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医疗器械的更新以及新的医疗手段的产生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儿科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注意事项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前做出预防是实现我国儿科护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1]。
0引言
儿科护理,在所有的医学护理过程中占据着较为特殊的地位。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因此抵抗能力较弱。一旦感染一些幼儿多发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出现危险的几率较大。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医学护理时要注意加强防范,对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防止由于一些细节失误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将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介绍。
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介绍
正如上文所述,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患者抵抗力较弱,因此往往存在着一些会引起较为严重后果的风险因素。为了实现儿科护理的有效性,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几率,必须对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解[2]。
1.1临床纪录存在漏洞。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进行临床记录不仅可以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同时也便于患者病情复发时医生能够及时进行救治。但是,在对护理过程中的临床记录进行查看时发现,当前儿科护理进行的临床记录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当医院接受患者以后,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儿表现出来的主要生理特征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医院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但是当前很多临床记录并没有对患者病情的特点进行详细记录,主要原因是同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不够细致,因此在进行记录时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其次,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每一次进行的护理操作都必须详细记录。但是很多临床记录都不够详细,甚至中间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白,这使得患者一旦病情突变,医生在进行用药时没有依据。最后,一些护士字迹潦草,对护理记录书写不够规范,甚至存在记录雷同的情况,使得临床护理记录丧失了原有的意义[3]。
1.2用药风险。在对一些医疗事故进行调查时发现,出现事故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用药不规范导致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进行用药时必须对药品种类和药品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护士给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的制度,对于一些有毒药物、麻醉药物、限制性药物等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这种药物使用的规定程序进行,同时对于一些急救过程采用的药物在用量上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在给药以后,护士必须在药物产生作用时对患者进行询问,一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给药以后必须进行严格看护,防治出现意外。护士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医生由于疏忽产生用药错误,必须立即停止给药并重新确认。
1.3沟通不足产生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由于与患儿家属沟通不足产生的护理危险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知识匮乏使得护理人员采取的一些护理手段无法理解,甚至有些家长会对护士的一些抽血等常规操作都产生误解,阻挠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阻挠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而出现一定危险。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用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将可能进行的一些护理操作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讲解,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使得护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同时将患者家属阻挠护理工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详细告知,防止由于沟通不足而产生护理风险[4]。
1.4感染风险。在对患儿进行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抵抗能力较差,因此极易出现细菌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对一些外伤患儿进行处理过程中,这种细菌病毒感染发生风险更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感染风险不仅存在于患儿,也对医护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由于要与患儿进行近距离接触,同时进行操作过程中出现扎伤、划伤的风险较高。因此,极易感染上细菌病毒。例如经常出现由于意外扎伤而使得医护人员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事故。
1.5制度化管理不严格。儿科作为医院所有科室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工作量较其他科室相比较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接诊的患儿病情变化较大。在一些地区,每当出现流感等传播较广的疾病时,医院儿科就会人满为患。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一些医院就无法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实实在在的严格落实。在没有制度进行保障的情况下,一些医护人员为了加快处理速度对护理程序进行及简化,造成护理工作不够彻底,或者忙中出错,造成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
2儿科护理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2.1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儿科接诊的患者一般都身体较弱,与成人不同,因此一旦出现纰漏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几率,实现患儿的较快康复,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意识。在医院儿科的科室内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讲解,同时对后果的严重性进行普及,在科室内部形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依据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使每个医护工作者心中都具有存在风险的意识。同时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通过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然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产生,实现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2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实现风险的降低,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丰富。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利用有关知识对一些情况进行处理,保证护理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实现护理工作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同时医院方面必须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对科室的相关业务知识定期进行考核。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实现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必须鼓励医护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学习,要紧盯医学前沿,通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实现医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在科室内部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3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家属也对护理工作产生的效果起到一定作用。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而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儿科护理,幼儿由于较为娇嫩,当进行一些疼痛感较强的护理时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就会出现患者家属阻挠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造成事故的出现。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社会形势下,进行一些护理操作之前,如果没有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将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告知,就会出现患者家属不理解,甚至认为医护人员在伤害患者。因此,只要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沟通时的技巧,才能保证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降低。
3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种类和应对这些风险的具体措施进行介绍可知,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护理手段和技术已经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旧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影响儿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只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对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5]。
参考文献
[1]须玉红,高新,陈春花.儿科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新疆医学,2015,39(1):144-146.
[2]王雪文.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4,4(19):67.
[3]张璇.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2):85-87.
[4]张迎秋,李彩霞,孙红宁.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87-88.
[5]高玉荣.儿科护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6,35(20):143-145.
作者:龙元芬 单位:天柱县人民医院儿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