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艺术形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形象论文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论文

一、视觉艺术形象设计的视觉关联性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主要为特定商业内容和主题而设计的,所以要求视觉形象本身必须和设计主题相关联,使形象与特定的活动、产品、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类型等等建立广泛的视觉联系,以达到视觉形象本身与设计内容溶为一体,最终形成观其形明其意具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视觉艺术形象缺乏这种关联性,它就失去了它的商业价值和存在的合理性,成为徒有其表的图形符号和装饰纹样。现代商业种类繁多,企业本身形式多样,各种不同性质和目的的活动纷繁复杂,它们都有自身的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元素,这些特点和元素都要通过形象的视觉造型表现出来,从而将设计主题和企业特征固化于形象的外形中。在进行视觉艺术形象设计中,应充分分析设计主体的本质特征,研究需要表现的本质元素,将设计主题的表现元素一一提取出来,通过于设计主题的相关人员讨论确定重点表现那些元素及以何种视觉造型形式表现。视觉艺术形象视觉元素的关联性的体现依靠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将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中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整合重组形成形象雏形。现实生活中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视觉元素相当的多,一部分元素能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如物体的外形、行为动作、色调等等,另一部分视觉元素是通过人长期的感受形成一种综合的视觉印象,如人物和动物的个性、人的精神风貌等等。而视觉艺术形象正是通过剥离出原始主题形象的本质特征,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到自身形象之中,使形象与主题自然关联在一起。如:多哈亚运会吉祥物“奥利“(ORRY)通过对典型视觉元素——代表亚运会主办国特征的卡塔尔羚羊的解构,将其从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其中的原始意味并赋予了形象新的运动的元素。通过这样的设计把主办国的地域特色、亚运会的主题思想与这一视觉艺术形象完美的关联在一起。

二、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视觉独创性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的独创性是指形象的视觉特征和视觉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形象的造型风格、基本色彩、声音、形态动作、性格特征都必须有区别于其他任何形象,形成自身独特的韵味。视觉艺术形象设计时,通常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分析其主题元素中区别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本质特征,提取表现本质特征的视觉元素确定形象的原型及形象本体视像特征。真正具有独特性、生活气息的角色,是由这个角色典型的视觉元素与形象的表意特性决定。典型的视觉元素构成了形象的独特表征形态,它既有符号性的直观描述,也具有典型的寓意内涵;既有艺术视觉传达的视觉特征,也有符合情景的时空结构。视觉艺术形象典型视觉元素的提取必须必须依靠视觉现象的条件,不同立场提取的独特元素有所不同,如传达对象的质、量、形、时空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典型的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形象的独特视觉元素的产生于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潮密不可分,如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流行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女孩,于是迪斯尼创造了白雪公主。迪斯尼赋予了这个童话人物真正的生命和近乎完美的形象。它的皮肤洁白如雪、双眼明亮动人、红红的嘴唇、乌黑的头发、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美丽的符号。直到21世纪的今天,白雪公主仍然是全世界观众心中永远不老的青春偶像。1950年随着《飞瀑怒潮(Niagara)》的上演,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美女形象成为那时的流行元素,这自然变成了迪斯尼50年代角色形象的标准。1950年的灰姑娘,1951年的爱丽丝,以及1953年的《小飞侠》中的角色形象等等无一不是金色长发。韩国设计的视觉艺术形象PuppyRed选取了动物典型视觉特征包括颜色、形态等作为设计的参考,成功俘获了大量的女性。

三、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视觉性格气质塑造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拟人化的赋予形象“生命特征”,只有当视觉艺术形象具有了“生命特征”,形象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强大的传播效应和与大众的沟通能力。而无论人或拟人动物最能被人们感受和吸引的生命特征是他们的性格和气质。性格和气质是塑造他们自身独特内在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视觉艺术形象的性格和气质的塑造将是形象推广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个性鲜明、气质出众的形象将会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1.视觉艺术形象的性格塑造

阅读全文

文学创作的欣赏教学思路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学不分家,当今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特点是语言运用、文节熏陶并重,分科教材、综合教材并存、综合型教材似乎大势所趋。许多古今中外文学倩品都跻身于语文课文之列,文学教育成为!吾文教育的重要组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下少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真正给文学留下多处地盘,把文学课处理成或归并人语言课已近乎天经地义。原因很多,如片面强调语文果的工具性,认为文学是语言的附庸,或者苞得语文考试不重文学。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却并非不愿上文学课,“非不为也,是不能包”。   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困扰着教师—文,管课应该怎样教!课堂内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课堂外文学欣赏的思路应该是一样的,我们从文学欣赏的见律中或许能得到一定启示。   文学欣赏有三种态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仃一些人从实用的角度欣赏文学,或者出于好奇、觉得有趣,或者为了消遣、为了换换脑子,甚至热衷于从作品中寻觅饮食色砍的快乐满足生理的欲求。这是文学欣赏的刊欲态度。另一些人则带着历史学家、政治‘:簧家、经济学家甚至数学家的眼光来欣赏文常作品,以此来获取知识,这是文学欣赏的杖知态度。文学欣赏的第三种态度是审美态!变、即从美学的角度用艺术的眼光来观赏、体味文学作品、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井对艺长形象作出审美评价欣赏者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作品呢?交学欣赏,能使人感到愉快•产生快感•但这不是反映纯物质的或肉体的需要而产生的纯生理反应,不是“被粗糙的实践需要所支配的感觉”,而是欣赏者受到作品的引导,进人审美境界产生的审美快感,是同理性和幻想力等精神力量相联系的赏心悦目的愉快。可见,文艺欣赏是审美的,是伴随着快感的审美活动。   文艺作品也能给人以知识,因为文艺的认识职能要求作品能够反映现实,帮助人们认识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曾经称赞艺术大师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但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文艺欣赏的目的也不在于求知。我们欣赏巴尔扎克的作品,决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文艺反映现实的目的,是要向人们传达作家被生活所唤起而又深深地体验过的思想感情,即传达审美体验,因此,文艺的本质在于其审美特性。文艺欣赏的正确态度,是审美的态度。   同文学欣赏一样,文学教育也有三种态度。   为消遣,为迎合学生趣味,以插科打浑为能,或者为了炫耀某种特长,这是狭隘的实用态度。确有个别人,脱离作品内容,无视教学要求,不顾学生实际,在课堂上山吹海侃。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异彩纷呈、硕果累累,改革传统的语文教法既是发展趋势也是社会要求,有的教师对魏书生、于漪、钱梦龙等人略知皮毛.迫于形势或为了标榜时髦也挂起了教改的羊头,生吞活剥地铺垫“情境”、开设“茶馆”.舞一阵’‘花拳”。另一方面•教育经费的暂时紧张、校园一孤岛”的暂时存在,使一些教师心态失衡,或借讲台发牢骚.或借作品发挥•暗示学生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这些实用利欲的做法,是有悖于审美教育宗旨的。   从纯政治或纯语言的角度仅仅挖掘作品中的思想或语言因素,‘把文学课上成政治课或语言课,这是理论的求知的态度。特别是后一种倾向较为普遍•它不能从文学的特点出发来对待文学教育,其做法通常是程式化的字词问题、语修逻文、人物性格、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思想教育。空洞地分析人物,冰冷地理解意境,抽象地进行说教,单纯地讲解语言,最终导致课文支离破碎。同是长,你在哪里》,有人教得满堂低泣、四座动容,也有人讲来课堂似一潭死水,文学的韵味荡然无存。难怪学生说:自己看津津有味,教师讲索然无味。值得注意的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偏重于教学与考试的对口,只注意了课文的知识点(也是以后的考点),全然不顾作品的整体性。   文学教育,正确的态度应是审美教育的态度,即把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审美对象来鉴赏。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理解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深刻性,又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并对艺术形象作出一定的审美评价。文学形象是内部与外部、主体与背景、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情感与理智的完整统一,因此,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作品的审美价值,侧重认识作品中形象的典型性、情感的感染性和思想的深刻性。通过鉴赏教学•使学生再体验作家的审美体验•“皿脉涌张•心动神驰”.“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并进而转人深层的思索,获取美的洁彪、,进人审美理想境界、得列撼动心魄的力量,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当然,文学教育不能忽略语育这一因素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也要承担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和语文基本训练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文学是语言艺木•它以语言为物质材料塑造形象。   语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可以多方面展示社会和人的整体•细致入微地传达作家的审美体验:语言能够把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心理隐秘都生动地立体地描绘出来:同时语言比之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蕴含有更为确定的思想。文学审美教学,应该通过理解语言而进人内容的领会。比如《济南的冬天》,我们只有借助于朗读、体味、讨论和精心板书,通过分析作品准确优美的语言,比喻拟人的修辞,正写侧写反复比较的写法,才能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作者独到的体验。“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JL”是比喻性拟人的儿化量词,描写形象,画面和谐,充满生机。“山坡上卧着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拟人化的动词“卧”把物写活了,却又保持了画面的静态美。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高尔基称赞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语言,“好象是用油画的颜料描绘”,“以至使人不禁想伸出手去抚摸所描写的人和物”。#p#分页标题#e#   (《论文学》第183、188页)作家通过语言使形象从纸上立了起来,语文教师也应该让那文学的非视觉性的间接的形象,在课堂上立起来,并移植、复现和再造于学生的头脑中,决不能使跃然纸上的形象倒在讲台下面•另外,文学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美也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类于建筑的结构美和类于音乐的语言美(韵律与节奏)。挖掘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理所当然也是文学审美教育的任务之一。

阅读全文

网络交互视觉艺术的必需性

作者:周洁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李泽厚在他的《美学论集》中就这样表述,正是儒家倡导的人间情味的美加上道家倡导大自然的美的融合,才使得历来的文人士大夫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受益匪浅。网络交互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特色的精华与理念。民族化的表现方式能形成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原创性和个性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特性,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中国的陶瓷、刺绣等传统艺术能在世界艺术大舞台立足的重要原因。然而要实现网络交互艺术的本土化教学,理解“中国意境”及东西方美学观之对比是前提。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关于“意境”的理论研究,众说纷纭,根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篇关于意境研究综合评述的文章概括,将现代有关意境的争议分为四家:“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在本文中则是以“想象联想”说为意境的研究范畴,这种观点认为:“意境不是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它是以特定形象与它所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包括幻想和联想)的总和。当人们从特定的艺术形象想到生活,由静态想到动态,或由动态想到静态,由形体想到丰富的神韵,或由神韵想到不同情境下的形体……就会生发出某种意境。”①

意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东方品位理论,艺术“意境”或“境界”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美学思想,它涉及中华民族的文艺作品创作的内在规律和历史渊源,反映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深层审美心理。东方美学中的“意境理论”与西方的美学理论中的“典型理论”二者的根基不同。“和谐”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广泛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中国传统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东方意境理论强调的是“象”、“气”、“道”的融合,“道之认同”、“气之审美”要通过“象”进行,因此东方意境中的“象”不能归结为西方典型形象或典型在某几种艺术中的特定形态,是一种超象审美;西方典型理论则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审美理论。换句话说,东方意境理论倾向虚指、间接性和模糊性;而西方典型理论倾向实指、直接性和确定性。由此想到网络交互艺术,由于其媒体特性决定了它的融合性和不确定性。这与传统思想所提倡“天人合一”有些相似。中国传统艺术家的“以整体为美”的创作思想,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做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把人的感情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表现在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尤其是网络交互视觉艺术这一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培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美学观必须大胆改变目前的教学思路,如果在教学实例上习惯用国际著名的网站,这些网站大多是西方的审美,其视觉冲击力很强,版式精炼,图形抽象。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就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将来在完成作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兼顾东西方文化使学生对网络视觉艺术风格和境界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提倡学生的原创性和个性。以往网络交互课程都是强调作品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作品的意境、文化及艺术风格,这直接导致的教学结果是失去了视觉艺术的本身的鲜活性与原创性,所有的作品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领域有许多中国本土元素的运用,很值得网络交互艺术的借鉴。

网络交互艺术设计教学提倡本土化的教学思想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视觉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市场,更多面对的是中国客户。本土化、差异化的需求是将来必须面对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网页很有必要。本土化民族化的教学思想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古韵或者反对西方的审美观,而是将东方意境与现代设计形式巧妙地融合起来,这里借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的个展名“东情西韵”来加以说明。

综上所述,网络交互艺术课程本土化教学任重而道远,将中国美学乃至中国文化中的精粹融入到网络视觉艺术中,对中国高校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们应努力完善自身的民族文化修养,正确理解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并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教学指导思想,鼓励学生坚持民族的、本土的美学观。网络交互视觉艺术本土化教学思想研究,是对国内高校相关课程提出前瞻性的思考。本文通过背景、现状的概括及原因分析得出本土化思想是网络交互艺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意境”及东西方美学观之对比是核心理论。这样,力图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化的网络视觉艺术教学体系。但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对网络交互视觉艺术本土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笔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在于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到互动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来,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网络交互视觉艺术本土化教学理论体系。

阅读全文

欧美数字标志设计论文

一、数字标志设计的创意

1.准确理解数字的含义

在以数字或以数字作为主要形象进行标志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准确理解标志中所用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因为文字中的“数词”,有表示数目的“基数词”,表示顺序的“序数词”,表示几分之几的“分数词”。为了准确地理解数词的含义和恰当地在标志设计中应用数字,设计师特别注意数词的量词或具体表示的意义(英文中有时不用量词,但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物品、1小时、1年,也可表示第1号窗口、第1栋楼等。在欧洲地铁站中的数字1、2、3、4分别表示“黄、红、蓝、绿地铁”(当然本身也表示“1、2、3、4号地铁”的意思);运动员衣服身上的数字,表示“编号”,也代表队员的姓名。再如领奖台上的数字,表示“名次”,数字越小名次越高;银行营业厅内窗口上的数字,只表示办理不同的业务“窗口”,而没有大小、多少的区别。所以,当在标志设计中使用阿拉伯数字时,设计师还要认真考虑实用的具体位置、场所与地点等。

2.考虑文化、宗教与习俗

另外,在进行数字标志设计时,设计师还要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不同文化、宗教与习俗中,人们对某些特定的数字,给予了数字意义之外的其它特定的含义。如在西方文化中,7被视为幸运数字,有“Lucky7”的说法;7也表示星期日,也被称为“安息日”。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还有数字360,常表示360度,也有全方位的意思。数字365,常表示365天,即一年,也有每一天、全天候的意思。数字24,常表示24小时,一昼夜(如有“24小时自助银行”、“24小时服务”等的标志)。

3.情感的表达

在应用数字设计标志时,设计师还要考虑情感方面的表达,如周年纪念日等庆典的数字标志,要使数字的艺术形象充满活力、具有动感,表现出喜庆的感觉。也就是要针对数字标志所要表达的内涵,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恰当准确地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感觉(如严肃、稳定、轻盈、沉重、运动、端庄、喜悦、信赖、亲切、可爱等)。

阅读全文

标志设计中图形的适用性3篇

第一篇

一、汉字图形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原则及体现

1.汉字图形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目前,汉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已非常普遍,成为了一种民族审美的趋势。在对汉字图形应用于标志设计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标志设计的原则,按照标志的客观规律,以市场信息为依据分析设计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注重从形象思维、审美情趣、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标志的设计思路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达到以简化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意蕴和美感的目的。具体来说,将汉字图形化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视觉识别原则。要通过设计使标志容易辨识,具有能够与同类商品区别开来的视觉识别效果。二是信息传递原则。要通过视觉语言把设计对象的特征、寓意等信息明确地传达给观众。三是特色鲜明原则。要求设计的作品要醒目突出、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要具有艺术感和审美价值。四是形象集中原则。设计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集中,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明快、清新,在视觉艺术特征上要达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2.汉字图形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1)借鉴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按照字体风格可以分为草、隶、篆、楷、行等书体,各种字体的审美形式构造为汉字图形化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空间。汉字具有“神形合一”的特性,草书的简练连贯、行书的潇洒、篆书的浑厚、隶书的典雅、楷书的端庄无不体现着汉字特有的美。把书法艺术图形应用到标志设计领域,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文化底蕴,让观众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书法标志的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传统书法字体或名人题字,颇为直白;另一种是突出视觉个性,追求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如北京2008奥运会的标志和修正药业的标志,它们融合了书法艺术的精华,具有气、韵、形、神,提升了字体内涵和艺术效果,体现出了深层次的意境之美,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艺术价值。

阅读全文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应用

摘要:博物馆是保存、延续和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该文作者通过调研分析广西地区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提出针对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研究策略,让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散发独特的魅力,旨在构建广西地区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地域形象,让广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广西;地域文化;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一、广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指民众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生活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宗教、民风、民俗、文化、习惯等区域文化链。广西地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民族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广西地区逐渐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在大众面前。广西地域文化包括壮锦、铜鼓、绣球、鼓楼、风雨桥、民歌、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桂林山水景观等。这些地域文化元素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西的地域文化增添了许多色彩。广西地域文化与博物馆之间关系密切,博物馆用其展示风格、空间形态、展陈手段、陈设设计等方式,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博物馆对于传承广西的传统文化、凸显广西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广西地区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地域文化应用调研分析

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各种设计风格也纷纷涌现。异彩纷呈的设计风格为博物馆带来了不同的氛围和效果,同时也推动了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发展。笔者曾前往国内外众多优秀的博物馆进行调研,调研结束后将其与广西的博物馆空间设计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风格以新现代主义风格、民族多元化风格和地域性风格居多。有些博物馆的展示风格十分标新立异,也有一部分博物馆的展示风格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这些展示设计风格对推动广西地区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经调查和对比分析,笔者总结了当前广西地区博物馆空间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在运用地域文化元素时,过于注重其外在形式,未能有效挖掘广西地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第二,展示内容的层次感不够突出,缺乏地域文化色彩。第三,博物馆的展示布局手法相对单一,缺少让观众体验、互动的设计项目。第四,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展示材料过于商业化、大众化,缺乏地域特色等。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建议和策略。

1.博物馆导视系统的特色

阅读全文

诗学对古典美学的影响浅析

作者:左宇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关于《诗学》

《诗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PoietikeTechne)。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诗即艺术创造。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诗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简言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和他的第一哲学、知识论及伦理思想有内在联系,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是古希腊灿烂的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结。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早期的和柏拉图的模仿说,并把它发展为具有一些辩证因素和唯物主义倾向的模仿说。他批判了柏拉图的非理性神秘主义创作论和对艺术社会作用的否定论,提出了自己的天才理论和文艺社会公用说以及“整一”美学原则。作为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它也是迄今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本文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概述其对古典主义美学的影响。

二、《诗学》对贺拉斯《诗艺》的影响

贺拉斯在其著作中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念,主张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但《诗艺》不是《诗学》的翻版,它是贺拉斯作为一个宫廷诗人,在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间接影响下,根据罗马帝国时代的要求和自己的创作体会,以给皮索父子写信的方式,提出的罗马帝国的文艺法则。这里主要从以下四点来谈:

1.古典主义原则作为古典主义的奠基者,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人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观点。即是罗马的艺术家要全面地向古希腊的艺术家学习,然而,这并不要求罗马的作家跟在古希腊作家后面,因为其目的不是重复古希腊的文艺,而是要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帝国的光辉艺术。

2.理性主义倾向亚里士多德把文艺创作活动看做是“心之理性的生产”,贺拉斯对艺术活动本质的看法主要是继承其思想。受其影响,贺拉斯承认诗人的天才有天资的因素,但他更强调苦学和训练。在贺拉斯看来,诗是天才的创造,这天才是天资加训练的结果。“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句话成为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信条。

阅读全文

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包含文字的表述和作品背景的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诠释。通常,人们所接触的最常见文学语言是汉语言文学作品欣赏,对于英语文学语言艺术了解较少。英语文学是英语语言的主要展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学习来提高英语文学素养,理解更多的英语文学作品。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研究分析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语文学作家,同时很多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被人们熟知,流传至今。英语文学的发展主要依靠其丰富精彩的语言艺术,人们通过对作品中语言意识的理解、欣赏,从而感受到英语文学的精髓及其传递的思想情感。

1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发展

英语虽然不是我们的母语,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西方文化作品的分析就需要应用到英语。但是我们在英语学习时仅局限于语法、句式结构的掌握,对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研究较少。想要深入研究英语文学只通过简单得阅读是不可行的,要求研究人员有一定英语素养、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并应用,才能达到对语言艺术的深入了解,体验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学内涵。现如今,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重视,尤其是我国英语学习更加广泛,学生从学前班开始认识英语单词逐渐掌握语法、篇章结构,从而更好地应用英语交流表达。英语文学的学了掌握字面意思外更要了解作者思想意思、社会背景。英语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达到的艺术类型繁多,只能从特征上进行语言艺术分类。英语文学作为艺术形式之一,主要作用是将语言作为载体,以散文、诗歌的方式展现作者内心真实想法。英语文学发展中,不管是《贝奥武夫》还是《失乐园》都成为经典著作被广为流传。很多英语文学作品中展现的语言艺术不仅征服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区域,还得到了非英语地区读者的喜爱。

2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特征分析

不管是在文学作品还是生活中,语言都是思想情感的主要展现形式,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我们经过语言才能继承文明。英语文学作品就达到了作者情感的传输,读者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不只是了解字面意思,更是深入体会语言艺术,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