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应用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分层次护理管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护理人员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72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护理人员36例。72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8±5.9)岁;学历大专19例,本科17例。常规组护理人员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5±6.3)岁,学历大专20例,本科16例。两组护理人员在学历、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分层次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常规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法根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进行常规的排班制,护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工作;分层次管理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层次划分,分为N0、N1、N2、N3、N4人员,每个层次护理人员职责不同,高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指导下级工作,配合上级工作,级别间分工明确。
1.3评价指标
由专业护士小组对72例护理人员采用操作考评和试卷考评的方式进行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两组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评分标准一致,且均为100分制;由与护理人员合作的医生对72例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度评分,采用问卷评分法,评分标准一致,100分制;由护理人员服务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评分法,评分标准一致,100分制。
产房优质护理管理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产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对于实施的优质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实施的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中,可以使产房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提高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故值得借鉴。
关键词:
产妇;产妇;优质护理服务
0引言
为了赢得患者的认可,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优质护理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科室的护理实践当中。为了提高产房护理管理水平,确保母婴安全,本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将“一切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理念落实到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将让产妇满意、舒适和确保母婴安全作为实施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产妇接受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护士分层级护理管理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7(31.82%)例,满意13(59.09%)例,不满意2(9.09%)例,患者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非常满意5(22.73%)例,满意12(54.55%)例,不满意5(22.72%)例,患者满意度为77.28%。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临床作用
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我院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准护理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精准护理管理,统计分析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精准医学是指通过了解病人个体基因、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将个体化医疗和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深度地精准用药,实现对病人的“靶向性”治疗[1]。为适应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精准护理也将成为今后护理实践的重要原则[2],而精准护理管理即为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精准护理管理,顾名思义,即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护理管理的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护理管理是精准护理的基石与保障,只有精准护理管理措施科学有效,才能保障精准护理服务的有力进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精准医学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本科的护理质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本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了精准护理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病区拥有床位50张,护士18人,年龄24~39岁,其中大专及以下5人,本科13人,主管护士5人,护师9名,护士4名;工作年限>10年5人,5~10年5人,<5年8人。
1.2具体实施方法
1.2.1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层级护理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摘要:目的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以此观察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护理管理效率的影响。方法在外科护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时间阶段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分析和对比组间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各个项目评分和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结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为(89.99±5.22)分、病房管理(87.78±5.23)分、意外事件处理(88.26±5.21)分、技术操作(89.77±5.21)分、健康宣教(89.66±5.11)分、护理安全(87.79±5.32)分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7.77±5.33)分、(68.73±5.11)分、(68.77±5.23)分、(69.09±5.11)分、(68.77±5.21)分、(69.95±5.13)分,且研究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00%)、护理差错率(2.00%)均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分别为:12.00%、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护理管理效率的影响显著,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并降低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差错率,以此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外科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各界行业的服务要求、质量都有所提高,其中,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其工作要求的重点。在医院,外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具有的科室特点是:流量大且病种具有复杂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负担。对于医院而言,如何提升外科护理质量是医院的关注焦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属于相对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是借助多级分层管理的措施落实护理人员的各项责任,以此达到相对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本文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以此观察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护理管理效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外科护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时间阶段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组内护理人员30名,年龄:24~44岁,平均(34.56±5.76)岁;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10名、20名;对照组:组内护理人员30名,年龄:23~45岁,平均(34.67±5.23)岁;主管护师、护士分别为11名、19名。均对100例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09±5.0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和同意;入选患者的意识均处于清晰状态。组间基线资料、患者病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外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1)组建层级管理小组,小组内部成员所担任的职位主要依据其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分配,结合科室的具体工作实际进行护理人员分层,主要分为3个层次,护士长为第一级层次,担任资格:工作年限10年以上且职称为主管护师;组长为第二级层次,担任资格:工作年限3年以上且职称为护师;助理护士为第三层次,担任资格:工作年限3年以下且职称为护师或护士[1-2];对第三层护理人员定期就护理质量进行反馈,第二层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第一、二层护理人员在每天的晨会中学习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第三层护理人员不定期抽查落实情况。(2)对护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其中,第三层护理人员对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协调和管理,具体的内容包括有:与其他科室沟通、指导责任护士工作、监督科室的护理工作、协助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宣教、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护理方案等[3-4];第一、二层护理人员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按照护理计划完成护理工作,同时协助护士长和组长进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助理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基础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合理需求[5-6]。(3)加强对第三层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监控力度,对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第三层护理人员监督第二层护理人员护理措施落实情况。(4)评估每一层护理人员所存在的护理操作风险性问题,对其可能会犯错问题进行评估与改错。(5)质量控制,第三层护理人员定期总结护理工作质量,第二层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和进行针对性整改,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每一层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操作技术进行定期考核,将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7-8]。
1.3观察项目。分析和对比组间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各个项目评分和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各个项目评分均采用医院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由医院统一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和发放调查表,患者自行填写分数,旁人不予以干预,涉及被调查的护理人员进行回避原则;调查分数在0~100分[3],以60分作为临界分,低于60分则不合格,所得分数越接近100分则代表护理质量越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意外事件处理、护理安全评分由专业调查小组成员评定,技术操作、健康宣教评分由患者出院之前统一打分。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应用
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可能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引发医院感染;若出现医院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医院或科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24~71岁,平均(45.7±5.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5~76岁,平均(46.4±6.1)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即予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构建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内可采取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作为委员会副主任,各科室的护士长作为会内成员,在各科室安排1位监控员。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分层管理,明确职责,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另外,委员会还应不定期检查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状况。(2)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物品存放管理上做到无菌化,了解保持手卫生的意义等。医院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完善管理细则:医院应完善与健全相关管理细则,包括如何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需加强观察;规范无菌技术的实施、操作细则;术后医疗垃圾应当如何分类等。另外,需监督细则的实际落实情况,通过制度规范护理工作,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促使广大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相关规程,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护理工作。(4)注重细节管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彻底地消毒室内物品、环境等;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洗手操作流程清洁手,保证手卫生;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对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患者住院时应坚持“按病种归类”的原则,病因不详、特殊感染患者应予以隔离处理;抵抗力较弱的患者(如幼儿、老年人等)由于其极易受到感染,需予以保护性隔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医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准备好基础设施,如空气净化设备、消毒设备等;构建感染监控网络,加强监测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科需不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情况,若存在不合格之处,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5)强化管理患者及其探访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有些为非典型致病菌,是人体中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故集中管理难度较大。护理人员应组织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向其介绍一些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避免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措施。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指导患者用药,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舞其多摄入一些营养物质,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针对身体较虚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嘱其注意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以免产生压疮。在宣传栏上张贴一些标语或图画,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触碰院内的医疗设施,以免病原菌的传播。
1.3观察指标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用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本院正常工作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用随机数表,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护理人员均为50名。研究组采用分层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管理,常规组则使用常规的一些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结果评价团全体成员对本次研究对象的评分研究组为9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74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实施以后,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6%,且无院内感染情况;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研究组和常规组在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护理质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实施分层护理措施后,研究组研究对象自评中非常积极的占到90%;研究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的护患纠纷率、院内感染率、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研究显示在护士管理中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士护理的质量,使护患关系更趋和谐,也更能使医院的护理工作顺利开展,这是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
关键词:
分层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也日趋完善,促使医疗护理措施不断更新[1]。在医院的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级别差异是进行有效整体护理工作的必要保证和基础,使用得当,可以使各级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也会使不同层级护理工作的职业才能得到好的发挥,从而达到对护理人员的有效利用,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2-3]。为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笔者所在医院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对比分析常规组和研究组的护理情况,分层护理的效果明显。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危机管理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危机管理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眼科患者病例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行常规管理为对照组,行危机管理为试验组,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00%,16.00%,试验组的护患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危机管理的应用,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给予患者安全强有力的保证,避免出现护患纠纷,确保护理满意度的稳步提升,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危机管理;眼科门诊护理;应用
现阶段,眼科门诊人流量越来越多,尤其集中在儿童和老人患者群体之中,护理工作量比较繁重,而且在就诊高峰期中,人员不足现象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护理纠纷和投诉等现象的出现。危机管理的出现,在门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属于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危机事件出现之前,通过控制和预防,可以将各种危险问题的出现降至最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0例、20例,最低年龄为10岁,最高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45.84±1.37)岁。试验组男女分别为33例、17例,最低年龄为10岁,最高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45.14±1.4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