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科研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科研论文

基层专科医院小论文产出现状

[摘要]目的:了解某基层专科医院近五年情况,分析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对策。方法:通过检索该医院2013—2017年发表的论文,从期刊及科室分布、论文被引情况和核心作者群等方面分析该院论文的产出情况。结果:近五年共437篇,其中科技核心以上期刊98篇,占22.43%;被中国知网收录192篇论文,总被引频次365次,篇平均被引1.9次;专科和学科论文产出质量高;科技核心以上论文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核心作者数仅占卫技人员的2%。结论:目前尚存在论文产出质量不高、核心作者群比例低等问题,建议加强营造科研氛围,注重论文书写和投稿方面的培训,以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推动论文产出,同时培育核心作者群,合理制定论文指标,以促进高水平论文和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基层医院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基层医院;论文产出;对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而医学论文则是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医学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名医务人员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1,2]。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现影响论文写作的瓶颈,从而找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论文产出的方法和对策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某基层专科医院的最近五年论文产出的相关因素和特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作为检索源,检索某基层专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时间为2013—2017年,同时结合该院科教科登记发表的论文,该院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共437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两者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优质期刊目录。后文分别简称为北大核心、科技核心。

2结果

统计得近5年该院共发表文献437篇,其中中文429篇,外文8篇。

阅读全文

国外医学教育状况思索

作者:李亚敏 陈俊国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一、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学制

(一)6年一贯制的德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6年,实现以大学为基础,学科为中心,理论教学、实验室训练和临床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学制[1],如芬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二)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妇、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1-2]。

(三)4+4年制的美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的文理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前4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4年为医学院教育,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完成课程,修完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拿大、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实行这一学制[1-2]。

(四)5+3年制的英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4年为理论教育,最后1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医学硕士学位,时间是1-3年。在实行多学制的世界各国中,学制为6年制的国家或地区最多,为90个国家,占56.6%;居于第二位的是7年制,为53个国家,占33.3%;排在第三位的是8年制,为15个国家,各占9.4%;排在最后的是9年制,为1个国家,占0.7%。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2](附表)

阅读全文

专业建设医学检验论文

1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

①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相对薄弱。②检验医学相关临床课程设置求广求全、培养重点不突出。③专业必修课程过多,学科交叉、岗位需要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极少。④课本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网络化与数字化水平低下。⑤课程体系由5年制“医学士”改为4年制“理学士”,原有课程体系明显不适合现教学需要。

1.2实验教学

①检验专业实验课程存在设备陈旧、利用率低,管理水平差。②注重理论课程学习,对临床实验教学和管理关注不足。③实验课教学偏重教材知识讲授,科研精神与科研能力等创新性能力培养不足。④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与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现状脱节。

1.3实践教学

①实践教学管理松散,专业技能培养方式落后。②未及时与实践教育基地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实习同学思想动态。③因为实习基地师资、管理水平不同,实践教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统计学错误思考

本文作者:张巧莲 郑玉建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正确使用能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并使科研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反之,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误用,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质量,反而会使读者产生误解,甚至有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近年来,医学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统计分析结果表达已成为医学论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是评价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然而从近年发表的论文来看,有不少作者对统计方法的使用还不熟悉,实际应用中统计方法滥用、错用和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1]。据国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不同医学期刊的调查,有统计学错误的论文比例最高者达66%,最低者也有20%[2-4]。国内有学者对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85年统计错误的论文比例为24%,1995年为36%[5]。这些调查研究均说明统计方法误用的严重性以及正确应用的紧迫性。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针对医学论文的科研设计与统计方法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6]。这种研究有助于及时了解医学科研论文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学科研工作者应用统计方法的水平。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共识与重视,促进我国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1 统计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统计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常见的统计设计问题有:忽视组间均衡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例数不足,未设置对照组,未随机分组,未提出统计分析方法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科研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的原则[6]。

1.1不遵循或不重视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化既要随机抽样,还要随机分组,并有足够的样本量作前提。然而,在医学论文中许多作者对此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论文中统计处理随机化不突出,随机化缺失情况比较常见,有的论文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不采用随机化处理方法,导致结果缺乏可靠性。还有些文章中没有提出“随机”抽样的设计与方法,没有排除标准,给人随意选择病例之感,且病例数少,因此没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部分文章虽然注明了“随机”,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或两组间的例数相差甚远,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没有临床参考价值[7]。

1.2缺少对照研究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阅读全文

科研能力论文:七年制临床儿科科研能力探析

本文作者:胡瑜 杨妮 尚云晓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工作现状

目前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双语测试、滚动淘汰的专业教学特色。连续十届七年制毕业的医学生都呈供不应求的状态。因其工作后各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斐然,目前大部分成长为本学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已成为专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成为专业和领导能力兼备的新一代管理人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2]。从1998年开始,七年制的招生规模开始扩大一倍。2001年以后招生规模更是比最初增加了十倍。2005年开始,为体现我校的儿科优势,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儿科方向,专业培养从事儿科疾病防治和儿童保健工作及医学研究的儿科医学专门人才。目前,第一届毕业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已经毕业走向临床工作岗位。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大批同年毕业的七年制学生与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虽然七年制学生基础条件好,阅读外文文献能力强、速度快、理解好,但由于学制的限制,在其培养的最后2年才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且注重在临床各科室的轮转,科研水平反而不高[1]。因此,如何让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及早建立科研平台,让他们及早进入科研角色,将对日后科研思维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加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国内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医学生是参照统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进行培养。在五年级的下半年开始进入生产实习第一阶段,六年级开学时开始选择专业,即自己的硕士研究方向,进入生产实习第二阶段。目前七年制医学生在选择专业后撰写综述及科研设计的能力普遍不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由于毕业仅剩不到两年时间,倘若进入状态较晚,势必影响选题的难度和最终的科研质量。多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习惯于临床回顾性总结发表低质量的文章,很少进行前瞻性科研管理设计。鉴于此,学校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生产实习第一阶段即为他们选择一名“临时导师”,进行“一对一”训练,及早提供查阅文献、综述写作、科研设计的平台,大大提高其选择专业后的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3]。让学生在进入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前,即已了解所属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自己的科研方向,从而有目的地学习及研究,更早转化为成果[4]。随着本校医院诊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必须充分利用附属医院有大量患者来源和日益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以及目前国内外的信息网,加大对七年制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争取在国际上发表高素质的文章。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中国医科大学的七年制(儿科方向)医学生提前半年进入科研状态后,每月定期安排1~2次科研方面的讲座。重点邀请本专业杰出的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讲授科研能力对每个医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临床科研思维、如何选题、如何立题、如何书写科研设计等;邀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讲授国外电子文献全文的查找与获取、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的应用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等;并定期邀请国外学者进行讲座[5-6]。同时医院图书馆配备有42台电脑,每天早8点至晚9点均免费开放。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全文[7]。学校要求学生在“临时导师”的指导下,每人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及科研设计。要求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4500字,参考文献应当在25篇左右,中文参考文献不多于2篇,近5年文献不少于80%,且通读原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书写综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了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动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同领域中其他研究人员的科研思路与方法,为其今后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最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对学生上交的文献综述及科研设计进行量化评定,评选出优秀者若干,对学生及其“临时导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七年制医学生正式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后,学校会加强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会组织专家进行开题报告,对学生课题的选题、文献查询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潜在创新点提出意见,以保证论文选题方向的正确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使论文工作顺利实施。教育部规定七年制医学生毕业时需要提交1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这就要求七年制学生必须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在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由导师对其论文中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把关,对其文字表达进行指导,对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规范,通过认真的修改、再修改,直到学生写出合格的论文为止[8]。七年制毕业生只有通过学校基础医学院专家组织的论文初审后,才可以参加正式的学位论文答辩。科研训练的最终呈现是学位论文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的公开发表是对学生科研综合实力认可的标志性成果。为鼓励学生,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发表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citationindex,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或有突出成果的学生给予重奖,对其导师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在国内3类以上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应的物质奖励及毕业留校政策倾斜。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的版面费,科研处给予全额报销。良好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9]。

阅读全文

技术专业建设医学检验论文

1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较年轻的临床医学专业,相比其他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存在较多需规范和完善之处。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课程设置

①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相对薄弱。②检验医学相关临床课程设置求广求全、培养重点不突出。③专业必修课程过多,学科交叉、岗位需要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极少。④课本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网络化与数字化水平低下。⑤课程体系由5年制“医学士”改为4年制“理学士”,原有课程体系明显不适合现教学需要。

1.2实验教学

①检验专业实验课程存在设备陈旧、利用率低,管理水平差。②注重理论课程学习,对临床实验教学和管理关注不足。③实验课教学偏重教材知识讲授,科研精神与科研能力等创新性能力培养不足。④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与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现状脱节。

1.3实践教学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传统医学教育对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发挥。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七年制研究生)是新兴的一种医学人才培养类型,重点培养他们的临床胜任能力,以最终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实践表明,这种重临床的培养方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1]。尤其儿科临床工作非常繁忙,大部分时间已安排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故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明显低于科研型研究生,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不能紧跟学科发展,也进一步影响临床技能的提高。如何安排时间参与科研是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及导师面临的挑战[2]。本研究结合目前临床型研究生的重临床轻科研的现状,旨在为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提供参考,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特点

临床实习时间不同。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包括了七年制研究生和5+3专业学位研究生。而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有4年的时间在临床实习,七年制研究生在临床实习的时间仅仅只有2年半,因此,对于临床问题的发现和科研思维及科研问题的提出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层次的科研能力差别较大。科研能力是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临床轮转的时间较少,同时学生主动性不强,指导教师督促力度不够,那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本得不到规范的培养,科研水平也就参差不齐。部分儿科专业学生错误地认为,临床型研究生只要能熟练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和儿科临床技能,具备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就可以当一名好医生,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认为是科研型研究生的主要方向,所以常常忽视对临床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整理,对学科发展方向把握不准,无法掌握新技术、新方法[3]。

2结合儿科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特点,加强儿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专业外语阅读与翻译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取决于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试验或临床数据[4],发现新方法、新热点,其中对国外医学文献的仔细研读,对把握本学科前沿知识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生必须具备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尤其是翻译文献的能力在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外语能力强,查阅、分析文献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也容易产生兴趣点,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科研信息,除此之外,还会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及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和实际工作应用能力。所以,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要掌握好专业外语,这是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最基本的保障。例如,进入呼吸科轮转实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全英文版的小儿呼吸病学书籍,以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特点及英文专业术语书写方法,积累主要的专业术语和重要的专业英语表达方法。其次,每2~4周将1篇有关小儿呼吸系统专业的文献进行翻译锻炼,导师给予纠正和指导。在日常临床查房中,要针对不同病种进行英语提问,比如,该患者有哪些症状?(cough、feverand wheezing);该患者诊断是什么?支气管哮喘(Asthma)等,以培养学生的日常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每1~2个月进行专业英语考核,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对其以后研究工作及撰写英文文章打下基础。

3注重师生沟通,增强学生科研动力

3.1培养学生思考科学问题方法及科研兴趣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人员网络自主学习浅析

【摘要】

网络资源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个性化的学科情报服务、科研交流服务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医学检验人员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文献辅助学习、综合资源学习、学术平台交流等学习路径。

【关键词】

检验医学;网络自主学习

我国的医学检验迎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检验医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融合,这对其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实时进行学科的知识补充,还需要及时了解检验医学相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愈发的凸显其资源的多样性和服务的便捷性,医学检验人员亟待改变原来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更为便捷的网络自主学习途径进行知识更新。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库、知识库为学习主要载体,进行有目的、自主的学习的过程[2]。网络资源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个性化的学科情报服务、科研交流服务的方向发展。国外医学教育也愈发的重视对网络平台路径的应用[3-4],本文对医学检验人员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文献辅助学习、综合资源学习、学术平台交流等学习路径。

1文献辅助学习路径

文献辅助学习路径,即通过文献跟踪、文献分析研读、文献计量等文献的辅助分析方法,实现对科研信息的动态跟踪,具有使用便捷、容易掌握的特点,是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常用路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