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生音乐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内容摘要】在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结合音乐文化活动开展音乐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培养模式符合音乐教育的根本需要?针对此类问题,作者介绍了近年来越来越具影响力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就如何开展具有高校文化特色的音乐教育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有关音乐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戏剧语言艺术;主持人群;语言应用
在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前提下,各高校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尊重个性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基本认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由中国音像协会、新华网、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北大青鸟音乐集团等组织和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校园音乐节项目。作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权威音乐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的出现符合中国音乐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发掘出了大量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大学生音乐节的概念和缘起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音乐文化项目,歌唱比赛和巡演是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包括校园歌手训练营、校园流行音乐排行、大学生音乐盛典等活动内容。从活动开展的宗旨来看,莘莘学子的青春活力以及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是大学生音乐节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通过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喜爱音乐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他们今后的艺术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从活动数量和举办时间来看,全年超过300场的音乐比赛和演出意味着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项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音乐盛事。从活动开展地来看,大学生音乐节联合了我国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香港等数十座城市的百余所高校。大学生音乐节代表着中国校园流行音乐的最高水平,在大量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人士的推动下,高校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进行多方位的碰撞与交流,进而促进中国校园音乐的健康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民谣风格为代表的校园音乐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风格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要与时代接轨,发掘各具特色的校园音乐人才,提高校园音乐的文化影响力。当代的大学生需要一个同外界交流的窗口,高校音乐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为了缓解高校音乐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音乐节应运而生。伴随着实体唱片行业的逐渐式微,音乐综艺节目和各类歌手选拔赛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流行音乐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对应学生需要的音乐项目却非常少,校园音乐被人们严重忽视,这无疑会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用知识创造音乐、用知性演绎音乐”是大学生音乐节的基本诉求,众多音乐组织的加入使得大学生音乐节有了相对完整的音乐产业链的支持。
二、大学生音乐节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训机会
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音乐类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包括音乐基础,琴法,儿童歌曲弹唱等多门课程,每门课程从教学内容难度的设置上应更加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水平和今后教学实际,本文将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的界定以及其有别于音乐专业的技能需求,阐述构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讨如何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设置合理可行的音乐类技能评价标准,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出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指的是针对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课程实施过程各方面的信息,科学的检测和判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益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定的过程。“克隆巴赫区分了在评价时要做出的三类决定:(1)关于改进课程计划的决定;(2)关于有关人员尤其是教师和学生情况的决定;(3)关于课程计划管理情况的决定。不同的决定会导向不同的评价方案。”[1]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反馈,将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而有效地返回到教师,可以敏锐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验证每一门课程从备课到授课到课后反思是否有效,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操能力相适应,二是促进,每一次的评价是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并作为一种积累,使音乐教学活动产生最优化的效益,让音乐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得到发展,应用和推广。
一、构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教育者在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决定时,必然会反应出某种基本的取向,在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2],音乐类课程以学习弹奏、演唱等实践技能为主,每项技能都分为多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累积和训练难度的加大,才能逐渐掌握某一项技能,在课程的阶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具体而详细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以及自身水平,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某一特定的课程内容,指导课程实施者反思课程计划修订过程中的不足。总结性评价,这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通常是在课程计划完成后,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后进行的,它的焦点放在整个课程计划的有效性上”[3],音乐类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旨在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否能够掌握一项及以上的音乐技能,是否能够设计并实施学前儿童的音乐活动,从而反思课程的编制与实施是否合理。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各门课程的评价标准
(一)《音乐基础》课程
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反思(3篇)
第一篇: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同的人文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品位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音乐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旨在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下的音乐得以在各国传播,这引起人们对音乐的空前重视,为满足国家以及社会需要,我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学校也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魅力上。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以缓解压力,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此外,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一言以蔽之,音乐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性等的影响,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在音乐素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一些贫困生而言,他们已经失去通过音乐培养并提高审美情趣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以及教师要想开设音乐课程,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哪怕勉强的开设了音乐课程,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以及创造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验室管理探析
摘要: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验室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其能否高效有序地运转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训质量。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实践为例,从制度化管理、多元化管理、集中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音乐实验室管理策略的优化。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实验室 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新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开始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音乐素养的培育为例,钢琴是学生练习钢琴演奏、声乐演唱以及试唱练耳等专业技能的必要工具,音乐实验室则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场所,因此,音乐实验室管理能否高效有序地进行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训质量。本研究结合音乐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
一、突出重点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来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要想做好日常的音乐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应当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是钢琴实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各个学校制定了音乐实验室管理的若干规定,其内容大多为规矩的简单罗列,不易掌握。因此,应建立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关键环节。一是使用制度。学前教育人数众多,钢琴、声乐都是必修课,学好这些必须坚持课后反复练习,尤其在考试前,学生通常会扎堆练琴,因此制定明确的使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制度应包括借琴、琴点分配、琴房续借等内容。二是纪律制度。音乐实验室内的琴房一般是每人独立为一间,互不打扰。为保证练琴效率,使琴点内的每一分钟都能有效利用起来,需要制定一系列纪律制度,包括不得大声喧哗、互串琴房、聚众聊天,不得私自更换门锁或将钥匙转借给他人等内容。三是安全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单个琴房比较封闭,有的琴房还没有窗户,琴房内墙上全部安装隔音板(属易燃材料),因此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安全制度包括练完琴后必须关好琴房门、窗、灯,不得乱接、乱用电器,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琴房,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等;电钢琴教室使用完毕一定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四是卫生制度。内容包括不得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特别要注意不能将硬币、发卡等物品掉在琴键缝隙内,以免卡死琴键。也不得在钢琴上堆放杂物,以免杂物落入钢琴内导致故障。另外,水杯、饮料等液体不能放在钢琴表面,以防打翻后液体流入钢琴内部,造成琴键内部机键生锈膨胀,发生故障;电钢琴教室内的电子钢琴属于电子产品,须严禁学生将水杯、饮料放在钢琴上,以免液体流入琴内。
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情景教学法探析
摘要:
对于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而言,实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实施情景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该文阐述了中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
中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情景教学法;应用
从电子电工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这种形势下,探究运用情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电工实训中应用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兴趣。从中职学校特征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本不能感受实训课程的乐趣,无法体现出实训课程教学的无限魅力。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升注意力。
信息化技术学生创意设计思维培养
摘要:近两年,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在实训课中重点启发和培养学生“技能+创意”的思维模式,以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培养能够胜任UI交互设计、具有UI设计、平面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职业素质高、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技术技能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该文将以一堂真实的《标识设计与绘制》实训课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将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关键词: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标识设计与绘制;创意创新
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不应该缺失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注重体现创新创造思维,作为实训课教师,应当通过项目锤炼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将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根植入学生的脑海。我校长期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变为学习任务,将工作岗位转化为学习岗位。本文中所引用的案例就是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任务:为某市著名的文化活动仲夏音乐节开幕时间设计墙体提示标识。我将它转化为实训课内容,和我的学生一同开启了标识设计与绘制之旅。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入手进行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为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内容选自项5:标识设计与制作。主要介绍标识设计技巧及创意思维的培养。共4个课时。
1.2教学对象
学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摘要: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各类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注重教学质量,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有针对性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培养上。针对学前及初等教育专业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双方合作的方式途径,以此类专业在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时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前教育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职业院校,而不是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学前教育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早教机构、青少年培训等,较之其他就业方向,更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近年来招生持续火热。越是在最热的时候,我们从教者就越应该冷静下来总结和探索这一就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以适应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当今社会变化较快,生存竞争激烈,各职业院校为加快自身的发展,注重与专业设置就业方向一致的企业进行教学合作,为此类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尤其看重对口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培养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企业的实践工作机会,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能够应社会的需求与就业市场直接接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旧有模式中,强化的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实际教学效果中会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课程的开设等多方面原因使毕业生在实际就业中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很长的适应期。针对学前教育这类需大量实践经验的专业来说,加强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是新模式下改革探索的重点。建立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与市内各大中小幼儿园、早教中心、培训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对于各合作的单位,也可通过这种模式获得长期的优秀人力资源储备,与学校的合作也同时提升了各合作单位的教学氛围,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此类教学机构提供的实习资源,学生把前期学校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迅速找到差距,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探索学前及初等教育专业与各合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很多的院校已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如“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等模式。具体到将已接受一年以上专业培训的在校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一名教师的角色,从心理发生改变,通过跟班实习,可以在各幼儿园、早教中心、培训机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将已学知识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亲身感受学习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等,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增加其责任心与使命感。这个过程后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肯定会出现,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时,会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对专业课的学习势必更加认真。在学业考核过程中,实习表现也会在学分制中占很大的比重,合作单位有一定的给分权利,既能增加合作单位的合作认同感也给予了制约学生实习阶段行为表现的权利。在未来的就业中,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既可对就业单位进行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可通过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表现给予就业机会。这一过程也可总结为“学校教学+实习实训+学校教学+选择就业”的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高校音乐教学课程设计创新思考
一、课程设计简介
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理论并且能够将其运用的娴熟得当。对于课程设计内容的制作形式要丰富多样,要能够合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甚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通晓一些计算机操作技巧。最重要的是有实际的一线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强的交学技能和教学方面的课堂经验,能够很好的地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要遵循教学规律、懂得教学法、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整个课程设计的特色。课程设计的细节包括:整个课程的呈现顺序,如向学生清晰地介绍整个课程的教学流程安排,介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进行教学语言的组织,每个课程设计模块的教学要点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需要注意。一个优质的课程设计,要能够清楚地告知学生要学的内容,告诉他们要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求学它,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学会,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练习等,还要在课程结束的最后能够给每个学生留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回顾自己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地方是没懂的等。
二、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创新途径
由于受到一些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外在条件的制约,导致当前我国高校中很多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比较单调,课堂教学贯穿了很多音乐欣赏,而对音乐的欣赏更多是贯以对西方音乐的赏析,缺少对于民族音乐曲调的学习和鉴赏,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模式,照搬照抄之前的课程设计内容,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感受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需要采取科学的创新途径才行。
(一)优化课程资源配置,丰富音乐理论课教学内容
高校的音乐教学分为乐理学习、曲谱欣赏、音乐实践这三大分类,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对于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把单调的理论知识学习课程与优美的音乐欣赏课程结合起来进行,采取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优秀的歌曲创作中都用到了各种各样所学的乐理知识,运用到了丰富的音乐的表演技巧,因此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去细致地感受不同的乐理知识在作品中的应用,这样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极大的巩固和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巩固学生的音乐学习技能,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对于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音乐实践训练课程,充分利用媒体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