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科护理风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402例住院患儿,其中男1578例,女824例;年龄半个月~9岁,平均年龄(2.4±0.8)岁。经调查,共发生257例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7%。
1.2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发生护理风险患儿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并探讨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257例护理风险患儿原因如下:意外伤害85例,占33.1%;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104例,占40.5%;患儿自身原因26例,占10.1%;药物配制问题42例,占16.3%。
3讨论
3.1儿科护理常见风险的原因分析
3.1.1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主要包括跌倒、坠车、坠床、烫伤、骨折、利器割伤、牵拉伤、眼创伤、气管异物、物品坠落砸伤等,原因为小儿平衡力差、婴儿发育不完善以及幼儿无危险意识等。由于幼儿不熟悉周围环境,加上自身具备较强的好奇心、模仿性等,易接触到危险物品,模仿危险动作;另外,患儿陪护家长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如离开时将开水杯放置到距离儿童较近的地方、没有拉上床栏等,增加了患儿意外伤害发生率。
3.1.2未及时观察病情
患儿受到生理解剖特点影响,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尤其是婴幼儿,如果其产生不适感,不能运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如患儿呕吐后误吸或者蒙被,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心搏骤停、呼吸骤停的情况,即使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依然会出现抢救不及时、延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的现象。另外,近年来随着医院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年轻护士越来越多,其临床经验不丰富、专科知识不牢靠,不能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判断,进而易造成安全隐患;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如护士操作不规范,易导致发生外套管断裂到血管中的情况;输液过程中,小儿好动,如家长监管不到位,则会导致发生留置针滑出导致出血的情况。
3.1.3药物使用问题
药物使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患儿自身原因:患儿自身对药物、抗生素具有过敏性,患儿治疗中使用的大多数药物均为首次使用,不能有效明确药物过敏种类,进而导致在应用药物的过程中易发生药物过敏的情况,给患儿带来伤害,构成护理风险。②药物配制问题:如药物配制时间较早,其放置时间比较长,那么会影响药效,造成污染;另外,患儿病情发展较快,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如配制过早,会导致发生不必要的浪费;如药物剂量计算错误,会导致发生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不足的情况;溶媒不恰当,如在中性溶液(pH6~7)中注射用青霉素钠比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分解,进而降低药效,增加致敏物质;此外,还存在药物配伍不当的情况,维生素K1注射液可受到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液的破坏,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如载体量较少,不能使药物完全溶解,或者还会由于浓度大产生刺激。积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给予有效处理;患儿用药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了解患儿是否发生不适。
3.2儿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3.2.1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部分护理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且业务能力比较差,临床经验不丰富,要加大对该部分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如护理人员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或者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培训重点,对医院以往发生过的具有代表性的意外事件或者差错事故当作培训案例,希望护理人员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另外,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安排专业律师进行专题讲座,为护理人员普及法律知识,使其依法进行护理,加强自律,严格防范风险。此外,对患儿陪护家长进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并改变不良行为,有效保证患儿安全。
3.2.2评估护理风险
主要评估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①评估常规护理的执行情况。②评估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③评估值班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④评估相关物品、设备的安全性。⑤评估护理人员的义务范围。⑥评估护理记录。⑦评估患儿和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后,针对性地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最终降低风险。
3.2.3完善规章制度
为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解决护理纠纷,需要制订健全、完善、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完善的儿科病房安全防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正确给药,严格把握药物使用剂量;另外,建立用药档案,每次发放药物时对患者、药物进行准确、详细的核对,确定准确无误。
3.2.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要合理配置儿科护士,护士长要对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切实做好排班、调班工作,尽量减少交接班次数;严格管理床头交接班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静脉穿刺部位、手圈、皮肤状况、床头卡、胸牌以及治疗方法等情况是否准确;此外,还要做好急救药品和仪器使用情况的交接工作,并登记记录,明确各班护士的责任、职责界限,有效保障患儿安全。
3.2.5风险监控
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需要加强风险监控,要提前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或者现有的安全隐患进行发掘,根据风险制订预防、纠正对策,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以便能够及时调整防范对策。护士长定期归纳、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对护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主要内容,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风险事件。
3.2.6加强用药安全管理
护士要定期学习药物知识,熟练掌握药物适应证;由于患儿病情变化较快,药物使用种类较复杂,因此,护士要对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另外,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保证患儿安全用药;要求护士严格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规范、科学用药,充分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此外,护理管理人员要根据儿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合理排班,充分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控制给药时间间隔,熟练掌握药物配伍原则,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4总结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风险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率,需加强加强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规章制度、风险监控、评估风险以及用药安全管理等措施。
作者:张晓莉 单位:濮阳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