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内外妇儿科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860张,病区37个;全院护理人员435人。床护比1∶0.51。本次研究选取妇科(床位30张)、儿科(床位40张)、内科4个病区(神内、呼吸、消化、心内分别为52张、40张、40张、84张)、外科4个病区(普外、心胸外、神外、骨科分别为40张、25张、34张、40张)共10个病区(共计425张床位)作为研究区域,住院1周(2013年3月12~18日)患者作为调查对象。10个病区的护士149人,均为女性,年龄19~45(28.74±6.50)岁。护士长10人,护士139人。学历:中专48人,大专78人,本科22人,硕士1人。职称:护士75人,护师43人,主管护师24人,副主任护师7人。护龄1~26(7.33±5.59)年。在编42人,合同107人。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测算各专科不同护理级别患者护理工时。由护士长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对本病区住院患者1周所有操作项目进行测量。要求每名护士将所完成的操作项目的时间进行记录,填写于直接护理项目测量表、间接护理项目测量表,护士长负责核查与监督。
1.2.2计算方法
1.2.2.1间接护理时间
间接护理时间单位为“min/(例•24h)”。如果护理项目不是每天执行,则用测得的总时间除以间隔天数,其平均值即是间接护理时间。
1.2.2.2直接护理时间
按照护理级别测量每例住院患者操作项目执行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单位为“min/患者”。操作由1名护士执行,操作时间为实际花费时间;如果多名护士完成,操作时间则为实际花费时间乘以护士人数。
1.2.2.3以专科为单位计算各级别患者人均日护理工时
①各级别患者护理总工时(1周)=间接护理工时总和×该护理级别例数/患者例数(1周)+直接护理工时。②各级别患者例均日护理工时=各级别护理总量(1周)/各级别护理患者总数。
1.2.2.4以专科为单位计算护士日工作量
①日护理工作量=年护理工作量/365。②年护理工作量=各级别患者例均日护理量×各级别护理患者总数(1年)。
1.2.2.5护士人员配置
①护士人数=(日护理工作量/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数)×休息系数×机动系数(原卫生部人力编制常用计算公式)。休息系数=365/(365-休息天数)=1.4(休息天数=法定节日假+平均公休假);机动系数为1.2(原卫生部标准机动系数为1.2~1.4)。②护士人员配置=床位数/护士人数(计算所得)。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同一病区不同护理级别患者护理工时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弹性排班
各专科一级护理患者日均护理工时显著大于二级护理患者(均P<0.01),这与不同护理等级患者的护理项目和内容不同有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自理能力及配合有关。而分级护理其定义则阐明了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实施的护理。随着患者自理能力的下降,护理需求量增加。就一级护理患者而言,患者多是要求严格卧床或病情随时变化需严密监测,并且其大多数客观配合能力较二级护理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相对耗时,相应增加了护理工时。针对此情况,病区护士长应每日了解患者动态,根据住院患者的数量、病情等,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一方面落实责任制护理,保证护理质量,如三级护士管理3~4例一级护理患者,二级护士管理6~8例二级护理患者;另一方面,护士长机动调派二线班护士,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应用,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2不同专科、护理工作量不同,应根据专科进行人员配置
不同专科、同一护理级别工作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疾病种类有关,同一护理项目可因患者所患疾病不同而操作时间各异。有研究发现,同一护理操作在不同专科所需时间存在差异。此次研究根据一年各病区患者住院情况测算各病区日护理工作量,并测算出各专科标准人员配置。经比较,心内科、呼吸内科日护理工作量最大,妇科、心胸外科最小;妇科存在人员过剩现象,其余病区均人员相对不足。鉴此,若每个病区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床护比1∶0.4统一配备专科护理人力显然不合理,护理人员的配置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动态调整”的原则。即根据各专科护理工作量,结合护理人员年资、学历、职称进行人员配置,根据其不同的能力安置到相应的岗位。一方面,护理部根据各专科的实际特点、护理工作量统筹、机动调配不同数量及类型的护理人员,另一方面,各科室采用分层护理、“弹性排班”,最大限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员紧缺与浪费并存现象。
2.3各病区护士人员配置不足
除妇科外,其余病区护士标准人员配置低于实际人员配置。分析原因为:第一,护理工作量较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护理工作的内涵延伸、功能扩大、范围拓展,护理工作量逐年提高,护理人员的数量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第二,护士辞职率高。由于重医轻护的观点普遍存在,护理工作虽逐渐被社会各界认可,但护士的社会地位及薪酬与同等技术水平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过大,这种付出与得到不平衡也是护士辞职的重要原因。另外,护理人员晋升职称难。在本调查中,中专学历护理人员占了32.21%。而许多医院相关文件规定,“中专学历晋升护师需7年。学历只承认脱产学习取得的毕业证,国家自学考试、函授、业余在晋升中均不被认可”从而极大影响护理队伍中中专学历的人员晋升,挫伤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这种人员短缺,加重了在职人员的工作负荷,一方面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能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影响护理质量。对策:从医院方面,首先,管理者应切实考虑临床一线工作需要,根据临床实际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文关怀,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愉悦的工作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降低其精神紧张及压力;提高其待遇,尽可能消除付出与获得不相符导致的不平衡现象。其次,放宽对护理职称学历条件限制,取消“国家自学考试、函授、业余在晋升中均不被认可”的规定,考核重点放在业务技术水平上。这样有利于调动中专学历护士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稳定护理队伍。教育部门应加强以高中为起点的高职及本科以上的教育,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整体水平,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价值感,而且,有利于护理人员晋升,增加其薪酬及福利待遇,减少临床护理人员流失。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测算了不同护理级别住院患者1周的护理工时,为不同专科护理人员合理配置提供了参考,也可作为级别护理收费标准的依据。以级别护理为基础测算不同专科、不同护理项目的护理工时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田萍 张颖 吴雪 李星梅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