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艺术设计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价值与现状
在教育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扩招之后,全国的艺术设计在校本科生据不完全估算已超过几十万人,发展势头很快。但在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从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十余年,深切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之间不和谐的教学效应。以往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大都局限于课堂之中。学生在沉重的课堂知识重压之下,缺乏学习主动性,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较多停留在课内外手绘表现和计算机技能表现上,主要侧重的是造型教育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作品多数停留在艺术设计的审美感觉层面,对待所学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与社会、设计行业以及社会消费体之间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由于受现代网络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网络下载,简单照搬网上的素材或作品,缺乏原创精神,专业素质大打折扣。由于教学与实践脱离,仅凭课堂授课和做模拟课题是远远不够的。艺术设计专业如果不能通过各种实践环节有目的地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就无法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恰恰缺乏社会需要的既有设计创新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能。显然,在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自然已进入了一个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的阶段。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与重组
在我们正确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价值与现状基础上,如何深化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题,已成为题中之义。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改革必须着眼于社会需要的多种需求,这种需求的基本点应该符合实践的可行性、实用的必要性、创新的与时性原则,通过本专业一系列教改项目,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培养目标,就课程内容的调整而言,应紧紧围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重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改内容、实践形式与基本环节。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设计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教学上的创新思维不断推进本专业教改的深度与广度。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应该立足于把教学改革的聚焦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立足于本专业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与重组的前提下,坚持三个基本点,由点带面,不断深化,从整体上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平台。
其一,坚持本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引进和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这是推进专业课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的基本点。正确认识“产学研结合”的内涵,是我们做好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产学研结合”包含产学结合,即生产与教学的结合;学、研结合,即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结合;产、研结合,即生产与科研之间的结合。“产”是“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依托。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广大青年学生享有了较广泛的高等教育资源,这种高校改革的日趋大众化,必然会不断改变高校的培养目标,着力培育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正在逐步取代基础知识型人才的培育。这种变化必然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不断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突出相应企业与相关行业对专业课程的参照数,不断优化艺术设计专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本专业教师在实践与行业设计方面的专业素质,使专业教学更加具有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应用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具体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产”,主要是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是“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中心。“学”必须从形式、方法、内容与“产”、“研”结合在一起,保证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是“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纽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研”有其自己独特的内涵,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更加明确的定位,应强调创造性地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引进产学研企业项目,企业项目的教学就是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和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组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充分调研市场环境,创造性地解决课题中所面临的问题。如我专业与上市公司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年轮文化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开发项目,开发内容包括:企业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企业产品设计、企业形象画册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内容。通过这种形式,为企业产品和企业理念形象提升做了实际工作,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二,实施本专业教育授课的“双轨制”教学,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这是根据艺术设计的不同专业、层次细化、不同特点及要求而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基本点。现阶段普通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时期,社会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既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又具有较强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变,迫切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他们缺少综合实践能力,侧重于理论研究工作。通过“双轨制”教学,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在教学上聘请相关企业一线设计人员作课程实践导师,而课程中的设计构思(包括人文、历史、社会、设计市场分析等因素),必须借助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来完成,两者共同实施并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让学生体悟到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使设计构想的“概念品”与实践转型后的“设计品”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课程教学的一体化才能得以完成。本科阶段的实习课程应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真正让学生融入到企业中去,成为企业中的一员。艺术设计专业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艺术设计在具体细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变性的特点,没有一成不变的行业设计模式、设计关系与设计程序,在原有的课程教学中往往是以某种固有的设计教学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课题专业知识,而无法满足社会实践的多样化需求。专业必修课不能只限于课题学习,而应该面向社会,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选用真实的设计项目(不是常规教学中的虚拟项目),使课程不断跟踪项目,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加强实践教学的主要举措。通过探索,建立与完善本科生的校外专业产学研基地,是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我院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多年来始终与本地十余家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关系,签订了多项实习合作意向,让学生参加公司的各种设计实践,很好地弥补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种校企联姻的教学实践模式,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积极参与课外专业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教学成效,这是不可忽视的基本点。积极搜集专业竞赛信息,根据全国、自治区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竞赛活动的要求,由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通过参赛,收到显著成效。如我院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从2006年至今,始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如全球大学生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国广告学院奖、自治区首届大学生广告节等),以学中赛、赛中学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和辅导教师的努力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如2006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全国会徽征集活动中,我专业封其明同学的设计作品喜得中标;2008年“靳埭强设计大赛”有3名同学获优秀奖;“自治区首届大学生广告节”有6名同学进入十佳设计作品,有1名同学作品获唯一全场大奖;2009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有10名同学入围,2名同学获得优秀奖;“金犊奖”有1名同学获得优秀奖。2010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有6名同学入围;2012年,有3名同学获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三等奖。通过亲历大赛,充分检验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当前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激烈竞争的创新压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培养与发展。
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初探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日益紧密,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设计专业海外实践,是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创新模式。海外实践教学构建需要国内与国外教学机构共同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开发多种海外实践教学项目,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中外艺术融合创新,以此推动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艺术设计;海外实践教学
随着世界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教育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6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重要文件,对新时期教育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国际化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当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世界各国间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形成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竞争,特别是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成为彰显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大学只有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好大学职能,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二、高校海外艺术设计实践的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海外实践,是国内外教育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创新教学模式。海外艺术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国外艺术领域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大大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艺术考察与访学、合作研究与联合培养、结成友好学校等多种途径,为国际教育要素的流动提供载体。海外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为艺术设计专业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艺术教育的发展活力与社会声誉,加快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化建设。
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项目驱动模式作为当下比较流行且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在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很好的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项目驱动模式的含义与作用,对项目驱动模式下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等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项目驱动模式;服装艺术设计;含义;原则;教学过程
引言
在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法、提问教学法、实地学习教学法等。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系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实践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学习与探索,在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方法,是当前比较流行且有效的教学模式。
1.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和作用
1.1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美国和加拿大教育学家所提出,产生于上个世纪末期。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理论上被认为是通过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来获取知识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系统性的交流活动,自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各个国家都对其进行了引进,并且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对具体的项目进行交流,其中的项目是具体的、并且有价值的物品,交流完后对项目进行设计,来顺利完成任务。例如,以服装艺术设计为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件服装的设计,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操作,分析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解决,从而完成整个实践学习。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美术馆文创设计既是物质样态的文化产品,又包含了精神内容的文化传承,在现有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要求艺术设计教学进行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改革。针对美术馆文创设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可以从根据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共赢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实题真练和立足本地域特色,服务地方美术馆等几方面实现,达到促进美术馆文创设计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馆;文创设计;教学改革
美术馆文创产品开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秋的相关产品中,有数十个品牌都与故宫这个博物馆文创大IP进行品牌合作,产品涵盖节庆食品、化妆品、礼品、酒类等多个行业,故宫博物院也领衔众多博物馆文创品牌,成为目前市场认知度最高的博物馆文创品牌。作为人民接受美育的重要机构,美术馆的文创设计与同类型博物馆文创设计设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推动“中国创造”的步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增强文化自信。
一、美术馆文创设计的内涵
美术馆文创设计究竟是什么?它既包含了物质样态的文化产品,是“带得走的文化”,又包含了精神内容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表现美术馆级别、特点、地域等特征的文化产品。其表达的核心包含了美术馆在全球视野下的美术馆级别属性,也包含了美术馆建筑特色、收藏特色等独特属性,还应表现美术馆所在地域的风土民情等。文创设计中的内涵,主要将传统文化观念、美育文化观念转换成普通人能读懂并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设计产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符合生活实用需求,传播美术馆文化价值,满足美育观念并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情怀。美术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应凸显美术馆所在地域特点、美术馆馆藏精品特点和表现美术馆独特美术内涵。
二、美术馆文创设计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博物馆、美术馆文创设计发展活跃,国家和教育部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设计教育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如“上新了故宫”节目中出现的新文创产品,就是和中央美院等专业设计院校的学生与设计师共同打造开发的,市场反响非常好。这也说明并不是市场上美术馆、博物馆文创产品太多,而是让人印象深刻、有文化品位的文创产品太少。因此,美术馆的大规模发展和人们对于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的需求,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对课程改革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的热潮依然在继续升温,它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开展探究制、项目制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目标改革应同步进行。所谓探究制主要基于课程内容,了解课程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式内容的教学,与现在提倡的“翻转课堂”有不谋而合的契合点。而项目制教学,讲究根据项目内容调整上课节奏,凸显项目特色和课程特色。因为我们知道一套文创产品的开发周期不短并具有延续性,所以不应再以一门课结束作为该教学内容的终止,而是用多种复合型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程效果。教学目标改革方面,主要表现在针对美术馆文创产品的课程教学目标调整和教学体系微调联系起来。打通高年级课程和低年级课程之间的壁垒,建立混龄的班级和改变授课方式等,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笔者在近两年的《文创产品设计》选修课中就采用了类似的办法,课程进行中和课后学生反馈良好,有些同学设计的文创作品参加了相关类型设计比赛并获奖。2.对学科建设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于文创设计的特点,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知识体系,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跨学科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文创产品设计涉及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等核心观念问题,结合材料、物理、计算机等学科,课题的展开需要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从不同角度加以指导。因此,学科建设不仅应该立足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和各学校相关学院的特点,更可以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增加跨学科导师,调整学科属性,使非专业同学也能加入研发团队,组织跨专业学生团队模式,以此来降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局限对设计结果的影响。跨学科视角已经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专业特色,国际上MIT媒体实验室在材料、媒介等形式上设计了优秀的设计作品,而我们国内以中央美院为首的院校,也在努力做出打破专业壁垒的教学尝试。比如中央美院、四川美院的设计团队在2018年11月召开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上,就了由他们的跨专业团队完成的设计案例,获得了非常好的设计评价。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一、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状况
教学内容、形式单调落后,无法跟上社会的需求。很多学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学生从基本的理论课程到后续的操作技能课程都采取统一选课、授课的方式,弱化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受到传统教育体制观念的束缚,再加上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以及课时压缩,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作为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来讲,在课程中需要对色彩、设计图案、立体空间等通过主观思维及实践操作形成多方面的认知,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很多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材是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对现阶段的社会、市场需求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社会需求方向,在求职的过程中也备受打击。
二、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进
1.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树立职业生涯教育思想
生源问题是现阶段无可避免的大趋势,因此,要积极改变学生的态度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同时要树立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思想,让其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正确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职业定位,引导学生为自己树立目标和理想,加强学习的动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针对每堂课的内容都有所思考、创意和总结,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中,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专业素养,并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
2.多样化教学形式和内容,紧跟社会市场需求
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安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受教学,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认识。同时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如课程设计方面选择当前需求趋势最大的方向进行教学,在教学上多聘请校外专家对有关的潮流热点进行讲解分析,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放眼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适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实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并让知识得到实际运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紧跟社会方向,对自己进行重新规划,加强学习。还应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进,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实地设计等方式,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设计教学转型分析
【摘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人一直是每一个职业教育人不断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互联网+”与职教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探索研究,从教师、资源、课堂、学生层面叙述如何转型及转型定位。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转型
一、“互联网+”战略与职业教育的碰撞启发
“互联网+”战略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现实中诸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手机银行,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滴滴打车,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等的传播。做为职业教育人必须有着这一场“互联网+”下的各行业升级换代的敏锐度,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从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间教室到一张网络一个移动终端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等的学习形式的变化,信息与知识在互联网上交流成型,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和探索“互联网+”下新一轮职业教育的突破口。
二、“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的教学特征
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等专业基础和艺术设计方向课,不管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设计课中,都需要大量的最新资讯给予引导启发,需要随时跟市场、技术、材料、工艺、构造等诸多交叉的知识节点相结合,所以学习资源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图书馆或有经验的师傅,还要随时随地能查阅的的网络资源信息;艺术设计的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打磨修改才成,所以师生间的教学对话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在学生需要时能点一点就通、指一指就明,以往必须当面才能做到的这种情况,如今哪怕相隔万里也能通过QQ、微信等在线视频或留言快速得到解决。
三、“互联网+”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转型
艺术设计类的教学阐述
作者:朱亚丽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一、我国现阶段的设计类现状
如果从数字上看,中国设计教育在近10年来发展迅速,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一时间,艺术设计突然成为国内的热门专业。虽然国内高校目前学费最贵的是艺术设计类,但每年上百万的考生也没少。艺术和设计院系俨然蜕变为一家家盈利企业,其产品是一批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每年达数十万人。可这些设计学生,刚出校门就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遑论去担当设计师的重任了。一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汽车设计大师、家具设计大师等。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制造业的要求距离越来越大,同时社会与产业对高等设计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显现集中体现了我国重“道”轻“器”、重“艺”轻“技”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参考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起源学校包豪斯的课程,这些课程由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组成,即石、木、金属、玻璃、黏土、织物、颜料等得运用;材料与工具的特性;以及形态课。形态课又分为几个方面:材料性质研究、几何学、构造与制图规范,根据体积、色彩与构成所做的设计研究。此外还加上古代与现代艺术以及科学讲座。国外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到现在也基本延续了这个办学系统,并且与社会、企业、工厂等联系紧密。
二、目前教学的现状
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参照了国外的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最早我国设计类教学由于社会工业的发展滞后,同时物资匮乏。各行业部门联系不够等,造成设计与工业不能很好结合,反映在教学里就表现为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后,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论历史的发展呈现何种风格,其工艺美术的元素是恒久不变的——材、工、形、构。因此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这四者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也要保持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分配好这4元素的课时比例。在教学的实践中,可以观察到,首先,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说,采用有选择性的学习,学生具有较大的积极性。但选择需要加以引导。从课程结构来看,要引入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机会,但这需要教师学校与工厂、社会团体、公司等协定一些实践条款,否则单靠学校或者教师本人是无法提供学生机会均等的实践。
三、学生现状分析
虽然我们是艺术类的专业,那是不是我们的学生的美育历程是完整的呢?其实,即便是我们的艺术类学生,其美育历程也是不完整的。我们非美术专业人员绝大多数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限。我们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定的考前培训,但应试的痕迹抹杀了它们对艺术的感受,变成了固定的笔触和色彩。其次,因为我国的艺术类招生在考分上要低于其他专业,加上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许多学生态度上不认真,学习方法上不正确的学生轻松的进入大学。然而,我们现有的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让他们更轻松的毕业进入社会,造成一方面社会需求大,学生就业率低。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很大部分还是在经过4年的教育后仍然和社会的要求有差距。
艺术设计类教学情况研究
作者:梅根成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2002—2005年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为我国职业类院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也是我国艺术设计类教育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从教育部新颁布的学科目录上没有“工艺美术”这个词后,“艺术设计”似乎就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名词[1]。1980年至今,我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这40年,可以说是我国职业类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培养了许多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他们现已成为我国当代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2]。目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学科体系大致如下: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设计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几年时间就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在办学近十年的历程中,这些专业又面临怎样的局面、存在哪些问题呢?做为多年从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老师们该做些什么?在此从设计实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谈一下个人观点和认识。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现状
(一)基础课教学方面的现状
完成了“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的转变后,以前的基础课教学体系被淘汰,基础绘画课的功用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只注重形、体、色彩、艺术审美向记忆、联想、想象、再创造为目标转变;笔者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基础造型能力和色彩配置审美的掌握和运用就被边缘化了。
(二)专业设计课方面的现状
近几年,全国的高职院校都在申办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社会上出现了“艺术设计热”。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看似“很火”;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尽人意。(1)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过热。各院校的办学规模都在成倍增长,办学的基本硬件都很难保证,各种“软件”设施更是捉襟见肘。如今毕业生的作品呈现形式都是在电脑上呈现,缺失了必要的设施情况。(2)服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也不乐观,培养的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去,他们多愿做设计,而且多是时尚设计,但对服装的精细加工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施工工艺特别是高精度的施工工艺缺少兴趣。时装设计倾向于纯艺术,实用价值不大,这一领域的服装生产厂家也很少,所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改行比例很大[3]。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毕业生会直接受到“民工式”的冲击;因为很多装饰工程公司无论在招、投标或者“揽活”时,设计方案基本免费,甚至一些中、小装饰工程公司根本不做设计,由甲方负责人提出想法或直接参考优秀的建筑装饰效果图资料,这种做法在我国装修市场主流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工装饰队中十分普遍。(3)工业设计专业是四个专业中唯一没有过热的专业,也是影响未来我国工业设计的重要专业。其未“热”原因有很多。其中,企业领导者多半持拿来主义态度,仿制国外产品,导致我国的工业设计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鉴于上述原因,此专业的就业市场一直低迷,毕业生改行率高,所以国内院校很少开设工业设计专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