高职护生为对象,从同一授课教师班级中随机选择两个班设为实验组(54人)和对照组(52人),共106名护生,其中男10名,女96名。两组护生均为高考统招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课程改革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即课堂讲授—实训室示教—护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模式。实验组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为5个环节:(1)项目导入,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儿科护理岗位需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工作项目,对不同工作项目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并提炼出不同的典型学习任务。护生在开课前先了解课程标准和课程整体设计方案,教师给学习小组布置典型任务后,护生带着任务在课后自学相关知识。(2)分析任务,制订工作计划。教师布置任务后,让护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护理工作任务展开讨论,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完成任务的详细计划,并说明制订计划的理由、依据及可行性,最后形成任务实施计划书。教师对计划书进行初步评判,给出指导意见。(3)讨论任务,完善工作计划。经小组协商,结合护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组员可扮演病人家属、病人、护士等不同角色,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任务。小组按照制订的计划实施任务,探索相关操作步骤的不足,完善工作计划。(4)创设工作情境,完成任务。在模拟病房营造与临床一样的护理工作场景,护生按照儿科护理工作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务。(5)评价交流,提升认识。围绕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护生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对任务所隐含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将任务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提升护生对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认识。

1.2.2教学效果评价

将考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来评价教学效果。(1)期末考试采用同一试卷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考试;实训项目考核时,在临床模拟情景中对护生分项考核,最后取平均分。(2)自制两份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及医院实习结束时分别组织实验组护生集中填写,当场回收,了解实验组护生对儿科护理教学改革的评价情况。两次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传统教学法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实训室示教—护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模式,教师怎样教,护生怎样做。护生过分依赖教师,处于被动学习和机械模仿的状态,出现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基于儿科护士的临床工作过程设计工作项目,以典型学习任务为驱动,在仿真工作学习场景中,护生通过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参与并完成护理工作。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96.30%的实验组护生认为此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且实验组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工作过程化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提高了护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以及沟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护生在分析任务、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提升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验组护生在医院儿科护理岗位实习后,90.00%以上的护生认为提高了对护理工作岗位的理解和护理工作过程的认识,85.00%以上的护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医患沟通和交流能力,87.04%的护生认为能尽快适应临床。说明此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依据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实现了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一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了学习动力和方向,知道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满足护理岗位工作需求,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推广。

作者:张小方 杨铁骊 赵影单位: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