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创新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创新技术

医学伦理学的新矛盾

作者:杨国斌 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既往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均得到解决或出现了可被攻克的可能;但是,在医学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伦理困惑[1]。这种困惑,一方面来自科学技术本身,因为很多新的技术突破了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来自于它的应用过程,因为它所带来的公平性、合理性等问题,影响了传统伦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本文旨在探析当今医学伦理学面临的新矛盾、新冲击和新挑战,为从伦理学角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1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冲突

1.1伦理问题

1.1.1沟通障碍导致医患情感淡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可以不与病人直接接触,在计算机终端即可获得病人信息数据。在病人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习惯于面向计算机书写病历、开具检查单、查阅报告单,护士习惯于观察各类监测仪器的数据和运行状态。上述现状使得医患间逐渐形成了“医生-机器-病人”的生冷关系,严重妨碍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影响了医患之间正常伦理关系的建立[2]。

1.1.2设备依赖导致医患关系物化先进的检查手段和诊疗技术使人们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从整体、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3]。在很多医生眼里,人体已成为一部机器,不同科室的医生负责不同零部件的维护、修理或更换。利用大型设备、高端仪器进行检查与诊断已经成为疾病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把辅助检查作为常规和习惯的过度依赖行为,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得医生与病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修理工与机器之间修理与被修理的关系”。

1.1.3技术主导导致人文关怀弱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务人员几乎无所不能。但是,医务人员过于强调高新技术的作用,忽视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要求,忽视了治疗过程中对病人本身的关心、关怀和尊重[4]。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医学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在躯体疾病的诊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在诊治过程中却忽略了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的伤害。这种忽略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阅读全文

互联网+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中运用

摘要:综述国内外“互联网+”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文献,分析当前国内外“互联网+”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各行各业迅速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路线,也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我国医学人才三阶段培养模式(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重要一环的继续教育为医学终身教育提供了保障。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同时强调建立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提供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特别强调了针对基层医疗人员和贫困地区的远程医学教育的必要性[1]。“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保障下,“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我国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力量,针对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国内外“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方法各异,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还未有一套完整高效可复制的模式。因此,本文概述“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实施“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为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概念术语

1.1基层医务人员

基层医务人员主要指在基层医疗机构,即一级医院及以下等级的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乡村医生、注册护士等[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3]。

1.2“互联网+”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提高措施

摘要:基础检验技术的运用,在切实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医疗系统的成熟和完善,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探究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创新策略和不断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就成为推动我国医学检验工作进步的关键。本文首先就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重要价值和现阶段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重视标本管理、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就如何提升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标本采集;标本管理

1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价值分析

针对检验项目的类别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验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2现阶段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现状

2.1标本的收集与运送不够规范

检验标本是开展临床医学基础检验工作的主要对象,这些标本主要包括患者的血液、尿液等。由于从标本采集到送检之间会经过一段时间,如果不能做好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会影响检验前质量控制,那么最终的检验结果也就存在很大误差,甚至有可能误导医师。常见的问题有标本运送不及时,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还有就是标本不规范管理,例如盛放标本的容器未严格密封,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杂质进入标本等。

阅读全文

军事医学科学改革思考

作者:王华 房彤宇 米献淼 孙丛艳 徐天昊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

军事医学科学是国防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克敌制胜、保卫国防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完成军事斗争准备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艰巨使命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带来的有利条件,努力迎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方针,积极拓展军事医学的研究领域,大力培养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强军事医学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切实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1军事医学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

1.1发展变化的军事斗争准备对军事医学提出新的挑战当前国内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充分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发展新变化和维护国家利益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落实卫勤准备实施计划,迅速提高“三防”医学救援能力、卫生装备研制能作者简介:王华(1975-),男,研究生,医学硕士,参谋,助理研究员。从事科研管理研究。*通讯作者力、战储药材生产储备能力、应急医学科研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确保如期形成卫勤保障力。

1.2迅速推进的新军事变革对军事医学提出新的课题世界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和迅速展开的形势,要求我们以创新发展卫勤理论为先导、以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为根本、以复合式发展为途径、以发展信息化卫生装备为基础,加强研究常规武器高新技术化、大型武器装备引进、战略性武器升级换代、新概念武器日渐成熟等形势给军事医学带来的新问题、新热点、新难题,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灭盲点、巩固强点”的原则,强化核化生武器及次生医学防护,加强军事认知研究,深化特殊环境研究,拓展军事作业研究,重视高新技术武器失能效应防治研究,积极应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事医学提出的全新课题。

1.3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给军事医学赋予新的任务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我国安全环境存在着诸多隐患,新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恐怖活动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造成的心理恐怖效应等给军事医学赋予了新的任务,要求我们重点解决医学防护保障措施在针对核化生武器损伤的同时,向针对恐怖活动的非武器损伤转化。另外,针对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按照国家赋予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疾病防控任务,进一步拓展军事医学的研究领域。

1.4迅猛发展的全球科学技术对军事医学提出新的要求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趋势。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由不同学科的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迅猛发展的全球科学技术,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开展化学生物学、药物基因组学、生物物理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紧紧把握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医学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广泛交流,加强协作,攻克难关。

阅读全文

医学创新成本内部化探索

作者:范靖 徐幻 胡新勇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疗科

1引言

医学创新领域的后坐力系统地发生在医学创新的实践过程与创新成果应用中,以外部成本(ExternalCosts)的形式体现。在经济学中,外部成本特指由某一经济主体产生,但需由受益人之外主体支付的成本。由于医学创新与患者的生命和社会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而将医学创新的外部成本定义应为:创新主体忽视创新负面作用,致使其他主体(包括人、社会与自然环境)遭受无辜损害并无法追究的成本。[1]当前的医学创新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成功率与效率,但外部成本也开始显现,并不断对个人与社会造成伤害。因此,识别外部成本的构成、分类和产生流程,降低和去除创新的后坐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2外部成本存在的现状与引发的问题

随着医学视野的不断拓展,科研实力的不断攀升,医学创新产物全方位地为人类健康提供服务,但这些创新产物所蕴含的外部成本,也逐渐开始负性地显现,为社会埋下了潜在威胁。[2]面对这种威胁,我们需要主动识别创新行为中的外部成本,由于外部成本主要存在医学决策的伦理学问题中,我们应通过伦理学视角对医疗决策进行透视,对其表现形式、存在类型和伤害程度形成系统认识,防止危机发生在分析了创新生命周期中的萌芽、研发和实践三个阶段外部成本的成因后,提出对当前政策、法规和认识的合理改进方案,以求降低这种非必要伤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2.1创新萌芽阶段———利弊失衡导致的外部成本

一些医疗难题关乎患者的生命,但长时间的疗效差、治疗难问题,会导致研究人员产生两种错误认知:①尽管创新产物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医务人员同时认识到,冒险地使用该方法会对患者产生同等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利弊的权衡会使疾病对患者造成较深远的影响。[3]例如在启用未经准入的新药或新技术时,尽管其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状况,同时也对患者造成了伤害或引发了其他疾病,在以后的生活质量上没有保证。这类医学决策之中的博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它不存在治疗的成本之中,[4]因此可归为外部成本。②尽管创新产物能够立即解决问题,但对患者和环境存在着未知的威胁。这种存在潜在风险的创新方法,虽能满足迫切需求,但也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这类成本也具有外部性。面对着解决患者疾苦与同时带来的代价与风险,医疗决策的利与弊常常难以达到平衡,这种问题是造成创新外部成本的主要原因。

阅读全文

医学革新需处理好的关系

作者:吴建国 卢建华 祁惠兰 姚一兵 黄辉 潘睿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对医学科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培养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目标之一。对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虽然暂时还不能下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但作为创新主体,必须掌握医学创新的基本要素,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促使自己站到学科前沿,提出有关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满足社会对健康长寿需求的新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办法,这些都是医学人才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

一、医学创新的基本要素

1.创新需要

当创新意识在每一个医学人才的头脑里不断被强化的时候,其强烈的冲动就是产生创新需要或者叫成就需要。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和意愿的反映,是驱使创新主体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这种心理动机被强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意识。创新需要作为医学创新的基本原因,是医学创新之源。创新需要作为医学创新之源,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原因,更是来自于社会的原因。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需要是人类进行医学创新的主动力,社会越发展,对医学的需要就越大,对医学创新的要求就越高。医学创新就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创造前所未有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的活动。

2•创新思维

能够有效地驾驭并且灵活运用和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每一位医学人才的最大愿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在医学创新中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医学创新中最重要的还是创新主体———医学人才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活动主要受创新思维的支配。医学创新活动首先在于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主体,根据现代医学文明已有的条件,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广泛利用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高度综合和集成,从而找到学科交叉的融合点、新学科的生长点和新理论的立足点[1]。创新思维是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是根据创新理论和规律,综合和集成已有知识信息,提出新问题,做出新发现所采取的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它因人、因地、因事而产生,有个性也有共性。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事半功倍,顺利实现创新目标。

阅读全文

信息系统对外医疗管理机制探索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医疗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引进应用也伴随着医学学术交流的繁荣越加便捷,各种医学检验检查手段爆发式增长,但是医院受限于场地、设备、试剂、资质及实验条件所限,无法全部开展临床所需的检验检查项目,因此与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合作是医院业务的必要补充。本文基于信息系统对医院的对外委托医疗项目管理进行探索,提出适合本医疗机构的对外委托医疗项目管理机制。

关键词:信息系统;对外委托;管理

对外委托医疗项目是指医院为了满足患者疾病诊治需要,将本医疗机构没有开展但临床确有需要的项目,委托给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开展的行为,用以补足医院短板,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又叫医学独立实验室,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它的出现有效整合了检验医疗资源,弥补医院检验检查能力的不足,为更多人群提供了便利的检验服务。据报道,全国注册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已达1570余所,业务量占整个医学检验市场的3%左右,并呈现出快速成长、遍布全国的发展态势。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其业务量占整个医学检验市场的40%~50%,其中日本则高达67%,因此,我国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仍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1现阶段对外委托医疗项目存在的问题

经过摸底调查,该三甲医院正在对外委托的医疗项目共有三百多项,涉及检验、病理等专业,每年涉及的金额达数百万元。可以说,对外委托医疗项目弥补了医院检验检查能力的不足,特别是在非常规或特殊检验检查领域,已成为医院检验、病理等科室业务的重要补充。但是,对外委托医疗项目是新生事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明确的规范,目前存在不少拭待解决的问题。

1.1多部门管理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对外委托医疗项目实际上是医院将患者的部分医疗服务需求外包给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既有专业技术问题,也有商业采购问题,涉及医院内众多部门,包括临床、医技、医保、财务、采购、医务、监察等。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应用,医疗检测手段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伴随医疗行业学术交流的繁荣,医师能更加及时的获取新的检验检查手段信息,一项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也越来越便捷,但医院受设备、试剂、资质及实验条件所限,在短时间内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因此对外委托医疗项目逐渐由少到多。在此过程中,医院相应的管理手段并未随之跟进,多部门涉及的情况下各部门分工不清的问题尤为严重。

1.2存在私自外送行为。经过摸底调查,发现不少在运行的外送项目是临床科室或医师直接与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对接,并未提报医院相关部门备案,甚至检测费用与检测结果也是由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与患者直接对接。其次,还存在医院已开展的检验检查项目,仍有临床科室联系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外送标本,这些行为都导致医院无法有效管控外送医疗项目的质量,特别是还存在廉政风险。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的优化、转型和升级,为社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1]。医学期刊,作为报道医学科研创新成果,传播医学行业新技术、新知识,指导临床实践的媒介,在突飞猛进的互联网环境下,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医学期刊的生存、发展问题,则十分必要。

一、“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医学期刊的特点

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医学期刊无法抵挡的态势,其具有纸质医学期刊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字化的应用,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这已成为各传播媒体发展的聚焦点,也是医学期刊发展的突破点之一。“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医学期刊具有如下特点。1.传播展现方式多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如可提供视频、音频等直观、生动的新型展现方式,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2.根据学术成果所需,自由把控稿件篇幅,保障学术成果的权威性和完整性。数字化医学期刊可不受版面、页数的限制,将医学研究成果从学术的严谨性、逻辑性出发,全面、完整的展示给读者。3.以人为本。数字化医学期刊可通过超文本链接,实现相关内容的相互链接,为读者的关联阅读、资源获取提供便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学术传播。

二、“互联网+”时代医学期刊面临的挑战

1.纸质期刊发行量下降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传播特性给学术交流带来了质的变化,由过去基于纸媒的交流系统发展为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交流系统,数字化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信息资源[1]。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期刊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出版者与作者、读者的互动频率和深度增加;随着超文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期刊内容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提供个性化出版物,满足读者或作者的个性化需求;出版物容量不受版面和页数的限制;复制与发行同步,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传播,减少造纸污染;跨越空间扩大信息共享范围[4]。由于医学期刊的学术性及自身的特殊性,稿件篇幅长短不一,而纸质期刊的版面、页数基本上是固定的,这可能导致部分优质稿源无法及时刊登或者为适应版面要求而删减内容,因而无法全面、完整的展示研究成果,但是数字化医学期刊则可不受此限制。上述网络环境下医学期刊的传播优势,必然导致纸质医学期刊发行量下降。另外,人们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发生改变,亦可导致纸质医学期刊的发行量下降。

2.同类医学期刊竞争激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