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教育思想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研究生医学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初探
摘要: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疗养院继续医学教育进展路径研究
一、疗养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疗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重视不够,认为疗养院医疗业务相对单纯,工作技术含量少,同时医务人员对疗养医学专业的发展也缺乏认识,造成思想上普遍轻视继续医学教育。此外,随着聘用人员的增多,部分科室工作必须依靠聘用人员来完成,以至存在着重工作轻培养,重深造拿文凭轻实践学习,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提高,重近期利益轻远期效果,重在职人员轻聘用人员,重院外教育轻院内教育,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2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整体远景规划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目前疗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虽然已经很重视,但还没有制定出比较明确的政策和远期规划,在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各相关部门协调、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仍然缺乏整体设计和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人员的知识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但疗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人员多由医务部(处)科训助理兼管,他们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因此存在着表面性工作做得较多,而缺乏对远景规划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
3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制度建立不完善
一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医务人员产生“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思想,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往往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一个比较配套的措施和监管机制,无法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进行科学量化和管理。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不强,仅仅是注重形式,缺乏长远的计划和目标。
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3篇)
第一篇: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
1原因分析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医学教育人文理念的本体论承诺问题
【摘要】医学教育为什么要体现人文,这是一个终极的形而上的哲学问题,需要哲学本体论做出坚实的承诺。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本体论依据,是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需求之中;医学教育得以有效展开的本体论根基,是对人自身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医学教育得以未来发展的本体论诉求,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终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理念;本体论承诺
医学教育为什么要体现人文理念,或者进一步说,医学本身为什么要具有人文属性,这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直接、无需证明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的悖论性问题。一个最鲜明的论证就是:现实的许多医疗实践,处处体现着非人文,甚至是人性异化,重物轻人,看不到人,严重伤害人,等等,这不得不使我们去深度的反思:医学以及医学教育,其最原初的出发点、立足点、渊源、根据、原因、前提、基础,到底是什么?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则需要哲学形而上意义的探本,也即需要从哲学本体论的维度上,为医学奠定一个坚实的本体论依据和承诺。唯有为医学以及医学教育奠定一个坚实的本体论承诺,在这个坚实的本体论承诺的基础之上,医学以及医学教育才能够真正体现人文,才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人文,最终实现对人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一、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本体论依据
哲学本体论思维,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探究存在背后的存在、原因背后的原因,即总要为现实具体事物的存在,寻找其最坚实的存在依据,最深厚的历史渊源,最能够成立的前提和依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第一哲学,是研究“是者之所以为是者”,“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1]那样,本体论哲学总是要不懈探究、形上探本,直至获得一个最终的有说服力和有信服力的依据。遵循本体论的这一思维理路,那么,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最深厚的原因、最终极依据是什么呢?首先来说,医学教育之所以存在,是源于这项独特的教育实践活动要素的存在:有着专业的医学教师,有着渴望学习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有着必要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场所,以及借以展开医学教育的图书、资料、工具、途径、方法等中介性因素。这是就一个完整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存在要件而言的。目前来看,各个医科院校实际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可谓如火如荼,有着强劲的活力和鲜明的特征,这是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具体的存在样式、活动状态。但是,这仅仅是医学教育实践活动获得独立化,形成自身独特特征和存在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而所谓的独立化、专业化、分工化,还意味着医学教育实践活动有着独立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甚至脱离既有的轨道而偏离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医学教育实践活动越是独立化、专业化、分工化,可能越是离医学教育最初发生、最早起源、最原初的渊源,有着和最原初的始因越拉越火大的趋势。甚至在医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间和一定历史阶段之后,和最原初的发生始因、建立的初衷,相背离、相异化。试看现在的医学教育模式,特别注重医学知识、技能、重大发现、医学前沿热点、焦点的教育和教学,这不仅会造成人们的关注,社会影响也巨大,而且也是医科院校着重培育的亮点,甚至是着重打造以获得出彩的着重点。但是在这些所谓非常热点、焦点、出彩的背后,试问,能有多少人认识到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呢?难道医学领域的高科技就能对人自身有着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么?难道就不想想这些热点、焦点、前沿的背后,到底对普通的广大民众有着多少切实的功用和效果呢?能够在社会广大普通人群中实际推广吗?是现代医学教育所陷入的最大困惑与实在窘境。所以,重新思考和回溯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最原初的依据、最初始的动因,应该把医学教育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求上,是人类社会本身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延续下去,需要维系作为人类社会的主体——人自身的健康,需要对人自身所产生的各种疾病、病痛有所缓解、有所治愈,这才是医学教育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一味地追求高科技、一味地追求前沿热点,仅仅是满足富裕人群的健康需要,不能满足广大普通民众对生命健康的需求,那么,医学教育就失去了其最深厚的社会根基、群众基础,就会带来国家、社会对医学教育投入的巨大浪费。一切的医学知识、医学技术的教育教学,其初始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回归到社会广大民众的健康需求上,都要真正地为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所着想,并以此为最根本的存在依据。医学教育不仅是真理性、知识性教育,而且更是价值性、人文性教育,要时时刻刻围绕人自身的生命健康而展开,任何与人生命健康相脱离的医学知识、医学技能的教育和教学,最终都将是无法存在和延续下去的,都会失去其存在的依据。所以,医学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厚的原因、依据,是广大社会民众对生命健康的需求,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维护,这是医学教育得以存在,并且长期存在的始终不竭的渊源。任何医学专业出身的教师,任何专业的医学生,以及医学教育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等,都要始终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最坚实的本体论依据。
二、医学教育得以有效展开的本体论根基
哲学本体论,不仅要回溯存在背后的原因、依据,而且还要探究存在自身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即存在最本原的实质、最内在的根本属性、最客观实在的规律。任何具体的存在,都要以一定的存在方式来表征自身的存在,但具体的存在方式是始终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但无论其怎样运动和变化,都需要围绕自身的内在本质、根本属性和客观规律而运动和变化,任何脱离内在本质、根本性质和客观规律的运动变化,都将会趋于灭亡,或者演变为其他形式的运动和变化。而一旦演变成其他形式的运动和变化,那么也就意味着该事物就不是该事物自身而变成其他事物了,因为事物的根本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本体论之所以能够给人做出一个坚实的承诺,最内在原因就在于:本体论总要把握有形背后的无形,具体运动变化背后的稳定,以及千变万化背后的永恒。这样就能为人类在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中找到稳定、根本和长远,实质就是抓住了事物内在的本质、根本属性和客观规律。那么,医学教育得以展开的内在本质、根本属性和客观规律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医学教育能够实质地带来最终的效果,能够为广大医学生所接受,能够体现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和作用,以及能够彰显医学教育自身的功用和效果来,这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向,一定是要最终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凸显了人,而不是淹没了人,要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医学教育切忌忽略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因素,要深深的明白,医学教育虽然围绕着医学专业知识、医疗技能等方面而展开,但内在的基础、核心、动力、活力则是医学教师和医学生,是二者作为人的因素而展开的,人的因素是医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永恒的活的因素。医学生是医学教育的对象,没有医学生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的发挥,整个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都将陷于空谈,最终的效果也将是难以为继。任何的医学教育,其形式、方式、途径、手段、方法,都要从医学生中来,到医学生中去,唯有医学生真正内化了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并外化为具体的医疗实践活动的能力,这样的医学教育和教学才能够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而现实的医学教育实践活动,则是特别凸显医学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甚至来说,是医学教师权威性、霸道性、强制性的绝对发挥。往往是医学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整个的医学教育教学活动,看似绝对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但却非常严重地埋没了医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陷入了单向式、直接性、机械式的模式,进入到了一种十分僵化、老套、凝固、停滞、沉闷的状态。医学生本身作为人,作为人自身所拥有的积极能动性,被严重扼杀了。所以,这就造成了目前医学教学课堂上的分散、凌乱、凝固,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教师与学生“两张皮”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医学教育得以有效展开的本体论根基,或者说其核心精髓、根本性质、客观规律,一定不是就医学而医学,就技术而技术,而是就教学而教育,从教学上升到教育,是真正在培育人、教育人、塑造人、提升人,是对人性深处求知、发展、提升的引领与塑造。正所谓“优良的教育并不是为了人生在世各种现实成功的资本,而是为了人自身的完满,为了人格的健全。我们需要越过种种阻碍,回到人自身,澄清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2]这意味着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一定要以人为本,真正地贴近医学生,遵循医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够真正带来医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课程思政融于模拟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教育部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相融合的新教学理念,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的特点,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拟医学教育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医学专业教育方法,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探究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建立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模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探索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符合未来需求的医疗人员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模拟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文精神;医护合作
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同时把思想认识、政治观念和倡导的道德规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过程[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课程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课程设计、实践的每一个环节[2]。在高校专业教学中,除专业知识教学外,如何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格及思想境界,是高等教育中需要面临的新课题。
2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与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临床技能的培训环节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在患者身上进行医疗实践教学的方法既违背人性,又难以在当前医疗大环境中实施,医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始终是临床技能培训。模拟医学教育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机会和条件,利用仿真的模拟人及标准化患者,在模拟真实医院情景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医护融合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手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诊断、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3],目的是全面发展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
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与思政教育探析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构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内容,也体现了医者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随着当前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需要人文精神指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着重分析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方式,通过分析现状来制定后续的培养措施,拓展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精神;思想政治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指出,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可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新途径,尤其在高等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这一教学理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以往来看,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力度不够,更加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医学生出现专业技术过硬,基本素质较低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医学进一步发展[1]。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应当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后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人文精神是作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坚强支撑的后盾,只有提高人文素质,才能使其成为新时期下合格的医疗从业工作者。
一、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途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核心建设任务,在高校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长久以来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则。单纯从医学院教学来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医学生作为未来居民健康的守护神,若在学习阶段缺乏政治方向、道德规范及思想意识的引导,将无法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对于未来我国的医生团队而言,应提升其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层次。
(二)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相关性
关键词:体育教育;医学教育;意识;观念;相关性
体育运动与医学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为现代人们的健康生活观念和运动健身观念的养成提供了医学知识和运动常识。二者虽然是看似截然不同两个概念,但是却又围绕着人体这一重要因素关系密切。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需求和高素质人才发展,本文就体育教育和医学教育相关性研究,希望能为医学教育开创新的局面,同时也为体育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道路。
1健康将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与健康相关医学知识常识的掌握和运动健身知识的把控越来越重视。也正是健康将来自于医学教育和体育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技发展导致人们生产生活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使人们的身体运动量逐渐减少,人们对身体运动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身体机能医学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于体育教育核医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健康概念的外延已经扩展至涵盖人的所有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至少可以分为7大类: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健康的发育状态;4)个人的生活方式:5)个人的能力和支持;6)人类生物学和遗传;7)卫生服务。而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现代体育必须与社会大系统同步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标,以人类健康作为其发展的终极目的。21世纪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全方位的人才,对医学知识和体育知识的获取的需求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医学教育和体育教育都做出了相关性的调整。为了满足时展,需求体育教育改革将医学教育纳入其中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育其中的医学教育的好坏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医学教育也同样,改革也将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纳入到医学教学之中,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2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意识培养相关性
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首先,高校体育的目标即为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习惯的培养,最终形成运动健身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和运动观。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将这种精神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样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对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伤病后的训练及常见病的康复的研究,并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防治措施和伤病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和促进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及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医学教育将全面掌握医学知识,运用于救助他人、抚慰伤病,确保病人身心健康,并形成健康意识。因此,无论是医学教育还是体育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意识的培养。用意识引导行为的发展,形成终身学习和运动健身的习惯,确保为祖国培育更多社会需要的具有强健体魄的全面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健身思想,解读医学健康的真谛,使学生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感受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育将能够训练学生形成健康意识的教学活动积极推,进并不断引导学生以终身锻炼为目标,进行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尽可能多地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太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跑步、旱冰、游泳等生活中常见的简单运动训练,在课程教学体系内实现技巧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基础,更能保障简单持续性的运动锻炼可以长期进行,做到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又能保障运动健身意识的形成。
3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中理论与技能的渗透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质量管理综述
一、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继续医学教育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现象广泛存在。为提高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医院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反复强调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本院,每年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知识培训都作为医院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一继续医学教育概述性的知识:如概念、目的、意义、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二介绍与卫生技术人员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及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通过培训不仅使新入职员工对继续医学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加深对于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医院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其中要求科室在安排继教学习年度计划时,一定要把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意义作为医务人员必修内容进行学习。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医务人员观念转变了,行动才能跟上。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要想搞好高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
1、领导重视,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领导重视是继教工作开展的基础。本院一贯秉承“科技兴医、科教兴院”的办院方针,注重科技进步,始终坚持科学化发展道路,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学科的方法探索现代传染病学的理论体系。院领导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院专业技术干部整体素质、促进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医院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先后举办了十余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鼓励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另外,加大了教育培养的力度和投放,新建及改造3个不同规格的多媒体会议室及示教室,先后投资百万元装备远程转播系统、音响、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医务人员创造了一流的学习环境。医院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①成立了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三位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明确职责和任务,具体领导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医院科教科,负责有关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及具体实施,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项目管理、学分授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