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艺术素养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素养教育

艺术素养中的体育教育论文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艺术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精神意志以及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然而艺术素养的培育则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虽然体育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相一致的。体育教学与艺术素养的提高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独立看待。美育与体育都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创新活动以及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素养培育的有机构成元素。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艺术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表现,而且还是一种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都会产生进行艺术创造的灵感,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艺术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素要,更是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素养的培育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艺术素养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高水平的体育艺术教材

在进行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基本上还是处在摸索阶段,没有一套科学、正规的体育艺术教材能够依照。通常都是在一堂体育教学课程中,一半时间用于进行技术体育的教学,一半时间进行艺术体育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艺术教材建设,是今后加强体育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体育艺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较低

阅读全文

艺术素养培养对高等医学教育的作用

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艺术素养培养是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需求

根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必修课最多竟然达到75门,必修课的总学时数平均高达425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3/4,在加上医学就业标准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科人才流动性差等因素,使得目前医学生的学业压力激增,医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成为了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艺术素养培养在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你愉快地受到教育。”作为非艺术专业的医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艺术素养培养活动,绝大部分是出于对艺术的憧憬和向往,其主动性和自发性可以使在学习和生活中积压的心理困惑得到良好的释放。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素养培养活动的学生性格更加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流,心理问题极少。

(二)艺术素养培养是关注医学生智能培养的必然需求

著名学者霍华德•加登纳认为:人的智能存在一个结构,其中至少包括八个方面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和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实践证明,上述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以上八种智能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展现。因此,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事物内在规律。此外,每一部伟大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能够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浓重的构建主义色彩,这对医学生主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素养培养对高等医学教育发挥促进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艺术素养培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作用

摘要:21世纪的到来,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到“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这是对“双基”和“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对教学下一步的改进,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关键词:青少年;核心素养;艺术教育

如今的社会中有些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与他们职业的需求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的生命成长、人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顺利地在21世纪生存、生活与发展”的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世界观、教育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青少年未来的人生。因此,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就成为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由于升学压力的客观存在,这使得青少年在学校往往背负了沉重的学业负担,从而导致艺术教育方面的缺失,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培养方面的价值。接下来,我们会重点分析艺术教育活动对青少年核心素质提升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一、青少年核心素质中艺术教育的培养作用

1.以艺启智,激发青少年探索兴趣

艺术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在提升青少年艺术素质的同时,也推进其他方面学习能力的增长,以艺启智,形成良性的循环。因为艺术从来就不是一项单纯的学科内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无数大师证明,艺术是与所有学科相贯通的,“一通百通”这个词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例如,世界知名大师达芬奇先生。达芬奇以其高超的艺术才能闻名于世,其所绘制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等经典作品至今仍然家喻户晓,而他的非凡才智不仅仅体现在艺术造诣方面,他在物理学上提出了“连通器原理”,指出在连通器中,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相同。不仅如此,达芬奇在天文学、力学、机械制造、建筑、军事、水利、地质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艺术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涉猎知识的兴趣,培养青少年钻研的意志品质,实现人生价值。

2.尊重个性,挖掘青少年艺术人才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提升护生人文素养途径浅议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培养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在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艺术教育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以及职业情感,是值得高职护理院校探索的课题。本文阐述艺术教育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分析当前高职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提升高职护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职院校;护生;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常将职业所需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因此,除艺术类高职院校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缺位严重。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国家对文艺工作、学校美育工作、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学校艺术教育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各地区也对不同教育类别的美育、艺术教育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由于高职院校受职业教育技能为先这一思维定式影响,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仍较低,落实力度和获得的效果更是参差不齐。

1艺术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目标是加深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以艺术为媒介,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实践教育和美育上,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艺术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它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帮其塑造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完整的人[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对于除艺术类的高职学生而言,属于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并非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在职业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审美情趣,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发挥艺术对于个体在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启迪智慧、发展个性等方面的效能,同时还将通过感知内化和精神感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形成更深远的影响。对于高职护生而言,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服务人群、工作性质来看,他们更需要这方面的培育。因此,应从护生在学校接触专业起同步跟进,使其在今后的护理服务中充分展现自身文化底蕴及职业情感。笔者认为,对高职护生而言,艺术教育有以下较为明显的作用。

1.1艺术之美利于护生自我约束

护士的职业特性要求护士在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方面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注重护士礼仪。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要求护士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对护士礼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护士礼仪可以提升患者获得服务的质量,也使护士的工作价值得到认可,满足护患双方尊重的需要。要想培养护士礼仪,提升护士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而艺术的审美性,由于其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能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人的美感。如果在学校期间,在护生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艺术熏陶,让护生接受高雅之美、传统之美、和谐之美等美育,使其发自内心地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摒弃低俗文化,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全文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一、做事:体现人生价值

在领悟完美人生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人生的价值。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二、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三、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使其知识丰富,就要拓宽其能力发展空间,多学、多听、多看、多做。学习贝多芬、肖邦、米开朗琪罗等名家的辉煌作品;听高雅音乐;看经典电影;做能提高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例如欣赏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六弦琴、悦耳的钢琴、柔美的长笛、流水的古筝、典雅的室内乐、激情的交响乐,做形象的折纸,快速勾画简笔画,剪惟妙惟肖的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练习幽静的瑜伽肢体动作,创编少儿舞蹈,感受豪放的民族风,看各民族富有韵味的舞蹈,享受边弹奏边演唱儿歌的惬意等。

阅读全文

文化自信提升艺术生人文素养教育对策

摘要:艺术生除了必要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对其专业的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的积累和内化的结果。文章通过探索文化自信的来源,剖析文化自信其中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个维度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分析艺术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提出提升艺术生人文修养的教育策略,引导艺术生探寻文化自信的根基,丰富艺术生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艺术生的人文精神,强化艺术生的人文行为,促进艺术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生;文化自信;人文修养;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艺术生的招生人数也随之增加。艺术生的招生侧重于艺术专业成绩,轻文化基础课,导致艺术生的作品重表现,缺精神文化内涵[1-2]。艺术作品虽然技法成熟,但是缺乏精神文化内涵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只剩下干涸的躯壳,没有了感染力。艺术生的创造力需要文化知识的滋养,需要人文素养的提升。高校作为艺术生培养的主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文化自信与艺术生人文素养的内在联系

1.1文化自信在艺术中的作用

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文化自信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淤绵延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母体,集结了中华民族灵魂和文化基因。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这是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新起点。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阶段也是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4-5]。我国优秀的传统主流文化为儒家文化,如绘画作品《六君子图》《孝经图》《二十四孝图》,都充分展现了儒家仁、义、信、忠、孝的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民族气节。其次,艺术在红色文化的表现如歌乐山烈士群雕,刻画了9位牺牲在集中营的烈士群体代表,通过结合当时的战争历史,赋予了艺术红色文化的特质,把烈士们的精神和素质表现得既伟岸又平凡质朴,充分传达出人物内在的神韵,体现了英雄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深圳街头以城市雕塑形式刻画的小平同志塑像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寄托了特区市民对改革开放决策者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对研究实践创新和经济改革开放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邓小平同志雕塑象征着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文化自信。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城市文化的内涵,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载体,广泛地渗透到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6]。艺术作品的诞生要融合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正如邓小平同志雕塑一样,当人们驻足的时候,脑海里涌现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的画面,深刻地感受到艺术与政治文化相融的魅力。

1.2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全文

小议学前教育艺术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做人: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时代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建设“德”与“行”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修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作力,加强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锻炼与培养,让大学生的人生有色彩、有品位、有价值。

二、做事:体现人生价值

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三、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四、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阅读全文

钢琴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素养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钢琴课入手,在具体的钢琴教学中探索艺术素养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融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美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已逐步凸现。即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外,应增强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功能。音乐具有审美的功能,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音乐将音响作用于人的情感,使听者在音乐中联想、想象、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人以熏陶。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感,可以触发听者内心积极的情感,好的音乐,使人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汲取强大的精神养料。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种与命运抗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始终感染着听者。音乐具有教育的功能,能健全大脑、健康心理、增强情感传递能力。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对于人的整个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及影响不是勉强的灌输也不是强迫接受,而是采取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是一种长期的感染和潜移默化。而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又具备以下特点和功能。众所周知,钢琴的弹奏需要双手的协作配合,而双手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不同声部是它的难点也是其价值所在。在钢琴弹奏中需要左右脑的分工,需要听觉的关注,需要内心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脑、手、体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钢琴除了独奏形式,还有齐奏、合奏、协奏、歌曲伴奏等等,这时钢琴弹奏就成为了集体性的活动,需要相互的配合协作。在一个合奏整体中,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并不是人人都是主角,有主要的声部,也有需要配合的声部,通过这样的音乐上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而在当前音乐教育中,因材施教是一个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但有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基本原则,在选择中并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的条件。以近年来大热的钢琴考级来说,考试级别本是为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但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考级制度,学琴只是以考级为目标,一味追求考级级别,为了追求高级别,以至打破正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拔苗助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结果可想而知。另外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培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些老师、家长只重视对学生技术的传授和提高,重点放在技术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其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知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学生从小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同时也是提高孩子技术的保证。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的开设不单单作为技能训练而更重要的是素养培养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积极性、挖掘创造性,以学生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实践为主。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怎样使学生在一开始学音乐,在没有掌握技巧时就能体验到学习得愉悦呢。我选择从“听”入手,大学生对音乐的感性积累、文化积累、生活阅历相对丰富,这使得他们对听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而音乐本身就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前提,这样在一开始排除技术难点,让学生进入音乐形象的审美之中,愉悦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尤其对于大多数没有接触钢琴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的入门训练先从听觉开始,去感受去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从音乐入手,而非从技巧入手。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开始。在第一节课中,我不会强调必须掌握的技术,如自由落键、落提、连奏、断奏、及三度、六度、八度、大跳等等技巧,这些专业性理论性太强的阐述会让同学们在一开始望而却步。所以,我会准备三首小曲子,让同学们听。有古典派,有浪漫派,有现代派。通常听到熟悉的乐曲时,同学们会说,啊,这首我知道。对,我们来听听用钢琴弹出来是怎样的声音。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同学们与钢琴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音乐是一种美感享受。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音乐知识的教授,我发现选曲的重要性。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选择标题小品,如《布格缪勒》和《儿童古典钢琴小品》。布格缪勒作品100号,最大的特点就是集趣味性、音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每一首都有一个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标题来启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想象力。在课堂中,我常选用的是《坦诉》、《阿拉伯风格曲》、《天真烂漫》、《行猎》、《牧歌》等。这些标题小曲融合了不同的音乐体裁,夜曲、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交相辉映,打破传统一贯的练习曲称呼,更重要的是加上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坦诉优美流畅、牧歌柔美如歌、行猎进行曲风十足、阿拉伯风格曲则华丽灵巧。同学们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去想如何表达这些情感。作为初级程度学琴者的钢琴教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学习钢琴的开始阶段就使学琴者体会到弹琴的乐趣。《儿童古典钢琴小品》的特点在于每首小曲都有一幅插图,让同学们对乐曲内容不觉得太抽象而有直观感受,容易有具体体验。所以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首先是要让同学们感受到美、体验到美。

二、以融合式教学为原则,突出钢琴教学的特点

在钢琴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弹奏,而是歌唱、音乐的基础知识、声势、欣赏、即兴创作等的融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从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入手,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如在教授《多年之前》这首小曲时,可以这样进行。全体同学分为三个小组,(1)先从歌唱入手,不用唱名用la开始,同时伴以声势,全体一起打拍子,启发同学们有规律出现的是什么。第一步就是在同学们自己的歌唱中找到这首小曲的拍子是4/4拍。从感性认识到具体概念,节拍就是强拍和弱拍周期性的反复出现。(2)找到拍子以后,开始分工,第一组打拍子,第二组唱旋律,第三组打节奏。通过每小节四拍来具体体会每个音的长短,这就是节奏。这部分需要反复体会,三组同学可以轮换顺序,培养三组同学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3)在节拍节奏的基础上,唱出旋律。这就需要同学们找到唱名了。怎么找,用耳朵听。通过标准音找到每个音具体的音高,这就是练耳。每一步都是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每一步的成果都是同学们通过唱、听、打节奏得来,这就养成同学们主动动脑的习惯,而不是一开始就拿起曲谱,开始认识音符,到琴键上找音,然后再一个个去看它们的节奏,这样的支离破碎不是音乐,只有当音乐成为同学们熟悉的语言时,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教学设计,颇有效果。唱旋律在钢琴训练中很重要,尤其在入门阶段,需要学生养成唱谱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很活泼喜欢唱,但是有的学生个性内向就是不开口,这时需要老师的鼓励,带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唱,并更多的安排节奏性强,旋律性强的小曲,边听边感受,从感受开始,给他们接受新习惯的时间。只有当同学们唱熟再去弹奏,只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表达,在这个表达中,需要同学们掌握的音符、节拍、节奏概念都在其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