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基础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教学中落实“双基”的意义和对策

当下我国音乐教育界以及教学改革中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基础音乐教育学科教学应当“以审美为核心”,必须弱化“音乐知识技能”展开教学,更多的应该是情感教育及审美教育。此种观念的出现导致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对“知识技能”的认知偏差,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甚至认为谈“知识技能”是观点落后,是没有掌握课改的本质以及音乐学科基本特点。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育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以及机械训练,十分强调学科体系性和难度把控,形成了“非艺术化”与“专业化”的教学特征,这种方式同样也会严重影响音乐教学发展,会导致“审美功能”的丧失。由此种种现象,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在教学中的同等重要地位,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素质教育是能力教育,不可否认《音乐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定为“审美”,但没有知识技能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无法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能力,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否应当弱化“知识与技能”?如何弱化?如何权衡“知识技能”与“审美”的比重?如何以基础知识促进审美教学?等等问题均值得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思考。

一、音乐学科“双基”的内涵及意义

双基,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可以说是教育实践中各学科教学的而基础,也是教育者最熟悉的内容。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概念和基础命题,音乐学科中的“双基”内涵应当与学科紧密挂钩,采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来展开定义。总的来说,音乐学科的“基础知识”包含:基础乐理知识、基本音乐常识、风格流派、音乐相关历史文化等几部分。“基础技能”包含:音乐教学中的听、唱、欣赏等方面的能力,演唱音乐作品的能力、吹奏某种乐器的能力、简单创编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纯粹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学科发展需求,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拓展更具艺术特性的音乐学科“双基”。如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高建新认为,音乐“基础技能”可用“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欣赏能力”来概括[2],音乐基本情感体验能力成为双基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的活动体验来获得情感的共鸣,通过音乐作品元素、音乐素材,能够结合基础知识的理性材料分析中找到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高建新教授提出的音乐学科“双基”,完善了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对音乐课程实践起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理论方面来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拓展的处理了“知识技能”与“审美情感”的关系,即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将理论学习为心理情感、审美态度服务,使得“双基”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从实践指导来说,双基让教育实践者认识到,不论是音乐知识还是音乐技能的学习,音乐课堂始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与兴趣,给予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空间,才能回归“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双基”教学的方法

(一)从基础知识到基础技能

1、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技能的综合性呈现

就目前来说,国内不同地区采用的教材版本略有差异,如有人教版、人音版、花城版、湘教版等[3],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不论是何种版本,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基于国家课程设置理念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原则来编写教材。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也大都是围绕“听、唱、创、玩”几个板块展开,通过不同的活动、游戏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技能,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体现出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都不是单独处在的,而是通过互相关联、互相融合的整体相互联系存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解读与把握,从宏观的大视野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教学工具,并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工具自主、有序的方法与体系。基于知识的系统性,教师通过整体、联系的观点来组织教学,避免片面、分裂的观点方法来进行,促使整个教学内容是处于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中,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综合的学科技能。如识谱能力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技能之一,识谱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系统的音符、音高、线谱知识基础上,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每一个知识能力置身于系统性中,以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予以把握处理。

阅读全文

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思考

音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普遍性,是人类思想情感交流和传达的有效手段。加强音乐课程学习,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能力,还能够缓解学生高考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高中教学中,音乐往往被视为副科,与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其所得到的教学重视程度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音乐教学可有可无。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对教学活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现行高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早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音乐学习中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课前集体合唱或者播放一些活泼优美的乐曲,制造出良好和谐的音乐氛围;在课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可使用较为欢快的乐曲;对于课后,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流行乐曲来进行学生作业任务的部署安排。

二、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现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过于看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变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殊不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音乐学习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是学生进一步音乐学习的基础前提。没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学生是不能获得音乐学习的长足发展和全面提高的。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学生更为细化地理解和把握。就拿听觉能力来说,听觉能力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而不是利用各种先行视听设备变着花样让学生去听。听觉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歌唱、演奏和创作等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聆听,并开展大量的听觉训练体验。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

三、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实施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计算机系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如在“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民族地区的风景、服饰、舞蹈等等图片,学生通过观赏这些图片,从视觉上获得民族风格的享受,有利于加深对民族风情的了解,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阅读全文

大学钢琴教学时效性建议

一、大学钢琴教学概述

钢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很强,只有对作品的感知达到了一定深度,演奏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等级才能够将作品张力十足的表现出来。大学钢琴教学能够调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当前的形式来看,大学钢琴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模式比较老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钢琴作品的鉴赏能力差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钢琴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大学钢琴教学时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基础知识,完善课程设置

打牢基础知识是提高钢琴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出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完善。钢琴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乐器,钢琴作品中融合了宗教、文化、艺术等许多领域的内容,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非常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安排好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基础内容,对基础知识课节进行合理设置,一定不要忽略基础教育。其中要包括演奏钢琴的基础技能知识,演奏钢琴的理论知识,优秀作品诞生背景以及作品中包括的丰富内涵等。教师要把握好每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另外,由于基础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在整节课堂上都保持精力集中的状态,因此要对所讲解的基础知识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课堂开始的前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好,因此应该用这部分时间来讲解演奏钢琴的基础技能知识。到了课堂的中间段,部分学生的精力开始不集中,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时间段来讲解优秀作品的诞生背景以及作品中的内涵,这一类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课堂氛围。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大学音乐教学中大致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理论教学,另一板块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一般都是大班型的集体课,而实践课都是小班型课堂,一般都是一对一课堂。由于师资有限,无法保证整节实践课上都有教师对其指导,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把实训基地设计的大一些,保证每个基地中至少有一个教师在场。在钢琴前安装大镜子,学生可以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手势、坐姿,与周围同学对比,确认自己的基本姿势是否正确。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坐在钢琴前,通过观看大屏幕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师的演奏手法,这种方式不仅比较直观,也能够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钢琴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突破传统方式的演奏方式要给予鼓励,使学生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其次,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钢琴基础开展针对性教学,使每位学生在每节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幼儿情感、提升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关键学科。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而探究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相关策略,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实践活动;策略

高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现阶段人才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音乐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幼儿的各项教育活动中都离不开音乐的辅助,除了专门的音乐教学外,还包括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日常规活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等等,都需要音乐的辅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原有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编和创新,从而促进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而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人才的培养要做到全面,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由此可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可以让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非常关键,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还受到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相对较低。而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时,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钻研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每个曲子的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情感以及音乐的内涵,对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自主改编创作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大部分是担任幼儿园教师,而现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如果还像传统教育一样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是无法有效增强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优势的,必须要根据现阶段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比如现阶段幼儿教育提倡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要以幼儿为中心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可见幼儿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可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阅读全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创编开展方法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通常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为主,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培养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奏方面的教学一直是困扰部分教师的难题,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和灵魂,奠定了音乐的基调与风格,与旋律共同组成音乐。

一、节奏创编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新颖、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开展节奏创编教学,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同时将节奏训练渗透于音乐律动、游戏之中,借助打击乐器的训练,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其从中体验快乐,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地理解与掌握。通过开展节奏创编教学,可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教育的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课堂教学中常遇的问题与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问题

(一)授课方式单一

一些学校的音乐课授课方式与文化课授课方式相似,授课形式单一。包括基础知识的背诵,在课后通过试卷进行知识检测,这种授课方式太过于枯燥乏味。小学音乐课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们动手能力飞速增长阶段,应该让学生们多听、多唱、多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理论知识灌输。枯燥的课堂会使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与最初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二)重视成度不足,师资力量不足

阅读全文

高中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策略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音乐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高中生的情操,同时还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此加强对高中生的素质教育。笔者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高中音乐教学融合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深化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的认识,做到音乐知识的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使命意义。而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高中阶段,学生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为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需要教育者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因此,应该对音乐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德育教育有效地融合其中,以此实现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让学生们鉴赏美、理解美、表现美的基础上,充实学生们的精神生活,使其在思想上得以启迪、认识上得以提高。

一、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结合现阶段社会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具有目的性地对学生实施的一种思想方面、政治方面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通过认知、感悟、亲身体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二,基本道德修养教育;第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等。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并非是从属关系或者包含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需要把握好融合的程度,绝不可以将音乐教学课堂变成德育教育课。在音乐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有其独特的融合方法和手段。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地创新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方式,以此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高中生的音乐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高中音乐教学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高中生有关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加强对高中生人格、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在陶冶高中生情操的基础上,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培养高中生的道德修养。高中音乐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且音乐教学本身就具有启迪高中生智慧、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乐视课程优化对音乐技能培育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础乐理是音乐学科的基本内容,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音乐欣赏与理解的基础。乐理不是简单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综合,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它是开启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一些学生都抱怨乐理课难学,可他们对唱歌、练琴乐此不疲,却苦于对乐理题型反复揣摩。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学前专业教学中音乐基础理论课的重要性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加强音乐技能训练,对促进我省幼儿园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大致包括音乐基础理论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声乐教学(唱歌)、键盘教学(弹琴)等相关学科。上好音乐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直接影响到其他技能学科的实践能力。基础理论的高低直接作用于声乐钢琴的操作水平的好坏。理论课学得好,基础打得牢,就能为进一步的专业技能学习铺平道路,收到最大的学习效益。   二、学前专业音乐理论教学现状分析整改方法   (一)教学现状   主要突出的是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主要通过较为集中、系统的基本理论教学。它的优势是音乐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指导性强,不足之处是传统的教学法是以理论讲理论,以解题为解题,而以理论与音响并存的教学法不占多数,很多教师只注意理论与概念的讲述,对学生缺乏感性方面的训练:讲音程,就是音与音之间的高低关系;讲和弦,就是按照二度关系或非二度关系二个以上的音的同时结合;讲节奏,就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学生即使从理论上明白了各类音程之间的远近关系或大小增减和弦之间的不同及节奏等概念,但在感性上往往仍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不深,容易忘记,将来在专业学习中仍容易脱离实际,使课程显得枯燥。   (二)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综合教学改革   通过对目前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独授课的方式总的存在两点问题:第一,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联系,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第二,教学内容重叠却缺乏教学步骤的同步。音乐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音乐教育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基础乐理教学属于音乐知识的范畴,视唱练耳属于技能训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的体系、规律和特点,又有各学科间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保持它们各自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又要保持它们内在的联系,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视唱教学中,应紧密地结合乐理教学,把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脱离生动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的特征,抽象地背诵一些概念知定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学前专业乐视课对钢琴技能培养的促进性   高师钢琴教学中,多采用以小组课形式为辅助、个别课形式为主的综合教学模式。小组课主要讲授钢琴演奏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学习方法、教学方教学策略等内容;而个别课则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具体解决钢琴演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要重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将乐理、视唱、练耳学科知识形成体系,落实在实际的钢琴演奏中,逐步将所学知识整合,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钢琴演奏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内容的贯通。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与演奏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范奏中理解掌握知识和原理,进一步形成技能,触类旁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教学顺序来看,教学内容应按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进行组织和讲解,避免学生出现乐理成绩高但钢琴实践能力差、会弹奏流行音乐但无法解释音乐现象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搬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求学生依据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概括新的知识,揭示新、旧知识的共同本质,使已有的知识技能顺利运用到新的学习中来。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一、高职声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学习声乐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声乐的学习离不开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同时每首歌曲的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不同,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投身到作者创作的时代,结合歌词来理解歌曲表达的故事和思想感情。增长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民族风俗等。

(二)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创新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近年来,卡拉OK的兴起,促进了KTV行业的发展。走进KTV,拿起麦克风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消闲娱乐的方式之一,“麦霸”也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样离不开KTV。但是仍有许多人由于不自信而采取只听不唱,或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导致“声嘶力竭”以及“带同伴去旅游”(跑调、走音)的现象。大学生活中也会经常组织一下文娱活动,能够站在舞台上一展歌喉,甚至拥有大批的“粉丝”无疑会给学生增添无比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力

声乐演唱是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歌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演绎作品,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作潜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在掌握了乐理的基础知识和歌曲创作的基本手法,一些有思想的年轻人也会将自己内心的感情世界通过歌曲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