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婴幼儿健康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婴幼儿湿疹护理中家属健康教育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104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2例,常规护理+家属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护理前不同组别患儿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关键词】婴幼儿;湿疹;家属健康教育
婴幼儿湿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因与外因导致的变态性皮肤炎症反应。疾病早期头面部出现皮疹,然后逐渐蔓延到全身,出现渗液、糜烂甚至感染,给患儿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另外,该病容易反复出现,加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容易出现治疗不依从、过度焦虑等问题。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进该问题的改善。本次研究将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湿疹患儿中抽取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选患儿符合《杨国亮皮肤病学》中关于婴幼儿湿疹的诊断标准[2],面部、四肢、躯干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浆痂,伴有瘙痒,排除心脏、脑部、肺部等疾病。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12)个月,平均(5.6±1.2)个月,病程10天~3个月,平均(1.5±0.4)个月,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分别35例、10例、7例;观察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1~13)个月,平均(5.7±1.3)个月,病程7天~3个月,平均(1.5±0.3)个月,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分别34例、10例、8例。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健康教育中小儿肺炎护理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小儿肺炎患儿时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对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健康教育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51±2.52)d,健康教育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3.75±1.28)d,(t=5.3484,P=0.0000)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显著,健康教育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另外,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健康教育组都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在提高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健康教育;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肺炎发生率逐年上升。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小儿肺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小儿肺部炎症,目前是我国五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提起小儿肺炎,许多家长都头痛不已[1]。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小儿肺炎容易反复发作,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实例研究,探讨了护理小儿肺炎患儿,时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14±0.97)岁,平均体重(7.24±2.42)kg。健康教育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1±1.03)岁,平均体重(8.05±1.52)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幼儿心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必要性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并规定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特殊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女性,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幼儿的成长。据了解,随着国家近年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应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而且自身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实践课程附属理论课程上的传统教学,同时课程设置又过于单一且交叉重复,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注重开设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以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课程为主,而对于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课时设置比例不多,使得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是无法把握到位。此外,大多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2+1模式,所以,在目前中职的教学计划中,另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困难较大,并且效益不高,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我们认为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2)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加而课时有限的问题。而在幼儿心理学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能全面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确定为: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以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应用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精讲、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涉及到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结构的各方面,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采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即结合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章节教学,侧重解决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结合认知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情绪教学中,学生了解觉察情绪的方法和理解“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压力;结合社会化教学,讲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结合个性心理阐明,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在讲授婴幼儿心理健康时,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调节,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结合章节教学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在《绪论》中学习心理的实质,同时使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获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本校面积比较小且教学楼宿舍比较老旧,外观不美,新生到校后心理反差很大,难以适应新环境。鉴于此现状,笔者结合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质量高、艰苦的住宿环境可以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落差,以尽快适应新环境。2)结合幼儿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多通道感知,学生学会使用多通道来学习技能和知识;以茱莉?安德鲁斯和罗琳等名人为例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理解记忆的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会学习。3)结合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掌握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4)结合幼儿社会化的学习,通过分析自身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懂得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结合幼儿个性的学习,通过问卷测验和案例分析学习性格和气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并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人格魅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例如,通过设置“一顶帽子”的问题情境和分析《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影视作品人物的个性特征,尝试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并谈今后该如何取长补短,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6)结合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通过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课外知识,争做健康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规划职业人生道路。
四、小结
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童保健中应用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常规组应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应用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儿童保健知识覆盖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应用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及保健知识覆盖率,对于儿童保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儿童健康。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儿童保健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儿童保健,可给予儿童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免疫及抵抗力,降低疾病传播率的关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家属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研究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14~30个月,平均年龄(22.17±3.19)个月。常规组男18名,女16名;年龄15~29个月,平均年龄(22.14±3.52)岁。两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工作内容依据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进行,如电话通知、粘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家属定期带儿童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合理为其补充营养,每天进行适宜活动,宣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发放健康成长手册。研究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通过一致培训及考核,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人为社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每次健康教育,同时,评价和分析工作效果,选择其中2名妇幼护士实施上门随访教育,1名儿保医师负责幼儿健康督导与教育,同时,邀请儿童专家义诊,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1.2.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所展开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包括①新生儿(<3个月)。新生儿保健方式主要是信息传播,由专职护士实施入户家庭健康教育,访视新生儿各种情况,如睡眠、排便、喂养、大小便、预防接种等,同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重视黄疸、脐部情况,并询问母亲心理及生理康复状况。全面评估新生儿发育状况,将月增长体质量<0.5kg的新生儿列为高危情况,并转入儿童保健科进行管理,重点指导喂养、休息等[1]。②婴儿(3~12个月)。婴儿保健方式主要为示范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为家属课堂教育或面授,幼儿为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对于营养和热量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极易发生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以营养为主,每年至少实施4次的营养随访,指导家属正确添加辅食,避免喂养不当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2]。③幼儿(1~3岁)。幼儿阶段,神经发育较快,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动作、语言等能力,以互动式游戏教育实施运动、感知、语言等训练。间隔6个月评估一次幼儿的发育状况,了解发育情况,可举办幼儿讲座实施教育,创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④学龄前儿童(6~7岁)。学龄前的儿童体格发育基本趋于平稳,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有所增加,因而,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正确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学会配置消毒剂,正确使用红外线进行消毒等[3]。1.2.3评价效果。小组负责人收集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寻找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评估与分析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儿童保健工作,提升社区健康教育质量[4]。
1.3观察指标。①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儿童保健知识情况制定家属问卷表,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各项内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越好。②保健知识覆盖情况:包括完全覆盖(家长完全掌握保健知识)、覆盖(家长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及未覆盖(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较差)。总覆盖率=(完全覆盖+覆盖)/总例数×100%。③家属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原则及内容为依据共同商讨制定满意度问卷表,满分为100分,健康教育结束后为家属进行发放,本研究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8份(100.0%),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一般满意,<6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小儿腹泻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接受腹泻治疗的患儿160例,并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费用为(996.72±184.5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7±302.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有利于患儿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治疗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小儿腹泻;整体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胃道紊乱疾病,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1]。患儿因缺乏多种维生素、营养不良等引起鹅口疮、消化道外感染及中毒性肝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小儿腹泻得到及时治疗和良好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反,治疗不及时和护理不周则会导致患儿窒息及水电解质出现严重紊乱,危机患儿生命[2]。为此,该院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6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优质护理用于疝气手术患者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疝气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回顾性分析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疝气手术患者共36例的临床资料,奇偶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疝气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疝气;优质护理
当人体内某个组织或脏器离开了它的正确解剖位置,就会导致人发生疝气。疝气的产生原因一般是喷嚏、咳嗽、排便等用力过度。因小儿啼哭过度、老年腹壁退行性病变,疝气在老年及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临床上将手术作为治疗疝气的主要措施,除手术治疗外,术后的护理方式也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疝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方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疝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奇偶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有患者1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在45岁-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3.15±2.42)岁。对照组(18例)中共有男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75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5.73±3.34)岁。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院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经过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乡镇幸福家庭活动创建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家庭发展新需求,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实施方案》通知(遂计生组字[2019]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突出“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围绕“促进家庭文明,守护家庭健康,帮扶家庭致富,引领家庭奉献”等主要任务,加强宣传倡导、公共服务和资源整合,强化社会责任,创建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我镇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二)工作目标。
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通过深入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有利于支持家庭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完善家庭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宣传倡导和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家庭文明,守护家庭健康,帮扶家庭致富,引领家庭奉献,全面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工作内容。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浅析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对心脏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儿对心脏病及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常见的疾病,由于患儿在胚胎阶段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其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左右,故临床主张对患儿施行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外,还应通过临床健康教育纠正患儿和家属对心脏病的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治疗最佳效果[1]。为了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本院选取104例患儿进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