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会议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会议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会议总结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社会效益

肺炎自2020年1月初开始肆虐中华大地,疫情的暴发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面对疫情,各行各业都在的部署下联防联控,争取早上战胜疫情。本文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为例,回顾其在疫情期间的实践工作来总结新时期数字出版平台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探索科技期刊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经验。

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络出版平台的快速反馈

1.1快速响应,免费开放相关优质学术期刊,为肺炎防控提供学术支撑

为确保中国医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遴选了包括《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在内的刊登肺炎防治相关内容的期刊,自2020年1月31日起,先后开放41种期刊全部文献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为肺炎防控提供学术支撑,开放期刊最早可追溯至1915年,预计开放全文阅读的文献总数超过30万篇。读者可以通过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华医学全文数据库、各期刊的官方网站以及中华医学期刊APP访问下载。表1说明了本次疫情期间开放的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与此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发起《关于在中国知网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学术论文OA出版的倡议》,号召国内期刊以最快的速度将科研成果用于战胜疫情,向全国、全球广泛传播[1]。

1.2高效应对,开通肺炎相关稿件的绿色服务通道

2020年2月1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了《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征集“病毒肺炎”论文的通知》,号召系列杂志通过各种媒体(杂志、网站、微信、微博等)广泛开展肺炎专题论文征集活动。肺炎专题论文全部开通“快速审稿”通道,并免收所有稿件处理费用。全系列期刊启动稿件快速处理程序完成同行评议,杂志社总编室及社领导对各期刊上报文章在24小时内完成审核,新媒体部在收到稿件24小时内完成文章的在线。

1.3高效联动,开展入选稿件的优先出版

阅读全文

我国医院感染专业期刊发展历程

1986年中国开始有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34年来医院感染管理能力不断提升[1]。从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初期开始,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就编辑出版了各种手册,正式出版的著作也在不断增多,体现了国家、卫生部到各级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重视[2]。期刊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美国感染控制者协会(AssociationforPractitionerinIfectionnControl,APIC)成立于1972年[3],在1980年2月第八卷时将其刊物名称改为《美国感染控制杂志(AmericanJurnalofI-onfectionControl,AJIC)》,至今已经出版47卷。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协会(TheScietoyforHealth-careEpidemiologyofAmerica,SHEA)成立于1980年,官方杂志《感染控制(InfectionControl)》,1988年第九卷时更名为《感染控制与医院流行病学(InfectionControlandHospitalEidemiolopgy)》。英国的《医院感染杂志(TheJurnalofHoospitalI-nfection)》出版于1980年3月,在创刊号的社论中强调“医院感染在全世界仍然是一个重要和昂贵的问题”[4-5]。我国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期刊出现较晚,早期出版过内部期刊,也在相关期刊中刊登过和消毒、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文献。本文收集了和医院感染相关期刊杂志的创刊号,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医院感染期刊从创建初期的办刊宗旨,到期刊名称、刊期的变迁,以更好地发展未来的医院感染期刊。

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原刊名《中国卫生杂志》,1959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8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卫生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为双月刊,1953年出刊2期。在杂志编后记[6]中记载“中华医学会总会为了适应全国各地卫生工作者的需要,经过理事会决定,由公共卫生学会和妇幼卫生学会发行本杂志”。发刊词由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理事长傅连璋撰写[7]。文中谈到“中国卫生杂志的编辑方针应该是根据国家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来建立我国预防医学的学术基础,协助政府加强卫生工作的科学指导,提高卫生工作的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除了当时形势的用词外,办刊方针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前两卷杂志在消毒和预防医学方面发表了:“苏联消毒工作的组织和方法”、“流行性感冒病因学与流行病学问题的现阶段情况”、“飞沫传染病的消毒”、“上海市卢湾区的预防麻疹措施”、“流行性感冒之特异性预防”等和感染控制相关的文章。《人民保健》杂志创刊于1959年1月1日,为月刊。其前身是“中华医学杂志”和“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它[8]“是综合性的医学杂志,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组织和医学史。读者对象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内容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为原则的。它首先要面对基层,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起到指导和经验交流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于1978年复刊,复刊号为第12卷第1期,出版于8月25日。1994年之前为季刊,1994年-2007年为双月刊,2008年至今为月刊。第12卷出版了两期,发表了几篇和医院感染和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文献。如“1977年达县地区流感流行的分析”、“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对制定消灭麻疹策略的意义”、“流脑流行与咽炎发病关系的调查”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网站上记载的杂志历史“《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有误。从杂志演进过程的创刊号中可以看出,《人民保健》应为1959年1月1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应为1978年8月25日。目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已经成为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刊物内容涉及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学、放射卫生、卫生毒理、卫生统计、社会医学、地方病、肿瘤病因(病原)及流行病学、疾病检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检验技术等方面。刊物被国内外20余种重要数据库收录。2001年11月获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2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中国期刊方阵”,为双效期刊,2006-2009年本刊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精品科技期刊(C类)”,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2《中华消毒学杂志》

原刊名《消毒与灭菌》,创刊于1984年3月15日,1990年改用《中华消毒学杂志》。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的消毒学理论与应用性杂志。介绍国内外有关消毒与灭菌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消毒与灭菌》第一卷第一期出版于1984年3月15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编。在发刊词[9]中阐述了办刊宗旨:“本刊拟以多种方式介绍国内外有关的科技成果、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论文部分附英文摘要以能与国外交流。在编辑中,将贯彻'百花争鸣'的方针,以利发扬学术民主,开阔思路。”创刊初期为内部刊物,每季度出刊一期。刊物为广大消毒工作者推广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提供了园地。设有论著、综述、技术方法、专题介绍、讲座、经验谈、短篇报道、译文与文摘、期刊索引、问题解答等栏目。尤其是每期的“消毒与灭菌中文文献索引”,为读者提供了当时最新的消毒相关文献,极大的方便了读者。在第一卷第一期中介绍了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醛氯合剂、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的特点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还刊登了富川佐太郎撰写的“灭菌、消毒的发展历史”,让广大读者以史为鉴,以开创中国消毒领域的未来。在创刊号中还夹入了“《消毒与灭菌》编辑部征求意见单”,向读者征集有关栏目、内容、版面和感兴趣文章的建议,表明了编辑部为办好刊物的决心。1987年刊物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领导。1988年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后作为该会会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1990年第7卷第1期起更名为《中国消毒学杂志》,于3月15日出版,为季刊。2006年改为双月刊,2012年改为月刊。在杂志版权部分记载的1984年6月创刊,与实际创刊号的3月15日存在差异。

3《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1986年12月出版第一期,由北京医科大学《医院感染管理》研究组编辑出版,是我国最早的刊登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期刊之一,内部期刊,没有刊号,不定期出版。1987年12月出版《医院感染管理(2)》,1988年出版2期。在创刊号的编者的话[10]中阐明:“...现代医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新诊断治疗仪器的使用,以及近些年来细菌菌型的变化,日前医院内感染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医院内感染管理已作为医院管理学的一个专业,正在迅速发展。…希望本刊能对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986年4月北京医科大学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解放后我国第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在这期刊物中,主要刊登了这次研讨会的发言。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管理条例(第三次征求意见稿);湖南省医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实施办法;关于重点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的暂行办法以及北京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修科(83)级毕业班有关研究的课题等内容。1989年使用刊名《医院内感染与管理杂志》,为季刊,总期数仍然延续原来的顺序,如第4卷第4期杂志为总第(8)期。杂志由卫生部医政司、北京医科大学和医院内感染与管理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准印刷号:北京市新闻出版局891086。设置了微生物学、消毒与灭菌、感染管理、调查报告、综述和简讯等栏目。发表的文章涵盖面也越来越广泛。在总第8期杂志上报导了中华预防医学会于1989年10月23日-25日在重庆市召开的首届全国医院内感染学术交流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成立了医院内感染控制学组,由王枢群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张邦燮等10余人担任委员。1989年仍为季刊,1990年6月第10期后改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医院感染管理”专栏发表有关文章。是《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的前身。编辑部由北京医科大学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视频出版问题和经验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医学期刊,如《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等,看到了这一机遇,尝试在传统纸媒出版的基础上融合视频出版,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本研究拟调查相关医学期刊的视频出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希望为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展视频出版提供一点思路。

1、方法

在医学期刊领域,中华系列期刊是医学期刊界的楚翘,一直是行业内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的领跑者,在国内医学期刊界有很大的影响。中华系列期刊也积极尝试新媒体、全媒体出版,利用系统平台为其系列期刊搭建了视频出版平台;因此,我们选择了中华医学会官网上的95种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纳入研究。此外,因中华医学期刊大多是专业性的,所以又选择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7版)》收录的医学综合类期刊36种(《中华医学杂志》除外,将它纳入中华系列医学期刊中研究),这些期刊在我国医学期刊出版领域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选择这2部分期刊,分别检索其官方网站,考察其是否有视频出版的栏目,栏目中视频的内容和数量,视频的形式,以及对视频出版的相关约定和规范情况。数据下载和统计时间截至2016年11月30日。

2、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的视频出版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5种中华系列医学期刊中,大部分(62种)建立了视频相关栏目,但是其中43种期刊的视频相关栏目内并没有学术研究内容(没有医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内容,只有创刊词或期刊广告视频归入其中)。19种有学术研究内容视频的期刊中:只有3种给出了相关论文的链接,可以引用;而其余16种期刊能看到视频,但因没有原文链接,也没有DOI号,不能对视频进行引用。这19种期刊中:大部分(14种)期刊的视频没有配相应的文字说明,只有孤零零1个视频文件,其余5种虽然对视频配了文字说明,但大多较简短不详细,有的只有1句话;10种期刊对视频添加了片头或片尾的标题卡,有视频题名、作者和单位信息,但另外9种期刊没有制作标题卡,直接显示视频内容,视频制作比较简单粗糙,推送的视频数量不一,截至2016年11月30日,最少1个,最多43个,大部分(12种)期刊总共推送视频1~10条,4种期刊推送视频11~20条,只有3种期刊推送的视频数量大于20条,说明大部分期刊推送的视频数量较少。这19种期刊视频内容形式多样,其中有专家访谈的期刊最多(10种),其次是手术视频(6种)和论文导读(5种),推送检查或实验结果展示视频的有3种期刊,而推送会议报道、指南解读、病例探讨、科普知识视频的各有2种期刊。其中专家访谈、论文导读、会议报道、指南解读类的视频都是由编辑部制作的,且制作相对容易,所以这些内容的期刊较多。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医学期刊的视频出版中,相当一部分题材是依靠编辑部自己制作的,而作者投稿的还不多。

3、医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视频出版情况

统计除《中华医学杂志》外的36种医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结果只有3种期刊有视频出版相关栏目,其中1种有视频栏目但是没有学术内容,有学术内容的有2种刊。一种是《重庆医学》,有相关视频30个,均是手术视频;但是无相关论文链接无法引用,没有配相应的文字说明,有片头片尾但只有作者和视频名,给出的信息不详细。另一种是《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有相关视频3个,1条手术视频,2条消息;也无相关论文链接无法引用,手术视频配的文字说明只有1句话,有片头片尾但只有作者和单位信息,没有给出视频的标题。

阅读全文

煤炭企业医院学科建设思考

摘要

目的对三级综合煤炭企业医院学科建设进行有益探索,为医院今后学科发展及其他煤炭企业医院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以前医院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中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结果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医疗质量逐年上升,科研水平逐年提高。结论医院实施的学科建设战略能够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并对其他三级综合煤炭企业医院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煤炭企业医院,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医院管理

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炭生产是一种高危行业,近年来,煤炭市场陷入低谷,形势严峻,而煤炭企业医院因为受到其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加之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煤炭企业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管理者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医院要生存就必须保持创新与发展优势,树立医院品牌,而学科建设在医院品牌建设中发挥龙头和带动作用[1]。本文总结我院2016年以前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有益探索和思考,为医院今后学科发展和其他煤炭企业医院提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1煤炭企业医院学科建设现状

1)人才总量不足、梯队结构不合理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自主创新、持续改进的良性工作机制。人才的质量与结构是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煤炭企业医院的人才与卫生系统内医院相比明显匮乏,加上近几年老年专家和年轻医务人员的流失,成为困扰煤炭企业医院管理者的大事。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专家定稿会面临挑战及对策

期刊的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科技期刊“三级审稿制”在保证期刊内容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初审、外审、终审3个环节,发掘投稿中的亮点和不足,筛选出高水平的稿件,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目前终审环节各期刊采取的形式不一,有的期刊采用主编定稿制,由主编或副主编决定稿件的取舍;有的期刊采用编辑部定稿,由编辑部所有编辑共同讨论,决定稿件的最终结果。而《中华放射学杂志》(以下简称本刊)所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更多的是采用专家定稿会的形式终审。实践证明:专家定稿会有助于筛选高质量的稿件,保证杂志学术质量[1];助力编辑成长,提高专业素养[2];加强编辑部与专家的交流,形成牢固的学术共同体[3]。但随着我国整体国力的发展壮大,我国的科研实力和产出也日渐提高。SCI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已连续8年位居收录论文第2名[4]。国内作者更愿意将优秀研究成果投到SCI期刊,国内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面临巨大挑战。在此情况下,专家定稿会作为中文期刊坚持了几十年的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审稿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的作用已见较多研究报道[5-6],而关于终审的研究较少[7-8],且研究主要是总结终审的作用,很少提及终审阶段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总结本刊编辑部工作中召开专家定稿会的经验体会,探讨新时期定稿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旨在为更好地发挥专家定稿会的作用提供对策。

1专家定稿会面临的问题

1.1定稿会形式固定,缺乏灵活性

科技期刊在长期举行专家定稿会的过程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固定制度。定稿会由期刊编辑部组织实施,提前通知审稿专家时间和地点,整理会议所需资料。定稿会上,由1位专家主要介绍稿件的具体内容和外审专家意见,编辑部成员和定稿会专家结合文章的优缺点共同参与讨论,最终做出裁定意见[9]。长期稳定的定稿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杂志的学术质量,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1)固定的人员、固定的地点、固定的组织形式,长时间后专家参加定稿会的积极性和热情下降,定稿会吸引力降低;同时人员老化,新鲜血液不足,很难产生火花碰撞。2)定稿会长期以编辑部所在地专家为主,外地的专家参加比较困难,无法调动全体编委的积极性。3)有的期刊采取“大审稿会”的形式,参加审稿会的专家多达十几人。由于参加人数多,稿件数量大,专家发言重点针对自己主审的稿件,对其他稿件无暇顾及,讨论不充分;另外,可能由于学科分布不均衡,导致参会专家对其他专业听不懂,插不上话,很难发挥定稿会的作用。为避免“大审稿会”的弊端,本刊采用分专业定稿会的形式[10],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每个专业均有5名以上定稿会专家,每次定稿会要求3名以上专家出席,但由于专家事务繁忙,很难保证出勤率,甚至临时告知无法参加审稿会,导致编辑工作被动,稿件处理时滞延长。

1.2专家参加定稿会动力不足,意愿降低

专家参加审稿会实际上也是与编辑部的一种友好合作,只有达到共赢,这种合作形式才能保持长久。笔者参照占莉娟[3]对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动因,对专家参加定稿会的动力进行分析。一方面,专家希望借助定稿会平台了解同行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热点,加入学术共同体,赢得学术观点的渠道,获得学术身份认可;另一方面,专家乐于参与定稿会也是出于对期刊和办刊人的认可,只有期刊在专家心目中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办刊人的办刊思路和工作态度赢得专家的尊重,专家才会积极参加审稿会。但近些年,专家参加定稿会的动力受到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现在专家均是阅读国际上最高水平杂志来捕捉最新学术热点,多将优秀稿件投到国外期刊上,将国际高水平杂志作为挑战目标[11]。同时,由于学术政策和评价体系的影响,中文期刊优秀稿源流失,《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显示,从2011年到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论文刊载量有不同程度下降[12]。再者,目前专家学术水平评价,更多的是看是否在国际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文章,中文期刊在专家学术评价中地位和作用降低,定稿会专家很少或几乎不向中文期刊投稿,自然对专家的吸引力降低,参加定稿会的意愿也受到影响。

1.3编辑定稿会参与度较低,发挥作用不足

阅读全文

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历史采购诊断、提出大数据应用方向、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1具体研究思路

由于对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应用理论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现有的知识体系达不到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所以主要根据当前招标采购管理业务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将大数据招标采购管理应用细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点是对之前历史保留下来的采购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诊断,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之前那些杂乱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第二点就是根据招标采购业务的实际特点,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今后的应用方向。并从这一应用方向中选择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点,将其与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的连接。第三点是对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对这些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第四点是针对当前我国招标采购大数据,对其应用点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规划,并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业务流程分析为主要的辅助依据,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具体导向。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2研究方法和过程

阅读全文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摘要:

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历史采购诊断、提出大数据应用方向、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1具体研究思路

由于对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应用理论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现有的知识体系达不到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所以主要根据当前招标采购管理业务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将大数据招标采购管理应用细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点是对之前历史保留下来的采购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诊断,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之前那些杂乱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第二点就是根据招标采购业务的实际特点,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今后的应用方向。并从这一应用方向中选择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点,将其与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的连接。第三点是对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对这些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第四点是针对当前我国招标采购大数据,对其应用点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规划,并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业务流程分析为主要的辅助依据,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具体导向。

2研究方法和过程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

作为支撑知识创新和知识利用的重要传播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关乎国家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软实力建设。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越来越倚重科技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面临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正加速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机遇;面向科研人员逐步由单一的信息索取向线性化、层次化、连接化的数据分析乃至向结构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探索利用转变的科研需求[1];面对国外科技出版商技术日渐成熟、服务日趋完善的出版态势:中国科技期刊界亟须高度重视期刊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使命,从根本上解决期刊的学术质量,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创新实现从传统出版业态向“互联网+知识服务产业”的快速转型,高度重视服务学术与期刊经营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行业内外的有机融合、敞开胸怀、放眼未来。我国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尚处于初级阶段,知识服务投入较低、知识产品形态和服务形式单一、知识服务收入占比偏低。针对此境况,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访谈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客观阐述中国科技期刊现有知识服务概况,并通过对其进行分类归纳、绘制思维导图,探寻当下适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知识服务策略,期冀为国内科技出版界开展知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概念及外延

国内学者对于知识服务有广义概念[2]。本文旨在探索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路径,仅限于狭义概念开展讨论:即在科技期刊业已积累的大量、可信的数字资源基础上,对这些海量知识进行筛选、加工、匹配和分发,不断将已有资源进行新的知识体系构建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处理过程。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外延亦限定于:1)建立在期刊所积累的一次文献及期刊编辑、审稿者、作者的知识基础之上;2)为用户提供与期刊专业相关的信息、知识或知识产品、期刊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案;3)追求期刊出版传播与知识服务的有机融合[3]。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特性,并且这种服务还高度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过程中充满交互性,是一种具备高附加值的服务[4]。在笔者看来,数字环境下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概念将更多聚焦于数字传播的开放化、兼容化、共享化和社交化特点,树立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传统出版的单向输出思维至融合出版的用户思维,利用科技期刊长期累积的专业文献数据、编辑、读者等知识服务基础,运用新型技术工具创造同一知识衍生的各类知识服务新产品、新方案,不断为用户提供简明、高效、多向互通的学习平台,并以这些创造性的劳动逐步提升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

2研究方法

有关知识服务期刊的数量能有效地反映和说明知识服务研究的分布概况。陈茫和张庆普的研究显示[5],知识服务研究的阶段可划分为:研究初创阶段(1990—2000年)、快速成长阶段(2001—2008年)和成熟发展阶段(2009—2015年)3个阶段。笔者以“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为关键词,从知识服务成熟化的2009年开始,检索并学习2009—2017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所收录文献,再延展学习相关参考文献,然后通过访谈及实地调研梳理,结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融合出版实践,从内容资源整合途径、资源表现形式、个性化服务模式、互动交流方式、信息延展服务等角度,厘清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的发展脉络,归纳总结出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模式,初步绘制出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思维导图(图1),以探寻数字化环境下适合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知识服务方法和策略。

3中国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模式

数字化环境下的现行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可分为知识检索、知识发现、工具与应用、移动/社交服务以及多媒体服务等5大类型。下文将系统阐述各服务类型的特征、内容、优点及相关示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