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插画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素描教学中三维动画的应用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下,我国动漫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这推动着我国动画教育开始不断普及,虽然在动画的创作、文化以及教育等层面有了发展,但对于三维动画辅助素描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并有得到重视。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现有素描基础教学优势与不足,而后分析了适合于动画演示的素描教学方法,并提出了素描教学中的三维演示动画应用方法。
关键词:素描教学;三维动画;视知觉;应用方法
在我国动漫产业以及教学不断发展下,有关动画的技术、理论、教学等研究受到相关学者的研究,动画制作技术的应用也深入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动画自身语言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视听语言理论,在对应的教学中要考虑到了动画的独特性,但缺乏对演示动画语言的研究。可以说视觉艺术都要建立在视觉语言基础上的,其中涉及到了点、线、面等多种视觉元素的认知和应用,所以将其融合到素描教学中,有助于为美术基础教学提供新的方法。
一、现有素描教学优势与不足
在现有素描教学中主要分理论教学和课堂写生两方面内容,包括了几何石膏、肖像、静物以及人体等内容。教学从简单过渡到复杂,从基础过渡到高级,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素描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艺术技能,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首先,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思维不同与理工科的理性思维,是赋有艺术性的思维。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强调了引导学生领悟能力、注重感性和直觉的培养。通过写生训练帮助学生感受到光线明暗等视觉方面的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愿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认为会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呆板学习模式。其次,教师习惯面对面教授素描技艺,认为视觉语言的绘画,需要通过“身教”才可以起到预期效果。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下,目前的素描教学方法非常落后,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有素描课堂教学的视频录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互动,此外,在制作上也没有将计算机三维动画和虚拟技术充分利用,缺少三维动画演示,导致学生对于绘画方法与技能感到难以理解。
二、适合于动画演示的素描教学方法
(一)视觉认知心理和右脑模式
高职教学改革研究(9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数控人才教学改革探讨
一、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能
数控专业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需求,我院积极加强与区域企业沟通,学院主管院长亲自带领数控教学团队,通过与企业专家、人事主管、技术人员座谈,对数控专业职业岗位、岗位人员结构、数控人才招聘渠道、企业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制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从了解数控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调研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数控专业人才调研报告和毕业生访谈情况,及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和贵州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数控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经济转型带来的数控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等,结合我院数控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等,我院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数控教学团队,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制定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和应用性,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是在一定层面上制订的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的保障。我院对着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证组织修订了数控专业课程标准,每门专业课程标准的确立依据就是学生、职业的需求,它的确立核心就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职业需求”信息是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而获得的。因为“,职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最终发言权是属于企业。我们还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这样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工作任务更加体现,充分让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不同的职业岗位都有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种级别的考核标准,在现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制订出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数控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毕业时只要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取得对应课程的学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图形设计开发创新探索
摘要:
创新思维对图形设计教学至关重要,运用发现式的现代教学方式与感悟式的课程教导方式,将开发创新思维融入到课程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拓宽思维,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本文将《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为现实案例,探讨与分析运用创新思维的探索教学法。
关键词:
创新思维;探索教学;图形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图形设计,近年来我国对图形设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重视度不断提升,注重理论与现代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受到社会各界培训机构与高等院校极度重视。同时为了提升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与感悟程度,教师通常运用图文并用、深入浅出的图形理论教导方式,将图形设计概念与创新思维融入到具体日程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习图形设计知识时,能提升创新思维与图形设计水平。因此,本文将叙述图形设计教学现实情况,然后详细探讨图形设计教学中开发创新思维的实施,详细内容如下。
一、概述
1、探索教学法定义
动画人才培养意义
本文作者:任思晓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影视、媒体、娱乐业的促动下,动画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表现形式,迅速的进入了大众生活。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动画艺术学院和动画专业,各种动画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造就了无数的动画学子,大量的动画人才涌入社会、市场,可是当在国家大力扶持动画产业的当下,一方面,动画行业的领跑者仍然没有出现;一方面,很大部分的动画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纷纷转行,到底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动画人才呢?身为一个动画专业的学生,到底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呢?由于动画专业的独特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动画专业的教育,市场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动画人才,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满市场需要的动画人才呢?
首先,我认为,动画产业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它是一门包含了所有艺术文化、媒体、软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它既需要有纯艺术中的造型能力,审美情趣、构图能力,又要有新媒体中潮流的、前线的表达方式和电影电视表演家一样的表演技巧,同时还要具备最先进的软件后期合成、特技特效技术,并且兼备音乐音效技术、市场开发方面的策划等等,几乎涵括了当前所有的文化媒体各个方面。所以,作为一个学生,进了动画这扇门,才发现里面有这么多条路,要选准自己适合的,自己感兴趣的,这是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自我认知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就能实现和得到的,所以,针对这么学科独有的特点,就应该有其独特的授课方式——产学研结合的授课方式。
动画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首先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用动画手段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次有电影特技动画制作,解释科学现象与宇宙知识的科教动画,医学常识与卫生教育动画,广告动画,电子游戏以及传达各种信息等等。因此动画片不能涵盖这个“动画概念”。在运用这门学科的时候,我们要调动的不仅仅是一个会画画的人,或者是一个会表演的人,一个会软件特效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系统的,熟知各个环节的动画人。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叙事和审美双重功能。动画用来描述事件,表达思想的方法和技能是根植于众多的文化艺术土壤之上的综合表现能力,这就更强调了动画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美国一位动画艺术家PrestonBlair说过:“动画是门艺术的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能力,这些综合性的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动画家,同时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素养,起码要懂得巨作尝试和视听语言的规则。种种这些都在强调,学习动画专业,学的是艺术的综合。由于动画学科建设与产业系统的建设在我国尚处于逐步尝试和探索的阶段,所以各种关于动画学习方式的探索也层出不穷,我以我的亲身体验浅谈一下产学研结合对动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产学研结合,就是让学生在熟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进入到生产线上去实习,去工作,在那里学习,锻炼,并且通过对各个部门的熟识,实现自我认知。动画不是一门纯理论的专业,但是它又包含丰富的理论;它不是一门纯手工的专业,但是它又必须要通过手工学习掌握熟悉技巧。就像早期的手工作坊,在一个作坊里,一个师傅带领几个学徒,这些学徒通过每天在作坊的实践和师傅的指导下成长。动画也是这样,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只是通过理论和课堂的学习,是无法了解到动画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方法的,必须要亲身实践,亲身参与。如在公司的团队中实习,可以经历动画流程中的各个部门,从最基本的动画部门,修型部门,到后来的设计稿部门,分镜部门,直至原画部门。在每天不断地实践、绘画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且每天有更专业的部门指导来审查画稿,不合格的给予讲解和修改,通过层层的考核,和自己实力的不断提升,可以逐渐调配到其他部门去尝试。那些勇于生产的画稿还能为自己挣得报酬。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学习到了对待事情的责任度,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待各个部门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而这些都不是在书本和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
以我的亲身经验为例,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我用第一年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对动画的一些历史发展和它的特色以及作用都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自己真要面临做一部自己的片子的时候,才发现肚里的知识就派不上用场,使不上劲了。于是在第二年,我积极投身到动画公司的生产中去,类似实习一样的参与到他们中,在后面两年,经历了动画流程中的分镜、设计稿、原画、动画,在经历过这些部门之后,才发现这些部门之间的关联,也更了解动画的制作,在我大三的时候,学校就推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自愿为原则,在同学中选出一批进入到动画公司的生产线上去,我和这些同学一起,参与公司几部动画的制作,在两年后,我们又自己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短片,这样的成果是在我们大一的时候无法想象的。而我们这群同学,在动画公司的各个部门里积极锻炼,通过各个部门指导的培养与训练,对动画的了解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现在,我们这群同学中,有的人选择了后期特技特效制作,有的人选择了场景绘制,有的人专攻原画,有的人选择画分镜,有的选择构图,还有些人有特别的领导才能和统筹才能,于是开始慢慢尝试自己带领动画团队,原创之类。
这些成绩虽然还不足以沾沾自喜,但是能够证明在动画的学习中,只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是纯粹的画画也是不行的,要投身实践,并且是承担社会项目,在有一定的社会压力下,学习得才能更快。学校也通过我们这批人的实践,不断实施教学改革,把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不断加强,使越来越多的同学在大学这四年里就已经掌握了动画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在毕业之后能迅速的融入到社会中去。现在学校的动画专业成立了动画工作室,在这里承接社会的动画项目,并且让一部分学生来参与项目制作,看着学弟学妹们进入这个工作室,自己以过来人的心态去指导他们,和他们一起进步,就像自己刚进入这种产学研教学的时候一样,现在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所以学弟学妹的学习方式更加科学,提升速度就更加迅速,并且综合素质也在不断上升,在工作室实践动画制作之余,平时仍然继续学习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一些艺术的拓展训练,在工作室中,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奉献精神,还有沟通技巧,这些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动画家的一部分。所以,在此我希望这种有效的,积极的动画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更长足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各行业的更多的支持,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更高端的动画人才。#p#分页标题#e#
视觉文化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文章依据《视觉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群体内部进行了纸问卷发放,主要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调查的基本结论是:1.相较而言,艺体类的学生明显对视觉文化接触较多,认为视觉文化具有的积极意义良多。2.从整体趋势分析,大四学生对视觉文化的认可程度相较于其他年级是最低的,由此可认为年级低一些的对视觉文化判定更倾向认可,但也具有一定不稳定性。3.女生对艺术活动或视觉艺术对象的喜爱程度要比男生高。基于此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视觉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议
现如今,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视觉因素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图像符号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主导力量之一。视觉文化时代,青年越来越多的受到视觉媒介的影响,包括思维、认知等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已经成为了现今一个关注度极高的话题,因此,本课题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将研究对象设置在大学生群体,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群体正确审视视觉文化,让视觉文化成为建设健全心理与人格的强大动力。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以及实施策略、实践经验也都可为学生弥补心理教育理论方面以及实施应用的不足之处。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关于视觉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比较薄弱,所以较为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当前这一领域现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做本文研究之前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视觉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文献,对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认识,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研究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假设。2.问卷调查法:在本文假设基础上,以“视觉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主题进行问卷设计。3.数理统计分析法:本文以SPSS25软件为分析工具,得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视觉文化的相关问题统计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查设计
增强现实技术对建筑类期刊的启示
媒体出版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呈现新的形态。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可以实时计算摄像头影像位置与角度,并实时加载预先存储的图像、视频、三维模型和音频,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增强现实技术”和“AR技术”,共检索出815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为1988年至今。经过筛选后得到30多篇与出版领域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2013年以前国内对AR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技术的算法、跟踪技术等技术层面,仅有为数不多的学位论文探讨了AR技术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如AR技术在儿童出版物中的应用与实现方式;2013年以后,AR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儿图书、教材、科普图书、报纸、数字出版等方面,而期刊AR应用研究论文仅有6篇。由此可见,国内对期刊AR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较少。笔者在国外数据库中没有检索到学术类期刊AR出版应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期刊AR技术出版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传统期刊AR技术出版融合研究。刘浩以康泰纳仕集团杂志的AR技术应用为例,认为传统杂志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有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期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增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温尚超以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少儿期刊AR应用为例,探索提升儿童期刊读物阅读体验的策略,认为在儿童期刊出版中引入AR技术,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阅读内容,有助于增强读者对知识的理解,而通过实时互动为读者打造沉浸式的阅读环境。(2)科技期刊AR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徐玲英[5]从科技期刊AR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提出科技期刊出版应加强与AR技术的融合,改善读者阅读体验,实现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周丹等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新技术应用的层面,提出科技期刊在封面设计中应利用AR技术的优势,在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和科学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郝淼闻认为AR技术提供了高校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路径,为高校科技期刊开辟新的传播空间,并提出了提升高校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维度的方法和策略。(3)科技期刊AR出版应用经验总结研究。陈研等以《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为例,分析AR技术在医学类期刊出版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医学科技期刊AR出版形式比较新颖,AR技术与期刊的整合实现了读者与阅读内容的交互,对助推医学同质化教学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期刊AR出版技术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科技期刊A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层面,研究对象以少儿期刊、高校学报和医学期刊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AR技术在期刊出版的研究,对国内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系统地梳理期刊AR出版现状与趋势,借鉴其它商业期刊的AR出版应用经验,提出适合建筑类期刊AR出版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策略,为国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1新技术融合下的期刊AR出版
1.1新技术推动期刊跨媒体融合
媒体的发展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媒体的呈现方式也从单一向复合型转变,传播方式也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变化,新科技的应用为传统媒体的出版形式与传播方式带来新机遇。图像识别、4G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纸质期刊变成复合型媒体成为可能,同时新技术也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纸质期刊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二维码技术、AR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移动社交媒体等,实现了纸质期刊与数字媒体的有机融合,尤其是AR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依托专用的穿戴设备,利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AR专用App,就能实现纸质媒体与图像、视频和三维模型的融合。
1.2读者阅读的多样化需求加速期刊AR出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和随时随地的内容阅读行为,已经成为新的阅读习惯。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化,使得图像传播与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这是读者碎片化与浅阅读的体现,也加速了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下滑。AR技术集图像、视频和三维模型于一体,这种新颖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不仅深受读者欢迎,也让部分期刊尝试利用AR技术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拓展期刊的出版方式。全球首本AR杂志———《摄影之友》通过幻境App扫描期刊封面,使读者可以通过图片、动画、音乐和视频获得传统纸质期刊无法提供的多维感官体验,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1.3数字化营销为AR出版创造条件
高校艺术设计论文(6篇)
第一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研究
一、课程的设置应该注意连贯性
学生在高校中学习专业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具体安排方面必须做到连贯性,素描和色彩作为艺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学生必须学习素描与色彩课程,学习造型和色彩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于日后的设计专业会有很大帮助。在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素描色彩课程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绘画,之后让学生接触一些设计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等,让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大的概念之后再开设素描色彩的提高练习。比如通过素描课后期的精细素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产品造型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和更细致的设计;在色彩课中的色彩归纳练习,能够让学生在视觉传达专业中设计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有部分高校会有一到两年的大类培养,之后分专业,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更明确自己的兴趣或者专长在哪一个专业,对学生选择专业有很大帮助。现代的设计离不开计算机软件,而最常用的最普及的是《Photoshop软件设计》,所以在很多高校中都开设了该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软件课,应被安排在专业课程之前。但目前有很多高校都把《Photoshop软件设计》课程安排在新生入校时学习,有许多学生在入高校前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并没有太多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刚入校的时候学习《大学计算机》是必要的,而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基本软件的时候接触Photoshop软件,会很迷惑,很无奈,这对将来的学习有很大的阻碍。若在《大学计算机》结课后再接触Photoshop软件效果会更好。所以,同样是基础课,在课程安排上也得分先后顺序。
二、课程的安排要合理、科学
普通高校的传统课堂都是两节/次地安排,而在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知识或技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灌输,更多的在于自己动手设计。同时,设计课程是一个开放性思维课程,不推荐学生闭门造车,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针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讨论,也就是说传统课堂两节/次安排会使得课堂时间不够用,所以通常设计课程会以四节/次的形式来安排,这样在教师讲授之后学生可以分析讨论,并进行一些动手操作和设计。很多高校会将专业课与文化课程同时安排,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学期初到学期末一直存在,还有些高校会将专业课程集中安排,如一周五天的课程中,两天半集中上一门专业课,课时修满即结束,一周的另外两天半则平均分布公共文化课。这两种方式都有利有弊,前者各专业课程不能被合理地连贯性安排;后者虽授课弹性较大,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设计想法,但通常课时修满也只需1个月左右。本文建议根据不同的课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排,比如艺术理论课程,不需要设计或太多讨论,考虑到授课教师的精力问题,可以以两节/次的形式安排;专业设计课程可以按照几天集中授课的方式安排,因为设计本身是需要灵感的,学生通过几天连续接触某专业某课程会激发更多设计灵感,同时因为时间连贯,学生可以带着老师灌输的知识和自己的灵感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之后再将调研的总结带人设计中,这样各个方面都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有一些技术方面的课程,比如设计手绘课,需要学生长此以往地练习才会出效果,故这种课程需要贯穿整个学期,甚至可以每个学期都安排。
三、实践教学需多样化
几乎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安排一到两次集体实习,一次是针对基础绘画方面的实习课程,另一次则是针对专业设计所安排的实习。通过外出实习,学生能开拓思维,尤其是很多高校会在实习期安排学生参观设计公司或生产工厂,这会促使学生对于自己想要从事的专业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和思考。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次两次的集体外出实习,更多的在于跟所学的课程相结合。近年来很多设计专业的院校都过于重视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应在每门课的教学中都参与实践活动,如《室内设计》课程,在讲授的同时应教师应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室内设计以及材料市场;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应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认识植物,并参观比较有设计性的公共景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应带领学生到印刷厂等场所了解出图的方式等等。通过此类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各设计元素之间的连接和关系,对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设计行业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并不是个人设计就可以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团队合作,所以在学习和实践活动安排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以分组的形式来设定完成,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在一个设计团队中的分工与配合方式。
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1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存在于校园的师生之间,弥散在校园之间,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和人格构建,同时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在学生以后的奋斗路上起着隐形作用。图书馆与每位师生的接触是必然的,图书馆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文化,对每一位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是大学课堂的延伸。进入大学以后,课堂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整个学科的了解,图书馆成了知识延伸的地方。况且大学课堂中,老师注重基本知识框架和学科学习方法的引导,重要的是自己往里面填充知识。如果仅靠课堂老师的讲课内容,是不能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在这里可以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高校图书馆是学术信息的前沿。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代表了学术的方向,这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随时更新自己的图书和信息。一般高校图书馆都有数字图书馆室,在这里可以检索最新的科研信息,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因此不仅可以开拓读者的知识结构,也能扩展读者的学术视野,提高文化素质。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的地位如此凸出,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势在必行。当前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单方面的愿景,更是一种互动构建的过程。在这些挑战面前,图书馆如何能够发挥文化功能,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2高校图书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甚至贯彻一生。然而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吸引、引导、配合、督促广大学生。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面,本文认为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是自身硬件条件的建设。图书馆的硬件条件不仅包括馆舍的建设风格,图书资源的丰富,更有布局设置方面的要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中都有自习室,自习室在考试紧张的时候往往不够用,而平时却又没那么多人,因此图书馆自习室的数量和开放应根据情况保持一个变量。另外,在图书馆中设置咖啡馆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图书馆中的便利店、文具店等都不断地出现,图书馆越来越向着方便读者的方向发展。二是,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培养。图书馆人员是图书馆的建设者,图书馆向着什么方向发展都与图书馆管理人员息息相关,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性和服务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应逐步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图书馆的水平。另外一个是培养图书馆人员的服务素质,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同时能够制止在图书馆中的违章行为,并言传身教,爱护学生。三是,主动在校园中发起文化活动。刚进校门的新生在对图书馆的使用上往往比较陌生,因此图书馆应当对新生发放相关的使用指南,使新生了解图书的借阅、图书馆的各项设备和功能。在资源的检索方面,图书馆课定期的在全校开展讲座和培训,使得广大师生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研究。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图书馆也可以发起一些活动,例如读经典活动、征文比赛、爱护图书签名、捐书等活动,让同学们加入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来。四是,与院系老师相互配合,满足学生和老师的要求。图书馆作为大学课堂的延伸,应当了解学生所需,这就需要与院系老师的配合。针对院系老师的培养要求,图书馆尽自己最大可能来满足要求,达到课堂有老师的讲解,课下能够自学,课堂课外相结合的效果。
3总结
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面并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大高校的特点来开展。在新建校区中,尤其是比较偏远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紧迫,因此建设好图书馆,促进校园文化更是重中之重。总之,图书馆建设总的思路是在加强自身硬件和软件、主动和互动方面来促进校园文化,使得高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