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伦理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生医患关系及伦理教育论文
一、现阶段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所存问题分析
1.医学生行为存在严重的失范,影响和干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比如缺乏公德、论文造假、不尊师重教或者考试作弊等,这些问题和现象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以及伦理规范意识的形成、培养,继而进一步影响其今后上岗操作。
2.教学和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技术忽略了伦理教育
很多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简单地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术即可,对于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当医学生进入到实践工作岗位以后,若缺失良好职业人文素养,很容易迷失在价值困惑或者道德困惑中,影响和干扰其人生道路。
3.缺失无私奉献的意识和竞争,同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单纯经济主义等现象严重。
因受利己主义的干扰以及影响,部分医学生以及医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多做一点就会抱怨,遇到困难或者加班等退缩,再加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医学生和医生过于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使得医疗服务逐渐商品化,自愿奉献的人逐渐减少,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以及经济指标,而缺失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素养以及道德。
高校医学伦理教育人文关切浅论
[摘要]高等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认知和培养命题,是新时期高校医学人才培养及社会演进发展的重要诉求。面对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高校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设计、加强多学科背景师资合作四个方面全面把握医学伦理教育的发展演进。正确引领医学伦理学思想的构建,有力地促进医学伦理学发展,对当前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文;医学伦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现代化问题被不断具体化,医学的人文价值观念和内在自然科学属性的矛盾也更加尖锐。高校伦理教育深刻影响着“医科”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性质和成败。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在医疗实践及其相关医学活动中提供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超越了单一的技术视角,从多角度面对科学需要和伦理原则,向现代医学模式提出新的展望和要求。构建高校医学伦理教育体系,不仅是对医学伦理教育形态的一次内涵丰富的探索性研究,也为促进医学科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价值向度
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任务是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为医学的发展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医学伦理学的科学发展观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具有相应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缺失人文关怀内涵的生物医学模式会使医学渐渐失去对人本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初心,演变成技术之上的临床实践活动。“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的运用让人类不断体验着生命的神奇和奇迹,但过度崇尚医学高新技术对人类生命体的主宰和干预程度,就会产生技术的异化问题。”[1]人文教育内容在医学教育中被边缘性弱化,致使人文价值对医学生物发展模式引导作用尽失。以技术为主导的医学教育,会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塑造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和功利化的行为逻辑,让强势的医学科技遮蔽医学内在固有的价值逻辑,使最终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偏离医学实践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的本真诉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知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要迫切地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机制进行批判以及症结的诊治,聚焦矛盾解决和强化人文价值认同是激活医学走出科学主义迷失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二、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实指归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双引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理模式转向社会———生理模式,这说明医学正向着尊重生命的方向发展。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理念,践行医学伦理学的规范行为,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着医疗卫生事业全局发展的方向。[2]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培养。
如何调整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
作者:卓群芳 单位:汕头市卫生学校
医学伦理学既是医务人员在职业教育中必须接受的一门有关职业道德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医学临床实际,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伦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运用范围日益广泛,越来越受重视。一切医疗行为都受到医学伦理的约束,许多医疗判定往往是医疗技术判断和伦理判断的结合,用伦理判断的合理性来促进医学技术判断的准确性[1]。也就是说,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结合的医学科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伦理学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新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医疗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人道主义”和“义务论”难以解决的新型伦理问题。比如“安乐死”结束患者的痛苦,其动机可以说是“人道的”,但它剥夺了人的生命,其结果也可以说是“不人道”的。计划生育,特别是妊娠后期的人工引产究竟是“人道”还是“不人道”,对生命垂危、医疗费用昂贵而又无钱医治的患者,医务人员究竟要怎样做。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该用什么样的伦理规则去应对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男性生殖、脑死亡、基因重组等对社会带来的猛烈冲击[2]。如何在充分认识到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满足医学生、医务人员成长过程中对医学伦理学知识的需要,不断创新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素养,更好地发挥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医学伦理学的认识及应用情况,探索优化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促进临床实践,我们在汕头市部分医院的部分医务人员及实习医学生中开展了调查研究。
1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进行,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医务人员和临床实习医学生。问卷的具体分布为:医务人员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临床实习医学生35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时期参加临床工作、不同专业(医、护、药等专业)、不同学历、不同职称层次的医务人员和不同学历、年龄、专业的临床实习生,样本具有广泛性。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见表1、表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对临床医疗行为与医学伦理学的相关性认识、临床伦理的认知、医学伦理教育现状、医学伦理培训需求4个方面进行了解。问卷中注意把主观类问题与客观类问题进行穿插设计,并且在提问上避免了直接询问,力求通过相关性问题的调查来间接反映当前医务人员在医学伦理学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和思考。认为有必要在医学行为中进行医学伦理审查和评估的占75.7%;认为不必要的占14.2%;认为不确定的占10.1%。认为医学伦理素养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占95.5%;认为重要性一般的占4.5%;没有人认为不重要或完全不重要。
护理伦理学师资团队建设
作者:廖春玲 田丽欣 严丽丽 单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去解决护理学科发展中,特别是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与他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护理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校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我校将护理伦理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总课时16学时,期中理论14学时,实践2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完成。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因此对师资队伍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校护理系3年制护理2009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267人作为实验组,另3个班级276人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实验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对照组按照常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来完成授课内容。
1.2.2评价方式采用客观评价法,评价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男医学生实习影响原由与策略
作者:霍玉芝 逯蕾 韩华 单位:武警陕西总队医院
带教教师方面因素部分带教教师本身的医学伦理学知识缺乏,伦理学敏感性不强,分析和解决伦理学问题能力较低,不能正确面对异性诊疗中的伦理难题,导致带教过程中出现消极性。另外,临床教学的个别教师潜意识里存在男生不适合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想法,再加上日益增加的患者投诉等的压力,使其对男生的临床教学重视不够。甚至有个别教师为了防范医疗纠纷,根本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这些现象对提高男医学生学习效果、增强男医学生的妇产科学习兴趣都是不利的。也有些带教老师自身就难以解决实习带教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这也是医学伦理学教育缺失的一种表现。[8-9]
社会方面因素由于几千年传统思想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妇产科患者往往会拒绝男性医务人员。尤其是自2001年病人可自主选择医生后,患者、孕妇可择医、择护的权利意识加强,加上国家明确要求教学医院的教学必须优先考虑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从而使男医学生在妇产科实践过程遇到的阻碍更大。[10]同时,病人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身疾病隐私的重视,使得医学和医学伦理学之间的对立更加明显,患者对男生存在排斥心理。如果沟通交流不够,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及带教医师都不愿意因为学生实践而与患者发生纠纷,以致男医学生在妇产科获得实践动手机会就更少了。
开展实习前教育,引导男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医学院校及带教单位需进行实习前教育,特别是对男医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要通过教育,使男学生明白,不能因为性别而选择职业,不管以后是否从事妇产工作,都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因为医学是一个整体科学,医学生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整体医学观,妇科病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妇产科实习是提升今后工作能力的必经之路。[11-12]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临床中因缺乏妇产科知识而导致医疗事故的例子讲给学员听,使男学员认识到妇产科实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实习的积极性,进而解除其害羞、抗拒心理,为妇产科顺利实习打下基础。重视男性年轻医务人员(男性实习生)的职业心理的培养,使其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将来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女性患者,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应该加强男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强化他们在妇产科实习中的伦理学敏感性,使其能够本着尊重患者权利的宗旨,正确面对诊疗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并依据医学伦理学原则进行处理;要教育男实习生本着“非邪恶、慈善、意志自由和公正”的原则,逐步增强他们对妇产科学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社会舆论不是轻易能改变的,许多妇女都对男妇产科医师尤其是男实习医师存在难以接受的心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的逐步改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男妇产科医生持接受态度,认为只要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能为其解除病痛,不论男女医生都能接受。男医学生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从自身入手,加强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良好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可通过在模拟教具上练习、观看教学录像等途径,充分熟悉各种操作及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在实习中准确、轻柔、熟练地完成操作,并准确回答患者的疑问,用耐心、信心、爱心和丰富的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此外,男医学生还应该积极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13]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用良好的沟通打消患者的顾虑,体现出准医生的道德风范。
带教老师需以身作则,重视妇产科带教工作首先,应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过去我们往往不重视带教教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难以将医学教育上升到伦理层面。所以应该提高带教老师的伦理学素质,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更容易找到伦理学的素材,更好地解决男医学生在妇产科实习中的伦理学难题。性别伦理教育和异性诊疗伦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但是目前这一教育还没有得到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注意此方面的学习,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其次,应加强对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师德,端正教学态度是临床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因此,应加强对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其具有优良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为学生服务的态度,积极解决男医学生妇产科实习中面临的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带教教师在面对不合作的病人时,有能力通过与患者沟通,在保护患者人格尊严与健康权利的前提下,赢得患者的配合。此外,在教学安排上,带教教师应注意尽量不让多个男医学生同时检查一个病人;学生分组教学时,尽量将男生和女生合成一组,这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安排女护士在一旁,减轻患者尴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听教材、模型、电视直播系统等多种手段来增加男医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理论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加强舆论宣传,重视健康教育,改变群众偏见社会舆论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妇产科中的男实习医师的不理解可以从两方面改善。其一,联合各大医院、医学院校及媒体对公民进行广泛的医学伦理学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基本的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医学伦理学和医学的关系,从而使女性患者更容易接受男医生的诊疗。其二,加大社会舆论宣传,普及医学知识,让患者了解医院、医生的成长过程,让患者明白实习医师的临床实习、见习是为了培养医师接班人的需要。
新医改医院伦理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伦理学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临床实践运用情况及学习需求,为探索医院伦理文化建设提供依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某三甲医院31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意见征集。结果有30.9%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后进行过医学伦理的学习和培训,有89.7%的医务人员因为与临床工作冲突及压力过大,缺乏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有72.2%的医务人员有参加培训的意愿。结论医院应完善伦理文化体系运行机制,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医院伦理文化品牌。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伦理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公布,促成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环节[1]。在此背景下,结合医院内在特征,研究与加强医院伦理文化建设,塑造医务人员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提升医院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是新医改的需要,是时代和发展的需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动物实验课程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摘要: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基础和科研的重要支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和频率加大,动物的伦理问题和福利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根据调研发现,医学生对动物实验等相关伦理知识的认知较为模糊。因此,文章对实验动物伦理的基本含义、实验动物的现状及福利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伦理学;动物实验;课程思政
0引言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疗、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食品医药[1]等领域都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实验动物的“功劳”。动物实验在药品研发、疾病的病理、生理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动物实验中,存在动物实验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动物的伦理问题,成为学界争议的热点。一门医学课程,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则很难培养出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高素质医药人才[2-3]。医学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当今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中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动物伦理学问题[4]。有文献报道,每年欧盟用于实验的动物有1200万只,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数字达2000万只,美国达到2200万只。[5]巨大的实验动物使用量引发了我们对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关注,生命伦理学原则在这种大环境下诞生。因此,在动物实验中,如何优化实验,利用“3R”原则,是每个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问题。
1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是支撑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桥梁与枢纽
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动物(Animals)、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s),简称为AEIR[6]。动物排在首位,证明其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位置。实验动物在教学、科研中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由于人类疾病发生的机制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探索机理的秘密,我们不可能在人体上进行相关的实验,因而实验动物成为人类的受难者。人类通过利用动物实验,可以深入探索疾病发生的自然法则,从而进行预防与治疗措施。比如,肿瘤、易传播的传染病等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存在潜伏期长等特征,人类可以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深入观察探讨,并对临床用药的剂量及安全性开展试验,最终提高人类存活率,保障生活质量。
2动物伦理学与“3R”原则
加强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之浅见
摘 要:伦理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论述了在大学德育教育中强化职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深化职业伦理教育的可行性,介绍了结合案例、结合就业的“两结合”教育方法和开展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和和谐观教育“三个教育”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职业伦理教育全员化、全程化和系统化的设想。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人才培养;职业伦理;教育
1、前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将成为社会的一员,担当起各自的伦理责任。学生道德水准的高低,宏观上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微观上对保证个人工作质量,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伦理教育的重要性[1]。
伦理教育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对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伦理(特别是职业伦理)教育,是确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应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
2、强化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伦理学的发展,各种应用伦理学不断产生,从应对相关现实问题中找到了生存的沃土。职业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人们从事各项具体职业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是一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新兴学科。常见的教师伦理学、新闻伦理学、工程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等,都属于职业伦理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