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艺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艺术教育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中职学生是一个被基础教育忽视的群体,这些学生多数是因为中考成绩较低才进入中职学校,所以比较缺乏自信心,因此,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心,是现代中职教育极为迫切的一项工作。音乐教育是公共艺术教育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修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将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充分挖掘出来,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公共艺术;音乐教育;中职教育

近几年,中职教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专门在中职教育学校中设立了公共艺术课程,并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提出,中职教育必须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一项必不可少内容,并将其设立中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而音乐教育作为公共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职学校必须要开展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让这些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一、当前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的设立不明确

中职学校设立公共艺术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音乐教学极有可能会“迷失方向”。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中职教育都是采用公共艺术音乐课堂实施德育教学,无法发挥出公共艺术音乐教育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的公共艺术音乐教育中过于注重音乐技巧,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对音乐课程提不起兴趣,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1]。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阅读全文

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模式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作为手段,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儿童共产主义的品德、情操和意志。在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锻炼,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都有所发展。所以音乐教育既能陶治性情,丰富感情,发展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儿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帮助儿童茁壮成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跨世纪开拓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创造教学环境,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具体形象、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很敏感,容易引起注意。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别于其他教室的音乐教学环境。如,墙上不定期更换各种有关音乐的图画,多用幻灯片,收录机、乐器的摆设要有艺术性等,使孩子跨进音乐教室就会感到进人了音乐的世界。   二、丰富歌词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兴趣容易转移,再加上他们识字少,机械性的强记忆易产生精神上的疲劳。我在教学中便先将歌词改成口语对白,再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如在《学做解放军》的歌词教学中,加上正步、瞄准、行军礼等动作,以舞带词,让学生边读边表演,有时学生忘记了歌词,但表演动作的连贯性会帮学生想起来,不仅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呜,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模仿角色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好动,尤其喜欢合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节拍动。   教师要把握时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组织他们即兴而动。如学了《保护小羊》,老师带领他们模仿小羊、大象、狗熊、狼等动物,而后转入身临其境的表演,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化的表演、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相互竞赛评比,发展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根据这一特点采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刺激”学生。通过竞赛,使单纯的练习变得活泼;赛后讲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评,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出优点和不足。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阅读全文

学校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论文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一)音乐艺术传承、发展的时代特征

1.农业文明时代。

农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基础是由土地、水源、牛羊、农具和相关的耕作、灌溉技术来决定的,农业文明相对应的音乐艺术就基本上是基于零散的、小型的,其传播、发展变化的速度也犹如牛羊行走速度一样,广泛的存于乡间、客堂而风格、样式多姿多彩的民间传统音乐。

2.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所关心的是对石油、煤炭、钢铁、流水线等物质资源的占有。正如音乐教育界一句名言所说的:“日本的现代化是以日本农民会欣赏贝多芬为标志”的观点认为工业文明的标志是听交响乐(那么是否也可以说:农业文明的文化图标之一是唱教堂赞美诗和听室内乐呢?就中国来说那就是抚琴鼓瑟、吟诗作对唱堂会)。此时的音乐艺术也由纯精神范畴的、随着音乐演奏的进行就随即消失、散去而只能回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品向前跨进了一步,音乐艺术有了一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随意再现出来的承载物,“艺术品”诞生、衍生出来了新的“艺术产品”、“音乐产品”———唱片、磁带、广播、电视这类的能够承载、再现音乐艺术作品的物质化的承载物、制成品。而也正是便于复制、再现艺术带来的这种发展、变化使艺术走向大众化、娱乐化的千万人唱着“同一首歌”的潮流渐渐的淹没了深远流传的、散于民间承载为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传统音乐、传统艺术、传统文化。

3.知识文明时代。

阅读全文

素质教育中音乐艺术教育的功用性

摘要: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是通过美育教育作为中间环节而达成。而美育教育的内容又包含了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内容部分的音乐艺术教育,其教育形态是一种训练音乐技能、提高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因此这三者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音乐艺术教育在其中的教化作用是怎样的、在素质教育中又有什么功用性,这是本文思考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功用;形象;塑造

一、相互内在的关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潜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教育程度,力图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受教者各个方面素质修养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受教者先天禀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潜能的发掘,二是同步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三是将文化成果通过环境和教育转化为认知结构。这覆盖了智能素养、道德内在修养、法规法则守约素养、劳动遵守素养、审美和创造美能力等方面。素质教育广泛覆盖受教者的各个方面,所以它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培育,其环节就是通过美育教育而促成。美育教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条基本途径。它是通过对美的追求、利用审美方式感受美的情感体验,并传达给个体从而达到了美感教育的目的。通过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来增强个体的审美趣味。美育对于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表现,还同时融入了认知、意志力和个人情感等因素在其中。通过对美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审美方式的达成形成自我完善。因此,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教育又是美育教育的内容的组合部分,也是艺术教育基本形式之一,但它不是美育教育的全部内容。因为美育教育它解决的是较为广泛的、世界层面的审美关系,所以它强调整体的关联性。另外美育教育的形式具备可感性,这是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特点之一,所以艺术教育也就成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所以,素质教育、美育教育、艺术教育是同一范畴不同层面的紧密统一体。其中由于音乐艺术教育又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实践教育功效,故而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是以听觉艺术为媒介而实施的教育,也是凭借听觉感官的一种时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音乐本身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优美的音乐表达的情感乐思能够为听赏者提供愉悦的体验意境,传达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旋律的美感。听赏者也会在这种艺术教育形式熏陶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我特点的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受教者们将这种对美的追求按照美的法则和规律建设生活,逐渐的把这种美感体现在生活和个体行为当中,从而成为他们美化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能力和习惯。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音乐艺术教育功用性的体现。

二、音乐艺术教育的功用性

(一)有利于培养思想品德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具有较为显著的品德教育功能。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表现做基础,只依靠单纯固定模式的说教,不仅单调缺乏吸引力,更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音乐的特点就是可以借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优美的旋律,利于创造艺术形态体现个人思想感情。通过以乐晓理、以音动情、以律感心、以美塑行。从而在音乐美的氛围中陶冶心灵,做出美的行为。例如优秀的、具有深刻内涵意义的音乐歌曲《国际歌》《黄河》等乐曲,其撼人心魄的激昂曲调、通俗上口的旋律和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歌词能够快速的让听赏者所接受,对听赏者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并伴随共鸣感。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喜欢上民族民间音乐曲调。进而对本民族优美醇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于欣赏者今后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良好塑成有极大的帮助和教育作用意义。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主流音乐创新教育解析

摘要:

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开展音乐创新教育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从曲子欣赏、节奏训练、歌曲创编、舞蹈创编等方面探讨音乐创新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并由此表明音乐创新教育为艺术教育的主流。

关键词:

艺术教育;主流;音乐创新教育

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而音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又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抓好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前提,值得重视。过去有人认为,音乐课不是主科,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不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飞跃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既可开发智力,又可陶冶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是美的源泉。美的事物有美的音乐伴奏才是完美的。教育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一个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事物的丑陋,厌恶它,看到美的东西,就会欣赏它,很快乐地把它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笔者爱美的事物,也爱音乐,更希望孩子们都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笔者在音乐创新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并欣赏曲子

优美的曲子有很多,中外世界名曲更是数不清,怎样能让幼儿理解并深入他们幼小的心灵呢?(1)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散幼儿思维。例如:利用音乐课和欣赏课找来一些名曲或优美动听的儿歌,笔者不说什么?只让他们用耳朵静静地听,静静地想,然后提问,促使让幼儿自己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鸟鸣,是树叶沙沙声,是波浪起伏的大海,还是平静的海湾;是春天绿色的草地,还是冬日里白雪皑皑的山林。幼儿发言的情绪非常热烈,充分发挥思维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兴趣十分浓厚。(2)再放曲子,让幼儿边根据刚才自己说的边想象,把它落到笔上,画成一幅画。只要是幼儿想到的,就画出来,同一首曲子,有的小朋友画面上出现的是一群小动物,有的小朋友画面上出现的是山、水、鸟、鱼,真是有趣极了。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学专业性特征不明显

当前高职院校针对艺术教育的研究缺少了必要的教学研讨或是讲座商议等环节,公开教学活动的缺失使得教育质量停滞不前,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学校学术氛围显得并不浓厚。此外,高职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其专业化特征也并没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过程的学科融合以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在专业化音乐艺术教学中体现的内容。

2、教学模式不够合理

从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学的实施模式分析,针对专业艺术领域的细化教学使得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甚至不少高职院校在构建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时生搬硬套,忽略了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这就使得职业教育在音乐教学特色方面显得远远不够到位。此外,针对教学模式中的音乐知识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也没有得到确实体现。

3、教材设计缺乏特色

当前高职音乐艺术教学在教材设计方面显得过于单一,实则音乐艺术教材的选择应当尽可能涉及不同的社会领域,像是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或是风俗习惯等,这些对于有效扩展音乐艺术教育的文化取向都有积极影响。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其中音乐就有着陶冶情操的功能。目前来说,一些高校对于音乐仍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社会的进步来进行文化层面、人文层面以及民族层面的艺术挖掘,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社会的内在美以及个人情感。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应该基于传统音乐,并且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为背景,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的发掘应该基于社会文化,以便提高素质教育的内在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艺术性特征

内在艺术是一种很难发掘的艺术特征,可以通过其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文化的内涵角度来判断。现代音乐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民族性、传统性以及文化性,都是源自于社会层面,从社会层面上来挖掘艺术,可以很鲜明的体现出一个地域的特点以及文化底蕴,最终形成一种音乐流派。这也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立足于社会美,进而散发音乐文化,可以全面的发展学生内心的情感素质和人文素质。

一、在文化层面上构建艺术性特征

音乐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音乐也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于音乐的建设也要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针对此,高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合理化的构建,充分体现出音乐文化风格的艺术性特征和品质,这也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推动音乐教育在文化层次的作用,以便满足高校音乐教育所提出的对社会文化、历史以及环境全面关注的要点。

二、要以民族传统性艺术特征作为音乐教育的挖掘点

(一)传统民俗特征的艺术性表现形式

阅读全文

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传承和发展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不断输入,学生开始对国外文化产生兴趣。学校和社会必须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政府的主导作用、民间艺术家的宣传和音乐教师的教授。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发展。传统音乐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依靠音乐教育家的坚持不懈才能实现。

一、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现状

(一)传播力度不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更是瑰宝。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了解过少,而被国外流行文化影响较深,所以不了解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由于了解的人少,传播的范围就小,传统音乐的传承很多是靠民间的心口相传,没有正规的体系和方式。在现代教育中,除非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才对传统音乐有一些了解,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依靠平时音乐课上教师的教授,这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有兴趣的学生来说,缺少了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二)审美性不足

虽然现在社会和学校都提高了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落实到位。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其的审美能力。在进行传统音乐的教授时,很多教师还是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和学习。

二、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建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