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师资本来就十分紧缺,对音乐课作为副课的观念更是让学校对于音乐老师的安排十分吝啬,甚至让一些其它课程的老师去兼任音乐课老师。据有关调查,农村小学地区,只有乡镇的中心小学才会配备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这个音乐老师的代课任务可想而知,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使音乐老师提不起工作热情,甚至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对于普通乡村小学的音乐老师,他们既不懂什么音乐理论,也不会用乐器,仅仅会教哼唱几首歌。
音乐教学设备严重缺乏,教学设备是课程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相关设备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最为常见的教学设备是录音机、音乐课本和老师,大部分情况是老师带着唱,学生跟着唱,然后再听几遍磁带,这样一堂音乐课就结束了。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可能会有一架钢琴,是一二十年前的那种木质钢琴,由于一二十年都用的那一架钢琴,钢琴已经旧的不成样子,大多都出了毛病,学校也没心思修了。在农村教学设备最好的中心小学,大部分音乐设备也只有到了重要的节日才会搬出来利用一下,平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放在储藏室,偶尔学生路过看上几眼,也算得上是一种展览了。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短缺,而且对于仅有的一点用于音乐教学设备采购的资金,也因为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轻视,而将这些资金用作它途。
二、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在贯彻素质教育中重视音乐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农村小学肩负着“从娃娃抓起”的重要使命,为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为了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必须重视起来。学校方面,应该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并严格执行规定的音乐教育的教学课时。老师方面,各科老师都应该转变音乐课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副课”的传统观念,自觉为音乐教育的开展让路,音乐老师更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寻求突破,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素质,为素质教育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音乐文化及小学音乐论文
一、教学实践
1.河南地方戏做亮点
在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唱一段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让学生选择并讲出老师唱的是哪个省的地方戏。随后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再范唱安徽的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为救李郎离家园”和浙江的越剧《红楼梦》里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戏曲的不同特点。这种听辨过程,让学生有了新鲜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初步感受到了我国地方戏曲的丰富多彩与差异性,为后续教学铺好垫。在学唱环节,让学生带着“你认为哪一句最具有河南的地方特点”的问题,听一遍《编花篮》范唱录音。因为在之前的导入环节,教师范唱过《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所以学生根据直觉很容易说出答案,即最后一句:“那嗬依呀哎”。教师进一步追问原因,以加深印象。思辨环节,为了能让学生的感性认识趋向理性思辨,老师将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最后一句甩腔和《编花篮》中的最后一句对比范唱,让学生听辨异同。学生一般会很快发现这两句很像,这时,教师顺势指出两首民歌的相同之处在于均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的旋律音调,所以会显得非常具有河南的地方韵味。通过这些环节中对地方戏曲的恰当引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学习,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地方音乐文化的渗透。
2.河南方言破难点
每个地方的音乐与本地的语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标鉴引导作用。鉴于这一点,教师仔细分析了歌曲的谱子,并画出每个字、词的旋律线,再用河南方言说一说、比一比,学生们发现有相似之处,在普通话里,“编”是第一声,而在河南话里它是第三声,如果歌曲的谱子里没有前倚音,唱出来就像普通话里的第一声,而加了前倚音,就变成了先低后高的三声,符合河南话“编”的音调。这一句让学生用河南话说一说,再唱一唱,学生很容易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随之也会将前倚音唱的特别到位,很好地解决了倚音的演唱难点。在这一环节学生说的很起劲,唱也很兴奋。用方言带动歌唱,感受地方音乐特点,在教学内音中渗透地方音乐文化。
3.牡丹花贯穿教学过程
河南洛阳盛产牡丹花,作为“国花”,牡丹花不但是河南人民的骄傲,也是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编花篮》这首歌里的花指的就是牡丹花,里面的歌词也处处唱的是牡丹花,因此,将“牡丹文化”作为一个渗透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的基点带入课堂,则显得尤为有意义。首先在课件设计上,采用各种牡丹花图案为背景,不同颜色、不同品种、不同形态的牡丹花为学生营造了氛围,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融为一体,紧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集中到课堂中去。其次在学唱环节,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更为直观地了解牡丹花,播放各种牡丹花的动态视频,配上《编花篮》的伴奏音乐,伴着老师有感情的讲解,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牡丹花的美,在观赏与现讲解中了解牡丹花的价值。这样,不但使他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激发他们热爱牡丹、喜爱河南地方音乐之情。
器乐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要拉动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重视器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3-6年级的学生应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乐器,能够演奏2-3首乐曲,并且要求小学器乐教学应占音乐教学的20%。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一直以来,乐器仅仅使丰富课堂教学的工具,然而随着器时代的发展,器乐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例如通过课前一曲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拿起竖笛吹奏歌曲,我觉得这个办法有利于学生的指法练习,还能提高学习器乐的兴趣,从而使音乐课的气氛更加浓郁。
二、让器乐进课堂
1.让器乐进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歌唱时的音准,对学生学唱歌曲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乐理知识,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合奏等进行进行多声部的训练。例如四年级的《红蜻蜓》,完全是一首两声部歌曲,教师可先让学生齐吹奏do到si,待熟悉了指法后再进行分组分声部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高涨,都在期待着两声部的合奏。通过合奏,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音乐兴趣。
2.建立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由于器乐学习非常枯燥无味,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每次练习要求要明确,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如第一课主要要求学生找准指法和手型;第二课主要要求学生吹奏时稳住气息,手指触键要稳;第三课主要要求声音干净、连贯。初学阶段教师要注意选择简单、生动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划小船》《欢乐颂》等。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
合唱教学是异于独唱的,我们曾经认为学生在独唱与合唱学习中,前者是弱于后者的,因为一个人的演唱更容易被别人所注意。而事实上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能忽视的现象,即很多学生在独唱中很投入,但到了合唱中却似乎困难重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有二:一是有学生认为合唱中体现不出自己的基本功,故难免滥竽充数;二是确实是不会合唱,尤其是当自己的节奏与整体不符时,容易影响学生的合唱心理。由此来看,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合唱应当具有的态度,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教学重心就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合唱的指导。小学生毕竟是天真的,合唱这样的集体行为往往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更多的细节指导,同时还不能忽视合唱兴趣的激发。一般来说,合唱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歌曲入手,先让学生在较低难度的情境中掌握合唱的基本功。如在“旋转红黄蓝”(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大风车》,用歌声表达自己童年的欢乐情绪,在学生独唱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看他们在演唱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尤其是小组内同学协调合唱时会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尤其是在声部结束不齐这一现象上,教师要给予关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释放出学生的自主配合的能力,又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的重点。到了全体学生合唱时,笔者先让学生降低音量或采用哼唱的方式,注重自己的演唱与他人协调。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在后面的合唱训练中就可以规避相当一部分常见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
合唱教学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也是与音乐教学的基本功密切相关的。笔者曾经尝试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的合唱教学,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坦率地说,对小学生实施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也是有一定的挑战的,因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较少,且难成系统性。再加上音乐教学在实际的小学教育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是否有必要采取这种专业的、系统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合唱,确实是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那我们将永远不可能给学生真正完整的音乐教育,说不定还会荒废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最后决定了尝试。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是借助于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面高低不同的位置,来表现七个不同唱名的方法。这种通过将直接的音乐要求转换成间接的身体动作的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要求转换成视觉要求,其对学生的音乐直觉与反应能力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的柯尔文手势,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一种良好对应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跟学生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观察教师手势的过程中唱出相应的音符。这个过程一般来说首先是分解的,后来是综合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学的细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柯尔文手势,可以通过手形的变化和手势的高低来帮助学生学习音阶,可以在示唱时辅以手势,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势。尤其要提醒的是,应当提醒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自己也去模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表示,这样一边自己表示,一边观察老师的表示,如果其中出现不一致时,这样的不一致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掌握趋向熟练。
三、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
教学设计往往是产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设计往往更加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音乐教学的评价往往不在学校的量化考核之内,因而音乐课常常成为随心所欲的课;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小学生的组织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缜密的教学设计来作为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保证。对于合唱教学而言,教学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二人合唱中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突破合唱难点,如在“友邻多佳音”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我的小花园》这首曲子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在内涵感受中确定合唱的概念。对于教学设计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注意到有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就是通过乐器去帮学生把握在合唱中需要的乐感。这一方式在笔者的实践中也是有效的,因为在学生的合唱过程中,其注意力分配是可以在自己演唱和听乐器中完成的,但如果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提醒,那效果就很差。因此,通过乐器进行合唱乐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总之,作为教学预设的一种体现,教学设计在合唱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合唱效益的作用,故教学之前必先优化教学设计。
四、结语
创造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现状
(一)音乐创造教学应用不积极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创造教学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已经充分认识,但在音乐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经调查发现,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师为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通常会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用心研究。但三年级以上的小学音乐教师却很少实施创造教学,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他们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能自己理解知识的阶段,且纪律性要较一二年级强,教师把控好课堂纪律后,基本上就是引导学生单纯地学唱某个歌曲,觉得每节课的内容没有创造的必要性;二是,三年级以上的音乐教师认为实施音乐创造教学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认为音乐课的上课内容就是唱歌,如果不上公开课,则没有必要进行创造性教学。
(二)教师要求过高
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要出多大的成果,它只是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时,同时能够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音乐本就带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悦的,有些教师在进行音乐创造教学时,未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思维结构,往往会给学生制定过高的目标,认为采用创造教学就一定要达到某一目标,致使音乐教学的基本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对音乐产生厌恶感。
(三)音乐创造教学出现个别化现象
目前,我国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参加了特长训练,因单独参加了音乐训练,使得孩子的音乐素养较强。在老师在实施音乐创造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对这一类孩子特别关注,因为他们能跟上教师的上课的节奏,使教师能够明显的看到音乐创造教学而产生显著效果。时间长了,这种现象就会极端化,关注较少的学生对音乐兴趣的缺失感会越来越强,甚至对音乐出现抵触、反感等不良情绪。
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
一、新课标要求下的音乐教材观
(一)新课标中对教材编写的要求
1.开放性原则。
教材应起到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交流、感受、感悟知识的作用,以此拓宽学习空间,形成多元化学习方式。
2.实际性原则。
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体、心理实际发展情况;反映教师实际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生活经验。以避免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学需求。
3.创造性原则。
识谱教学视角下小学音乐论文
1如何合理开展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1.1通过唱歌活动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识谱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知识点。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乐谱,而许多乐谱都在音乐课本上,方便学生及时学习。因此,教师通过教授优美的歌曲来顺便讲解相关乐谱如何识别,学生们也会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在学唱歌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地克服自己识谱中的难点。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来调动学生识谱的兴趣。比如教授学生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问学生歌曲里面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歌词,这个歌词表达的什么意味,而如何通过谱子演绎这句歌词等等。通过这些提问,学生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增加了其识谱能力,也破解了学生学习谱子时易感觉枯燥的心理。
1.2通过器乐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歌唱能力教学,还包括乐器教学。从小学生学习兴趣而言,其更喜欢歌唱和乐器教学方面的内容。音乐乐器的演奏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技能,也是小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许多小学生特别喜欢学习乐器。但乐器方面的学习较歌曲学习而言,相对较难。因此教师要适当选择些较为简单的乐器来进行教授。比如可以选择口琴、手风琴、笛子等乐器教授。但是学生在学习乐器的同时,除了自身的演奏外,还需要进行识谱学习。因为只有完全认识、熟悉乐谱,学生才能演奏出相应的音乐。学生们通过对乐器演奏的不断学习,带动相关识谱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识谱的方法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1.3开展音乐欣赏课带动学生识谱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小学生既要学习音乐知识,也要懂得如何来欣赏音乐。只有通过欣赏音乐,小学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才能增加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识谱自学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欣赏音乐,不断地感受到音乐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带动他们去歌唱,了解相关乐曲的内容。学生要想真正地了解乐曲知识,识别乐曲的谱子是必要的环节。因此,在欣赏音乐的推动下,许多学生为欣赏乐曲而更加乐意去进行识谱学习。他们也结合相关音乐知识,不断地自我解析、领悟曲谱的难点,从而使识谱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
欣赏教学与小学音乐论文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引导
1.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这也就表示其对事物审美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限制,与日常生活脱离的事物或者事情难以受到小学生的认可,当然,这也包括音乐。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要求来对音乐进行选择,首先挑选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受关注度较高的音乐进行欣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的开展小学欣赏教学,并在这一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其对音乐的接受、理解以及鉴赏等方面能力。教师在对学生音乐欣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方面内容,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当学生面临全新的音乐时,不可以直接教学,应该从常见的音乐来时入手,逐渐的过渡,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在对器乐进行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学生较为常见、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开始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逐渐接受不同类型乐器;在对国外的音乐进行欣赏教学时,应该从简单、耳熟能详的旋律开始进行,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音乐是对情感的表达,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音乐与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音乐既是赏析的内容,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所以在教学时,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个性优势。例如在对喜庆的音乐进行赏析时,学生会受到氛围的影响,欢快、兴奋等等,也会导致课堂出现混乱现象,教师不应该对其进行强硬处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赏析之中,在这一环境下感悟音乐中的美。
2.视听结合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赏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形象进行理解,应该明白,人类的感官相互之间具有联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运用,可以对感官的敏锐性进行不断强化,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听有效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很多音乐都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常见的舞台剧、歌剧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音乐与相关视频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使其对音乐有着直观的感受与更好的理解。此外,音乐是按照不同的节奏进行展开的抽象事物,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会在此基础上表达出来,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对其所理解的内容或者对音乐的情绪进行表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对音乐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音乐的节奏,并对其所蕴含的思想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引导对学生的发展与音乐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3.有具体到抽象
世界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发展,音乐有不同形式的分类,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例如在对声乐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与素养进行教学。声乐的教学活动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进行,学生对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情绪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析,尤其是歌词明确反映出声乐作品的含义,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提示与引导,学生就可以对其进行掌握,所以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时,可以从声乐作品开始,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声乐作品进行比较,器乐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其没有歌词或者文字,所以作品本身无法对学生起到提示的作用,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也难以被学生发现。面对这一问题,就应该在小学生对器乐进行学习之前,教师通过具有显著特点的音乐来进行教学,逐渐深入,这种方式为后来的器乐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学生日后的学习较为顺利。此外,在进行音乐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有限,但其对情感的感知效果却是很好的,音乐敏感度相对与成人来讲较高。所以在进行音乐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讨论,让学生在对音乐赏析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