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该院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3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人。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儿79人,女性患儿71人,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6±1.2)岁,住院时间2~7周,平均住院时间4周左右;对照组有男性患儿80人,女性患儿70人,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8±1.5)岁,住院时间2~6周,平均住院时间也是4周左右。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衡可比。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儿科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穿刺。

1.2.1穿刺

对观察组患儿穿刺时,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穿刺点5cm直径的范围内的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在行穿刺前先将肝素帽旋紧,再按常规操作步骤实施穿刺: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针柄,使其与患儿的静脉之间保持15~30°的角度,将针刺入并观察到回血后再继续将针刺入2mm,用左手固定住留置针的外套管,用右手将针芯抽出来,再用透明敷贴对留置针进行规定,并标注好时间。由于在封管时采用正确操作能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封管时要格外地注意,先通过肝素帽的输液头将3~5mL的封管液缓慢地向里推入,在推入2~3mL后一边推剩余封管液一边将输液头皮针拔出,需要将头皮针的一小段留于肝素帽内,并且要保证封管液将整个管腔充满。在封管液剩余0.1~0.2mL时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再将头皮针拔出。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时间约为4d左右。

1.2.2护理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原则,例如保证穿刺点及肝素帽的无菌。每天使用75%的乙醇消毒处理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患儿穿刺位置的情况,留意是否有干燥、红肿、渗出等现象,一旦发生,则需要将拔出留置针重新行穿刺,以避免患儿发生感染。同时,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将输液的速度控制好,并且留意输液管道是否畅通。另外,可以在留置针的针柄下垫棉絮或对穿刺部位局部热敷,可以有效预防压疮、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1.3判效标准

在治疗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完成后,采用满分100分的积分制度,对患儿进行满意度的调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临床护理效果。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也无明显的差别。但治疗后患儿及家属对临床护理中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3例发生静脉留置针脱落现象,系患儿自身行为造成,在行留置针再次穿刺后正常,而对照组患儿中共有24个患儿行二次穿刺,有18例患儿行三次及三次以上穿刺的情况。

3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加之患儿血管较细,容易刺破血管等因素,使得医务人员在对患儿行穿刺时遇到许多困难,除此之外,由于某些患儿需要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疼痛很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愈发对治疗配合欠佳,降低医疗工作的效率,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还容易导致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这些弊端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会对患儿的治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需要注意的是,静脉留置针要选择适当的套管针封管堵塞方式,并且选取穿刺留置静脉针的肢体不能够长时间地维持下垂的姿势。静脉留置针部位很容易发生红肿的现象,所以需要避免持续长时间输液,并且接受输液的地方不应该保持长时间不动。因此说对于患儿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患儿常常会由于配合能力差以及等天生好动原因,发生哭闹等情况抓脱留置针。所以说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的家长普及健康知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也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但是在治疗后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分别为(93.2±2.6)分、(92.8±2.0)分、(94.0±1.8)分,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中有3例发生静脉留置针脱落现象,系患儿自身行为造成,在行留置针再次穿刺后正常,而对照组患儿中共有24个患儿行二次穿刺,有18例患儿行三次及三次以上穿刺的情况。经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减少穿刺的频率,达到一次穿刺多次治疗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护理穿刺对患儿产生的疼痛感,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还能够保护患儿的血管,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自愿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同时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说明在临床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其效果较好,可以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能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认可。需要注意的是,静脉留置针在使用时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堵管、静脉炎、渗液、过敏以及感染等。发生堵管大多是因为患儿的肌肉或静脉因穿刺发生痉挛而导致,若没有及时发现,在保护不当的情况下,血液堵塞静脉留置针,导致药液无法输注进入静脉。若发生堵管,应适当挤捏输液管或向内推注少量的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挤捏时应注意力度,不应强行挤捏,以免将血栓诸如静脉,另外正确封管也可以预防堵管的发生。如果在输液的过程当中发现药液的静滴速度过慢,可局部注入2mL的肝素液封管30min或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将小血栓抽出,刺激血管内皮将纤维酶原活化素释放促进纤溶,若采取以上措施仍不通畅应考虑及时拔管。静脉炎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的血管较为脆弱,长时间在同一个穿刺部位输注静滴药液,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引发血管及局部组织发生红、肿、热、痛的炎症情况,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甚至还有可能引起静脉硬化的发生,危害患儿健康。一旦在患儿穿刺部位发现有条索状红肿物出现,应立即将静脉留置针拔出,并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然后使用庆大霉素液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渗液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穿刺技术不当、固定针头不稳定加之患儿动作大、不配合等引起的,若发生无刺激性的药液引起的渗液,在处理时可以应用抬高患儿的肢体或热敷等方法进行处理,若发生化疗药物或高渗性药物引起的渗液问题,处理时则可以局部应用普鲁卡因予进行封闭来处理。引发患儿过敏的原因有很多,输液胶带的刺激、皮肤较为脆弱以及汗液刺激等都有可能引起过敏问题的发生,若发现患儿在穿刺部位发生红肿,应及时更换输液用胶带,可在局部皮肤涂抹百多邦软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更换穿刺部位。由于患儿在患病期间自身免疫能力较弱,所以一旦有病菌感染,很容易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各种感染。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留意并提醒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避免其因抓挠等导致留置针脱落;②注意避免患儿行穿刺的部位长期处于垂落状态,以免发生肿胀;③注意观察患儿穿刺部位的变化,以避免堵管、渗液、感染、过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④应注意不宜将静脉针留置太长时间,时间过长不仅刺激患儿皮肤及血管,还会使患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⑤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对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在固定时掌握好力度,使静脉留置针不容易脱落也不至于太紧使患儿不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有效减少了穿刺次数,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在患儿皮肤的时间较长,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特别留意患儿穿刺部位的情况,做好各种临床护理工作,与家属配合好,对相应的护理工作严格落实和执行,避免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闻云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