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文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艺术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艺术文化

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思考

摘要:在传统艺术中茶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是一种茶与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机融合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其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并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弘扬和传承,其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能将不同的文化涵盖在其中,在不断地发展中扩大自身的影响。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员,根植于我国优秀的国学文化中。而音乐文化体系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传统文化的牵动下,音乐和茶文化产生了极为微妙的关系。本文从传统茶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入手,对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机制进行简要分析,并围绕传统茶文化精髓的音乐艺术发展路径发起思考,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对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文化;音乐艺术;文化传承

音乐的发展现如今已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而各个文化的融合使得音乐具有了多样性和独特性,如此,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此,通过对茶文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有效地发挥茶文化的包容作用和促进作用,在传统茶文化的运用下,音乐文化可以进行有效性地传承与发展,使得音乐艺术在进行展现时可以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二者单从性质上看是文化和艺术的关系,但是从某方面而言音乐艺术属于文化的范围之中,虽不完全相同,但是却无法将二者完全分离,相互交织共染,既是共生也是共存,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1传统茶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

1.1源自于自然,曲之天籁

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泯灭的文化奇葩,我国很多文化典籍中都对茶文化具有记载,并且文化的兴起和衰落亦都有茶文化的踪迹可寻,因此可知,我国的文化发展与茶文化密不可分。而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是与文化息息相关,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表现和作用,因此,与传统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共通性。茶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在被人们运用时,取自于天然之地,因此茶道以及茶文化也是源自自然环境变化与衍生,得益于天造地设。而在茶道中运用的乐曲和主要用以烘托茶道意境的和谐之曲,是对茶道艺术升华,使得人们在乐曲中能够对人生或是天下万物等进行感悟。古人曾用万事万物的声音进行音乐的创作,例如雨声、涧声、风声等,都被融入音节中成为人们欣赏的一种传承。饮茶与品茶不同,前者是用于满足人身体的生理需要,后者是用于在适宜的时间,通过对香茗的品尝和回味中,对当时的心境与情况进行感慨和感悟,此时在配以适宜的音乐,则会在这万籁音节中升华自身的心境,从而得到茶艺中的禅味,二者缺一不可。

1.2古曲入茶,恬静优美

阅读全文

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传承和发展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不断输入,学生开始对国外文化产生兴趣。学校和社会必须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政府的主导作用、民间艺术家的宣传和音乐教师的教授。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发展。传统音乐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依靠音乐教育家的坚持不懈才能实现。

一、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现状

(一)传播力度不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更是瑰宝。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了解过少,而被国外流行文化影响较深,所以不了解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由于了解的人少,传播的范围就小,传统音乐的传承很多是靠民间的心口相传,没有正规的体系和方式。在现代教育中,除非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才对传统音乐有一些了解,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依靠平时音乐课上教师的教授,这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有兴趣的学生来说,缺少了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二)审美性不足

虽然现在社会和学校都提高了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落实到位。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其的审美能力。在进行传统音乐的教授时,很多教师还是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和学习。

二、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建议

阅读全文

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探思

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有着近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民族音乐艺术风格,凸显了民族音乐特征。民族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演唱内容以及演唱形式,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完美呈现出来,与此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特色的多元化特征。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并提供了相关的文化传承措施及建议。我们国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民族音乐发展特征各不相同,每种民族音乐都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人文风情,具有较高的音乐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包括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以及新音乐歌剧等等,而多元化发展在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的同时,促进了我们国家浓厚文化内涵不断地传承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国家社会的音乐文化建设。

一、民族音乐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浓厚的民族艺术特征

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并形成了自身显著的文化优势。例如,民族音乐的表演歌曲多数是由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行传唱的,作品的主要艺术来源于民间创作,其表演风格极具当地区域风格且拥有本土风情等等。民族音乐的演唱艺人以及传承人员没有那么过于华丽繁杂的技巧技能,从而保留了原生态的淳朴民族特色,体现了民族文化形态的浓浓乡土气息,并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促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艺术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其素材也是取于社会生活,是很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1]。比如,南方的民族音乐节奏风格比较含蓄优美,体现了细腻抒情的音乐民族特点;而西北区域的民族音乐豪放热情、广阔明亮,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情特征。

(二)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由于受区域发展、风土人情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其艺术风格以及音乐特色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独特的地域特征。比如北方和南方的地域差异就对民族音乐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作用,北方的自然季节特征比较明显,地域范围较广,爽朗、热闹的性格特点直接融入到了北方的音乐中,所以北方的民族音乐风格就显得较为热情豪迈。而南方人性格相对比较温婉、儒雅,音乐旋律就显得细腻悠扬。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风格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音乐特色。地域环境的生活条件影响了民族音乐的文化层次,在历史音乐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特色。

二、促进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阅读全文

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阐释

摘要:

钢琴音乐最早源于西方,而今在我国遍地开花。我国的钢琴教育也一直呈蓬勃之势迅猛发展,钢琴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钢琴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教学,其触及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根本核心之处。本文首先论述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在建构中所陷入的误区,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建构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触角傲立于传统文化之林。然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昔日辉煌的茶文化在时间之风的呼啸中,被渐吹渐远。而钢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将日渐没落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不仅对茶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钢琴音乐教育的文化结构。

1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

1.1人文性

阅读全文

多元化下高校钢琴教学优化模式探析

摘要:新时代的钢琴演奏艺术教学应当融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理念与艺术表现形式,吸收借鉴可利用的跨文化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具备多元文化特色的全新钢琴教学模式,通过丰富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指导方式使得音乐专业学生群体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钢琴艺术的思想内涵与独特魅力,达成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发展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我国社会文化走向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调整优化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现行的钢琴教育制度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总结列举了多种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优化革新高校钢琴教育模式的可行策略与改革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社会文化背景;教学优化模式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信息交流速度的大幅度提升,跨国家和跨种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文化主要呈多元化、分散化发展趋势,在多元化文化发展背景之下,高校音乐教育应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重新创设融汇各国音乐文化精华,形成钢琴教育模式与开放性的多元化音乐人才培育机制。我国现代钢琴教育应调整教学重点与基本教学内容,选择与时展方向与社会文化潮流相一致的能力培育目标与思想指导方向,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更多的国际化钢琴艺术知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基础。

一、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重构高校钢琴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来源不同、思想取向各异的各类文化在现今社会呈紧密融合的发展态势,高校音乐教育必须秉持去粗取精的正确态度,主动吸纳对本国音乐文化发展具备一定促进作用的艺术理念与音乐元素,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发掘利用潜在的音乐文化教育资源,主动改革音乐教育体系,引领当代艺术文化产业的进步与进一步发展。只有立足于多元化社会文化,培育音乐专业学生群体的文化理解力与综合性艺术鉴赏能力,才能为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音乐艺术人才。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实施从不同方面贯彻多元文化理念的钢琴艺术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专业演奏能力的发展与音乐素养的提升,加深学生对钢琴艺术理念的把握与认识。现代化的钢琴艺术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克服因客观文化传统不同而形成的思考路径差异,使学生能够毫无障碍的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扩充钢琴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内容与教学范围的必要性,采用分层次的考核评估体系,准确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到培育学生艺术理解力与文化鉴赏能力的捷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达成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设置为实施钢琴教育的根本目标,在钢琴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力弘扬、宣传多元音乐文化,使音乐专业学生群体就怎样理解具备不同文化理念的钢琴作品达成一致共识,使学生理解来自其他文化的音乐传统与钢琴演奏经验。教师应选择适当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定的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元化的钢琴教学与艺术鉴赏训练使音乐专业学生群体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各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的音乐专业学生群体能够从他国音乐文化传统中吸收有益成分,养成较强的艺术创新能力与全局性的艺术文化视野,学生能够在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效学习经验,正确地理解钢琴作品中隐藏的文化内涵。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体系的主要缺陷与潜在问题分析

(一)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向学生介绍钢琴作品的文化背景。多数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不足,在未能获得音乐教师明确指导时无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在钢琴作品中所表达的文化主题与思想内涵,难以从细节入手掌握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容与其所表达的时展精神,因此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基本无法体会到不同时代的杰出钢琴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多数音乐教师未能清楚意识到根据不同文化差异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与优化的必要意义,音乐专业学生群体的艺术感知能力始终得不到教师有计划的训练和培养,音乐教师在课上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演奏技巧练习,对各类钢琴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没有任何介绍,学生对思想意蕴较为深厚的钢琴艺术作品的理解仅仅流于形式层面,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没有能力从多元文化角度去发掘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部分音乐教师习惯于从单一的角度平铺直叙地讲解钢琴曲目与乐谱,并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没有根据音乐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多元文化始终未能找到恰当的结合点,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现代化的目标难以顺利达成。

阅读全文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钢琴演奏艺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在中西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得到有效的融合的发展趋势,钢琴演奏作为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习演奏过程中不仅需要表演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必须熟练的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将钢琴演奏的文化艺术和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对此本文首先从钢琴演奏艺术概述出发,其次分析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原则,最后探究在中西方式文化艺术发展视野下,提高钢琴演奏艺术的有效措施,从而为推动钢琴演奏文化艺术在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钢琴音乐;文化内涵;作品演绎;艺术探究

一、钢琴演奏艺术概述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而钢琴演奏艺术作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灵感,人们通过钢琴艺术来传递内心丰富的情感,久而久之钢琴演奏艺术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音乐艺术。与此同时,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不断互通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钢琴表演艺术已经由之前的纯粹演奏艺术转化和发展为大众欣赏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音乐艺术门类,其不论是演奏表演风格,还是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然而,不论何种形式的和风格的钢琴演奏都离不开传统的钢琴文化,钢琴文化主要研究的是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演奏者可以通过钢琴演奏来宣泄自身的情感,传递和体现钢琴文化价值,展现不同的艺术文化形态,进而达成推动钢琴演奏艺术文化进一步发展。

二、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原则

(一)钢琴演奏艺术的价值

1.与钢琴演奏家的艺术素养的关联性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乐文化探析

摘要:周凯模在《云南民族音乐的地域特征——兼述中国古代乐文化形态的当代显现[1]》一文中,对云南民族的音乐形态和观念特征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将中国古代的诗、乐(音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的“乐”文化的相似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笔者在田野考查和研究中发现贵州同样也有很多“乐”文化现象,本文将试图在周文启发下,进一步阐述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乐”文化,并思考整个西南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共性特征。

关键词:乐文化;群体意识;礼乐文化

一、“乐”文化的基本概念

在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概念中,“乐”是一种包含了诗、乐(音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音乐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艺术,它和文学(诗)、舞蹈等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综合的方式来表达当时人们还不是太复杂的精神情感。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初始音乐都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可西方的音乐文化从文艺复兴开始,便逐渐脱离三位一体的束缚,以独立的姿态傲立于众艺术之林,而中国的音乐艺术在传统“礼乐”思想的影响下,始终依附于音乐之外的人文因素。直至今天,礼乐思想下的“乐”文化仍以各种不同方式徘徊在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云、贵少数民族的乐文化现象又显得尤其突出。周文在论及云南民族音乐“乐”文化时,从奏、唱、舞融为一体,德、音、仪式相辅相成两个方面谈到了云南民族音乐与“乐”文化所不同的特殊品质。这些都给我们思考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很好的参考。

二、“乐”文化在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体现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中,“乐”文化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苗族女性围着双面鼓,在鼓点的节奏下跳着欢快的舞蹈,时不时在激烈的鼓声节奏里会飘出高亢舒展、自由奔放的“飞歌”音调,你会惊奇地感悟到,这不就是中国戏曲音乐和器乐音乐里的“紧打慢唱”吗?当我们还以为戏曲和器乐中的“紧打慢唱”是一种艺术的提炼时,殊不知在偏僻的苗山村寨感受到了它最古朴的表现,于是我们可以说“紧打慢唱”直接来源于生活。这种“鼓、舞、歌”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就是“乐”文化在贵州苗族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吗?贵州黔西南兴仁县大山乡苗族在特定场合会演奏一种仪式性的舞蹈,也是一种鼓、芦笙、歌唱、舞蹈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是一种仪式性乐舞,老人去世后用乐舞送老人魂归故土。在采访的过程中,传承人杨德明为我们演示和讲解舞蹈的三段念词和芦笙音乐。他先给我们讲解第一段歌词内容:“亲戚朋友来得多,大家都平等,谁也不会小看你。我们吹的是古老人的芦笙,打的是古老人的鼓”。共有三段乐舞,每一段都是在鼓声伴奏下怀抱芦笙,一边歌唱一边跳着舞步,结束后再吹着芦笙跳舞。这样反复三次,形成三段乐舞。这种芦笙舞的结构形式在贵州苗族的乐舞中是很少见的。这种仪式性的乐舞表达了当地苗族对祖先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苗人对族群的认同,这样的活动也同样起到凝聚族群的作用。音乐(鼓、芦笙、歌唱)和舞蹈在里面扮演着与祖先沟通的作用,这样乐舞是很难从仪式内容中挣脱出来的。贵州黔东南从江县侗族有一种很特殊的芦笙赛事活动,当地叫作“芦笙对抗赛”。它的特殊性就在于评判胜负的决定因素就是看谁的音量大。其他的什么音色、音准、节奏、情感的发挥、表演动作、服装化妆、形体扮相等统统不予考虑。为了能清晰辨别音量的大小,评委们必须在很远的山头上进行听觉评判。这种芦笙对抗赛的音乐很简单,只有6、1、2三个音,那么,以音量大小决定胜负到底出自于什么样的民族心理和音乐观念呢?这首先要理解侗族人民的“群体意识”,所谓“群体意识”是说某一社会人群组织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群体之间在生活方式、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的集体共事、群体合作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群体意识在侗族的音乐歌舞文化中也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侗族大歌和芦笙大赛都是群体意识很强的音乐活动。在群体性的音乐表演中,音量的大小又最能体现侗族老百姓的心理特征,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声音也大,一种支撑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这个民族的整个族群里,而不是少数精英。单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我们会认为音乐节奏都很简单,简单的音乐却让所有的男人都能亲自参与到民族精神的强烈释放之中,这样的音乐不属于音乐天赋极高的少数精英,而是属于整个民族。我们今天在媒体看到的“青歌赛”、“器乐大赛”以及国际上所开展的各种音乐大赛几乎都是这样的比赛。这种音乐比赛标准极力将音乐艺术推向只有少数个体才能掌握的高技巧、高难度的技艺领域。演奏者和受众之间始终有很大的距离。由于是别人作曲和演奏,受众只能被动地欣赏音乐,永远无法亲自参与音响的具体操纵。而群体性演奏则是在具体亲自的音乐操纵中,去获得最直接最真切的情感宣泄和特殊民族心理的释放。虽然这种对抗赛是只有简单的芦笙音乐和为了用力而不断仰俯的肢体动作,但其巨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难道不是“乐”文化在当今的鲜活再现吗?近些年,贵州的学者还根据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提出了“歌乐”的新概念:“在贵州特定的人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孕育下,在传统的民族民间器乐品种中,形成了一种乐与歌融为一体、并为多声组合的艺术形式。[2]我们从民间音乐分类的角度对其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后认为: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所袭用的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法均难穷其尽,因此,决定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歌乐[3]。它既不是人们熟悉的歌唱加伴奏,更不是器乐曲,而是一种歌乐互动,歌乐相融的多声音乐艺术形式。它应该被视为民族民间音乐分类中的一个新乐类”[4]。涉及“歌乐”概念的民族音乐种类有侗族牛腿琴歌乐、侗族琵琶歌乐、侗笛歌乐、布依族勒优歌乐、笔管歌乐、苗族芦笙歌乐等等[5]。

三、“乐”文化的思考

阅读全文

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茶音乐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文化、艺术、情感全面融入的结果。正是其浓厚价值,决定了我们可以将其具体融入到我们所具体开展的声乐教学活动之中。本文拟从当前声乐教学活动的具体背景与内涵理解入手,结合茶音乐的特点及文化思维,通过分析茶音乐的内涵与思维理念认知,结合声乐教学活动的客观实施诉求分析,从而探究声乐教学活动具体实施中茶音乐的具体全面应用思路。

关键词:茶音乐;声乐教学;应用机制;文化理念;价值思维

声乐艺术,在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自身就有很重要的分量,熟知的茶歌在茶文化体系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发展也日益成熟。当然,通过具体分析,我们看到整个茶乐已经从起初最单一的本土化的茶歌体系,逐渐走上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舞台表演艺术,特别是在整个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使得茶歌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全面应用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1当前声乐教学活动的具体背景与内涵理解

事实上,学生自身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其不仅仅是参与被动的课堂学习,同时也是品味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所以,我们说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客观上来说,也是一种审美理念内涵的具体诠释重要过程。如果我们对与茶相关的音乐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茶音乐内涵进行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思维更为全面,同时也更接地气,更符合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认知。在茶音乐与声乐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全面应用机制中,我们能够品味到优美的旋律以及茶乐的深厚文化,因此,通过与轻松的乐曲进行搭配,从而实现了教学素材内涵上的充分全面融入。声乐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素材,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全面而完善的情感思维。只有学生成熟认知声乐教学活动的特点及理念内涵,才能实现声乐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在茶乐体系影响下的声乐艺术,需要的是具有传承性和大众审美理念所能具体接受的综合体,他完全不同于传统单一的声乐艺术作品的演唱,特别是在茶艺表演中融入的茶乐艺术元素,在有着浓郁发展的基础的体系下,茶乐文化在茶艺表演、甚至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起初在茶艺表演下,茶乐应用更多的是对民乐题材的融入,对于茶乐中的品茶氛围和情感熏陶来说,会更注重环境的营造。声乐艺术在融入的同时需要更多适合的背景。而在互联网音乐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今我们在应用茶音乐时,要注重对其具体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必要的改造及创新,尤其是通过时代特点的有效融入,从而打造极具影响力的声乐教学素材。

2文化为本、音乐灵魂:茶音乐的特点及文化思维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造就了丰富而完善的茶文化机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艺术,而在目前多元文化融合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艺术元素之间实现了深度结合。尤其是在满足社会大众审美诉求的基础上,只有将文化理念和情感内涵集中融入,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诉求。比如,就茶文化来说,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绝对不仅仅是文化展现及诠释表达。也向我们阐述了茶文化中极具应用价值的精神理念和思维。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看,文化与艺术,生活化元素的全面融合,不仅成为时代诉求,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传承和应用整个传统茶文化的关键所在。茶音乐机制元素,就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对整个茶音乐的价值内涵和思维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分析及了解,我们看到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及传承过程中,其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融入和应用,同时也将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及相关传承乐器应用其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茶音乐艺术。在当前我们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音乐教学的素材的全面丰富与完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声音乐教学活动的要求形成全面认知。情感内涵和思维认知对于声乐教学活动的全面、有序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关键内涵。客观来说,茶文化体系中包含多样内涵,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内容具备极强的趣味性和艺术特点,因此,如果我们从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去深度挖掘和分析合适的艺术素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将传统茶元素应用到具体的声乐教学活动之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