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营销专题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AOL体系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探索
一、问题提出———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绩效的困惑
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是在完成专业大类基础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必修课程学习之后,学生选择《零售营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物流运营实务》课程模块之一,学习市场营销的专项能力,深入企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或进行零售营销、或进行网络营销、或进行物流运营的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营销状况,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集中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面向职业的模块化的综合实践项目为载体,贯通毕业环节,着重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两次(2011学年/2012学年)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集中实践课程评价并不高①,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不连贯、体系不完整、环节不清晰、检测不落实、绩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质疑课程,如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与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如集中实践课程实施环境与路径的延展和拓宽,如集中实践课程过后接续立项“实务专题”论文等具体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实施AOL体系,引领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AOL是一套规范、完整的学习质量保障系统,其主旨内容包括建立课程理论学习目标和能力养成目标;校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相符合;设置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与课程目标相匹配;收集、分析、公示课程评价资料,发现课程教与学存在主要问题;拟定课程教学改进方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问题解决———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市场营销专业秉承AACSB“目标驱动、质量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依托AOL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创新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建立集中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设置课程学习目标,拟定课程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效果评价,保障课程持续进步,从而使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可测、教学绩效显现。其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
(一)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需要描述该课程所期待的学习成果,当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能够知晓达到什么样知识水准、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课程学习目标引领课程学习内容、引发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决定课程的评价形式,导向课程的绩效成果。因此,课程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决定,并将学习目标诠释为可以观测、可以考量课程绩效的评价标准。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其学习目标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了解、熟悉营销职场环境;二是在工作环境中逐渐养成专业素质、练就专业能力;三是凭借素质和能力掌握专项职业技术;四是能够发现工作现场实际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四个层面学习目标表明课程学习的渐进过程,其各自对应的观测点反映课程学习的直接目的。
(二)清晰课程内容、转换课程学习方式和方法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建设
1、高专高专营销专业的教学存在的误区及修正措施
误区之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的提高,显然有失偏颇,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所以,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方面的专业技能,突出专技之长的培养。误区之二:过于注重实践教学。大学教学要重视实践,但不能唯实践,让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去指导学生做“实践与实验活动”,不仅不会使学生更有“实践能力”,反而会使学生误入歧途,甚至丢失“基础与阶梯”。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我们更加需要培养营销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老师,大力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提倡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培养。让有营销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或是聘请行业专家或是营销一线专业人员参与指导实践,以便真正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发挥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误区之三:用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成长。职业生涯辅导作为大学生成长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指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但是,过分的强调用职业规划来指导学生有时会约束了学生的成长路径,有时过早甚至给一些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误区之四:大学生创业。现在有些学校很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创业,但是很多学生创业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把创业看作是单纯的赚钱,甚至有的学生的创业和所学的专业相差很远,而且也缺乏专业指导和创业项目的规划,有的学生大学阶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创业上面,荒废了所学的课程,反而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在一定的规划和专业实践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的进行。针对以上常出现的几种情况,高职高专的学校应该注重对刚进入学校的学生进行引导,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他们将来工作的重要影响,注重在专业实践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对待专业安排的各种实训和实践教学活动,加大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在有明确目标和指导的基础上适当在高年级阶段开展一定的大学生创业或是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在这期间可以引入行业资深专家走进课堂,不断拓展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互动的联合机制。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的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创新在时代飞跃发展的今天变得尤为的重要,在当今,零售业发展迅速,可以说,零售创造了新的生活模式,改变了生活方式,构造了市场网络,提供了信息服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零售是一种信息产业,后汽车时代的带来,营销专业需要大量的营销和相关的服务人员,在这种背景下,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应该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实践教学目标与理论教学目标相结合,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一般来说,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有融合了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实践训练主要包括社会实习和项目竞赛,通过这种结合式的训练可以使得实践教学有理论的支撑。再次,通过一系列的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即通过基础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技能,解决学生对营销认知和体验不足问题;通过专业实践平台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促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这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发表观点、动手操作、课外调查等。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流通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内营销实验中心的各种实验加深营销知识的掌握,比如:校内实验、以竞争性软件为主的专业实验,如常用的ERP沙盘模拟、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和企业竞争战略模拟等等。专业实习环节、岗前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实习、各种隐性的实践如聘请的企业或行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或者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营销大赛活动及社会体验实践如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企业考察、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性活动等各种环节来不断加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提高。
3、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师生间的交互式授课,另一种是教师间的交叉授课。具体来说,交互式授课的表现形式有: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其中课堂讲授时间约占总学时的70%,其他形式约占30%,同时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调研实践。交叉授课主要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行业专家之间共同完成一门课程。如:在营销的专业导论方面教师之间可以共同完成,以讲座方式进行,或者是以营销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师和聘请的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专题的选择要新颖贴近现代营销的发展趋势比如可以选择的专题有微博营销、品牌营销、渠道营销、网络营销等。
作者:杜玮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下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摘要: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于学生自主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提出新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被忽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交流非常少等问题非常普遍。信息化教学下,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借助网络辅助课程平台与多媒体课件改善、优化与解决现阶段市场营销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基于信息化教学下《市场营销学》如何有效进行教学改革展开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正处于教学模式改革时期,以市场营销培养目标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满足企业与市场发展需求,合理改善、调整市场营销学教学课程,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信息化时代下,使得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发生巨大改变。信息化平台的出现与表现拓宽了人们视野。信息化指一种信息技术且在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共享,人的智能潜力与社会物资资源充分发挥[1]。正是由于信息化具备的优势使其具有强大吸引力,必定在将来被充分利用。而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更要各尽其才,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培养社会与企业发展所需、所求人才,以完成教学目标。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市场营销人才就业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市场营销学教学课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教育发展,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市场洞察能力与调研能力,会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数据处理与有效传输,与客户之间维持良好合作关系。为了满足新时期下市场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进行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高质量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授课形式以口语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非常少,加上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比较简单,信息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参与性不高,使得市场营销教学有效性无法提升。但在信息化教学下,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学生掌握课堂主体权,教师成为引导者与帮助者,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2]。加上十年教育发展规划的,对于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为高校创新指明方向。
二、信息化教学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途径
(一)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制的构建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学校管理层对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都超过了经管类专业,在非财经管理类院校尤其突出。如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以煤炭相关学科为主的院校,学校对非煤专业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校内实训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学校虽然也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大都是参观考察的形式,无法满足营销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
(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和学生的水平呈直接相关关系。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目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缺乏,经管类专业表现的尤为明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不愿去高校从事实践类的教学工作,即使愿意去从事教学工作,也大多不愿去层次较低的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在营销专业中得到普遍运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顶岗操作与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就第一种模式来说,专业教师在进行案例和专题选择时,都是以国内外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如:联想、海尔、可口可乐等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但目前大学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都是营销的基层工作,大企业的营销理念很难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第二种模式来说,尽管很多高校都在采用,但实际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也很多。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未形成完整而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市场营销活动的对象是具有个体特征的“人”,从严格意义上说,针对每个人的营销活动都是不同的。因此,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很难明确,这样就给实践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一定困难。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与时俱进和优化过程中,专业课程大都面临课时压缩的现状,中药商品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模式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结合中药商品学课程特点,基于目前中药商品流通现状,不断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中药学人才。
关键词:中药商品学;专题式教学;课程改革
中药质量安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了打破“饮片基本都是劣质产品”的谣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格监管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并对饮片市场加强监管,例如:不合格的中药饮片要求召回,有的企业被收回GMP证书,有的甚至被曝光立案调查。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饮片企业敲响警钟,督促中药企业改良饮片生产模式,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生产高质量的饮片产品。2018年国家药监局《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大力主抓中药饮片质量。医药行业要求高质量的药材和产品供应市场。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规格等级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主要阐述在流通领域中中药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和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中药商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鉴别技术问题等。
1中药商品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商品学课程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具备商业类学科和中药类学科的特点。综合当前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停留在探索阶段,亟待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中医院校专业课程都较大幅度削减学时,如何在教学中寻找优势,走出可行的特色化教改之路,对于专业课中药商品学来讲,难度尤大,目前也没有简便易行的成功案例可以直接借鉴(因为全国中医院校专业课学时数均大于48学时,而我校只有16学时),在课时量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结合中药商品市场实际情况,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
中药商品学课程各论中内容主要围绕中药的具体规格和等级,突出以“质”论“价”,重点体现中药的商品性。从事药材饮片采购与销售工作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和加工、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及贮藏养护等多个方面。由于各论中部分内容(如中药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真伪鉴别)与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不讲或者概述。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多元化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就需要改变中职教学的模式,开展多元化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表现得更加出色。因此,文章对多元化模式下的中职市场营销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多元化;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职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中职学校每年为市场提供非常多的专业性人才,涉及各个领域,其中人才数量较多的就是市场营销人才。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的多元化,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主要有实践性教学模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以及案例教学模式等,通过多元化模式丰富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促进教学的发展。
1实践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1.1实践性教学模式应用时应注意的原则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探讨
一、明晰课程定位,确定建设目标
高等医药院校的医药贸易(医药营销)专业,是适应医药行业发展对医药贸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开办的专业。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医药贸易专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通过对该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按照“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医药特色、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建设精品课程。明确课程定位。医药市场营销学课在医药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医药学、经济学交叉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学校往届医药贸易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被认为是对其人生规划和和工作具有较大帮助的五门课程之一(其余四门为西方经济学、药理学、医药商品学、营销心理学)。坚持“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目标。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必然服务于医药贸易专业既懂营销又懂医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又要起到贯通相关知识的作用。根据调查,学校往届医药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医药行业占75%(其中内资占40%、外资占35%)、医疗器械行业20%、其余5%左右,主要是面向医药市场一线,从事医药营销工作,一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看,最看重的基本素养中排序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医药专业知识、企业忠诚度、创新能力。毕业生中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在校生中有超过80%学生认为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在课程建设中,围绕市场需求特点和学生就业导向,突出课程的医药特色;而从课程性质看,基于产品研究法的角度课程研究的是医药这一特殊商品,与一般综合性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是在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都应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按照“市场导向是前提,医药特色是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的要求去建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一)双向介入为切入点,提升师生营销创新理念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团 队教师首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医药营销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相长中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课程团队在2003年主持开展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双向介入式”教学研究,通过教师学生进企业,企业老总和往届校友进校园尝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此后,对双向介入的教学成果进行了有效固化并逐步完善,创新校企共建课程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药企业营销高管来我校通过讲座、沙龙等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并请他们参与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如相继邀请了先声药业、曼迪新药业、北京安汀药业等多家企业老总来校作专题报告,并到学校孵化中心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一些实习单位如北京安汀还给有市场前景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另一方面,采取分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医药营销一线进行见习,使师生能及时了解医药企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师生接触到了鲜活的医药营销实践,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又提升了师生的营销创新理念。同时,课程团队也给企业提供医药营销培训和咨询服务。
(二)学用结合、学练结合,探索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
1.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对接。
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民办院校广告学专业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会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与市场趋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网络广告发展的角度,分析广告公司及从业人员发展现状,提出当代广告人才的市场需求、能力需求,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民办院校广告专业的课程改革建议。
关键词:移动广告;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一、专业广告人才市场缺口大
根据我国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广告经营额为7991.48亿元,同比增长15.88%,连续增长六年,势头大好。工商总局《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将建成广告经营突破千亿的广告产业园区,建设5个以上超过百亿的,10个以上50亿元的,国家级认定的30个广告园区和产业聚集区要占当地广告经营额的40%以上,形成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骨干、区域广告产业区为补充的广告业集聚区框架,辐射和带动广告业集约化发展,以政策支持行业发展。但2018年工商注册广告经营单位仅137.6万户,以中小型为主,从业人员558.2万人,又以营销、设计、制作的基础操作人员居多,创意、策划的创新性人才缺乏。每年200余所高校及社会机构等也不过培养万余名广告人员,又多愿意往广告行业密集地大城市发展,而服务当地区域广告行业的不多。因此,广告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后备量上明显不足,区域从业人员结构也不均衡。
二、移动广告市场前景好
根据CNNIC中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到8.29亿,而手机网民8.17亿,占98.6%,手机应用从即时通信、搜索、新闻、购物、视频、支付、音乐、游戏、预订、外卖、理财、教育等等,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支持。受此影响广告行业也发生巨大变化。根据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网络广告收入3750.1亿元,其中移动广告规模2549.6亿,占网络广告近70%,已占据市场绝对主流。电商广告、在线视频广告、短视频广告、社交广告、信息流广告等,都是移动广告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未来的广告市场更需要具备移动互联思维,掌握新媒体运营及推送机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三、民办高校广告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