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审美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作用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学科与艺术,其教学必然离不开审美。一直以来,音乐审美教育都是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在良好的审美素养下,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和感受音乐教学的内容与知识,并能将音乐审美融入到自身的实践演奏中来。因此,提高音乐审美教育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良好音乐审美素养,已然成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基础任务。本文简单介绍音乐审美教育和音乐教学,分析前者在后者中的作用,并就相应的音乐审美教育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逐渐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音乐教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整个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而展开和推进的。而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更有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意义,其重要地位更是难以取替。
一、音乐审美教育和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概述
就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概念而言,其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概念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作品或形式对学习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强化其对音乐的理解及感悟能力。而从广义概念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及路径,扩散出更加全面的艺术审美,让学习者通过音乐作品及形式充分理解艺术审美内涵和价值,并促使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及思维观念得到转变。职业学校音乐教学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而音乐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所谓的“鸡肋”课程。不过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音乐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基础部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巩固基础
音乐教育审美改革研究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特征在于以音乐为内容及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隶属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范畴。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强烈热情的重要途径。本文所指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进对音乐美的感受。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教育活动,其包括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获得与提高的前提基础。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有提升到审美的层面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建造或改变教育者的审美意识,促进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和谐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意义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审美心理。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角度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或审美意象的一种能力。构建音乐审美心理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音乐感知、创造、想象的过程。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其作为听觉艺术最能引起人的感官反应。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声音让人的听觉灵敏地感受到起伏运动的音响,从而影响到人的各种情感(愉悦、悲伤、愤怒、忧愁等)。音乐实践活动始终贯穿联想与想象。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是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感知、领悟。音乐是创作者在自身感情表现及体验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启发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去体会音乐作品中音乐创作者所倾注的情感。第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开发人的大脑。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了人的触觉灵敏性与协调性,成为开发大脑及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其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够放松心灵。第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对于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净化美好的心灵的人格,促进人的审美心理发展和实现人的本质。依靠来自人们本能的对音乐的喜爱和审美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予人们自由愉悦的审美体验,增加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进而凝聚和沉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因此,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造就完善人格。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策略
首先,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审美教育范畴,,其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与完美理想人生。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观点和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突显其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贯彻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认识音乐审美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其自身的审美特征着手开展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其次,提升教师审美教育能力。音乐教师是影响着音乐课改的主导力量,在音乐教育中是一个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音乐审美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自身的素质养成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效果。首先,音乐教师应由重传承向重创新转变。音乐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有利于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因此,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优势。音乐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实况,借鉴国外成功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教学也是重“结果”,认为音乐教育在于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割裂了知识技能、智慧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没有体现出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情感教育价值。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注重个性发展,不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因此,教师不能认为只有在课堂讲授和表演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应让教育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潜效应上,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增强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对象化、形式化。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从情感体验方面入手来寻找教学难点及重点的突破口,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第三,要做好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要提高师德素养,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唱、奏、演”等基本教学基本功,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第三,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确立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培养需求。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应要体现艺术性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从音乐的特殊性入手研究其教学方法,把握音乐教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意境情景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即兴创造的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听觉的感受与心灵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一切“美”的热爱及追求。寻找音乐的艺术性及高科技的现代性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到幸福和欢愉,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提供一部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情境的体验和形象的感悟之下学生寻找它的不同版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促使使他们的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得到提高。还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活动,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为大学生提供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探析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的手段,让学生拥有美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音乐浇灌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美好心灵
审美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门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增加学生艺术涵养的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可以灌溉学生的美好心灵,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美的艺术殿堂。
一、小学音乐与审美教育的紧密联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中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以及美的旋律可以构建充满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再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演唱和欣赏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们的高级精神需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倾向、对美的追求和审视都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小学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具备美育功能的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通过小学音乐的教学,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绪、人文内涵和思想倾向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具备鉴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审美情绪,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艺术殿堂中陶冶情操,所以小学音乐和审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完善,其中职业学校对音乐的审美教育也是相当的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往后的音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全方面培养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往后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职业学校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一、职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论述
对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职业学校还是比较注重音乐审美教育的,并且正在逐步的演变成职业学校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将音乐审美教育深入课堂,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自己的艺术塑造能力。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升,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改善。在教育部门对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良下,音乐审美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学生们还能够不断的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力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顺利的进行,其前期工作就是在课堂中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教育,此外,音乐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工作,老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将会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另外,通过老师的一番开导学生们的感情体验将会进一步的加强,其音乐水平也会随之加强。倘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中缺乏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让音乐的教学课程正常进行,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协助下,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就能够得以进步,为音乐课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职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所需要遵从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为自己分辨事件的好坏以及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们用来净化心灵、提高判断能力以及个人修养。身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力是及具可塑性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逐步的完善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个人素养,明确的指引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强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老师就需要在课前仔细地准备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老师也需要适当的提醒学生们应当看哪些书籍,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查阅,就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良好的配合下学生们对于音乐审美的教学就会更加的投入到课堂里来,倘若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老师只是自己参与到课堂里来而忽略了最初的教学目的是不可取的。音乐审美也需要在实际中进行磨练,就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地穿插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解释,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对相关的审美在进行相应的补充。老师通过在提问学生中对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讲解,慢慢的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探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对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体现,促使众多教师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目前,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议题较多,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在此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感受音乐的“外在美”
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曲调等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外在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正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曲调美、节奏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以此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以《瀑布与溪流》这篇乐曲为例,作者利用短笛、长笛、单簧管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通过乐队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九寨沟美丽的景象。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外在美。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察觉到弦乐的震音和声以及竖琴的有力刮奏,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曲调变化、乐器组合、节奏婉转所体现出的“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音乐审美教育在目前国内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效能,随后针对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展开了讨论。音乐审美教育由于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当前国内职业学校中的重视度正逐步提高,成为职业学校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审美能力;教育
伴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认可,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还对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不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音乐审美教育效能概述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对音乐的展现,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甚至可以说,音乐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沟通交流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的存在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升华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审美教育即是指审美和教育的完美融合,其虽然以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却富有独特的情感性。由于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而逐渐成为了审美教育中的优质媒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把审美教育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音乐审美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即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欣赏,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提升审美水平,使学习者不但能够获取该领域的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音乐中有两个主要效能值得讨论。
(一)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作为一种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音乐之所以能带给人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乐中独特的旋律和韵味能够给人一种协调、和美之感,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加强了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因此,人类自身的审美感知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具体体现。
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浅论(3篇)
第一篇:新课标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实现
摘要:
作为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这主要表现为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将音乐教育与美育分割开来,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首先厘清了新课标背景下审美教育与音乐美育的内涵,剖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实现审美教育功能的路径。
关键词:
新课标;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教育功能
一、新课标背景下审美教育内涵与音乐美育功能剖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提出应当在音乐教育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1]那么何谓“审美教育”?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又该如何界定?音乐美育与传统音乐教育功能又有何差异?首先,审美教育不同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体能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教育形式。[2]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3]可见,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此外,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中国古代礼乐思想为例提出“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联系中国当时的音乐教育现实,更明确表述“唱歌,美育也”,明确地把音乐和美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其次,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就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欣赏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5]但我们也要看到,音乐美育与音乐教育以及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都有着较大的区别。第一,音乐美育不同于音乐教育,它的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音乐活动,以此淡化音乐教育中的实用功利性。但是音乐美育又不可能脱离开音乐教育,只有通过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化,在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审美精神,人们的音乐经验和理性认识能力才会不断增强和提高,从而使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6]第二,音乐美育与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也有根本区别。传统音乐教学仅仅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组织教学,使教学成为简单的从符号到符号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随着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理论美学和实验教育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美育讲求无声无息地改变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深化学生的音乐美感,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理论美学课,它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音乐教学的功利性和审美实施的非功利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尤其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非功利性一面。
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一、寻找审美教育的突破点
审美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因为宏大,所以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引领性,这是优点所在。但对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言,过于宏大的概念又容易让人寻找不到有效的抓手,从而使得理念的落实成为困难。笔者在审美教育的观点引领下,努力寻找一个突破点。经笔者实践与思考,感觉从学生的意趣角度建立审美观点,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途径。意趣指向学生的学习心理中最基本的意味与情趣,学习心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最好的刺激手段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往往是浮于表面的,因为学生往往不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而是对音乐课上的轻松自由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转到音乐知识上来。更重要的是,意趣引领下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本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效体验去感知音乐的美。笔者研究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系列小学音乐教材,发现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材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从意趣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音乐教材的使用,感知音乐的美。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很多情况下,学生一学期下来,音乐教材还是新的。这说明教材的使用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有的甚至没有使用)。笔者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从第一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教学开始,就试图让学生去体验教材中的美:看似杂乱的数字其实是音符;第一单元的“快乐嚓嚓嚓”必须让学生领略到“跳起欢乐舞,快乐嚓嚓嚓。校园春来早,春歌美如画”的意境。总之,要想实施审美教育,基于教材并寻找意趣是首要之举。
二、探究审美教育的好方法
审美教育的效果来自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寻找到意趣这一有效的激发点是首要之举,那么好的审美教育方法就是决定审美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学探究中发现:只有基于小学生的认知需要才能获得好的方法。这一认识与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传统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本身的优美,但这种优美如果不能为学生感觉,就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笔者以为好的审美教育更应当基于学生的需要,看看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的哪些方面。所以说,好的方法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说明采用的审美教育的方法越好。
三、激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收到了审美教育会有哪些表现?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包括音乐在内的事物的美并不容易直接感知,而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生有了审美意识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之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重中之重。审美情趣表现为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当美的音乐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要能立即有所反应。到了小学高年级,尤其要追求这种教学效果。笔者的教学经验表明,这是有可能实现的。特别是一些百年老歌,如《祝你生日快乐》《毕业歌》等,常常能够让学生在平静的背后展现出内心对曲调的认同与欣赏。笔者努力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能够在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关于这一点的实现,仍然是基于上述审美教育方法的使用,激活学生感知曲调的审美情趣。当同事表扬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总能在大型活动中高唱国歌时,笔者意识到努力是有效的。
作者:张玲玲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