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学习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教育社会调查探索
1研究过程与方法
首先,笔者对中国知网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登载的近3年(截止于2013年12月)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网络检索,逐篇阅读论文的“摘要”和“绪论”等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部分,下载了所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学位论文;然后通过内容分析法选择了其中与音乐教育选题相关的23所高校的108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分析样本.论文“研究方法”维度的数据统计主要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研究方法名称、数量、种类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然后对所获数据进行建档、整理和统计,最后以这些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和逻辑分析.研究不仅对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反映研究者方法论立场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的方法学视角检视和讨论各篇样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力图清晰地描述出目前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类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现状和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态势.
2样本论文的方法学特征
2.1实现定量与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
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是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标志性方法.然而,调查发现,只单独运用这两种方法收集调查资料的样本论文仅有10篇,而把定性资料收集技术同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组合起来进行运用的样本论文却有98篇(90.7%),其中,无结构式访问法(97篇,89.8%)和现场观察法(34篇,31.5%)是被组合运用频次最高的两种定性资料收集方法.说明样本论文在研究中试图通过对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达到以定性资料来补充定量调查的结果,或把定性资料作为问卷调查的背景资料,实现两种资料的互相印证.暂且不论这两种研究预期能否实现,仅就研究方法运用而言,包容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并且混合方法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因此,在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研究的背景下,样本论文对定量与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不仅符合其母学科音乐学新的研究取向,也符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必然有利于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2.2尝试运用多学科理论解决音乐教育实践问题
面对研究面越来越宽,研究问题越来越深的现状,保持音乐教育科学学术效力长久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工作.调查发现,明确表明了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样本论文有34篇(31.5%).这些论文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从多学科角度对同一音乐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使得研究的论证更加全面、科学、深刻,提升了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然而,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使用了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样本论文在分析深度、理论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研究者属于音乐学的初学者群体,他们对跨学科、多学科的理论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出现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为以后的研究者融合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在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音乐教育评价体系革新的必要性
一、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的问题 1.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有些教师认为它和“音乐审美”对立,不愿过多涉及;二是有一些教师为高考音乐生、音乐特长生选苗子,对这些学生进行大量的强化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基本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把学生在市、县音乐赛事中的名次、考级证书等当成教学目标。 2.音乐学科评估体系不科学,学分认定的标准不清。一是目前的音乐教育评价系统中,具体标准不清,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将竞赛获奖作为衡量标准;学校衡量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更是如此,以有多少音乐生升学、辅导学生竞赛获奖有多少、论文是否获奖、教师的基本功等为主要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对教学反应关注较少,导致很多音乐教师只顾选苗子,拔尖子,强化训练少数音乐人才,无暇顾及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二是音乐学分如何认定,认定的标准是什么?音乐教师也说不清,教学中没有目标,无针对性。加之,不少学校对音乐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音乐课教学不闻不问,存在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 二、当前教育评估体系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切教育行为都是由教育评估体系所决定的,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单位,无论其领导与教师的主观意识如何,都无法摆脱教育评价对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制约作用。当教师的音乐技术教学获得肯定,得到实惠(信任、荣誉、奖金、职称等),在课堂音乐教学无人过问的情况下,他一般不愿意为了备一节欣赏课去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学科综合,很自然地就选择了原来早已熟悉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更有甚者,一上课就给学生看VCD或整节课不停地唱歌给学生听,鼓励学生报考音乐学院等;这些教师中,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习惯了多讲,导致“满堂灌”;有的因不具备音乐教育的全面能力,上课就读教学参考书放音乐,还是“满堂灌”;有的则利用课堂来为自己的“家教”作招生宣传,展示自己的业绩,鼓励学生走艺术类高考的捷径……于是,学生就自然地“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了。 三、建议改革目前的评价体系 目前通行的评价体系,往往是向专业的方向引导,用专业音乐比赛的标准衡量,严重影响了群众性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其实,音乐技能只是感受音乐的手段,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个学生唱不好、奏不准,但他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一定就不丰富。音乐学科是以审美为主要特征,要培养的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希望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导向上、比赛项目及内容上,向推动群众性课外艺术活动的方向倾斜。 一是将现今通行的各种音乐赛事、艺术节等转化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将更多的人推向“赛事”和“艺术节”。 二是举办音乐赛事,以教材内容为主,在中学音乐赛事中,加入“乐曲欣赏”这一比赛形式,以听为主,比谁准确、快速、数量多。 三是对教师的评价应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特点,辅导音乐生、论文获奖等是教师业绩的体现,但不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上。 四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音乐教学管理的评价,应多关注音乐课的硬件投入:是否有专门教室;教学设施、用具是否齐备;学校的文娱活动是否丰富多彩;是否定期安排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是否把音乐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音乐课是否得到保证;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等。 五是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能够促使他们自觉地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去参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一是要确定和落实音乐学科学分认定办法,使师生了解学分认定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用学分认定的原则来指导教学;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把学分认定和学习阶段的分项评价结合起来,分项评价应包括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态度兴趣,情感体验,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努力程度等;三是认定的主体应多元化,应综合老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真实反映学习的情况;四是应该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把学分认定的过程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过程。
我国小提琴艺术理论探索
作者:武慧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回首1980年,当胡坤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在世界重大小提琴比赛中“零”的记录———获得第四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五名时,人们在惊喜之余,还以为这是个别、偶然的现象。然而自那以后,中国优秀小提琴选手陆续几十次赢得了各种国际比赛大奖,让世界乐坛刮目相看:王晓东在1983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英国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吕思清和黄滨分别于1987年、1994年摘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桂冠等等[1](第202-206页)。如今,当我们再听到中国选手“国际比赛获奖”时,高兴之余,已不会再感到特别意外和惊奇了。诚然,我们不能自吹自擂,夸赞中国的小提琴艺术有多么辉煌;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蓬勃兴旺的整体社会环境,使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活跃、开放的国际交流和学琴热潮造就了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腾飞,涌现出薛伟、钱舟、陈曦等多位中国小提琴演奏家。
经过几代中国音乐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优秀的中国小提琴教育家对西方小提琴艺术已经有了相当深度的理解,并掌握了科学的技术训练方法,被国际著名小提琴教授迪蕾盛赞“超过欧洲所有的学校,包括历史最悠久的巴黎音乐学院”[2]。在学习、借鉴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中国自己的小提琴艺术已经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东方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显示出可贵的特色。中国小提琴艺术由中、西两大音乐支柱所支撑,涵盖了小提琴的教学、表演、创作、制作及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涉及古今中外多种音乐关系,属于内含多种学科的复合性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音乐水准的提高,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也达到了最活跃的时期。研究形式既有集中论述某一问题的专著、文集,如钱仁平撰写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洛秦主编的《小提琴艺术全览》等著作,也有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还有一些研究生以小提琴艺术方面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1](第191页)。与专著和学位论文相比,音乐期刊上的文章不仅具备一定的学术性,还具有时效性、广泛性特点。其中,《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这七种核心音乐期刊上刊载的论文更有专业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对于考察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欲以1978—2008年在以上七种核心音乐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小提琴的论文为蓝本,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数量、内容、研究趋势以及作者构成等方面的统计,尝试分析与总结三十年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78—2008年核心音乐期刊小提琴论文概况及进展
据统计,1978—2008年在七种核心音乐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小提琴的文章共计358篇(包括部分短讯和信息)。其中,《音乐研究》刊载18篇,《中国音乐学》9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75篇,《中国音乐》18篇,《人民音乐》148篇,《音乐艺术》59篇,《黄钟》31篇。关于音乐家演奏会、艺术成就、纪念及研讨会等内容的论文共140篇。其中约有近三分之一(共44篇论文)是关于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文章多角度探讨了马思聪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对小提琴演奏、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巨大贡献,由此可见马思聪在我国小提琴艺术史上所占有的独特地位。有关其他中国小提琴家,如刘育熙、胡坤、吕思清等人的文章为46篇。在介绍外国音乐家的50篇文章中,对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关注最多,有9篇文章以他为题。另外还有关于奥伊斯特拉赫、斯特恩、穆特、西琦崇子等杰出小提琴家的文章,主要涉及来访演出、讲学、回忆和怀念等内容。
研究小提琴教学和演奏理论的论文共78篇。在探讨教学方法的42篇文章中,有6篇介绍了被誉为“冠军教授”的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的教学方法,将富有特色的林氏教学法从理论上进行了较系统、简明的总结。其他教学文章还谈到基本功训练、中外专家的讲学、选择教材和教学法等内容。研究小提琴演奏的36篇论文,讨论的方向集中在演奏姿势、动作、音准、发音和技术训练等具体问题上。分析小提琴音乐作品的论文共有62篇。研究中国乐曲的为40篇,其中又以对马思聪的音乐创作研究为主,占17篇。另外,还有6篇论文对备受赞誉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技法和中西结合风格进行了探讨,对杜鸣心、王强、夏良等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有专文介绍。在仅有的研究外国作品的22篇文章中,既包括演奏解析的译文,又有从主题因素、和声调性、曲式结构等创作角度对作品进行音乐学分析的论文。
在有关小提琴比赛的34篇文章(包括简讯)中,记录历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和中国作品演奏比赛的文章为15篇,另外19篇是对国际比赛及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中国音乐家的介绍与采访。关于小提琴艺术史、小提琴学派的文章共18篇,涉及世界小提琴文化及其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影响、中国乐派如何形成等内容。此外,还有10篇文章主要介绍小提琴基本常识;6篇文章专门研究提琴制作;书评、声学问题等其他内容为10篇。与改革开放前仅有《音乐研究》和《人民音乐》上刊载的四十余篇小提琴文章相比,以上统计的358篇文章,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有质量上的突破,体现在对小提琴艺术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极大拓展:学术视野的不断拓宽,使小提琴艺术理论的研究目光从基本演奏知识和有限几首小提琴乐曲的普及性介绍,扩大到表演教学、作品分析、国际交流以及提琴制作等各个方面。关于演奏方法的文章,除了研究左手揉弦、右手运弓等一般问题和介绍大量中外小提琴家的音乐会及演奏经验外,出现了《演奏好中国小提琴曲所需的补充技术训练》[3]《小提琴中国作品的演奏与初步研究》[4]等文,对演奏西洋乐器与中国风格的实践结合进行了初步而有益的探索。教学方面,从左右手训练、发音音色等常见普遍性问题的探讨,到多位具体小提琴教育家,如马思聪、张世祥、林耀基等以及外国大师教学方法的记述和总结(参见[5][6][7]),为小提琴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较为详实、可行的经验。
意大利音乐学院革新的启发
我国的音乐教育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相对落后。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介绍意大利的音乐教育学院改革,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学科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 一、意大利音乐学院的改革进程 众所周知,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音乐、美术、建筑等领域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些著名的国立音乐学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意大利,最著名的音乐学院有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罗马桑塔•西希利亚音乐学院、波洛尼亚马尔蒂尼音乐学院、佛罗伦萨路易基音乐学院、热那亚音乐学院、那不勒斯音乐学院、都灵音乐学院、威尼斯音乐学院。事实上,一方面,受17世纪初期意大利对古代真实主义或想像艺术无限景仰的思潮影响,成立了各类学院或学术团体;另一方面,18世纪公开音乐会的兴起和歌剧院的成立,使得社会增加了对音乐家的需求,家庭式和学徒式的培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意大利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音乐学院,如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和威尼斯音乐学院[1]。在18世纪前半叶它们在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带动了之后包括德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音乐学院的建立。它们在世界上占有垄断的地位,培养了众多作曲家、歌唱家,从而使意大利歌剧成为了国际上最优秀的演出形式。 时至今日,虽然世界音乐歌剧早已广泛传播,但意大利音乐学院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些音乐学院由于其历史悠久、培养过众多国际大师,师资力量雄厚而蜚声国际。除了上述8所著名音乐学院,意大利还有49所公立音乐学院和22所私立音乐学院。政府鼓励私人办学以繁荣教育事业。和公立院校相比,一般私立学校设备好、师资强、教学质量高,虽收费较高,入学者仍很多。并且同国立音乐学院一样,它们也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承认。公立和私立这两者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完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既体现在教学方面,也体现在学校的经营管理方面)。他们的目标都在于促进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专业研究,并开展与此相关的活动。与我国不同的是,意大利没有专门的师范大学用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人才。所有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想从事教师行业都必须参加相关课程的考试。此外,除了继续进行传统课程的教学以外,他们也在不断地开发一些创新课程,以满足那些与传统的表演艺术与作曲培养方向有所不同的新兴行业的需求,力求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贴近新音乐与多媒体音乐语言的发展。在意大利的大学教育体系中,最高一级的管理机构是MIUR,它的全称是Ministero dell?istruzione,dell?universita edella Ricerca,即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研究内阁部。其中下设AFAM,全称是Istituti Arte Formazione ArtisticoMusicale,即高等艺术与音乐教育研究机构。在这个机构里包含了四个方向的研究教育部门: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音乐理论研究所(Istituti musicalipaseggiati);美术学会(Accademie di bella Arti);舞蹈学会(Accademie di danze)。自从1998年意大利参与签署《索尔邦宣言》和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以后,意大利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包括音乐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大学教育体系改革,与欧洲两个层次的大学模式接轨。这种模式被看成达到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的工具,也就是协调欧洲学位,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便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方便学位的国际承认。目前,意大利的音乐学院并轨实施新旧两种教学规定,新规定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以钢琴专业的教育安排来说,旧体制下,学生从10—11岁开始,只要喜欢钢琴演奏,就可以经过简单的专业课加试进入音乐学院学习。 在入学时,钢琴演奏水平仅仅达到车尔尼849水平就够了,因为入学考试更多地是考查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和乐理知识。但入学一年后,会经过一次严格的考试,通过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的成绩来决定是否继续学习钢琴演奏专业。在这里,专业课教师没有本科与附中的区别,大学教授同样要给刚入学的十一、岁小学生上课。在旧的教育体系中,学生通过考试完成5年低等级课程(corsoinferiore)学习之后,进入3年的中等课程(corso medio)学习,再经过相应考试,进入2年的高等课程(corsosuperiore)。这样,在总计十年的学习结束之后,获得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旧的规定到什么时候终止,还没有确切的时间。 而在新的教育规定体制下,学生从10—11岁时进入普通初中就读3年后,经过考试升入5年制普通高中,都是学习音乐方向课程(scuole liceo a indirizzo musicale)。而大学教育部分分为两级[2],第一级为laurea-L,即三年制的课程(Triennio),毕业后相当于旧体制下10年的课程,等同于学士;第级为Laurea-Magistrale,即两年制课程(Biennio),等同于硕士;并且新体制首次引入了一级硕士(MasterⅠLivello)和级硕士(MasterⅡLivello),者分别是在获得一级学位和级学位之后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培养,需要修满60学分。既招收应届毕业生,也招收已工作的成人。并且获得一级硕士证书后,可继续攻读级学位。目前,意大利的音乐学院还没有开设博士课程。它采用学分制的基础是欧洲学分转换制(EuropeanCrediti Transfer System,ECTS)。学分(Crediti FormativiUniversitari-CFU)代表学生的学数(课时,个人学习,准备考试,实践)。一个学分对应25个小时的学习。60个学分对应一个学生一学年的平均课时数(大约1 500小时)。要获得大学毕业证需要取得180个学分,要获得硕士文凭需要再取得120个学分,这样一共得达到300个学分。学分不能替代考试成绩或最后的论文。成绩或论文表明学习的效果而学分代表了学生为完成特定学习的学量[3]。#p#分页标题#e# 意大利的大学每年只有一个学期,即一学年,就是从每年的11月初,到下一年的7月底。一般,在6月中旬,课程就基本结束了。7月份进行考试。3、4、5、6月,往往是演出季节。在学期开始,院长和教授委员会制定详细的演出计划,在各个剧院或教堂演出。并取得社会商业团体的赞助。教师为每个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其中包括音乐会作品、考试作品及展示会作品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学生经过4—5个月的学习及准备之后,进入频繁的演出阶段。演出形式多样,并且名目众多,每年都会与其他国家有大量的学术交流,意大利的教授走出去,并请进来各国专家演出、讲座及大师班活动也频繁举行。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演出实践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 通过具体介绍意大利音乐教育,一方面是对我国刚刚把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这一新的契机做出了有力地支持与肯定。我们迎来了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新时代,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更大地挑战。正如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文化是国力竞争的软实力,而艺术则是这个软实力的主力之一[4]。音乐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前面我们介绍过意大利早在18世纪便形成了音乐艺术独立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那么面对当前我国对艺术学的这一次升级,找好音乐师范教育的定位,有效地分配好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和借鉴意大利的学制、学分及课程安排,有利于更合理地调整师范教育的侧重点。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意大利的音乐学院为适应社会文化的需求,不断增设新的课程;那么在我国高师院校,更加迫切地面临这样的需求。培养师范类音乐人才,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另一方面,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设系外选修课程,发挥我们所在的综合型大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让学生充分利用到大学资源,满足学生各种知识需求。师范大学音乐学科想要做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相互沟通、对话,相互促进、交流是分不开的。艺术学科的发展,还必须面对即将遇到的新问题、新观念、新门类和新方法。可能有一些新的艺术门类,今天我们或许还不知道它的模样,但借助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它就可能得到快速发展[5]。 学科交叉研究学习,既在专业技能上传承经典又在学术研究方面开拓创新,从而,我们可以不断地找到新的多学科结合的知识点,应用于我们的教学。综上所述,虽然意大利的音乐学院历史悠久,国际地位显著,但是,在欧洲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他们依然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其中也有值得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科建设和改革借鉴的部分。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为国家培养综合型、研究性人才而努力。
国外大学教育模式探析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IndianaStateuniversity,简称ISU)是一所公立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备。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校内外各种研究计划,非常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和很多大学一样是双学期制,每学期十六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暑假一般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般从五月中旬就开始放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学生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学校也有暑期课程可供各年级学生假期选修,也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并且常态的举办各类夏令营,其内容丰富包括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等。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现设有:文理学院、史考特商学院、贝赫教育学院、医药学院、护理学院、科技学院、音乐学院等等。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现有学生1.2万人。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的访问学者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进行访问学习,本文将从ISU音乐学院的教学体制、网络建设、图书资源、教师资格、授课方式及考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音乐实践、学术交流等八个方面介绍其教育模式。
一、教学体制
音乐学院坐落在学校的东南角,以多才多艺的作曲家、钢琴家兰蒂尼名字命名(LAIDINICENT-ERFORPERFORMINGANDFINEARTS),美国大学的每个院系的建筑都会以创始者或投资者命名。全校有三个专业音乐厅,一个独唱独奏音乐厅(RECITALHALL),管弦乐队音乐厅(TILSONHALL),合唱音乐厅(EDUCATIONHaLL),一个歌剧排练厅、一个打击乐队排练厅、一个音乐剧剧场、四个多功能会议活动中心和三个教堂。音乐系楼里特设几处演出信息版,系里会提前两周把所有演出时间地点信息公布出来,Recitalhall(独奏独唱音乐厅)都是全天开放的,演出和音乐会都可以提前预约进行走台排练,也可以上网查询音乐厅的档期。美国高校都采用学分制,一般而言,美国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四年,90-150个学分,只要完成规定学分,考试合格就可以毕业。每门课约3至4个学分;硕士学位2年,36-40个学分,每门课约3个学分;美国大学都是按学分收取学费,所以学分制对学生来说每一分都很重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每学期应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2学分。如规定时间没完成学分则需多交费用。学生在校年限为3~5年。
二、成熟的网络建设
美国成熟的学习网络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果学生所需资料在本校借不到,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帮助你在图书馆网页上提交申请,从美国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找来相关文档,全美图书管网络都是互联的,学习查阅服务面向学生开放都是免费的,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研究和学习效率。成熟的网络建设不仅体现在便捷地在图书馆的网站及电子书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参考资料,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自行递交作业,导师在网上就可以进行批阅和修改,还可以通过网络账号和密码参考其他同学的作业情况,取长补短。音乐系教授们也都有网络远程课程,教授其他专业或其他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学院设有计算机中心,专门为所有老师和学生有电脑问题的免费修理。很多在这里工作的计算机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学分。每位入学的新生或者访学者都需要有校园卡。校园卡相当于校园身份证坐学校班车、公交车、办银行卡、孩子上学、停车缴费、住宿费、交学费、借书、考驾照、吃饭等等,随身携带时刻需要。对于访问学者,学校配备电脑、钢琴和办公室,每位访学教师需要申请学校邮箱,电脑同时可以和系里所有打印机连接,也可以通过打印机扫描直接存入邮箱。系里有专门负责的老师排课、音乐厅对外演出等系里各项事务,每学期都有优秀学生负责协助处理系里各种事务,学期轮流制,这些优秀的学生也会派到公共图书馆、学校公寓,免费给博士生、研究生这些家庭有孩子的辅导音乐、美术、科学课等。
三、丰富的图书资源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图书资源相当丰富。管理者一般都是该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考核上岗聘任,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也会有一定的报酬补充学生的生活所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借阅书籍的数量非常惊人!老师半年期限,学生三个月,负一层有儿童图书馆。音乐系里另外有一个音乐合唱的图书馆和视听室收集了大量的音乐CD及DVD,如果你感兴趣的音像资料暂时借走了或没找到,可以写在登记册里随后会帮你找到,然后通知你。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各个学科大量的图书,也有很多自习教室,大的、小的、还包括讨论室、收听室等等。图书馆全年几乎天天开放,寒暑假也不例外,每日开放时间很长,临近考期更是24小时开放,图书馆还提供打印、复印和扫描等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条件和资源非常优越、藏书丰富,并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休息的空间。
学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实用
【摘要】学前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技能非常实用,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几乎每天都会用到钢琴即兴伴奏,因此,本文从学前歌曲即兴伴奏现存问题及原因、科学训练学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技巧的方法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歌曲;即兴伴奏
让小朋友参与内容积极向上的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同时,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为幼儿情感发展打下基础,使他们人格更加完善。幼儿园几乎每天都会有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学前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技巧,可以为其音乐教学活动带来极大便利。
一、研究现状述评
学前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一直是幼儿园教学研讨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知网、万方等学术数据库,我们可以搜索到与此相关的论文数十篇,比如谢健飞发表于2019(07)《戏剧之家》的论文《幼儿师范学校钢琴即兴伴奏的问题》,张维娜发表于2014(09)《音乐时空》的论文《浅谈高职幼教学生的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张世莲发表于2014(06)《科学咨询(科技•管理)》的论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之我见》,贺满彬发表于2017(Z6)《艺术教育》的论文《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和训练研究》等。谢健飞在论文《幼儿师范学校钢琴即兴伴奏的问题》中,主要从幼儿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国内幼儿师范钢琴伴奏教学薄弱环节的实践办法两大方面进行论述。作者从教师钢琴演奏水平较低、基本功欠缺,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和声配器法等理论掌握不够,学生对伴奏织体、伴奏音型无法灵活掌握等角度,对钢琴即兴伴奏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强调,钢琴即兴伴奏从业者需要掌握扎实的钢琴伴奏基础,并应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提高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者的理论水平。这篇文章还从柱立式、半分解、全分解、和声密集音型、和声节奏音型、和声分解音型等角度对即兴伴奏经常采用的伴奏织体进行了简要阐述。在论文《浅谈高职幼教学生的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张维娜从钢琴即兴伴奏当前存在的问题,幼儿歌曲具有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钢琴即兴伴奏从业者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钢琴读谱困难、视奏能力不强,钢琴即兴伴奏人员对实际演奏中涉及的和声、曲式不熟悉,对伴奏音型的掌握不够。这篇文章同时分析了幼儿歌曲具有的一些特点,总结出幼儿歌曲内容简单、思想单纯、篇幅短小、节奏感强,并进一步阐述,要想提高从业者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就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形成校本教材。张世莲的论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之我见》,分别从明确钢琴即兴伴奏培养目标、优化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内容、创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技能训练方法、加强钢琴即兴弹唱课程的教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作者认为,在制订明确的钢琴即兴伴奏培养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实际情况,应该考虑幼儿的特点,突出幼儿教育的规律,突出基础性与师范性。这些论文大多从学前歌曲的特点,常用的伴奏音型,即兴伴奏的具体步骤,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方式等角度进行阐述。部分论文的写作点是明确的,比如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目标的制定。学前歌曲不同于成人歌曲和大学生演唱的艺术歌曲,学前歌曲一般音域狭窄、音区不高、节奏简单,重复节奏较多,在制定钢琴即兴伴奏的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学前歌曲的和声进行以及伴奏织体的训练都不能过于复杂,而要在最简单的和声功能进行框架之内,包括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这样的和声进行培养目标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简单,有利于激发学前专业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积极性。但是,从上述期刊级别和论文写作深度来看,学界对于学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实践层面。
二、学前歌曲即兴伴奏现有困难原因分析
一方面,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上,教师几乎每天都会用到学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另一方面,学界对于学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研究深度和高度都还不够。钢琴即兴伴奏涉及演奏者的技术功底,和声选择、伴奏织体设计、简谱和五线谱的快速读谱与视奏能力,以及自弹自唱能力等多种要素的协调配合,这对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实际上,依据本课题研究者多年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经验,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时会遇到困难,就算是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的学生,在对一首乐谱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大困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不仅是钢琴即兴伴奏需要演奏者手脑协调、反应迅速,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在面对旋律时不知如何选择恰当的和声。我国现行高校的和声体系深受苏联的影响,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著名高校在内的高校,在长达几十年的和声教学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作为教材,虽然后来陆续出现了由我国学者自行编撰的和声学教材,但这些教材也都是脱胎于斯波索宾的这本《和声学教程》。但斯波索宾的这本《和声学教程》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总共包括六十章内容。基于音乐下属各学科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几乎没有学生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把这六十章内容全部学完,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大多又是由这些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承担,因此,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本身就没有掌握学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更不用说这些专业的学生了。
综合性地方高校音乐学学科发展对策
[摘要]从古至今,音乐学都被看作是艺术类的基础学科,尤其是当前我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对于学生音乐的学习更是尤为重要。因此,在我国综合性的大学中开展音乐艺术学科的建设就成为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解析了音乐学在当今综合性地方高校中存在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当前音乐学在综合性地方高校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音乐学在综合性地方高校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综合性地方高校;音乐学发展
一、综合性高校音乐学存在的意义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学科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业余的一些生活爱好,并不能作为主要的职业来进行。在很多学生与家长的心目中,学习音乐的更多的是学习不好的,或者是不务正业的人,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然而,实际却不然,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音乐学对于综合性地方高校的发展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一方面,音乐学是一门艺术学科,综合性地方高校中音乐学科的存在,无疑为学校的氛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让校园生活充满了更多色彩。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生活之中处处都充满了音乐。在大学中也一样。音乐学的学生的思想都十分开放,并且也具有艺术性的思维,很多方面并不是非艺术学科的学生所可以想象得到的,因此,有了音乐学,可以为综合性地方高校增添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音乐心理学、音乐疗法等音乐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大学科目更加丰富,解决了很多实际性的生活难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心理有问题的病人进行治疗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在心理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背景音乐的播放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可以让患者放松心情,放下防备心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另外,在练习瑜伽时,最重要的就是背景音乐的选择。因此,这些学科解决了很多实际性的难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二、综合性地方高校音乐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综合性地方高校中,音乐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其原有的道路。从学科发展的规划来看,音乐学科在进行学科评价和科研的过程中,应发扬音乐学科应有的魅力,对音乐不断地发扬与深造,为人民生活创造出更加美妙的音乐或是在音乐学的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有更深的造诣。然而在实际的发展中,从音乐学科的发展前景和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我国综合性地方高校中,音乐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评价标准,都逐渐变得非音乐化,越来越缺少音乐学科应有的美丽与特色,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并不能对其有很好的展示,使得人们能听到的优美的音乐越来越少。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科研成果,评判标准过于死板
音乐教育音乐资源可行性探析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作为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发挥着教学、科研、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基本职能,其对于系统性地发掘、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资源是责无旁贷的。文章以海南岛为主要调研对象,以海南师范大学首开地方民族特色选修课为案例,探讨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特色化和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资源的双赢局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师音乐;地方音乐;海南岛;可行性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音乐人才、传承现代音乐体系和发掘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为手段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为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其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研究和积累的基本职能,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高师音乐教育有必要研究、发掘、引入地方音乐资源,在明确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上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我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积累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在风俗礼仪和民俗节日中逐步积累出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通过特定乐器或口头传唱的形式广为流传。这些地方音乐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性传统文化的的载体,丰富和发展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因此更加有必要利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资源,对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海南省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学改革,在融入地方民族音乐特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应的经验。海南岛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蕴藏着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海南民歌源于省内各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以黎、苗族最具代表性。其中以黎族民歌手王?大民歌、崖州民歌、舂米舞和儋州调声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已成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以上独特资源,开设民族特色音乐课程,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技能、开拓视野。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应积极保护地方民族音乐资源。不仅要促进师范院校的音乐学科建设,制定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同时,更要在教学观念上的突出民族特色性。
一、高师音乐教育有能力系统性地发掘地方音乐资源
高师音乐教育机构是我国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长期积累发展的音乐教学、科研系统,音乐人才集中、智力资源密集,从民族地方音乐资源采风、历史文化的研究等方面都可以做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结合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科研能力并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可以使散落在各地的民族特色音乐能够以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呈现在音乐教学作品中;并通过相应的高师教学改革,使其教学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集约化和教育手段规范化,从而达到完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和保护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双赢的目的。从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上看,音乐教育始终贯彻艺术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高师的音乐教育理念可以从地方民族音乐的研究、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将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引入高师音乐教育会向音乐专业学生传递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展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艺术源泉,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走上艺术道路奠定基础、指明方向。通过掌握多元音乐艺术文化专业的学生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使地方、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以推广。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融合。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来看,是以培养音乐教师为主的教育机构,加强高师院校的地方民族音乐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进行相应的专业改革、课程建设,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学,使作为未来大众音乐文化启蒙者的音乐教师们,能够更为广泛地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使地方音乐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