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思想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美学思想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学角度下的音乐艺术

摘要:在艺术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音乐美学备受关注,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视角深入分析音乐艺术,并将其与心理学、哲学相结合,剖析音乐艺术的本质,深入了解不同音乐艺术元素的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在进行结构创新以及元素有效重组的过程中,全面彰显音乐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音乐美学概述

音乐美学以研究音乐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内涵为基础,其理论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同时,音乐美学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研究者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进一步提升音乐美学的社会地位。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音乐美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以进一步彰显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在对各种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及研究的过程中,与音乐美学相关的理论发展得更加完善。部分学者认为,音乐美学能够为音乐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拉近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距离,理顺艺术表演、音乐创作与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全面彰显音乐艺术形式的艺术价值及本质特征。从微观视角来看,音乐美学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音乐美学的情感内涵非常丰富。在社会生活中,公众需要通过艺术表现自身的情绪感受和心理变化,实现情感与理性的协调,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自身的心理诉求。部分思想感情相对比较模糊,音乐艺术能帮助人们生动直观地展现个人情感,并以个人的主观认知为基础,实现主观情感与客观理性的有效结合,在对个人的情感进行概括、总结以及抽象、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音乐美学的艺术动态性较为显著。节奏、音调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元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这些不同的艺术元素得到了系统协调,全方位展现着个人的情感及思想,这些元素的敏锐性较高,根据音乐美学理论,对这些音乐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及研究可以了解创作者的心理状态。

二、音乐美学与音乐艺术形式的关系

音乐美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社会科学,其以艺术作品的研究和艺术规律的探索为基础,进一步凸显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用,深入剖析创作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进而全方位展现音乐艺术的思想内涵,凸显音乐艺术的本质。在音乐艺术的实践应用中,音乐美学能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参照。从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音乐的继承性和阶段性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功能。创作者要关注对不同音乐艺术作品结构的有效分析,了解其构成要素,全方位展现音乐艺术的时间价值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凸显音乐艺术的魅力。

三、音乐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

音乐艺术形式中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其中,音准、音色、力度、速度以及节奏最为关键,这些元素是音乐形式的重要支撑,直接关乎音乐形式的发展方向。音色是音乐形式的重要元素,在展现不同音色的过程中,创作者会将情调、工艺与音色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凸显音色的独特性。音色会受乐器材料和歌者的影响,音色水平则与乐器的工艺和制作水平存在直接关系,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也会影响音色表现。音准则存在明显的相对性,在进行音乐艺术创作时,创作者会结合音准的具体波动,实现上升与下降。灵活应用音高以及音律深入剖析音乐形式,可以实现不同音乐元素的有机整合。大部分的音乐形式离不开感性材料,为了进一步彰显音乐的形式美,创作者必须以音乐结构为基础,了解音乐形式的基本元素,合理把握并协调多种审美元素,进而提升音乐形式的艺术层次。

阅读全文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摘要:我国现代音乐美学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当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逐渐的应用到其他的文化领域中。随着音乐美学的发展,使得声乐以及音乐演唱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音乐作品与生活更加贴近,能够更好的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使音乐作品能够服务于生活。本文主要对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启示

音乐美学指的不仅是以音乐作品为载体的音乐内容进行展示,同时也是从音乐意义的表达方面以及作品的内涵方面对音乐作品艺术的再次创作,进而使音乐作品获得新的活力。“现代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体系的一个分支,并且是构成音乐美学完整性的不可缺少部分”[1]。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透彻,而且获得丰富的收获。当前随着音乐美学艺术的发展,音乐美学对音乐的影响力也更大,特别是声乐表演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促进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一、音乐、音乐美学

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提升,审美水平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对音乐表演和演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音乐的表演者在音乐演绎的过程中,要融入自身的想法以及灵魂。而这种表演方式用语言描述比较简单,但是对于表演者具体的表演来说却存在很大的难度。表演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表演的独特见解,因此表演者作为音乐表演的桥梁,需要将音乐和表演进行有效的结合。演唱者在音乐表达以及自身情感的抒发中可以通过唱歌以及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可以看作是音乐作品创造以及欣赏间的桥梁,而由于音乐表演者以及听众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存在差异性,这也导致当前音乐界的精彩纷呈。总之,音乐表演中不同形式都可以划分为音乐美学中的一部分,同时音乐表演是音乐效果传达的形式和载体。

二、声乐表演中美学应用的原则和特征

(一)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中应用的原则

阅读全文

音乐美学视角下茶室音乐思考

摘要:音乐的各门类文化形态,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本文对茶室经常使用的音乐进行研究,对茶室音乐的文化特征和美学观念、音乐美学的发展、茶室音乐的语言特征、情感特征进行研究,在茶室音乐在题材层和气质层方面进行了内涵与深度的探索。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意象;语言;情感

1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

1.1美学与音乐

人类对美学问题的思考起源较早,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但是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并不是具象,而是抽象的,美学是以美的事物为载体的抽象规则与理念。美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美的事物,不同审美主体和不同的参照物都会造成对美的不同评判。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与美学的一门交叉性研究,主要研究音乐本质和音乐内在规律。音乐的研究离不开表演,表演艺术又叫表情艺术,包括音乐和舞蹈,二者都是表演艺术,是作为一种具体演绎过程所带有表演者自身的创作与发挥,所以音乐和舞蹈又都是表演型的二度创作。音乐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一种表演性的听觉艺术,是通过乐音在时间中的流动创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的感情与思想。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民族音乐从古到今都是声乐占主导地位。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并且中国古代的“乐”并非纯粹的音乐,而是舞蹈、歌唱、表演的综合体。“乐”是情感的语言,“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出来,声调拖长的“长言之”“嗟叹之”就成为歌唱。

1.2音乐美学的发展

我国先秦时期的诸多学说已经出现大量的美学思想,虽然没有成为体系化的建构,但是已经涉及至诗词书画、建筑、雕塑与音乐等各个领域。明清时出现“美学”的词汇,当时的含义类似于“良知”。现代美学意义是在1875年德国传教士花子安在《教化议》中译作“美学”,此后美学的研究逐渐进入国人视野。王国维把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获得确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为中国美学打下基础,之后宗白华与朱光潜将中国美学系统化并全面展开。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起步于20世纪初,留德归国的音乐家萧友梅博士最早撰文介绍“音乐美学”,指出音乐美学乃乐学的一门主课,是普通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音乐美学的特点和研究对象都做了简要说明。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音乐美学的深入研究,主要是从国内和西方两个方面研究,国内是对儒家、道家、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古琴音乐美学、声乐演唱美学深入探讨,国外则包括古希腊、中世纪的音乐美学观念,情感论、自律论以及20世纪的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等,完整地勾勒音乐美学的演变轨迹。

阅读全文

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

作者:赵仲明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术精神是学术研究工作中的一种诚笃精神,一种批判精神,一种超越精神。它鲜明地体现在学者执著的理论信仰、敏锐的问题意识、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整体的学术思想之中。在中国音乐学术史上,我们或许并不缺乏具备上述特征的学问家,然而,关注世界、关注时代、关注当下,并始终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博采众家之长,兼容并蓄,同时在其学术研究中保持着高度学术责任感与学术使命感的学者,恐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于润洋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0年以后的主要学术著述的分析研究,探讨于先生学术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重要学说在当代中国的西方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以表达笔者对于润洋先生80华诞暨50年学术生涯的诚挚敬意。

一、反思探索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整个8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史上意识形态的“拨乱反正”期,同时也是于先生学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反思探索期”。“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既是始终贯穿在于先生学术思想中予以强调的两个研究范畴,同时也是于先生构建理论学说的“两大基石”。然而,对于这一学术思想的探究,我们却可以追溯到他70年代末的学术著述之中。《器乐创作中的艺术规律》是于先生7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论文。当时,虽然“”已经被粉碎,但在我国音乐创作领域内的极左思潮并未完全消失,器乐创作中的标签化、图解化、概念化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比如,歌颂伟大领袖时采用《东方红》的曲调;寄托对革命者的哀思时采用《国际歌》的动机;表现人民军队时则采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此,于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当时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器乐的认识作用和社会功能,不在于它是否能为人们提供抽象的理性认识,揭示具体的哲理或观念,而在于从感情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感情的积累和深化加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而影响对社会现实的感情态度。这是音乐、特别是器乐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忽视了这个特点,势必造成对器乐的政治内容、器乐为政治服务的狭隘理解。所谓“必须紧密配合政治运动”、“写中心”就是这种狭隘理解的产物……要求器乐直接表现抽象的政治概念,要求器乐必须直接为政治运动服务,这难免要导致器乐创作的概念化,丧失器乐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量,同时也就丧失了器乐真正应该具有的政治内容。①值得注意的是,于先生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以音乐学家特有的理论敏感和远见卓识特别提到了音乐学学科中的“历史研究”与“美学评论”。并且,他充满理论自信地指出:思想禁锢已经打开,思想的解放必将为艺术的真正繁荣开辟道路。在器乐创作领域中,我们应该在一系列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上拨乱反正,努力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为未来器乐创作的繁荣创造条件。我们相信,这样的探索也必将对整个音乐创作、表演、历史研究、美学评论产生有益的、深远的影响。②经过了十年动乱后的中国,一方面出版界在引进与出版外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方面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我国的人文科学研究以及人文社会思潮也十分活跃。随着一大批对我国人文学术影响至深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以及其中关于哲学、美学的译著出版(如黑格尔《美学》《/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鲍桑葵《美学史》、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李普曼《当代美学》),以及我国哲学界、美学界一批著作的陆续问世,我国的音乐美学著作出版与学术研究也开始复苏。

1978年,奥地利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名著《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第一版)中译本出版;1981年,英国音乐学家戴里克•柯克的《音乐语言》中译本问世。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率先在音乐学系里成立了音乐美学小组,并着手对一些外文音乐美学文论与著作进行编译,并以此作为我国音乐学院的音乐美学选修课参考教材。③然而,从这一时期开始,作为音乐学的学科任务———“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于先生的研究范畴。虽然,我们可以说于先生强调“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的学术思想与我国当时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社会思潮,以及音乐学界以往的研究状况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看到这一学术思想与于先生一贯坚持的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以及作为音乐学家特有的理论自觉———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直接相关。他博览群书,从不排斥任何不同己见的理论学说,且博采众家之长;他关注世界、关注时代、关注当下,但绝不是关注时髦,而是关注在时髦的当下被抛弃的和被遗忘的学术思想和隐蔽不彰的某些理论渊源。

以1978年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中译本的出版为例。1981年,于先生在题为《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的一篇论文中,对汉斯立克及其“情感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④、“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⑤、“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⑥等学说率先进行了批判。但所有的理论批判却也是通过大量的史学举证和美学剖析后才得出结论:汉斯立克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错误命题,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根本对立的立场。⑦并对这些表面看起来似乎仅只是音乐美学领域中关于他律论与自律论的学术之争,但实际上却是直接挑战甚至动摇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反映论情感美学及其更为深刻的一系列带有原则性和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展开论述。包括于先生在随后几年中发表的《符号、语义理论与现代音乐美学》(1985)和在《罗曼•茵加尔顿现象学音乐美学评述》(1988)等论文中,也同样坚持了“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并重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并分别对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阿达姆•沙夫的“语义学理论”,以及对茵加尔顿“纯意向性对象”以及胡塞尔现象学等理论学说予以了公正客观的史学评价和美学评价。#p#分页标题#e#

如果说,以上所举论文仅是于先生在这个时期对西方各种理论学说进行的剖析性研究的话,那么,1988年他发表的《关于音乐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一文,在笔者看来,则是于先生经过近十年的反思探索之后,从哲学理论层面上对音乐与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形式、内容、存在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史学、美学、技术理论等学科的一次深刻的学术总结与理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这篇重要论文基本完善了于先生“理论构建期”与“理论深化期”的学术思想,同时也为他在未来的两个时期中取得更多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若非如此,于先生断不能在这篇论文中,在谈到“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二者在音乐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时,更为明晰地指出:以我国的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为例,除了史学理论、方法论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音乐美学研究的落后,种种似是而非的音乐美学观念充斥史学工作者们的头脑,这是阻碍音乐史学发展的重要原因。当我们的音乐哲学观念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对音乐美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不甚了了,甚至被许多错误的观念所占据时,我们恐怕是很难去把握和揭示这门艺术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在音乐技术理论领域中,关系相对间接一些,但它的深化无疑也有赖于研究者们基础理论素质的提高,否则这门学科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经验论的、工艺学的水平上面很难使自己站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水平线上。⑧显而易见,这一论断既成为了于先生后来的“音乐学分析”理论学说(1993)以及《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2000)与《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2008)专著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他所有学术著述中特有的一种理论品格。恰如1982年他在一篇纪念导师卓菲娅•丽萨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除了体系音乐学外)“丽萨在音乐学上做出贡献的另一个领域是历史音乐学。她在体系音乐学领域获得的(诸多)成就,是与她在历史音乐学方面的渊博知识分不开的。对于她来说,这两者之间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她的音乐美学论著总是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而她的音乐史学论著中则总是包含着理论的内容。”⑨毋庸讳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术的发展,作为卓菲娅•丽萨的学生,于先生强调和坚持“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并重的音乐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不仅明显比其师丽萨更为深阔,更重要的是,由他倡导的“历史研究”与“美学评价”这一研究方法已在中国当下的西方音乐研究领域中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理论与哲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音乐学研究。

阅读全文

音乐美学下音乐艺术形式分析

【摘要】音乐具有传递情感的作用,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对音乐的重视,众多学者对音乐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形成了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取得新进展。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探究和分析,能够深化人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知,对我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艺术形式;音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出现了巨大转变,在各种需求都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的发展。艺术具有多种形式,音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水平,可以深化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形式,能够有效促进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形式美的认识。

一、音乐艺术形式

(一)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音乐主要由六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旋律、音色、音准、速度、节奏和力度。在这六个要素中,旋律是整个音乐的精髓,通过相关的演奏材料进行歌曲演奏,呈现出优美的旋律,可以实现作品的情感传播。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演唱方式进行呈现,主要借助音质、情调和工艺三个途径进行音色表达,进而使音乐呈现出艺术魅力。对于演唱者和演奏工具所呈现的音乐和音高而言,音准至关重要,对整个歌曲的演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而速度能充分体现演唱者的演唱经验,也能看出演奏者对音乐的处理能力,对于演唱效果具有关键作用。歌曲的旋律往往跌宕起伏,这种效果通过力度变化完成。音乐不同,音乐风格也大不相同,其节奏要根据具体的音乐内涵进行变化,才能使音乐更富有艺术感。

(二)音乐形式结构美的原则

阅读全文

音乐素质教育谈论(3篇)

第一篇:音乐审美及欣赏素质教育

【摘要】

音乐审美和欣赏的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品质。音乐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人们通过音乐对感情进行表达,本文介绍了音乐审美欣赏的特征以及音乐审美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提升审美素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音乐欣赏;审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后逐渐被推广,音乐审美及欣赏的素质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综合艺术修养,通过音乐的欣赏来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目的。

一、音乐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审美特征

阅读全文

高校流行音乐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地,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近30年来,流行音乐进入了高校的课堂,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本文结合当代流行音乐教学现状,提出了结合就业培养复合型流行音乐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流行音乐;视唱练耳;案例教学

流行音乐曾经影响一代年轻人,很多学生在入大学选专业时候选择了流行音乐演唱这一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的专业。目前高校非常重视这一专业的发展,为了教育出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人才,任课教师也在千方百计地加强教学改革。然而面对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流行音乐演唱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面临的责任。但是当前高校流行音乐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改善当前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一、流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向多样化发展,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具备了娱乐和精神情感寄托功能,成为了人思想和生活的写照。

(一)专业学生的明星梦。当前流行音乐演唱通过一些选秀媒体节目,广泛受到观众的追捧,让一些学生都把眼光放在成为明星的目标上。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在高校学习,包装自己,成为一个歌手、明星。那些年比较有名的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成就了一批流行歌手。而只有梦想,在学习过程中不加以规范和系统学习,方法或者策略不当,失去了音乐作为美育的载体,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在公共音乐教学中,更多学生都偏向于流行音乐的欣赏。在学校开设的音乐美学教育中,大部分都是以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为主,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音乐没有兴趣,更喜欢流行音乐带给他们的情感表达。特别是随着网络、电视、媒体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流行音乐,如果不恰当地引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毕竟当前网络传播的各种流行音乐也是良莠不齐,与其让学生去网络上去无选择性地学习,不如在学校开设课程中引入流行音乐。

阅读全文

音乐美学声乐教学应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九年义务教学越来越普及,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高校更是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声乐教学在高专音乐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将简单分析音乐美学在高专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美学;高专声乐;教学

音乐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其他学科不同,音乐为一股摆脱图像化视野的力量。图像化视野,也就是空间化视野,将空间以外存在形式还原成空间,或在空间化层面上进行理解。从本质上看,图像的形成主要是进行视觉突出及强调的结果。和其他艺术比较,音乐从起源和性质上就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其他的艺术是对现象进行模拟,但音乐直接书写的却是意志。

一、在高专声乐教学中应用音乐美学的意义

在我国的高专院校当中,虽然声乐教学存在很大的特殊性,也就是通常都是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可与其他学科相同,声乐教学一方面要完成相应的学科内容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个性。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讲授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挖掘声乐教学同其他一些学科相通的普遍认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从上可以知道,音乐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音乐是目前非常善于对人们情感加以表现,并容易让人们与其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艺术。在音乐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身为音乐教师,一定要积极设计出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将音乐美学蕴含在声乐教学当中。按照声乐教学规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体现,详细说来,即声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审美观并完成相应的审美过程,不断积累艺术审美经验,不断去感知音乐的美,最终实现音乐美,懂得音乐美,并创造出一些美的音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