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艺术作品分析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钢琴教学中提高弹奏音乐表现力的方法
【摘要】虽然说钢琴演奏并不是一项极为高深的技术,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却能够打动听众们的内心,使听众们得到共鸣。对于钢琴艺术的研究重点关注人性、思想以及音符之间的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钢琴艺术演奏的表现能力。钢琴演奏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表现力是演奏者把自身在演奏方面的相应技巧与艺术作品之间进行相互融合,达到融汇贯通,这并不是能够在短时间之内速成的,是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感受与磨练来达成的。本文主要从钢琴艺术的表现能力出发,从演奏者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这四个主要的角度来探讨,在实际开展钢琴艺术作品演奏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钢琴学生们音乐表现能力的具体方案,希望可以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推进。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音乐表现力
引言
可以说钢琴演奏这门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历史之中都能够称得上是璀璨的明珠,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交流进程的持续发展,钢琴艺术并不仅仅是西方人所独有的艺术体验。我国目前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文化艺术素质的培养,而随着国家内部音乐艺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之下,音乐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们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中的一项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整体效率在当下是社会各界所重点关注的,钢琴艺术演奏这一课程也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国家艺术教育改革之中的一个全新的路线。在实际开展钢琴艺术演奏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流于形式,滞留在表面的教学之上,必需要引导学生将钢琴艺术作品之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提升音乐的表现力,这是当下钢琴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真真正正地抓住钢琴演奏艺术的本质。
一、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从而加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
从根本上来讲,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音乐表现力的形成,从音乐感受能力的内容出发可以发现,音乐的感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声音、艺术情感以及音乐特征这几方面的感受能力,钢琴演奏艺术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说与文学等通过文字进行描述的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缺少足够的直观性,可能会让人们难以很好地理解,但是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等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音乐艺术在表现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声音做出不同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将艺术形象进行准确的塑造,与此同时人们也能够从音乐艺术作品当中体会到十分深刻的内涵所在,正因如此,可以说在某些特定的层面之上,音乐艺术的表现是比文学艺术更加生动形象的,但是如果想要达到这一程度,演奏者必须要对自身的音乐感受能力做出准确有效地掌握。从根本上来讲,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的整体表现能力是艺术作品演奏的灵魂所在,演奏的技术水平则是艺术作品演奏所不能够缺少的主干,如果想要凸显音乐的表现能力,那么不断提升演奏的技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钢琴艺术作品的演奏者而言必须要具备该作品所必须的技术水平才可以做到完整地演奏一首作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证手指的灵活性,对于节奏、力度以及各种技术的运用要做到自如运用,每一个按键需要确保准确,如果说演奏者自身的技术水平不合格的话,那么久无法有效地将艺术作品的内涵体现出来。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曾在《进学解》之中提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在钢琴演奏的学习过程之中同样适用,如果说演奏者缺少足够的努力,那么就必然会出现问题,总而言之,在实际进行钢琴艺术作品演奏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展现出较高的表现力,那么就必须要将扎实的技术能力作为演奏的基础,想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技巧与能力就需要进行科学地反复训练。在实际开展钢琴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最一开始的节奏掌握是初学钢琴的学生们十分头疼的事情,无法准确地卡住节奏就无法完成一首作品,最终的演奏效果也必定难以满意。正因如此,对于钢琴演奏的学生而言,必须要对节奏给予充分把握,不断进行感受,提升自身对于节奏的控制能力。
二、不断深入研究乐谱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
油画临摹美术教育论文
一、观其势
绘画作品的美感除了表现在形成画面的光色关系、空间关系、构图倾向等外在形式,关键在于这些外在形式所构成的画面气“势”,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艺术作品首先得需要营造出可观之“势”,方可吸引读者近观其“质”。势乃绘画领域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包括体势、气势。体势主要指艺术作品的结构、画面构成。临摹学习只有在洞见临本的结构特点、构成态势之后,才能剥茧抽丝获得精华要义。对于临摹而言,学习作品的体势即画面的构成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如何把握作品呈现的“气势”。张伯伟教授在《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格论》中说:“势,就其来源而言,是与作者活生生的生命力,也就是‘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气势’连称。在作品中,由作者之生命力所驱遣全篇的‘气’就是‘势’。”艺术作品所显现的气势除了与表现对象之气势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艺术家本人对生活、对环境的理解,它融入了艺术家的学养、技法以及人生百态的情感,不同的艺术家笔下呈现不同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气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画面的气势表现出来。气势并不具体实在,表现出抽象性,故临摹绘画作品的气势难度巨大。所以,临摹艺术作品首先要分析艺术作品的体势和气势,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关注艺术家本人的艺术特点、情趣爱好、学养修为等构成作品的要素,进而获得把握艺术作品“势”的关键,取得再现临摹作品的精华。
二、察其色
色彩是油画形式语言中能够直接表达对象和作者情感的形式要素之一。色彩本身并不具备表现力,只有当它被艺术家的画笔组织起来才能显现它本身的魅力。亨利•马蒂斯说:“大量的色彩本身是不会有表现力的,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它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临摹前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用色特点,才能合理地表现艺术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由于色彩组合的个性化特征,致使不同艺术家笔下的画面所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色彩绚烂多姿。高更创作于1897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其色彩则借助象征的手法,将观众带向原始土著人的生活,画面以神秘的黄蓝对比,平面化的装饰色彩语言,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意境。与高更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梵高,他将色彩的情感表达用到极致。梵高笔下的色彩语言是从艺术家内心流淌出来的,所有的形式、韵律、节奏、色彩等形式语言浇铸着艺术家内心的渴望,充满着激越、紧张和波澜壮阔的激情。色彩具有再现性、表现性、装饰性、象征性和音乐性等特点,一张艺术作品虽不能囊括所有的色彩特点,但总是倾向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研究临摹作品的色彩特点,体会临本用色特征,是追随创作者艺术脚步的捷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画面色彩特点是把握临摹色彩学习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临本色彩语言特点才能重现作品色彩的魅力,同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摹学习的目的。
三、辨其言
油画语言是艺术家说话的工具,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点、线、面的不同组合,厚薄肌理处理,色彩形式,笔触特点,形状与空间等内容。音乐以旋律、节拍诉说着音乐家的情感世界;舞蹈家以自身的身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绘画艺术则以线条、色彩、笔触、肌理、形状等艺术语言建构艺术形象。丁亚平说“:正是语言赋予艺术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语言把艺术带入流动和开放状态,正是语言给艺术作品以丰厚蕴藉、幻化无穷的诗性与品质和富于生命自身的神韵与美感。”语言因艺术家的个性和修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幻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反映不同的情感诉求。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以柔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几乎不显露笔触的艺术手段,谱写了艺术家对人生、宗教和生活的理解。莫奈用近乎写意的笔触,跃动的色彩抓住了“日出”瞬间“印象”。语言既反映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又体现艺术家的性格特点,既折射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又表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取其法
艺术作品的形式外在美
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美是艺术家的自觉追求。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艺术家向人们传递着对生活和对美的感悟。 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的特殊产品,在精神的表达上具有无限的美的魅力。 形式是指构成事物诸要素的结构和显现方式。“形”即称“原形”,包括原始形、自然形;“式”指“法式”、“法则”。 “形”是自然的,“式”是人为的。“形式”是指将自然形态经过人为加工而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作为内容存在方式的形式,包含两方面的联系,首先是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和排列方式,称为内形式,它是在美术家头脑中的反映形式、精神形式。其次是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即呈现于感觉形象的外观,称为外形式。内在形式直接体现事物内在要素的构成关系,因而与事物的内容紧密相关。事物的外在形式具有独立审美价值,而形式美则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美的对象并非远在天边的神秘的事物,相反它恰恰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外在的艺术形式是艺术美存在的方式,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是让你在不自觉的注意它、欣赏它,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艺术作品的美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要素体现出来的,艺术作品通过一定的形式去吸引读者欣赏和关注,也就是说当你去欣赏、关注一幅好的作品的时候,首先吸引你的是艺术品的外在形式,外在的基本要素点、线、面构成的独特形式使你引起某种情绪的波动和体验,这就是形式美感的独特魅力。 构成艺术要求从视觉上、心理上和审美方面分析论证,最终能连贯地掌握构成艺术中的创作方法,进行组织组合,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另外艺术创作中,首先要艺术构思,是“形之于心”,是一种充满艰辛的心理运作过程。艺术表现则是“形之于手”,是更为艰辛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是前者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充实、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还是不断检验原来的旧构思,探求、推进新构思的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一定艺术媒介创作形式的过程,是艺术产生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过程伴随作者强烈的心理活动因素遵循绘画生产的特殊规律。创作过程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是艺术体验,创作前要对实景物象进行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瞬间性直觉,是一幅优秀作品的雏形。第二是艺术构思,一个成功的艺术构思等于艺术创作完成一半,在作画前对物象元素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有时是瞬间的,有时是要一段时间的,要考虑到作品内容形式、风格、构成要素、构图、色彩关系等诸多因素。第三是艺术传递,艺术传递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作品。重点表达色调,意象,构成,技法,用这些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每一次创作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蜕变。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在规则与不规则之间,在是与不是之间的组合中构成一个有意思的形式和绘画语言,作品却不乏有强烈的个性,在不断演绎的色块和线条之中,把意象表现主义融入到作品中,运用“融和语言”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效果。使光、影、物体、颜色之间,虚与实,黑与白,冷和暖相互融合,产生一种逆光的视觉效果。在作品中能感受到,生活是多么好,艺术之美是多么宽广,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有兴趣和价值!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美,外显的艺术语言是艺术家的一种自觉的追求。形式美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地说,形式美就是作品外在形式所独有的审美特征,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构成作品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二是指这些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都非常遵守形式美的法则,色、线、形、声等等体现着对称均衡、合适的比例、节奏、韵律和和谐。 一、形式美中的色彩 艺术是人类借以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而色彩是视觉艺术诸多形式语言中十分诱人的一种,因而色彩天然是与人类情感和审美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是有表情的东西,比物体的形状结构更容易刺激人的感官视觉。 1.色彩与情感。色彩是有表情的东西,是一种最具大众化的表达精神的符号,每个不同的色彩总能唤起不同的情绪,这是在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例如红色总容易与火焰、旗帜、热血、热烈、兴奋等事物相联系,唤起激越奋进的情感。绿色总令人联想自然生态,蓝色总是与天空、大海、平静、安详同在,而黄色总与灿烂的光辉相连。不同的民族会因特定的群体信仰与审美经验而产生对某些颜色产生不同感受。色彩在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作用,只有色彩的得当使用才会使做平的主题、形式和构图等内在内容得到合理的表达。 2.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就像纺织物的经线与纬线,它们之间是对立的,但又必须相互依存与共适。调动色彩对比的手段包括色彩的各种因素: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线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面积对比等,其中色相对比在在艺术作品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色相的对比会给人以丰富的色彩感觉,例如:类似色对比、对比色对比、补色对比等形式,通过这些对比可以使鲜艳的颜色更加鲜艳,灰暗的颜色更浊暗,色彩通过对比显得丰富、鲜艳、具有活力,色彩通过对比使得艺术作品的要素具有多样性,和谐讲的是统一性,同一幅作品中的色彩通过对比、和谐,相互配合、相互呼应才能使作品显得更加丰富,给人连贯、和谐之感。 二、形式美中的点线面 绘画艺术的造型是通过点、线、面塑造形象,它是构成形式美的最基本元素。由这些基本要素为条件加以组合构成,便会创造出无数理想的造型。 #p#分页标题#e# 1.形态要素之———点。在几何中的点,只有位置而无面积和外形,但作为造型元素之一的点无论多么细小,只要看得见必然存在大小和形状,并在作品的外在形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恰当的使用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两点形成呼应联系,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效果。而分散的三点则是构成了三角形。所以不同的点的排列会产生如秩序、活泼、自由等不同的效果。 2.形态要素之———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也是艺术造型中关键的环节,线的形象十分丰富可以是直、曲、弯、规则和不规则等。而不同线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如直线给人以安详、平稳的感觉,斜线给人以运动感,而曲线则显得自由奔放,富有弹性。 3.形态要素之———面。面有两种解释:一是线移动的转运,二是浓密有致的点都可以形成面,而有长度阔度但无厚度,有位置及方向性。 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几何形态的面、自由形态的面和偶然形态的面。几何形态的面会让人有安定、庄严、稳重之感,而自由形态的面则给人以饱满、灵动、活力之感,偶然形态的面给人以意外、惊奇、不确定之感。因此,艺术作品中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但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关系。 在塑造画面形象当中他们是相互存在、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着的。所以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安排好画面当中基本要素使其关系恰当。在进行组构时需把握整体的统一与对比关系,均衡与稳定关系等美学尺度。各要素之间产生关联,构成富有秩序与美感的效果。形式美的基本要素都是从现实事物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这些艺术要素在特定情况下都会都存在无穷变化的可能性,而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也是十分自由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家和作者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面对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就需要以自己的审美才能加以独创性的判断,熟练的掌握和成功的应用才能渐入佳境。
探讨数字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发生很大转变,现如今新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都产生了较大冲击。本文将围绕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如何在数字技术视野下展开新媒体的艺术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设计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展下的一大产物,也是现代人整体价值观念的直观或抽象的表达形式之一,在设计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从业人员应当结合多种设计思想,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以及最为新潮的时代特征完善创作,将新媒体艺术设计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一、新媒体数字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新媒体数字艺术,就是基于数字科技以及现代传媒技术结合人类的各种抽象思维,包括理性思维和艺术性思维等多方面的内容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中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比较明显,传统的艺术设计主要依靠纸和笔,艺术设计人员往往要将同一部分内容重复很多次,无论是在修改细节还是定稿方面,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依托现代的传媒技术制作新媒体艺术作品就更加方便快捷。主要依托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直接创作,并且,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种背景下进行的新媒体数字艺术设计工作创作速度明显更快,传播效果也更强。基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数字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
其一,新媒体数字艺术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性。新媒体数字艺术的受众和设计者都属于思想上比较新潮,能够接受、也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年轻群体。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大胆采用和时代特点比较契合的元素,加强艺术作品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其二,夸张性。新媒体数字艺术设计由于采用了更加具有创新性质的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在表现手法方面,具有更加多元的可能。设计师可以根据个人想法大胆发挥创意,满足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相当一部分擅长夸张手法的设计师也脱颖而出,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相当令人惊叹的艺术成果。
新课改下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一、明确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技能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充分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以此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不同的美术作品都会通过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向欣赏者传达作品的深层意蕴,这些深刻的内涵都体现了艺术作品的艺术精髓,只有理解了艺术作品的情感、灵魂以及精神,才证明欣赏者已经充分掌握了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这也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一种手段。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情感目的主要指的是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他们热爱艺术、向往生活的内心感受。艺术作品反映着我们的生活,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生活中的人或事也是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新课改精神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以及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初中美术欣赏课需要通过对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赏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美术欣赏课的终极目标是情感教育。
二、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当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之与学生的主导作用进行完美的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把实践融合到课堂当中,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学习。整个美术欣赏的过程,教师需要按照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增长见识,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最终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艺术欣赏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具有它外在的美感和内在的底蕴,在初中美术欣赏课堂上,欣赏每一幅绘画、每一件雕塑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且作品反映出的精神内涵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道德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从而达到欣赏课的情感目的。
四、艺术来源于生活
构建艺术批评的艺术教育新形式
作者:陈建用 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一、乔治•吉伊根的艺术教育理念
为了使教师在学校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艺术批评教育的作用,更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和有利于教育策略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颇为重要。吉伊根“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基于批评的艺术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指导和决定性作用的价值前提,他明确指出:“批评不是当作一种评论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探索的方式。”[4]这里的“探索”包含三层意涵。
第一,强调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批判性解读,探寻作品中所暗含的社会观念、价值和信仰,将审美体验放在它所在的社会背景中感受,研究审美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分析作品与自我的关系,不仅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也促进他们确立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积极的自我认同。[5]诚如吉伊根所说:“批评探索为自我理解和社会理解的培养提供了可能。”[6]可见,他把艺术批评的侧重点从评价艺术本身,转移到通过理解和鉴赏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上来,凸显出由艺术表达到社会批判、由艺术创作技巧到艺术评价的重心位移。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问题导向为主脉,对艺术作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发掘和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教学并非单向传递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共同交流讨论,实现知识、价值建构的双向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7]
第三,应把艺术作品的含义和价值放在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来解析,这需要学生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艺术进行外延性的、扩展性的交往活动,这就涉及开放的心态、对话的意识以及追问和比较的自觉。故而,既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要重视学习内容的多元文化取向,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吸纳不同民族、种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8]吉伊根还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艺术,而且应学习当代艺术,还要学习审美艺术和应用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高雅艺术。”[9]可以说,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是建立在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人文历史和文化背景等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学生主动探究、整合多元文化的过程。
可见,“探索”意味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确立了学生是教育的原动力和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始终围绕着“学”来开展,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构建过程。
动漫艺术与美术教育论文
一、动漫艺术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动漫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对美术教学类别的拓展
动漫艺术是多种美术形式的综合,其中我国具有多种美术特征和风格的美术动漫作品举不胜举,如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和折纸风格的《聪明的鸭子》、木偶风格的《神笔马良》,以及剪纸风格的《猴子捞月》等。这些具有多种风格的动漫艺术作品开创性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美术造型元素、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全面地展现了动漫艺术多种表现形式。
(二)动漫艺术独特的美学内涵丰富基础美术教育的意义
动漫艺术符合审美教育的特征并能促进审美经验的积累。动漫是通俗艺术,欣赏动漫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参与审美的过程,使人在欣赏动漫艺术作品的同时产生审美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创造。动漫审美是多种心理因素作用下的综合美感活动,欣赏动漫艺术的过程势必反作用于多种心理因素如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心理能力,使之得到提高和相互协调。因此,可以说动漫艺术适合青少年的天性,符合审美教育的特征,能够促进审美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审美意识的成熟。
二、动漫艺术融入“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笔者认为探索将动漫艺术引入基础美术教育各个学习领域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对“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进行重点分析研究。
情感表达及艺术在绘画艺术创作实践
摘要:情感表达、艺术设计与绘画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运用艺术设计的手法辅助完成绘画创作过程,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变化,有助于提高绘画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该文将绘画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情感表达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设计与绘画艺术创作的关系,提出情感表达与艺术设计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路径,期望对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感表达;艺术设计;绘画艺术创作
现阶段,在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影响下,部分绘画艺术创作呈现出表现力不足、感染力缺失、价值观念模糊的问题,未能凸显出绘画艺术作品应有的艺术价值。为改善这一现状,画家要认清情感表达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通过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融入丰富的情感,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赋予艺术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同时,画家还要敢于突破常规的创作手法,借鉴先进技术和成熟的设计手法,助力绘画艺术创作的发展。
一、情感表达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1.增强绘画艺术创作的表现力
画家既要用绘画技法描绘客观事物,又要通过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情感表达受到画家主观心理的影响,会影响绘画创作的全过程,画家情感的差异性能够直接反映在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容、手法等方面。画家在创作绘画时将情感融入作品,能使绘画作品与情感表达相辅相成,增强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绘画作品的思想内涵,使观赏者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1]。
2.增强绘画艺术创作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