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药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应用药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应用药学论文

临床药学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后续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临床药学;教学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建于1997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秉承“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懂医精药,能力为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1-3],成效显著。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5],以利于课程论文和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随着“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在丰富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便利文献检索的同时,也为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当前形势,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等措施对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服务于后续的综合技能实验和五年级第二学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撰写。因与前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明显脱节,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缺乏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欠佳。如能在进行药学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整合与之相关的课程,适时安排相应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6]。针对上述情况,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本课程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或科研设计的流程,使其认识到本门课程对后续综合技能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及进一步深造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作用,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重要作用。在授课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突出重点,适当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获取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增加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网络环境下获取文献的方法及途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案设计时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等科研实例,讲解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在同时上课的两个班级中,通过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作为班级的课程平时积分。利用大学生争强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7]。在课程安排上,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上机实践,同时将临床药学专业的综合技能实验安排在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并将综合技能实验内容与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上机实践和后续的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引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内容为: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概述、中英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方法。从教学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设置3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课程相关性不大,知识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理论部分教学,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8]。因此,在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例或话题,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给出的科研实例或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讲授数据库检索及应用时,以学生所熟知的我院某个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用药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检索该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申请的发明专利,教师进行总结,介绍应用合适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介绍学术规范时,向学生介绍2017年湖北某高校知名学者的学术造假事件及其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避免不端行为,通过积极讨论、主动答题等方式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阅读全文

通识教育选修课《家庭合理用药》教学

[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教学效果。方法介绍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选取2019年春季选修《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从问卷调查和考核结果两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得到大部分同学的好评和认可。从考核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成绩理想,课程平均成绩为(83.26±11.64)分。结论《家庭合理用药》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为开设该课程或者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改革

家庭合理用药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由于用药知识普遍匮乏,自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用药认知度均不高,我国居民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2]。大学生作为接收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其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多项调查结果显示,非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用药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之处[3-5]。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由于没有医药学及相关专业,专业教师缺乏,开设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多。大学生仅有的少量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多是通过网络获取,所以有必要开设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庭用药知识教育,使其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合理用药知识。自2017年春季学期以来,我们面向青岛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春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选修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61人(49.2%),大学三年级学生59人(50.8%)。

1.2教学目的

阅读全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保证高质量专业硕士的培养。因此,急需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介绍我校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校院企深度融合,从而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特色鲜明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

1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围绕培养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制定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药学学科准确定位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紧贴社会行业需求,创新药学教育模式,形成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两个学科方向。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药学方向以“懂医精药,能力为先”为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工业药学方向则以“实践能力为基础,行业需求为牵引”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药物技术转化、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及药品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2构建了“校企(院)一体化、三阶段递进式”的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

阅读全文

药学论文(共10篇)

(一)

一、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的研究

过去各教研室忽视了学科联系,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专业实验之间均缺乏沟通合作,资源难以共享,实验教学效果堪忧。曾有考研学生初试成绩名列前茅,而复试实验技能表现不佳。这引起了药学系的高度重视,意识到整合各个实验室迫在眉睫,进而从规划、建设、管理、资源四个方面对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统一规划

对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所承担的学院临床医学、药学等13个专业: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毒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的教学任务,采取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分配师资,统一调配设备等措施。这使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能高效、顺畅运转。

2、集中建设

长治医学院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于2004年随药学系的成立而建立。在建立之初就始终坚持集中建设的原则,采取提前规划、合理论证、集中审评等方法,最终确定了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与集中建设的方案。通过集中建设有利于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结构,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利用价值;注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操作性,使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良性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空间的有效整合,使各学科实验室既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结,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的价值和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土地空置。

阅读全文

循证医学中药学教学实践

[摘要]

为提高本院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教学难点: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有助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

循证医学;临床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难点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应用现有最为可靠的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技能及既往经验,在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与诊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Guyatt于JAMA杂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证医学迅速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更促进了传统临床教育模式的转变[2]。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3]。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尚处于摸索阶段[4]。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课题背景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且硕果颇丰。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方法、成果及难点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

阅读全文

实践教学临床中药学论文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阅读全文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科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班导师制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发挥的作用,系统的论述了应用班导师制度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性,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班导师;毕业设计;质量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不仅是专业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环节,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标志着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药学教育的要求,同时部分“灌水”论文、“抄袭”论文、“综述”论文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不利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2]。如何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科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3-4]。班导师制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5]。我们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作用,开展了应用班导师制度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性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

一、影响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纵观国内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影响其质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机制体制因素

一方面,现有的培养方案将学生主要就业签约阶段与毕业设计阶段大部分重合,导致学生忙于找工工作,到岗实习。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少,精力分散,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在实施专业认证之前,各校的培养方案对毕业设计规定表述较为简单或要求较低,总体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虽然较差,最后也通过了。如此导致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低。

阅读全文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目前,《方剂学》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实践已蓬勃开展起来。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现从如何针对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做好学情分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等几方面做一阐述。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近期,笔者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在备赛及比赛的过程中,在针对中药学专业如何进行《方剂学》教学设计方面感受颇多,下文将从明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进行学情分析、规范编制教案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飨同道。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每一门课程目标均是为其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够从事中药生产、分析、鉴定、销售管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等)、新药研发、临床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合格人才。因此,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目标是立足于中药学专业,用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学生分析方剂、指导用药,初步建立起以中医药思维来研发新药的科研思路。《方剂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体现中医药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

2有效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授课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除需要掌握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动态以及相应的学习兴趣、模式与习惯,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升级以及教材的选用、授课内容的调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