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下肢瘫痪功能恢复的医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案例中的70例患者都是表现出下肢瘫痪,在治疗之前对全部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诊断和颅脑CT证实,全部病例均符合脑中风诊断标准。在患者的授权情况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其中观察组中女12例,男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5.5)岁;其基本病变部位:偏瘫肢体左侧18例,右侧15例,基底节区23例。其中下肢肌力等级0级13例、Ⅰ级10例、Ⅱ级20例,有膝关节疼痛者15例,肌张力偏高、肌肉出现萎缩患者12例。而对照组的女13例,男22例,在对比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0±6.5)岁;其基本的病变部位为:偏瘫肢体左侧20例,基底节区18例,右侧13例。其中下肢肌力等级为0级15例、Ⅰ级9例、Ⅱ级16例,有膝关节疼痛者15例,肌张力偏高、肌肉出现萎缩者15例。这两组的患者在年龄、病变部位、肌力分级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其可比性为(P>0.05)。
1.2、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在运用对比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性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比组就直接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以及服用对脑组织功能恢复药物等。
1.3、下肢康复训练方案
在患者下肢瘫痪的早期:首先患者取健侧卧位,对下肢体从远端到近端进行伸、屈、外展、内旋、外旋被动训练;然后把下肢的活动幅度逐渐由小到大;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主动翻身训练;对双下肢进行搭桥康复训练;辅助患者进行上下床坐姿的平衡性训练;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例如:进食;洗漱;如厕等等方面进行训练。
1.4、下肢针灸治疗方案
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针灸治疗,我们在针灸时普遍采用头针与体针进行结合的治疗方案。头针治疗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选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0.8-1寸,快速捻转行针,每10min行针1次,每次1min,共行针3次,1次/d,15次为1个疗程。体针取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下肢:足三里、梁丘、环跳、解溪、三阴交、阳陵泉、太冲风市、血海。
1.5、康复训练与针灸相结合的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痊愈的标准:前期的临床病症基本消失,下肢神经系统的功能基本恢复,下肢肌力达到5级标准,患者的基本生活可以自理,能够单进行独立行走。效果显著的标准:瘫痪的下肢肌力能够提高到2级或者以上,下肢瘫痪部位神经系统的功能大部分恢复;基本治疗效果的标准:下肢瘫痪部位的神经系统部分恢复,但是需要人搀扶着行走;治疗无效果:治疗过后与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变化。
1.6、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对研究案例中的2组患者于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治疗效果评估,采用Fugl-Mayer工具对患者下肢的感知功能、运动功能的评估,同时对所以的研究对象进行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进行评估,也就是在治疗4周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
1.7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3.0软件包中,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对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医疗效果评估,效果显效的患者有25例,占71.4%;基本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14.2%;完全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14.2%,总有效率85.6%。对照组效果显效的患者有12例,占34.2%;基本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17.1%;完全无效患者17例,占48.5%,总有效率51.3%。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对于神经系统在结构及功能,在医学里面通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下是具备可塑性的,也就是说是重新恢复神经组织的基本功能。在康复训练中,运用输入正常的运行形式来影响输出形式,这样就可以使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促进患者大脑的皮质功能的有效恢复,使得丧失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文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案对患者在大脑皮层运动区获得有效增强,主要是通过头部的穴位,采用针刺可直接对兴奋中枢运动神经系统产生效果,以此来促进康复疗效的效果。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提升患者的下肢的运动功能方面以及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有了明显的效果,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就充分证明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学治疗借鉴。
作者:卢天达 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