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

患儿入院后协助其父母进行患儿的情绪护理。考虑到年龄问题,小儿需要有特殊的语言行为特点,利用小儿感兴趣的事物来做好稳定情绪工作。在接受医师诊断的过程中,协助医生处理好患儿的体位、身体指标的测量。如需进行住院治疗,则应调节好病房的温度与湿度。在患儿父母闲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才能,将患儿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愈后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在投诉次数方面的差异,并对投诉原因进行记录。统计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来分析。

儿科护理过程不同于成人护理,根据笔者的护理经验,认为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科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家长信任不足。当前的社会结构中,小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现今患者家属对儿童的溺爱程度增加,这就使得小儿较多时候出现任性

等情况,对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患者家属考虑小儿年纪,难以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信任程度,且心情较为急躁,对护理工作诸多挑剔,很容易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②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程度欠佳,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儿科患者的病情通常发病速度较快,患儿也不能准确的描述自身的感觉,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则不能准确及时的将患儿的病情作出判断,容易造成贻误治疗时间,致使患儿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的后果。

③儿科患者的哭闹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产生较大的挑战,而嘈杂的环境容易使得护理人员产生急躁的情绪,不能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引导患儿加入到配合治疗的工作中。同时,心理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出现责任心降低的现象,对一些突发时间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增加了医患之间出现纠纷的几率[2]。

④护患沟通不到位。护理人员如何在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在护理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护患沟通不足就会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向患儿家属反应病情,一旦患儿病情有变或者是治疗需要得到家属的同意时,若不及时通知家属将会引起家属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发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提供便利,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根据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经验,对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随之提升。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形成较强的责任心,树立服务意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以较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并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科学安排工作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3]。护理人员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要事事为患者着想,提升自己的服务观念,全方位的为患者排忧解难。

②在患儿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入院介绍,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面对家属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要以真诚、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患儿,让家长放心。护理人员要对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进行告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赢得患者的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平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③院方应根据儿科的特点,添加适当的保护装置,例如在患儿的病床上加设挡板,避免患儿出现坠床的情况,在走廊内安装扶手,防止儿童出现滑倒的现象。同时要充分的结合儿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儿童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其护理过程中要将可能需要的急救药品进行有效管理,并安排专人对药品进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为患儿的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④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控制护理风险的一项关键措施是要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自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的有效保证[4],科室领导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管工作,护理人员之间要相互监督,互相鼓励,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儿得到安全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也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将以往护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相互学习和讨论,以此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孙香敏 单位: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