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鉴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情境教学法思考
一、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创新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第一,从教材出发。如,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一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情境:让几位学生穿上色彩鲜艳的服装担当时装秀的模特并在同学面前走台。这样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气氛,而且让学生在色彩的强烈冲击下获得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第二,从生活出发。如,在讲解色彩的情感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元素,将绿色和生活中一系列事物(如交通指示灯中的绿灯、生命之树常青、陆军军服的颜色多以绿色为主色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感受绿色所蕴含的情感和所象征的意义——生命、和平、保护等。第三,从故事出发。如,在鉴赏抽象画时,教师可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某教师让学生回家画一幅名为《山羊吃草》的抽象画,有位学生没来得及画便交了一张白纸,教师问及原因,他这样说:“山羊吃草,草被吃光后,山羊也离开了。”学生听完后哄堂大笑,这样既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又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不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国美术作品中积淀的文化底蕴。第一,在情境中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如,教师可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或口诀创设鉴赏情境,不动声色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将游戏、小品、相声等娱乐活动合理地插入鉴赏教学,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和灵动性。第二,在课堂内外有效实施情境教学。如,教师可在课内举办美术知识竞赛、角色扮演、小型辩论会等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其应具备的美术鉴赏知识;也可在课外设置美术馆参观考察、专题研究和小论文撰写、书法作品收集册制作等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学生深入挖掘隐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并使其为课堂教学所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第三,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性。如,教师可利用音乐创设鉴赏情境,让学生于或柔美或铿锵的音乐中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意境。再如,在鉴赏《掷铁饼者》时,教师可简单创设与体育竞赛有关的情境,将美术和体育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提升专业素养,全方位转换和调控教学情境
在高中阶段,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专业的美术作品分析和鉴赏能力,而是为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常葆激情。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利用自身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促使学生对教师及其任教学科产生喜爱之心,并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学习中。第一,在初步创设鉴赏情境时,教师事先要考虑到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性作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领悟新的认知框架。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简单提醒或点拨,就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茅塞顿开,并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获得的学习效果比教师直接告知结果要好得多。第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课前设置的鉴赏情境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进程,就应该果断结束该情境,及时转换成适宜的情境。教学情境和教学进程越贴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第三,课后,教师要反复琢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多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进,高中音乐的教学形式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中,往往只注重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发展,忽略了音乐课程的教育培养。本篇论文就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音乐的教学进行分析,力求能够通过对音乐的创新与改造,使高中音乐课程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为高中音乐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教学;创新路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高中的音乐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的来临,要想高中音乐教学发展的更好,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不断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逐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要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体,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不断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实现独特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分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教学过于传统
现在的音乐的教学基本还是以传统的声乐和民族歌曲为主,高中还包括一些励志或者爱国歌曲,有时还会教一些曲谱等专业性的音乐知识。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放松自己,调节自己的学习疲劳,培养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慢慢增加对音乐的欣赏力。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人愿意接受的是流行音乐,能够反应时代潮流的音乐,对于音乐教师教给大家的传统音乐来说,更多人不愿意接受甚至排斥,这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去发挥音乐的主要目的,不仅没能为学生调节心里压力,反而让学生更加排斥传统的音乐教学。
(二)对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音乐学习中的多元文化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吹进我国音乐教育的一阵“春风”,把音乐课程定性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音乐课程文化内涵的状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体现出的对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视。的确,音乐艺术蕴涵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是传递、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遗憾的是,仍有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介绍讲解音乐文化内容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机械而被动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元音乐文化的有效渗透,帮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需要思考的课题。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设计“学习准备”环节,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文化。
在音乐文化信息迅速传播、通俗音乐铺天盖地的今天,一些学生对音乐课本中的音乐不感兴趣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成为顺利实现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阻碍,许多教师被这个问题困扰。
我认为,学生对课本音乐缺乏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作为理解音乐的基础,他们会感到在欣赏音乐时难以理解而无法获得心灵的共鸣。只有充满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也更容易理解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师可以设计“学习准备”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准备”环节里通过收集相关文化资料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感知不同的文化,获得学习经验,这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前提,为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渗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方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如分别收集相关历史、地理常识;音乐相关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服饰礼仪等社会知识,以及音乐相关民族的姊妹艺术知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生平、创作思想和贡献等背景知识,等等。小组成员合作收集并在音乐课上予以展示,如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全班学生播放他们收集的材料。
这种方法与教师收集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相比,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不但体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理念,而且符合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学生收集资料的准备帮助学生感知不同的文化,使他们在理解音乐文化时更顺利)。采用分组协作探究法能让学生在与同学合作完成设计任务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这样,有了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就更容易理解音乐相关文化,从而感受到音乐美,在音乐美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开阔视野、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也逐渐科学与丰富。艺术技能课(音乐、美术、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艺术技能课都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素质修养”的导向,教师们更多侧重于理论和技巧教学,忽视了艺术修养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艺术素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表演能力。
关键词:艺术修养;学前教育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教学现状
1.1生源的艺术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增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招,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只考虑就业难度,忽视自己的特点是否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艺术课程学习的经验,入学后多是从零开始,这就导致部分艺术天赋和悟性较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再加上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直接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质量。
1.2教学内容与方式
基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各类艺术技能水平较弱的现实,很多高职艺术技能课的教师为了将学生艺术技能水平迅速提高,不得不将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上,而鲜有涉足艺术审美、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确实能把将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做出一定的提高,却很难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学习的被动很难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对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是无益的。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10篇)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初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在我国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如何使用音乐教学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步,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策略的讲解,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从业人员一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创新应用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块重要分支,它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并且依靠自身的特殊表现手法,起到了记录历史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开启他们对美学认知的大门,是精神的引导者,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从一定程度上,音乐促进了初中生创新能力的进步,为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根据内容建立情景教学
音乐欣赏课教育方式革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高校要“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等都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也需按照这一要求狠抓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一、拓展思路,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改革 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已有30年的历史,可是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介绍音乐历史、背景、体裁以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这一层面上。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传授的知识基本可以在网上找到,并且可以聆听或观看音乐作品的演奏和演出;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仅仅涉猎音乐的历史、音乐的体裁还不能解决学生“听不懂”古典音乐的困惑,这使得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学生音乐知识结构、提高鉴赏能力,是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改革的重要任务。引入中西音乐比较学,科学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现代大学生中许多人“听不懂”西方古典音乐,除了对音乐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等知识较为匮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西音乐差异的背景知之甚少。由于地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在认知事物、感悟本质、展现事物以及审美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而音乐是体现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音乐的表现上也会有所不同。将中西音乐比较学引入课堂教学,是开启大学生欣赏音乐大门的一把重要的钥匙。音乐比较学首先是从哲学层面———音乐美学方面讲述中西音乐观、音乐与人类文化学的意义,音乐的审美特征、创作原则、音乐教育方式和作用等,其次是讲述中西音乐在乐音处理方式、结构特点以及音乐表现技术等方面的迥异,包括乐器与其演奏法的比较、乐律音阶的比较、作曲技法的比较、声乐技术与语言发音关系的比较等。通过视听不同音乐作品以及教师的视奏,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不同音阶带来的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实践证明,单一按音乐历史发展脉络或音乐体裁的方式讲授音乐欣赏课都有其局限性。因为音乐体裁的发展和音乐风格的演变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整合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一是采用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用大线条介绍音乐风格产生的年代,背景、体裁和伟大的作曲家。二是遴选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作品进行视听分析并对音乐体裁结构框架进行解读。三是通过穿插介绍中西音乐的差异并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解析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西方古典音乐,为他们今后学会品鉴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时数有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在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建立音乐课程网站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一是网站不仅要有课程安排,还应有每一章节重要详细的史料内容和视听音乐作品要求,学生可在课前预习,浏览音乐历史概况,视听重要的音乐片段,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完成提纲挈领式的框架讲述。由于学生课前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弹奏、分析并比较相关知识点时学生才会有兴趣,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二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完成整个课程所涉及音乐作品的声频和视频的筛选工作。音乐作品可分为必听和泛听两部分。必听的重要作品是了解不同时期音乐发展脉络和音乐风格的骨架,泛听作品主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把每一个时期著名作曲家不同的音乐演奏版本包括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作品进行剪辑放到网上,为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进行音乐比较分析研究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专业能力 任何一种音乐体裁的变化都离不开音乐语言的支持,但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乏味又不易掌握的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形式解析音乐语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互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当一部音乐作品奏响时,一般总有几个音乐要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在音乐作品中显得非常突出而具有个性,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抓住这些具有个性的音乐要素就基本掌握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把节奏、节拍的教学与合唱指挥的手势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的互动教学模式就是音乐语言训练的最好形式之一。采用指挥的手势语言训练学生的节奏节拍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节拍音乐律动的强弱变化,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连音、断音和保持音的手势语言和音乐表情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互动教学模式使枯燥乏味的音乐语言变得鲜活而生动,指挥语言的融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们打开了欣赏音乐的另一扇窗口,可以了解指挥的手势语言,读懂指挥家诠释音乐的方法。采用类比教学法,深化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认识。采用类比的方法并借鉴美术直观的色彩解析音乐语言抽象的概念,对学生理解音乐语言有辅助性帮助。三个音按三度叠置同时发响就是“和声”,它是音乐语言中最复杂、最抽象的一种音乐形式。不仅可以构成旋律的纵向结构同时也可以创造丰富的音乐色彩,每一个和声奏响以后都有自己的色彩倾向。和声使音乐有了像绘画一样的颜色,大面积的不同和声的集合确足以创造一种情调和一种氛围。调式和调性在美术的调色盘中也有颜色,大调式亮而辉煌;小调式伤感而暗淡,相对于和声的色彩,大调式和小调式的色彩是大面积的。一种调式不仅可以霸气的大面积掌控音乐的气质,同时也可以通过短暂的游离(离调)改变大的背景音乐氛围而转向相反的情感色彩,这种短暂的游离使音乐的色彩变化多端。区别调式和调性的色彩也是学习和理解音乐语言重要的内容。调性是指主音高度的变化,当一段音乐从一个调性向另一个调性转变时,它往往以持续不断地拉升调性主音高度为常态,因此,在音乐流动的过程中调性的色彩基调是不变的,改变的是色彩的浓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倾听典型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色彩氛围,并通过学生演唱具体的音乐作品体会调式、调性的色彩变换。采用分析、听辨、创写的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加强音乐欣赏课程中解析音乐基本语言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音乐作品之所以好听,是因为旋律感人,旋律之所以动听在于各种旋律音程之间的微妙变化。解析旋律音程的关系,辨别和声音程的和谐度,为一段歌曲编配二部合唱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真正体味音乐的奥妙和趣味性。课堂上教师首先在钢琴上解析旋律音程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是最和谐的音程关系,大小三六度是不完全和谐的音响效果等。二是听辨这些和声音程的音响效果,记住哪些音程关系是非常干净、清纯好听的音色,哪些是不好听刺耳的音效,这些听辨音乐训练可以为学生日后创写二部合唱或演唱四个声部的和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教师讲解编配二部合唱的要领。选择一首旋律优美的艺术歌曲请学生为其编配二部合唱。分析、听辨、创写编配音乐作品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深入到音乐的内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p#分页标题#e# 三、改革考试制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也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时代需求,适当进行考试制度的革新。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生动活泼学习的激励机制。过去音乐欣赏课的考核一般采用的是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或是出音乐论述题要求学生写一篇论文,或是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分析某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这种被动式的考核方式,已不完全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传统的音乐考核形式,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其它各种资源,请学生制作PPT短片,在课堂上分组讲演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内容分享学习体会,讲演结束后每组还可推荐几名最好的学生在全班演讲,让全体同学来分享他们的智慧。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考核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演讲的形式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建立完善音乐教育网站,为学生搭建继续学习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兴趣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加强交流,分享学习音乐的体会。网络是现代社会人们了解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有利于音乐知识的普及和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学网站中除应有的教学模块外,还应增加学生交流互动区。近年来,通过学生演讲考核研究发现,他们不仅欣赏音乐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也呈多元化的态势。如电影音乐、动漫音乐、音乐剧、游戏音乐等类型最为学生所喜爱。按音乐类型分类设置板块专属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音乐软件放在上面,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分享他们的智慧,补充音乐的需求。
核心素养下高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基于高职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教育研究者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不注重音乐课程的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无法通过日常音乐课程的学习来培育核心素养,提升个人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理念和目标也逐步发生了变化,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教育研究者开始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改革高职音乐课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未来高职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音乐;教学改革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都以通识课的方式开展,且大部分授课教师都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但高职院校的音乐学习氛围不甚浓厚,高职院校所传递的人才培养价值观念不甚合理,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能发挥实际作用,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增加其文化积淀,也没能令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实际上,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改革高职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否则,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这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研究过程概述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选修音乐通识课的100名学生和10位教授音乐通识课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现阶段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音乐通识课的选修课程表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展开问卷调查。这100名学生中,男生有42名,女生有58名,所有教师与学生均以匿名的方式自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缘由
艺术学和艺术史
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些知识领域对它进行研究。但是,专门研究艺术的科学———艺术学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产生。而艺术学在我国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则是近几年的事。90年代中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了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与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电视学、艺术设计学等并列)。在此前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建立了艺术学系。由于学科初创,我国的艺术学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怎样从事自己的研究?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艺术研究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保持纯正的品位,并从自发走向自觉。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依然困扰着艺术学研究者、或者在实际操作上令人含混不清的这些问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由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美学家、现年94岁高龄的马采先生作了确切而明晰的回答。我国最早关注艺术学独立运动的学者是宗白华。1925年他从德国留学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旋即更名为中央大学),1926~1928年他作过艺术学系列讲座,并写有两份相当完备的艺术学讲稿。不过,这些讲稿在他生前未能发表,90年代才收进《宗白华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马采于40年代初期写了6篇艺术学散论,其中带有纲领性的第1篇于1941年发表于《新建设》第2卷第9期。这6篇论文都收入马采的《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这6篇论文迄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表明马采不愧为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先驱者。 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过程直接制约着它在相关学科中的定位、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及艺术学的产生,人们都会提到德国学者德苏瓦尔于1906年出版的名著《美学与一般艺术学》。这本著作中译本收入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译本和它所依据的英译本都很不妥当地把书名译成《美学与艺术理论》。殊不知对于德苏瓦尔来说,“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不仅是一个书名,而且是他高高擎起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他开展了艺术学对美学的独立运动。在他的这部著作出版的同一年,他创办了与他的著作同名的刊物《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该刊现更名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年刊》。作为国际上权威的美学刊物,它反映了德国20世纪美学发展的历程。1913年,他又在柏林主持召开了题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的第一届国际美学会议。翌年,出版了《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会议报告》。德苏瓦尔认为,传统美学研究两组问题:审美价值和艺术活动。由于这两者的区别,现有必要把艺术活动单独归入艺术学的门下。尽管对德苏瓦尔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尽管美学仍然继续研究艺术活动,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艺术学是作为美学的一部分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而最初主张艺术学独立并从事艺术学研究的,正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批美学家。马采艺术学散论之一的标题《从美学到一般艺术学》就表明他洞察国际上这股学术潮流的发展,并极力主张艺术学从美学中独立出来:“过去以为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一切美的对象,并不限于艺术,即凡是能够给予我们美的感受的自然物以至人类的行为,无一不在研究之列。”“因此,就是美学者自己,也不得不提出限制研究对象范围的要求,主张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应该获得独立。”(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第1页。下文凡引述该书的,只注页码)。在这方面,马采的观点和宗白华的观点相吻合。宗白华在20年到:“艺术学本为美学之一,不过,其方法和内容,美学有时不能代表之,故近年乃有艺术学独立之运动,代表之者为德之MaxDessoir(马克斯•德苏瓦尔———引者注),著有专书,名Aesthetikandallgemeinekunstinseeschaft(《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引者注),颇为著名。”(《宗白华全集》第1卷,第511页)。 一门学科只有确定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它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不会被其他学科所代替。顾名思义,艺术学就是研究艺术的科学。那么,凡是对艺术的研究,是不是都可以称作为艺术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理解德苏瓦尔的一般艺术学的概念。 一般艺术学是相对于特殊艺术学而言的。“特殊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个别的本质、创作、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第8页)。它们是音乐学、戏剧学、诗学、美术学等,其中有些已具悠久的历史。关于一般艺术学的对象,马采作了一个相当精到的说明:“一般艺术学就是研究那些关于艺术一般的本质、创作、鉴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创作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特殊艺术学的知识,即各种艺术史和各种艺术学所提供的资料,虽然不断被参考被利用,但一般艺术学的研究决不是对戏剧、音乐等特殊现象的直接的探讨,也不是对宋代绘画或顾恺之等某一时代某一作家的具体作品的解剖分析,而是以艺术一般的抽象的概念作为对象作理论的考察”(第9页)。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学就是这里的一般艺术学。显然,远非对艺术的一切研究都可以称作艺术学,只有对整个艺术现象的综合研究才配的上艺术学这个名称。马采具体研究了艺术、艺术家、艺术活动(创作与观照)、艺术美的类型、艺术源流(发生与发展)等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例如,他提出“创作与鉴赏正是艺术理论不可分割的两面。没有不被创作的艺术,也没有不被鉴赏的艺术。鉴赏便是创作,创作便是鉴赏”的见解(第695页),曾得到冯友兰、贺麟、金岳霖等人的赞赏。 艺术学和美学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除艺术学外,美学对艺术最为关注。美学和艺术学都研究艺术,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马采缓引了格罗塞在《艺术学研究》中的有关论述:“艺术学为了最后认识艺术的特质,必须采取和旧的艺术哲学完全不同的方法。”“艺术的真正科学的认识,只是从对艺术的实际感情产生出来。因此不论是创作者或鉴赏者,只有能够认识艺术的人,才能真正感受艺术”(第17页)。艺术学研究既要反对“集满堆庞杂的资料”,又要反对“设计其冒险的空中楼阁”(第7页)。马采强调指出“还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这在当时是美学,同时也是艺术学———之所以能永葆其不朽的青春,而布瓦洛之所以不堪莱辛之一击,就是因为前者是以艺术的事实为基础的归纳的理论,而后者却只不过是演绎的空中楼阁而已”(第18页)。这些使我们想起德苏瓦尔的观点,他在《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既不满意哲学美学“自上而下的”方法,又不满意心理学美学“自下而上的”方法。他主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所谓“自外向内的美学”,“即以相同的分量去艺术地感觉和科学地思考”(德苏瓦尔《美学与艺术理论》第6页),从分析具体艺术出发,走向艺术哲学的高度。例如,被日本竹内敏雄主编的《美学事典》称为“艺术学之祖”的德国艺术学家费德勒在分析同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式理论。他把自己的理论看作为一种实践美学,他的理论首先面向艺术家,对20世纪初期西方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各种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的普通规律,艺术学研究作为审美价值的艺术价值的特殊规律。这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美学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其研究带有哲学意味,美学研究比较思辨、抽象。#p#分页标题#e# 而艺术学研究艺术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涉及美学范围,具有不自觉的美学性质,艺术学研究比较实证、具体,它比美学更加关注艺术实践。马采为艺术学作了准确的定位:艺术学是“联系美学和其他特殊艺术学的一门科学”(第2页),“艺术学到了艺术哲学,便最后进入到本来的美学的领域了。艺术哲学在艺术学中是最接近美学的,即受美学影响最深的科学”(第18页)。 半个多世纪以前,马采就对艺术学的独立坚信不移:“目下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这门新兴科学,难免不受一些眼光短浅、思想保守的人的非议和反对。但只就方法论方面说,这门科学独立的必要性却是毫无疑义的。”(第1页)在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兄弟院校已经建立了艺术学的教学和研究机构的逼人形势下,在艺术学研究中曾着先鞭的中山大学是否有新的举措和动作,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