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儿科病房输液管理中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PDCA在儿科病房输液管理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PDCA在儿科病房输液管理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儿科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自2019年1月起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管理模式,2018年9~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儿科患者11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输液护理服务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护理服务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儿科患者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儿科病房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输液管理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护理服务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保障了儿科患者的输液安全和质量,提高了儿科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逐日短周期;PDCA;儿童病房;输液管理

PDCA又称戴明循环,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部分构成,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质量管理[1]。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是循环周期以日为单位的PDCA,每日都要进行工作汇总、并分析工作中遇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实施,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不断改进工作质量,使工作趋向模式化、标准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提高工作质量[2]。儿科病房的住院患者存在年龄偏小、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多变、病种复杂、静脉输液用药种类多,剂量要求精确,需要医院做好儿科患者输液管理的必要性[3]。研究表明,儿科护理人员存在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不足,输液工具的正确使用、穿刺部位的合理运用和导管维护等方面需要加强培训[4-5]。为了提高医院儿科病房输液质量,医院儿科病房自2019年1月起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输液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院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自2019年1月起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管理模式,2018年9~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儿科患者112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患儿中,男558例,女562例;年龄为0.5~14岁。实施后患儿中,男564例,女556例;年龄为0.3~14岁。研究期间医院儿科护理人员共20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3~43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1名,护士4名。研究期间儿科护理人员无变化,实施前后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施前医院儿科病房输液管理实施传统管理模式,根据住院儿童患者病情需要,完成相应的输液护理。实施后医院儿科病房输液管理,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管理模式。(1)成立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调查收集医院儿科病房输液管理护理服务质量现状,分析医院儿科病房输液管理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儿科病房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输液管理方案。负责监督儿科病房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输液管理方案的运行与改进。负责定期举行儿科护理人员知识培训,提升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护理服务认知。负责患者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制定、调查、数据分析、反馈等相关工作。(2)儿科病房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输液管理。①提前计划:统计分析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和滴速,结合患者自身病情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需提前计划好当天的工作服务安排。②彻底实施: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一对一输液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用药、病程康复、依从性和心理等情况,总结患者当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做好记录。③及时检查:护理人员每日都要汇总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输液护理工作进行详细的核查。④处理: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输液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方案,在进行实施、检查、处理,不断优化工作质量,制定输液规范流程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培训。所有管理规范流程要求所有护理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并进行定期考核。

1.3观察指标。(1)统计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评分。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服务考核,各占50分,共100分。理论知识考核包括药品管理、药品用途、药品配伍、药品不良反应、处方审核、药品的用法剂量、输液工具的正确运用、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以及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相关知识等方面知识。临床服务考核包括患者健康宣教、用药记录、药品不良使用情况、患者评价、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用药规范流程等方面的考核。评分越高,说明能力越高。(2)统计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护理服务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监督儿科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每周2次检查护理人员临床输液过程中在给药错误、给药剂量错误、给药滴速错误、穿刺失败、静脉导管维护不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将所有检查结果进行汇总。(3)统计实施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儿科患者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从儿科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用药宣教、输液护理、服务质量、关爱沟通共5个维度来观察儿科患者家属满意度,每个维度4条目,每个条目满分为5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儿科患者家属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实施后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护理服务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

2.3实施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后儿科患者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3讨论

儿科病房由于患者年龄小,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药物反应敏感且个体差异性大,表达能力受限,无法准确描述自身身体反应,好动、依从性低,输液过程中外渗现象频发,药物剂量偏少,换液紧急且量大,增加护理人员输液护理难度[6]。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影响儿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病房输液管理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模式后,不断发现分析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实施后及时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持续性改进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通过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增加护理人员输液工具的使用、穿刺部位的运用和导管维护等方面技能的训练,加强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培训,使病房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增强,减少儿科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儿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郭红莲[7]等研究中,发现将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应用于儿科病房输液管理模式提高了儿科患者的输液护理模式满意度,可显著降低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医院儿科病房实施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输液管理后,提高了医院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服务能力,降低了儿科护理人员输液护理服务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儿科患者的输液安全和质量。

作者:姜艳艳 单位:余姚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