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银行诚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
诚信自古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只有百姓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标准,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证。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根本
《大学》中曾提出:“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诚实守信是人身处社会中,做学问、成就事业、与人交往的道德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为人的基本素质。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大学生修身立命之根本。
二、大学生失信现状及表现
(一)学业失信
博弈论视角下诚信教育论文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目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学习、经济、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不尊重科学事实、臆造科学数据等方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下大学校园发生频率较高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拖欠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欠学费、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意识。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求职岗位、求职签约后又随意毁约、网络交友及网络求职提供虚假信息等现象。这些诚信教育的缺失行为不仅冲击了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失效,也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被赋予的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形象。如果在这一阶段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深化,那么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这不仅会加剧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退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的建设。
2博弈论视角的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分析
2.1诚信与失信的简单博弈分析
博弈论主要是用来解决主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之间的均衡问题。为研究方便,本文选取了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与银行放款这二者之间在诚信与失信方面的博弈分析,并在分析中做出了以下的假定:①本文只研究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诚信与失信的博弈,假定一方为大学生,另一方为银行,假定大学生和银行这两者都是“经济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不能控制对方的决策;②博弈的双方均为“理性人”,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即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发现欺骗可以获利时,就会采取或选择欺骗策略;③博弈双方可以选择的策略为诚信或失信;④博弈双方的获益。采取诚信,大学生和银行双方都可以获益5;如果银行放款,大学生失信不还款,则大学生获益10;如果大学生诚信贷款,而银行失信不放款,则银行获益10;如果大学生选择不贷款,银行选择不放款,即双方均选择失信策略,这样助学贷款制度就失去意义,则双方的获益均为0。在上面的博弈矩阵表可以看出,表中策略组D为纳什均衡解,即大学生、银行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选择目标,其最终的选择结果有很大可能是“失信”,因为“失信”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大学生选择贷款但是不还款,那么学生得到的效用最大,即得到了免费完成学习的机会成本,而银行损失最大,失去了放贷本金和利益以及可以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沉没成本;而银行如果存在比给学生放款更有收益的项目,那么银行会选择不放款而转向其他,这样银行可以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生损失最大,不能贷款助学,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但以上两种策略的选择都不是博弈的均衡点,必然无法达到稳定。实际上只有在学生不贷款,银行不放款的时候,即达到失信的纳什均衡,这样一来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这项制度取消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然而,经济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非价格因素和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体理性行为选择的结果,往往是非理性的。上述例子说明,由于双方的理性行为,导致了诚信的缺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2诚信与失信的重复博弈分析
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都只关心一次性的获益;如果博弈是重复多次的,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因此,重复博弈的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上述的分析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信的“囚徒困境”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双方所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简单博弈,即大家所说的“一锤子买卖”。学生和银行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组织一次博弈、再做一次选择,基于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益。但从动态博弈的过程来看,如果这种博弈是重复的、持续进行的,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诚信策略的纳什均衡就会成为双方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动态博弈中,参与博弈的主体过去的行为都是可以看到或者查询到的,因此博弈中的一方可以通过这阶段博弈的选择,来回应博弈中另一方在上一阶段博弈中的失信行为。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如果银行在上一次助学贷款的博弈选择中因采取放款的诚信策略,而大学生选择拖欠还款甚至不还款使银行利益收到损失,那么在本次的博弈过程中,银行必然会选择失信的策略来“报复”失信的大学生,比如将他(她)列为银行系统征信的黑名单,那么他(她)将面临银行以后所有的“报复”。在这里,银行所采取的策略被称为“以牙还牙”策略。基于此,为了更加长期、稳定获取各自的效用,博弈双方都会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于是必然会出现诚信纳什均衡的博弈结果,由此可见,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双方的主动选择,其关键是要把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高校辅导员诚信教育论文
一、辅导员应将诚实守信作为学生走进高校的入门牌
每年九月份,都会有一批学子踏入大学的校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接受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在诚信方面的自我要求也是有所差异的。针对新生诚信水平的参差不齐,辅导员老师有必要将诚实守信设为新生开展入学教育的一项必修课。而针对新生诚信教育的第一课则应该是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借鉴于第三章职业纪律第十四条“遵章守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光大银行要求“员工应严格遵守光大银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考勤和请假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请假、休假前妥善进行工作交接;工作时间严禁下棋、打牌、打麻将、上网娱乐、炒股等;严禁擅自离岗处理私事。”这些行为规范对应到高校的教育上来,就是让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早自习、跑操、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根据各系的具体要求早上及时离寝,晚上及时归寝。如有特殊情况,学生应提前跟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办理请假手续。此外,在教室、图书馆以及宿舍等公共场所,应杜绝出现学生打麻将、喝酒等其他影响校风校纪、不符合学生行为规范的不良现象。
为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能够符合上述要求,辅导员在教育时应着重强调“自觉”二字。何为大学生的基本诚信?就是在现行相关体制下,在无法满足一对一监控、全方面的监督监管条件下,仍旧能够自觉地、主动地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钻制度的空缺,不在管理的盲点上投机取巧。这就是大一新生在进入高校时应首先具备的诚信素养。因此,辅导员在对本系新生开展校纪校规教育与考查时,不要机械性地采取传统的填鸭方式枯燥地为学生一遍遍强调《学生守则》中的相应规定,而是应该从“自觉”二字出发,让学生以诚信入门牌作为自己拥有的第一张王牌,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新阵地与辅导员老师在学生讨论群里共同探讨学校规定的制定初衷,从而消除叛逆思想,从保护校园、方便大家、提升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自觉地遵守。同时,也使得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能够影响他人、教育他人,共同维护好大家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创造高校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氛围。
二、辅导员应将诚信档案作为伴随学生四年的人格牌
从学生入学伊始,辅导员办公室的柜子里就摆放着厚厚的学生学籍档案。为了方便工作,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又单独有自己的积极分子档案。档案,站在学生的角度是记载自己成长历程的跟随自己一辈子的标志性资料,因此,学生对此也是十分看重的。在高校中的处罚,只要是涉及到“记入档案”,学生就会提起极高的重视。尽管,我们并不提倡凡事都以处罚来管理学生、震慑学生。但是,不得不说,在某些需要学生重视的事情上,辅导员确实要将平时的教育和“记入档案”相结合。因此,诚信档案就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就好像一面镜子,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记录在案,并根据其诚信记录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诚信记录员会观察和记载哪些所作所为,诚信档案的具体内容会涉及到哪些方面,辅导员可以借鉴《中国光大银行员工行为规范》的第二章、第三章中的多项内容。
比如,针对黑龙江省教育厅极为重视的辅导员廉洁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从教育学生的角度,辅导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辅导员是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家长,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但是,不可以跟学生有金钱财务的利益往来。辅导员的职业应是纯洁的,除了辅导员自身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外,也要让学生明白“贿赂”二字是诚信档案上的污点。(借鉴于第三章第十三条“知法守法”中的“商业贿赂”)同时,不仅让学生杜绝“贿赂”的思想还要让某些手中有些“权利”的学生干部在群众的监督下开展工作。从选举到任用,辅导员都要对学生干部开展廉洁自律建设。(借鉴于第二章第七条“廉洁自律”)辅导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辅导员要带着服务学生的思想为学生干部做好榜样。同时,每学期要开展一次纯洁校园的主题活动,通过小品的形式,将某些社会上、校园里、银行中发生的贿赂与受贿等事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出来,既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同时,学校的相关学生新闻社团要对活动进行及时地报道,并开展征文活动,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另外,针对学生最为关切的涉及到学生自身利益的如评选班干、评奖、评优、评补助等方面的问题,辅导员更是应该在评比之前就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比如,有些评选涉及到民主测评,班级的同学会参与不记名投票。而有些动了歪心思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拉选票的方式打破了原本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使得其他学生没有得到公正的评选,也会使很多同学对评选的公允程度产生怀疑,最终,失去了评选的真正意义。(借鉴于第十八条“公平竞争”)越是触碰学生敏感神经的活动的越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将一切透明化,让想走捷径的学生无路可走,让大家都以一颗诚信的心对待评选,让评选的结果为学生所信服。因此,公平竞争是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一定要引起极高重视的事项,也是要记入诚信档案的重要一项。
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4篇)
第一篇:CRP管理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
一、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完备,构建诚信校园
如数家珍式的将学校资产、教职员工、管理制度、学生情况等信息以大数据形式进行一一登记在网。大到学院主体建筑,小到一草一木的网格化,网络标签让学生更加理解自己的学校,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CRP系统排课,让教师体会到更加公平、公正,避免了个别教师随意、不合理人为改变;CRP系统任务与接收,让管理人员从繁忙的大会、小会中得以解脱,更加专注具体事务的处理;CRP系统学生管理,让学生管理人员更加轻松应对工作;CRP系统学生问题反馈,更加让学生体会到及时、高效。管理的透明化必定带来效益的无限放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必然使校园的诚信氛围更加浓厚。
二、诚信教育管理过程留痕,树立诚信学风
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事务的有校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工作部、院系学工办、等部门和人员,其分别作为“诚信银行”的“员工”角色。如果班级采取分组管理模式,那么支行负责人可以请各小组组长负责。学生把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情况、学费、住宿费缴纳、奖助学金情况一一记录存档于CRP系统,作为学生信用状况的依据。具体内容包含学生在校学籍、学历层次、上课地点、宿舍床位、食堂就餐、言行举止等信息。“诚信银行”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与非诚信行为,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通过电子“诚信银行”的建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督促学生以“诚信为本”,做有诚信之人,由此树立诚信的学风。
三、诚信教育管理结果量化,塑造诚信学子
为了体现学生诚信教育的“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的要求,“诚信银行”实行以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为实施主体,专兼职任课教师上下联动,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干部、学生各类典型代表共同参与的全员管理机制。在学生入学之初,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安排中,全面解读“诚信银行”设置的目的意义、使用方法。学生入学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诚信积分存、扣”息息相关,通过网络,不仅使学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诚信情况,学生本人也可通过其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查询,据此结果,校学工部、系学工办、班级等管理单元都可以按照学生诚信银行积分,随时调整学生活动主题,使诚信积分即是学生本人养成行为的表单,更是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利依据。
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探究
【摘要】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其中70%的份额由中小企业贡献,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规模小,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论文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为突破口,探索问题症结所在,并试图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小企业;融资
1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其中国际贸易更是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WTO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继续领跑世界各国。可以说中国的贸易发展了自己,也带动了世界。中国能取得如此佳绩,中小企业功不可没。自加入WTO后,中小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无数“中国制造”被销往国外,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外汇。可以说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支柱,然而他们得到的待遇却与他们的贡献有天壤之别———几乎所有中小型外贸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这种局面,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总结起来,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先天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由于宏观环境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制约我国贸易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
所谓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具体方式有授信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等。这种融资最大特点是融资周期短而且流动性很高,对于进出口企业的业务特点来说贸易融资非常适用,反过来对银行来说,这些特点能增加银行收入,风险也相对较低。因为在国际贸易整个过程当中,银行作为第三方结算人全程参与,所有的物权单据都要首先经过银行,因此,银行可以依托对物权凭证的占有为企业融资或提供金融信用,企业获得融资后进行下一步商业活动,最后还本付息,同时银行也获得更多收入。
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大学生信用评分设计探析
摘要: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主体之一,具有强迫性消费的特点。近年来,大学生高利贷、校园贷、裸贷等现象频有发生。畸形消费观念和贷款行为的转变不仅要靠自我实现、家庭引导和学校教育,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引导,因此将征信范围拓宽至大学生群体实属必要。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特点和目前主流征信渠道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征信模型按照行为分、经济分和消费分三种划分,依据主流建模技术对大学生信用评分建立提出了建议,并对评分后续应用进行研讨。
关键词:大学生;大数据;信用体系;消费者心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使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而与此同时,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信用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大学生群体具有强迫性消费特点,以及盲目从众和攀比的心理特征,在诸多互联网商家的正向激励面前,大学生容易按照“心理账户”预期,也即内心对于消费品自身价值判断而产生的消费价格预期,做出非理性决策,因此产生更多超支现象和贷款现象。目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教育尚有缺乏,征信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极为必要。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从2010年的“援交门”,到2015年的校园贷,再到2017年的裸贷,媒体的不断曝光将公众一次次拉回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讨论中。大学生需要大量金钱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其入不敷出的异常消费行为。在众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的理论有从众性消费[1]、炫耀性消费[2]和冲动性消费[3]理论。随着强迫行为的研究深入,强迫性消费[4]因结合了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成为了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最新观点。强迫性消费[4]被广为认同的观念是,效用产生在消费行为本身而非商品本身。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往往为宣泄某种负面情绪或填补某一缺失需求。在行为经济学研究中,物质主义因具有一定时代特点,对于解释强迫性消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物质主义指以物质享受为生活第一要义,在生活中对于物质需求极端重视。在信息时代,物质主义在各种媒介中广泛传播,客观上影响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青年。2012年王财玉等人[4]根据经改良的单一构念的强迫性量表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物质主义和强迫性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则会削弱物质主义对强迫性消费的激励作用。这一结果验证了物质主义对于强迫性消费的正向作用,同时反映了社会影响的作用。物质主义思想传播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延伸至人与物,引发了人对消费品的价值认同及情感宣泄。这一延伸也使得心理账户,也即个体对于消费品价值的主观定义,与实际账户之间偏误进一步加大,验证了心理账户影响下的非理性经济行为。2019年王玉洁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心理账户效应反映明显,对于心理账户反映越明显的大学生越具有强迫性消费倾向[5]。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商家的正向激励时,其追求物质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心理账户估价也得到获利心理暗示,以至于其容易产生强迫性消费倾向。由于大学生具有强迫性消费倾向,社会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帮助和沟通对于解决大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失信受罚的诚信规则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诚信素养和控制大学生异常消费而言有莫大帮助。
二、主流征信渠道以及大学生信用评分
(一)国内主流征信渠道
潘序伦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思想的内涵
摘要:中国杰出的会计学家潘序伦首倡的会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其内涵可以揭橥为:品德是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责任是会计诚信的推动力;技术是会计诚信的业务保障。潘序伦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思想对当下职业道德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潘序伦;职业道德;会计诚信
“诚信”一辞,在辞源学上,可分疏为“诚”与“信”。《说文》上“诚”与“信”可以互训。“信,慤实也。”即诚实不欺之义。本源于远古时代祭祀鬼神时的虔诚和敬畏的态度,后来发展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中国传统的五种道德规范(“五常”)之一。潘序伦(1893~1985),是中国杰出的会计学家、著名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立信会计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开创了三位一体的会计事业。潘序伦在开创会计事业过程中,非常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他将“诚信”这一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他首倡会计诚信,将自己所开创的会计事业,命名为“立信”。他从业60年,始终以“诚信”为思想的追求,实践的指南,行动的准绳。其会计诚信思想的核心内涵,兹揭橥如下。
一、品德: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品德修养为人立身之本。《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诚信又是修身之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潘序伦自幼就受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入职会计行业,非常重视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中国之会计师职业》一文,他指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性。因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利诱威胁;无数不极。会计师苟无强固人道德观念,则在执行职务之际,存在可以代人舞弊,存在可以为已舞弊。然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则此项职业,即失去根本存在之理由,违背国家社会期望之愿意,可不慎哉。”而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尤其重要。他说:“是以诚信一端,实为各业所倚赖,岂独会计师职业为然哉。虽然,会计师职业之发展,其有赖于诚信之一端,实较其他百业为尤要。盖会计师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业,其唯一之目的,即为建立社会各界财政上之信用。盖本身不能以绝对诚信自期,更焉能为他人之信用做证明耶?故诚信两字,实为会计师职业成功失败之所系,证以笔者个人经验,益深信不疑。”正因为诚信是会计职业成败的关键,那么,它应该内化于每一个会计人员心里,成为其内在的要求。于是,潘序伦提出,要建立诚实守信的会计人格。他说:“孔子云,民无信不立。可见信为吾人立身之要件,尤为吾会计从业员之要件,此因吾辈会计员受重人托,担任金钱财产之记录、保管及管理工作,设稍于信字有亏,则不仅本人名裂,亦将贻害社会。故凡会计员必先养成其会计的人格,所谓会计的人格,即可以信之一字概括之。”基于此,他为立信会计学校定了校训:“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即立信人从立志、修身到待人、处世都要诚实守信。虽然这是对立信会计学校师生的告诫,也可以说,是给会计人员定立的品德修养的准则。
二、责任:会计诚信的推动力
会计的责任担当是潘序伦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谈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文中,潘序伦阐述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责任”。会计人员之所以要担当社会责任,在潘序伦看来,是因为会计“责任重大”。在《敬告国内有志于会计职业之青年》一文中,他指出:“夫会计师职业之作用,小而言之,则为各个企业信用之凭藉,大而言之,则为整个社会信用之保障,初非为保全个人私立之计也。”所以会计“从业者必须具有绝对负责之天性。”在他看来,一个有担当社会责任意识的会计做人做事是绝对不会马虎的。潘序伦将会计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概况为“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即会计人员要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来干工作。具体要做到三点:“首先是尽职尽责,按政策办事,维护党纪国法;按预算办事,不乱搞关系,按原则办事,敢于与贪污盗窃、挥霍浪费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其次要如实反映,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不歪曲,老老实实、绝不弄虚作假”;“此外,还要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一个有担当社会责任的会计就必须做到这三条,这就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了。几十年来,潘序伦就是以这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来干事业的。所以他工作总是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一是一,二是二,不隐瞒,不歪曲,绝不弄虚作假。为了坚守会计诚信职业道德,他无数次顶住了利诱威逼。譬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东北,东北联军急需物资支援,当时上海许多团体纷纷筹款募捐。这时,某家报刊指责募捐团体营私舞弊,侵吞募捐物资与款项。此刻,潘序伦先生感到责任重大,便挺身而出,主动对13个募捐团体的账目进行审计。他将审计的全部收支账目,分门别类,公之于众。为这13个募捐团体洗清了冤屈,维护了他们支援抗战的激情。再如,潘序伦在担任中国银行准备基金稽查员时候,发现中国银行金银储备不足的问题。他认为,这既不符合银行的规章制度,又存在经济风险,影响金融稳定,不利于抗战大局。而此时,中国银行派要员到上海督办此事。先是利诱,后来以“破坏抗战”相威逼。潘序伦都不为所动,毅然地辞去了中国银行发行准备基金会总会计师的职务,以示抗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已经90高龄的潘序伦先生专门撰文告诫会计人员坚守会计诚信道德,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经济体制改革,“要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不能按照‘长官意志’或讨好群众改变成本利润数字。”可见,责任担当意识一直是潘序伦履行职责,干好事业的动力。
金融视角下侨批文化研究
摘要:在过去,海外侨民经常在通过批脚(递送侨批的人)或批局(递送侨批的机构)来递送寄往家乡的书信中附带批款和简单的汇款凭证,称之为侨批。这种“银信合一”的书信模式使得侨批文化具有独特的研究金融的价值。基于侨批文化这一独特的属性,可尝试在金融视角下对侨批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对侨批关于金融问题中所涉及到的货币和侨批的金融属性进行研究,以及侨批与金融的关系,来探讨侨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侨批;银信合一;启示
引言
侨批不同于一般的书信,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实现批款的转移,这种独特性使得侨批能够长期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借助这一独特的工具,海外侨民能够实现情感信息的跨国交流以及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侨批文化蕴含着独特的、重要的金融信息,更是记载着我国甚至国际的金融的宝贵资料。
一、侨批所涉货币及其流通
银信合封,即海外侨民给家乡的来信中附带批款,通过民间渠道或侨批局来递送的侨批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国家的批局每月解送的批款高达几千两白银。货币是侨批中非常重要的物品,也是寄收侨批的主要目的之一。侨批所涉及的货币,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935年以前的银本位时期;二是从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至解放前夕的金圆券流通时期;三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侨批终结之前的货币。”[1]侨批所涉货币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不断发生变化。1.银本位时期侨批中的货币。明代正式采用“银本位”制度,使白银作为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1860年汕头开埠后,外国的银元在潮汕一带流通,其中有西班牙的双柱银币,葡萄牙的十字银元和墨西哥的鹰洋等。”[2]当时,寄批者会在侨批封上注明寄的是重银或者大洋。后来,新加坡的批信局主张批款一律采用大洋汇寄,清末民初才停止。银元在银本位时期所呈现的货币名称,也就有“鹰银”“洋银”“大银”“大洋”等名称。目前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侨批实物,是由荷属吧城(今雅加达)寄嘉应的侨批信简,批上即有寄洋银“外付洋银贰大元”等字样。2.法币与金圆券流通时期侨批中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禁止白银流通。而金圆券则是1948年8月19日政府发行的代替法币的一种本位货币。这一时期,国际市场金融秩序不稳定,国币币值变化巨大,使得大量的美钞、港币涌入侨乡。如1936年新加坡寄潮安侨批封上,就有外附国币拾伍元,即寄国币,加盖“订交广东法币”等字样。3.新中国成立后侨批中的货币。1949年潮汕地区解放后,侨批局将外汇售给国家,由银行统一办理结汇。这一时期,批款一般经香港转汇国内,多以“港币”和“人民币”为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注入侨乡的侨批款数额不够稳定。针对这一情况,各批局与中国银行合作,由中国银行进行发放侨汇解单。如1953年郭昭穆寄往潮安的批封上,就有外附港币伍拾元的字样,即寄款为港币。
二、侨批所涉金融及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