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师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师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医师档案的管理工作实施起来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会耽误医院开展很多工作,比如无法快速地评价医师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且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该项工作的不认可和不支持,导致医师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本文对医师档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该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医师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传统的医师档案管理模式中,往往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庞大的数据量往往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文件存放杂乱无章,信息统计分散程度大等,导致医院管理层人员难以对医师资料进行审核,影响医师的评优和评职称等工作。其次医师难以通过往年的病例进行总结,优化自己的医疗水平和治疗技术。而且绝大部分的工作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才能完成,其完成情况受工作人员数量、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多,并且在需要进行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时,其配合程度较差,这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1]。因此医院应该尽快引进信息技术,使得医师档案管理信息化。医师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同时有效的信息系统还能快速地读取医师档案,将档案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
一、医师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师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很多医院在日常管理中忽视了医师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觉得医师档案信息多但可利用价值不高,从而导致医师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档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医院里面,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都特别杂多,但由于医院领导人员对档案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很多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的内容缺乏规范性,此外没有明确的档案书写标准,导致很多资料与信息记录不全、不规范,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难以起到档案的效果[2]。因此在医师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的重视是很重要。如果部分领导只是关心医院的收益和提升,没有注重医师档案管理,可能会导致医师的评优只是应付式的,因为没有从医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手术病例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导致不公平。而且部分医院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制定适宜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影响了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
(二)缺乏健全的医师档案管理制度
关于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篇)
第一篇:实习个人总结
经过大内科45年严格的轮转和培训,经过本人申请,主治医师投票和主任讨论等一道道程序,我们终于被选为内科总住院医师,开始新的工作。总住院医师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意味着从此不用每天早上给患者抽血,不用写住院病历,不用坐在电脑前开医嘱,不用在主治医师查房时心惊胆战地害怕挨批。说得不错,总住院医师确实和住院医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
1、每隔3天要拿着310的呼机24小时oncall,不论是内科病房,急诊室还是其他科室;不论是下午4点,还是凌晨2点;不论是紧急情况,还是一般会诊,都随时可能被呼。拿着310呼机的总住院医师既是一本内科学参考书,又是一台随时待命的抢救车,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有重病人,就出现在哪里。
2、对于疑难危重病例,总住院医师是住院医师的坚强后盾。他们常
常需要在信息很不充分的情况下迅速做出事关生死的重大决策(CriticalDecisions):是急性心梗吗?需要紧急PCI吗?需要气管插管吗?有休克吗?休克原因是什么?需要中心静脉导管和液体复苏吗?他们不仅要理论扎实,操作熟练,面对危重患者成竹在胸;还要头脑冷静,善于沟通,能够把握复杂局面,及时洞察和化解矛盾与纠纷。
3、为整个大内科排班也是总住院医师的重要工作之一,负责排班的总住院医师必须对所有内科住院医师、研究生、本院其他科室医师和外院培训医师都有所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点,熟悉过去的轮转情况,同时照顾岗位要求,休假申请和各种突发事件。不仅如此,还要满足医院其他岗位对内科人员的需求。内科家大业大,工作繁杂,为了排好每个月的班,他们必须反复思忖,深思熟虑。面对各种要求,明明不以为然,还必须面带微笑地说不,因此这通常是总住院医师中最痛苦的一项工作。
4、总住院医师还要安排每周一次的内科大查房,他们要负责挑选既涉及多科情况,又具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落实科内和科外会诊医师的发言,邀请资深教授参加,并主持现场讨论。会后还要督促住院医师完成查房记录,并编撰成文,为《协和内科临床》供稿。内科大查房是内科的特色,应当坚持,但是时过境迁,既往的大查房形式是否仍然合适如今的环境值得商榷。《易经》有云:变则通,通则久。希望传统的大查房制度能够在不断扬弃中发展,适应时代的同时又超越时代。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探究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我院在培的60名临床医学相关科室的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研究组的教学方法为探究式教学法,对照组的教学方法为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得分、专业相关知识考核得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及临床药学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获得优于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临床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医学;探究式教学法;临床能力;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具有应用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为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长期医学教学实践发现,临床医学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1-2]。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已在多个领域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且多数实践证实该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习者对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获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3-4]。为明确该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在培的60名临床医学相关科室的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现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我院在培的60名临床医学相关科室的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60名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中,男12名,女18名,年龄24~30岁,平均(27.0±3.0)岁,从业时间1~3年,平均(2.0±1.0)年。研究组中,男10名,女20名,年龄25~30岁,平均(27.5±2.5)岁,从业时间1~3年,平均(2.5±0.5)年。将两组医师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均衡性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本研究在获取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方法
健康体检报告质量控制分析
1持续改进体检报告质量的做法
1.1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管制度
体检报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是体检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体检报告质量监管体系。2012年我们成立体检质控小组,把体检报告质量监管作为质控的重要任务。一是确定体检报告质控小组领导成员和工作制度,制定质控目标、质控成员岗位职责、质控方法和任务,把质控责任落实到个人,要求做到发现差错后及时纠正和认真分析原因,并做好记录,做到条条有记录、有改进措施。每周向体检质量主管负责人汇报,中心主任月月有讲评、有总结,对常见疑难问题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对经常出差错者追究责任并给予适当经济处罚。二是引导所有员工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持续改进须从小事做起,直到质控和持续改进成为员工的良好习惯。
1.2在体检报告生成的关键环节实施质量控制
体检报告质量与体检各部门、各环节、各个流程的工作密切关联。根据体检报告生成过程的关键点,我们选择4个环节实施体检报告质量检查和控制措施,并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职责。一级质控组是护理质控组,在体检总结报告流程中负责补录,主要任务是核对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和各专科医师体检结果的录入完成情况;成员由具备多年体检经验的护师承担。二级质控组是汇总医师质控组,其任务是审核各实验室传回的检验数据、影像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汇总异常检出的初步结论和医学建议;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还要经常与当事责任人沟通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持续改进的办法与措施。三级质控组是主检医师质控组,主要承担对异常检出的综合分析,逐条审核汇总医师所做的结论、建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四级质控组为综合分析核对组,任务是体检报告打印后的终末专职核对,负责体检报告所有内容的分析,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核对,认真查找差错或错字、错句,甚至包括装订质量检查等。在总结报告流程中实施全面质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3充分利用体检信息系统
体检信息系统的应用,可实现体检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健康体检质量、水平的提高。借助体检软件的多项功能可提高和持续改进体检报告质量。我们不断把发现的质量问题归纳整理,并通过体检软件功能的修改实现规范化的处理。比如,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功能,使所有检验数据导入顺畅、实时传输;通过体检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逐步融合,实现所有检验数据、影像学资料可从医院的HIS、LIS和影像管理系统(PACS)自动获取,资料可直接打印彩图,既清晰又直观。再比如,利用体检信息系统的软件功能将体检相关数据归类整理,做成规范的模板,对较简单的异常条目自动生成结论和建议,对较复杂的异常条目也有对应模板,做到一键生成结论和建议,从而大大减轻医师的工作量和降低差错率。
规范化医疗论文
1方法
1.1岗前培训
医疗机构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是上岗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部分人员可能有过工作经验,对于相关医疗制度、法规均有所掌握,但各单位规章制度、医疗流程方面仍存在差异,故也是很有必要参与培训学习。本院安排1~2周的培训课程,精心组织医院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就各自所涉及的业务工作、管理流程进行讲解、分析、指导,并在培训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推行集体核心价值观、提升新入职员工凝聚力、培养职工归属感等内容。内容需注重日常培训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落实好政府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培训管理,完善培训工作的客观评价体系等。通过岗前培训实现了新员工对单位的认识,对新同事的了解,对相关管理制度、职能部门人员的认识,对后续岗位工作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入职上岗后业务顺利开展建立了很好的铺垫。
1.2轮转与考核
新进人员按职业经历情况安排具体轮转,按科室结构分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儿科专业系统。应届毕业以及取得医师资格,但执业3年内的医生需参与全院内外科系统轮转3年;取得医师资格,执业3年以上的仅轮转报考目标专业系统;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以及人才引进者不参加轮转。科学制订轮转手册,明确细化培训目标,针对专业制订个性化培训计划,构建综合考核体系,并以此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具体包含轮转时间,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其中工作情况包含以下内容:工作态度,工作量;学习情况包含:自查分析,学习记录,三基考试情况。主要工作为值班、收治患者、参与手术、书写文书。轮转医师持轮转手册进入科室,由科室主任安排科内学习,带教师资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科主任手册记录对轮转人员的科室评价。医务部不定期下科室调查了解轮转人员的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及学习情况,并每月组织新进人员汇总学习、汇报,及时沟通存在的问题,做到经验共分享,不足共勉励,差错共警醒。轮转培训中制订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含工作出勤、工作态度、学习记录、文书书写等各方面,考核成绩与工作待遇相关联,就考核情况及时内部通报,出现严重错误及时诫勉谈话,重大原则性错误给予辞退。
1.3定科
轮转结束,顺利完成轮转培训,并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进行定科安排,具体分为科人双选及医院安排两种。对于工作积极、勤奋好学、知识掌握良好的人员,能够得到科室认同,双向同意,符合科室录入需求即可完成定科。对于没能及时定科人员,由医务、人事等部门就学科建设与发展需求安排定科。对于无法定科人员,继续轮转。
放射科规范化培训及住院医师教学方法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保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由医院内部培训转变为社会化培训,其中放射科轮转培训是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由于不同的师资力量、专业背景、教学能力,放射科轮转培训的水平参差不齐。文章基于我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点及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情况,阐述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培训期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儿科住院医师的影像专业水平,造福广大患儿。
【关键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继续医学教育;教学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提高儿科医生诊疗水平,解决目前儿科医生短缺的重要途径[1]。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儿科影像学作为亚专业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儿童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对临床儿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放射科已成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选科室[2]。西安市儿童医院放射科于2017年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依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细则》)等相关规定制订了轮转与考核计划,每年承担约20名儿科住院医师的住培任务。文章旨在分析本院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优化解决方案。
1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一方面,儿科住院医师住培学员本科阶段影像专业学习课时短,对医学影像学认识不足,加之影像教材的滞后性,学员自身影像基础知识薄弱,住培期间对新技术、新设备,如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CT三维重建等技术缺乏了解,对影像专业知识缺乏临床实践,认为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各种设备、影像技术能解决哪些临床问题缺乏了解,加之轮转时间短,常常容易懈怠。另一方面,带教老师要承担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对非影像专业的住培学员,往往认为其轮转时间短、缺乏专业知识、积极性不高,常常疏于指导,对于不同临床专业背景、不同层次的学员更难以实施个性化培训,因此教师更倾向于关注影像专业的住培学员。
1.2轮转时间短,培训内容多
某三甲医院精细化管理方法和实践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为医院医疗管理及经济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抓手,提升医院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方法:利用大数据、ETL等技术将医院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清洗、整合、存储;应用专家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建立各管理主题的指标体系。结果:搭建了医院精细化管理平台;构建了医师临床业务能力评价体系和病种直接可控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结论:精细化管理平台可为提高医疗质量、科学评价医师临床业务能力与技术发展能力、实施有效的医疗成本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医院管理决策。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抓手和保障。
【关键词】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医师评价;直接可控成本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医院新效能。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作为北京市取消药品加成的首批医改试点单位,较早开启了由粗放式、经验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型的探索。经过近10年的努力,医院精细化组织协同能力得到提高,信息化技术支撑手段得到加强,精细化管理数据资源建设不断完善,逐步健全了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节约了费用,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本文以该三甲医院为例总结建设经验,研究探索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举措。
1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治理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1]。很多医院已积极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以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但实际上,仍有一些医院在管理中存在不足,对医改的深化推进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2]。
1.1管理决策层面
医院部分管理者精细化管理意识薄弱、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医院信息技术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发掘,找不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在日常管理中,部分医院管理者更多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决策。在管理制度方面,部分医院存在不全面、不严谨和细化不到位的问题,由于信息缺失,管理者难以掌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能形成闭环管理,医院管理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有待提升。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从明确培养目标、健全培养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完善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着手,强化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下,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介绍培训过程考核管理的实施重点、总结其主要成效,并就过程考核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考核;管理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为适应对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自2015年起,各医学院校执行了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双重身份”,其临床实践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一致,合格的毕业生可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四证[1]。培养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临床能力训练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实际临床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并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这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但如何切实提高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基地医院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培训考核是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培训质量与效果、进行人员选拔与淘汰的重要手段,与受训医师执业资格的获取、奖惩、待遇及晋升等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对于培训学员还是培训基地而言,建立科学、有效、规范、全面的考核管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自2013年开始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的管理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流程,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和优化培训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培训考核管理体系,现把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1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经过3~4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实现其临床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个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为目标,其教育的核心是临床技能的培养。这与既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相比,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为解决目前临床医生,尤其是高学位临床医生短缺找到了一个途径,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5-7]。
2实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