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营销理论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4C营销理论下护理管理论文
1门诊护理概述
近年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对医院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上升,如何采取正确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是确保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有学者提出,将4C营销理论、人性化服务等先进理念融入到门诊护理管理中,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
24C营销理论
4C营销理论在1990年由Lauterbon提出,主要用于企业产品销售过程,并已取得显著效果,具体内容包括:客户的期望和需求(consumerwantsandneed)、客户的期望费用(costtosatisfy)、与客户沟通(communication)、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tobuy)。研究表明,4C营销理论要求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成本、购买的便利性、交流沟通等多方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完善的服务。如果把门诊护理服务看作一项产品,与4C营销理论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需要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①客户期望和需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门诊护理服务,在满足其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心理需求,如预约服务、设立投诉点及咨询处等,使其在就诊过程中身心均得到满足;②客户期望费用:患者就诊时所产生的成本除金钱外还应包括时间、精力、体力等,门诊护理人员应详细掌握患者就诊过程,设计最佳就诊流程尽量降低其总成本,当患者于门诊就医时获得的总价值(服务价值、核心价值、形象价值、人力资源价值等)高于总成本时,则患者将切身感受到“物超所值”,满意度随之提高;③购买的便利性:购买便利性不仅指产品购买结果,还应包括产品购买过程,在门诊设立导医台、提供院内有效标识、便民服务点(饮水、雨伞等)、绿色通道等措施,可有效满足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便利性;④与客户沟通:有效沟通是建立情感联系的主要方法,门诊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积极询问其就诊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并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基础,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热情、周到、专业化的服务,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就必然“水涨船高”。
3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护理是近年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工作时应以患者为中心,发挥自身主动性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门诊就医环境,在减缓其由于疾病所致生理不适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心理舒适度。研究表明,门诊患者带病而来多有不适,若就诊过程中程序繁杂、秩序混乱,将严重影响就诊的心情感受。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服务内容,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医院认可度。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服务措施如下:①改善门诊就医环境,如将墙面粉刷成粉色、青色等温馨清爽的颜色,改变以往医院内部环境白色的固定模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②指定专人实时维护就诊区域卫生,及时对废弃物、呕吐物、出血污渍等清理消毒,保持门诊环境洁净适宜,如温度24℃~26℃、湿度50%~60%;③统一着装,根据护理人员分工不同规定相应的着装要求,导医应穿着醒目工作服或佩戴醒目标,便于患者辨识寻求帮助;④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使门诊护理人员掌握国内外先进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⑤可摆放绿色植物美化环境,提供音乐、书籍、影像设备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生理痛苦;⑥热情主动接待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急难帮需;⑦提供与健康相关的宣传页、板报、画册等,使患者在门诊就医中得到有效健康教育,提高其就诊积极性;⑧经常利用调查问卷掌握患者的满意度,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⑨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讲解护患沟通技巧等,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维持良好护患关系;⑩指定专人监督门诊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提高各级领导对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视度,配备足够的门诊护理人员,减缓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供必要的精神与物质支持,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呈现出更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4小结
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论文
1我国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1.1读者意识薄弱,经营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术期刊更多考虑如何经营版面为作者服务,使之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读者的需求。虽建起了自已的网站,贴上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标签,但大部分期刊社网站信息简单、陈旧,几乎由纸质的“千刊一面”转变成“千网一面”,无重点、无特色、个性理念、读者定位等宣传不到位。多数已建网站、网页的征订设计形同虚设,支持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的网站凤毛麟角。如王景周、黄建军对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36种具有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的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只有《护理学报》设有“期刊论坛”版块,但是点击其论坛后无法链接,其他期刊网站中没有发现论坛或BBS模块。李若溪等以CNKI收录我国学术期刊8169种进行抽样调查,抽出205种期刊样本,通过样本调查发现,自建网站的比例2012年为59.5%,大多数网页内容贫乏、页面空置,更谈不上服务功能了。刘锦宏等2013年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1982种核心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建有独立网站的核心期刊约占核心期刊总数的64.5%,占61%的核心期刊采用了在线编审系统,64%的核心期刊提供免费摘要;自科类期刊有25%提供免费全文阅读下载,社科类只有3%;其中社科类期刊均没有在相关网站在线销售数字版,自科类期刊数字版在线销售也较少,价格相对便宜。大部分期刊出版的周期过长也严重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及时传播,同时又严重影响了期刊出版发行的良性发展,最终使期刊的受众极不稳定。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纸质翻版型仍是大多数,还处于“媒体搬家”形式。
1.2互动功能弱,传播功能缺失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传播渠道向受众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学术成果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学术期刊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学术期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产业发展环境混乱等都阻碍着期刊产业的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内容支离破碎,对于学科前沿和概貌呈现方面还非常欠缺,学术传播功能缺失。学术期刊的网站点击率低、资源整合能力差;各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直接沟通的窗口;缺乏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和窗口;缺少与其他媒体对接与互动的能力。
1.3出版盈利模式老套,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大多数通过邮局发行,多至不过千册或者更少,如此少的发行量,广告收入也很少量;部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一定数量的版面费为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有些刊物有一定的赞助,但也很微薄;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收入甚微,甚至是白送。网络技术的变革,网上支付手段逐渐走向成熟,这是网络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无疑提供了新的盈利和发展空间,如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网络广告和网上订购、信息检索等,而且范围广泛,受众面宽。
虾饲料营销理论下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1对虾饲料行业营销现状分析
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对虾饲料行业的发展。2001-2010年是我国对虾饲料增速最快的10年,2011年达到对虾饲料产销量的高峰。然而,受病害及养殖环境影响,我国对虾饲料年产量3年来出现下跌或较低增长的徘徊态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已经形成,可以预估我国对虾养殖及饲料行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提高效率和内涵式增长,而单独追求量的野蛮性生长时代已经过去。我国对虾饲料行业在经历了2000年前后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之后,近年来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目前,我国对虾饲料经营企业主要有恒兴、海大、粤海和通威4大集团,对虾饲料年产销量达到我国对虾饲料年产销量的60%以上。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业内大量规模小、技术落后、品牌较弱、管理粗放、轻视战略的小型企业已逐步丧失竞争能力并退出市场。然而,在养殖行情低迷及总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以人海战术及挖掘竞争对手客户为代表的营销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庞大的销售队伍及相应升高的销售费用日渐蚕食对虾饲料企业不高的经营利润,服务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促销、折扣、赊销等传统销售手段达到的增量效果也越来越有限。面对对虾养殖及饲料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如何调整和解决对虾饲料营销方面的问题,改善企业经营质量,已成为对虾饲料企业需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2对虾饲料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的现实性与必然性
客户的价值是不同的。管理学理论已证明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客户,而这20%的客户大多是老客户。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对客户价值的量化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找到价值客户,从而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向价值客户,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此外,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客户忠诚度,进而拓展销售市场。有证据显示,若客户流失率降低5%,则企业利润率增加30%以上。对虾饲料市场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潜在市场开发难度加大,买方对产品供给方的要求发生改变,客户期望普遍延伸。因此,重视和保持现有顾客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虾饲料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企业综合实力与企业网络关系能力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条件下,挖掘和积累客户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发展和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利益、情感和伦理上的关系,培养客户长期忠诚度,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成为对虾饲料企业的必然选择。受各种条件限制,短期内饲料企业可能还难以实施系统的CRM软件。客户关系管理不仅是一个软件而已,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商业策略。在目前情况下,通过将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些理念应用到对虾饲料营销之中即可以提高对虾饲料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经营业绩。
3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营销变革探索
3.1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思维转变
忠诚、持久而稳定的顾客群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未来的3~5年,对虾饲料企业营销的关键是争取和留住顾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顾客建立互相信任、稳定的双向沟通的互动关系。传统、单向、被动的适应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已经落在时代变化的后面,这种慢一拍的市场跟进不但不能享受到高额利润,而且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对企业而言往往还可能是致命的。为此,必须首先转变自身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理念,培训整个经营团队树立以顾客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的客户观,即:客户保持时间越长,获取该顾客的成本在每期分摊越低;长期客户更倾向于购买公司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会对企业的新产品、附加产品和相关产品感兴趣;长期客户更倾向于习惯性交易,交易稳定、持续,所以交易成本更低,交换效率更高,而其管理和服务的成本却更低;长期、满意的客户更乐于为企业免费进行正面的口传和推荐,从而吸引更多的新客户。站在对虾养殖客户的角度来说,目前对虾养殖已成为一个多种技术集成的行业,养殖户在资金、产品使用、养殖技术、信息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供应商的长期支持,因此也希望与对虾饲料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市场营销招生教学考核改革研究
摘要:
中职院校毕业生未经过高中阶段系统的数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相对于统招的大学生,其基础较弱。尽管参加对口招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对口招生学生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和调整,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现有教学及考核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之间的不适性主要表现在:数学、英语课时过多;侧重理论体系;存在填鸭式教学,等。因此提出大幅度修订培养方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强化就业及创业指导等建议。
关键词:
对口招生;市场营销;教学及考核改革
2014年,教育部提出将600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职业化转型[1]。根据国家的这一政策导向,很多本科高校开始了向“应用型”、“实践性”等方向的转变,并对某些应用型特征较明显的专业进行试点。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便是试点专业之一。宿州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15年,宿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招收了50名对口招生学生,尽管学校针对对口招生做了许多工作,但目前课程体系、授课模式、考核模式等仍然采用统招本科的培养方案。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的定位,更好地培养对口招生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变革。
一、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点
对口招生学生从初中直接考取中专,未经高中三年系统的基础课程学习,其与统招的本科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我国企业营销文化论文
一、选题背景
企业文化营销的难点不在于形成一个较正确的企业文化和文化生命周期,而在于凭借直觉、职业判断和某些科学根据,正确的创建(或革新)企业文化幷确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临界点,制定出一整套的营销对策,当企业文化陷入危机时能够力挽狂澜,拯救企业文化,开辟新通路。要使企业文化永葆青春,最有效的办法是创新和发展,将开创期和稳定期的临界点提前,稳定期和衰退期的临界点无限期推后。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的感受是对企业文化的价值或症结的最直观的反映。对企业员工而言,完全接受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是需要时间的,他们本身的观念与企业文化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这种文化冲突有时能对企业正常运作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建立(或革新)企业文化时,如何处理临界点,减少冲突,使企业文化和员工个人观念以最快的速度融合,成为企业文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文化营销的产生。企业文化营销是一种把“人”作为营销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外全体成员作为营销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活动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实现人的才能的全面发挥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建立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新动向,其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这一核心驱动力无不贯彻于企业文化营销的思想体系以及具体方法之中,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企业的自下而上发展之道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它激活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创建企业长久不衰的品牌,树立文明健康的企业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只有在理论上认识企业文化营销的理论内涵,才能使实践中的企业文化革新秉承企业文化营销这种先进的思想。 纵观拥有强大企业文化的企业,如可口可乐、IBM、松下等,无不有其完整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无不激励着无数员工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为企业品牌的畅销世界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做到了文化营销战略,幷且完全适合员工呢?许多业绩上的快乐会部分地被一些不快乐所抵消,这种内耗是否可以避免呢?本课题研究的企业文化营销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企业文化营销的重心,要使企业有活力有生气,帮助员工做出业绩是对员工很大的激励,员工工作中快乐、舒适的感觉通过转化为快乐的情绪而对员工产生影响的,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共同目标,群体生产率也会有很大提高。因此,企业完全可以给予企业员工最大的权力,将企业文化的未来交到员工手中,由他们来创建和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文化营销。由员工自己来制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结构,然后交由企业营销层完善和普及。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营销人员应该做出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提升而不要去扼杀员工的创造性。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营销。本研究将从关注企业员工的真实感受出发,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营销的相关理论,创建员工最认同的企业文化营销,分析企业文化营销的形成背景和建立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企业文化营销体系构建的策略。
二、选题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和企业文化营销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建立企业文化营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秩序的规范和成熟和持续发展,同时提供了具有创建性的企业文化营销的构建策略。
三、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的丰富、企业文化营销制度体系的构建和推动企业文化营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解决企业文化中的现实问题,促进企业文化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建立企业文化营销体系的构建策略,对于各个企业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AOL体系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探索
一、问题提出———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绩效的困惑
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是在完成专业大类基础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必修课程学习之后,学生选择《零售营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物流运营实务》课程模块之一,学习市场营销的专项能力,深入企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或进行零售营销、或进行网络营销、或进行物流运营的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营销状况,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集中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面向职业的模块化的综合实践项目为载体,贯通毕业环节,着重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两次(2011学年/2012学年)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集中实践课程评价并不高①,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不连贯、体系不完整、环节不清晰、检测不落实、绩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质疑课程,如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与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如集中实践课程实施环境与路径的延展和拓宽,如集中实践课程过后接续立项“实务专题”论文等具体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实施AOL体系,引领市场营销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AOL是一套规范、完整的学习质量保障系统,其主旨内容包括建立课程理论学习目标和能力养成目标;校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相符合;设置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与课程目标相匹配;收集、分析、公示课程评价资料,发现课程教与学存在主要问题;拟定课程教学改进方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问题解决———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市场营销专业秉承AACSB“目标驱动、质量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依托AOL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创新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建立集中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设置课程学习目标,拟定课程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效果评价,保障课程持续进步,从而使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可测、教学绩效显现。其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
(一)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需要描述该课程所期待的学习成果,当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能够知晓达到什么样知识水准、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课程学习目标引领课程学习内容、引发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决定课程的评价形式,导向课程的绩效成果。因此,课程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决定,并将学习目标诠释为可以观测、可以考量课程绩效的评价标准。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其学习目标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了解、熟悉营销职场环境;二是在工作环境中逐渐养成专业素质、练就专业能力;三是凭借素质和能力掌握专项职业技术;四是能够发现工作现场实际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四个层面学习目标表明课程学习的渐进过程,其各自对应的观测点反映课程学习的直接目的。
(二)清晰课程内容、转换课程学习方式和方法
新媒体下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短视频、公众号、直播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营销渐渐兴起。市场营销学理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当与时俱进。然而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人才供给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实践与实战、经典与风口、分析与解决方面的错位现象,原因是高校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模式在改革方法、师资水平、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存在问题。经过分析,尝试从教学改革的全局性、教师能力提升途径、深入性与普适性并存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市场营销;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皮特•戈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技术变革引起的传播媒介的进化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时代不断进步使新媒体内容不断演进,至今,新媒体的含义已经十分丰富,终端包含移动通信设备、PC电脑、数字电视;形式涵盖音频、视频、图文、语音、游戏等,由此衍生出短视频营销、直播营销、软文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使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逐渐提升。但现实情况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较低,而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需求缺口却很大。这种情况的出现,本质在于学校培养的营销人才无法与企业所需求的营销人才要求相契合。因此,如何改革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新媒体营销形势下企业的用人需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错位
(一)实践与实战经验的落差
一方面很多高校现有的市场营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对于新媒体营销的介绍篇幅较少,只占1~2章的篇幅。教师在授课时也是基于教材知识点的分布比例来进行教学安排,所以学生学习新媒体营销方面的知识较少,认识较浅;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现有的实践实训课程并没有从实战的深度来设计实践教学,而大多以模拟软件实训、短期低频率的线下营销“活动”以及只以小范围的引流为目的开展线上营销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学分或者平时成绩,很难从中持续性积累市场嗅觉和行业常识。
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一、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陈旧
在我国,市场营销概念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多数理论知识体系和教材内容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营销理论,其中的案例分析多为国外知名企业的成功失败案例,如《市场营销学教程》第二版中,第一章引进“日本企业成功营销组合”,第五章“雷利自行车的兴衰”,虽然对市场营销学学习具有导向型积极意义,但由于不同的经济水平和市场模式,这些教学内容也与我国市场实际情况不符。同时,部分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案例落后,不符合我国当下市场状况。市场上多数市场营销学教材多注重传统理论知识,忽视了例如网络营销、绿色营销等新兴营销概念的引入,滞后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时效性。
(二)教学大纲制订不完善
我国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知识实践应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时,多数学校的教学大纲制定更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体系的连贯,没有看到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际应用课程,学生应该具备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理论同实践断档,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弱。在社会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学生对理论知识夸夸其谈,但到了真正需要营销商品时则一窍不通,只能够纸上谈兵。这说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理念落后,大纲制定不完善,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考评方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科目考评方式多为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很大比重,平时成绩多为随堂测试成绩和出勤成绩,期末考试多通过闭卷考试笔答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测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考试分数,对日常学习流于形式,期末临时抱佛脚,毕业论文东拼西凑不成体系,既不利于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