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混合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护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培养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患儿年龄较小导致护理难度增加,因此开展护理教学期间切实采用对症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以工作流程为基点切实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为分析基于工作过程混合式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级护理2个班10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53人,男5人,女48人,年龄19~22(20.54±4.36)岁;对照组53人,男6人,女47人,年龄18~21(20.31±5.12)岁。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本院儿科护理教学,一共54课时,两组护生均由2名具有双师素质、教龄超过5年的教师任教,理论课由理论教师统一授课,实训课由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分两组进行;使用的教材、授课计划、授课时间均相同。保证两组在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时间的同步性,尽量减少差异。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向护生详细讲解儿科护理教学目标,课堂上以理论讲授为主,讲解医院典型的病例,护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研究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混合式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1周在云课堂平台上课前预习要求通知,上传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案例及学习任务、教学微视频、执业考试相关知识点(建设平台时已经全部上线),根据护生的学习情况,再次优化课堂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提出课前各小组初步掌握内容,由小组长与指导教师联系提出护理问题,便于为后期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教师自身需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精细加工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实现衔接,为课堂教学秩序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性保障,同时教师需主动对教学方法实施计划、评价、反馈,切实反映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修正并控制教学过程,便于达到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的目的。护生准备:研究组提前1周登录云课堂查阅课前预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视频的观看、资料的查阅,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和作业;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模块化,针对每个模块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并准备面对面课堂的自我讲解。

1.2.2面对面课堂

根据儿科护理岗位特点,基于儿科护理工作过程开展课堂教学。开展面对面课堂,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化课堂教学优势,通过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集体学习;由于经过前两阶段线上学习,护生已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相关教学知识,所以该阶段的“授课”不采取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授课模式,而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护生根据儿科护理工作过程展开讨论和模拟操作,通过护生自我讲解的方式进行集体互动学习,同时对于线上和线下反映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进行解惑和补充。例如,小儿肺炎的学习,课前将本节内容整合为入院时、住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个场景。护生根据小儿肺炎典型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模拟完成这一工作过程。借助云课堂平台把讨论结果输入云课堂中课堂面授的分组讨论里。教师用云课堂电脑版把护生分组讨论结果投射到屏幕上,由小组护生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讲解,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根据护生讲解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在此过程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最后,教师留有20min的时间,对本次课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进行梳理。

1.2.3知识总结

课后每组护生自主针对面对面课堂内容进行集体反思和总结,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总结内容结集成册并作为共同的学习成果与线上共享,便于查阅和学习。1.2.4教学评价完成教学流程后采用儿科自制技能操作考试与问卷调查评估护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便于为后期临床护理提供重要参考[3]。

1.3观察指标

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后向所有研究对象发放考核调查表,测定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与素质得分,各指标分值满分是100分,分值越高则教学措施效果越好。教学结束后向护生发放儿科自制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满意度,评估学习知觉、课堂氛围、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的分值,各指标总分是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教学模式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定量资料(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频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教学质量比较。

2.2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儿科属于医院较特殊的科室,患儿年龄较小且理解能力较差,导致实际护理操作难度增加,因此教学期间切实采用针对性教学模式是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护生素质培养,课堂时间大部分用在操作流程与动作讲解,导致教学重点很难被掌握,影响最终教学效果。有研究报道,基于工作过程混合式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根据大纲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初步掌握儿科护理的重难点,切实划分护理小组能有效激发护生学习自主性,便于教学流程能顺利开展,同时课堂教学期间要充分发挥护生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具有更多机会表达自身观点与见解,鼓励护生勇敢阐述自身的疑惑与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鼓励其在小组内阐述自身观点,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确保护生能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在后期临床护理过程中,逐渐培养整理并处理各项信息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便于为儿科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与曹迎东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混合式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质量且培养学习创新精神。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混合式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施芊妤.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408(36):67-68.

[2]张勇.MOOC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0):173-174.

[3]肖亮.信息技术下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2):2804-2805.

[4]佚名.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9):191-195.

[5]曹迎东,李慧,李欢,等.以情景模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在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120-122.

作者:朱娟 王苏平 冯蓉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