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影视艺术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泛滥的商业化和功利化
在过去,中国高校教育同商业生产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开始推崇“教育产业化”。受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等主导因素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在产业化运作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却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在浮躁急进心态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片面地理解了“成功”一词的含义,总把学业的收获寄希望于走捷径,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暴露出急功近利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众多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影视演艺、节目策划、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职业出现了较大的市场空缺,这使得高校对影视艺术进一步提高了重视程度。如某些高校开设艺术教育类课程时为了迎合教育市场里学生的功利性追求和商业化的利益刺激,不仅减少资金投入,还在师资力量尚未足够的情况下就草草地进购了一批质量不够优良的教学器材,与此同时却设置了较高的生源上限和学费标准,导致学生在无法获得高效学习的同时仍要缴纳高昂的费用。目前,各个高校都开始或已经在艺术大类的专业下开设影视方向,或以普及影视类课程为目的设置更多的影视艺术选修课并成立影视学院,藉此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来缓和学校的财政压力。
2.影视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在过去,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建设相当不完善,众多的老一辈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掌握了电视技术基础、摄像技术以及节目制作编辑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旧有的师资水平不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飞跃性提高。早期开设影视专业的中国高校仅有北京和上海的几所,毕业生人数也比较少。现在虽然有更多影视艺术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补充到影视教师的行列中,但所占比例还不高,科班出身的更可谓是百里挑一。年轻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有所欠缺,水平也有待提高。总体上,目前高校影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和薄弱的。影视艺术教育的从业者大多不是来自艺术专业院校,而是知识背景构成复杂的“自学者”,水平层次良莠不齐。部分高校的艺术类院系甚至连一个专业的影视艺术类教师都没有,影视广告、影视编导、影视表演、数字媒体技术等影视艺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不是由外聘教师担任,就是由新闻传播、摄影艺术、文学艺术等类别的相关非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对影视艺术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教学技巧仍不够全面和精湛,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可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走上了不均衡的急剧扩张的规模化道路。
3.教学内容陈旧、体系固化难以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势必也要同行业动态的变化紧密相连,否则会让高校教育逐渐进入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怪圈。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对于日新月异的影视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现在众多高校仍然使用着陈旧的影视艺术教材,这样会让人才的培养脱节于社会,乃至降低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生命力。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尝试,国内高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围绕着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方针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各地区高校新兴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差别不大。放眼至全国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来看,总体的差异性也比较小。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了高校影视艺术类毕业生对相关电视传媒行业公司的吸引力,人们开始质疑高校教育的质量。为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影视艺术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战略转型
【摘要】全面普及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是提升全民艺术修养,培养影视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如今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技术+”背景下,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也从传统的课本、讲台转型新兴技术高度融合,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全新型教育战略形式。本文阐述了高校在普及影视艺术教育的同时,如何有效运用技术手段,提升专业高度,扩展普及范围,推动影视艺术教育的转型战略。
【关键词】技术+;影视艺术;高校教育;战略转型
电影和电视艺术也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艺术,这一门综合艺术类别结合了时空艺术和视听艺术。在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和传播的时间较晚,高校影视艺术的发展是一直到1985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开设高校电影课程的意见”的相关文件,要求将电影课程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选修课程加入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中。影视艺术教育的普及是培养我国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全民影视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在“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影视艺术在高校的教育中更要凸显专业特色及时代特征,技术创新的教育手段和目标也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融合了“技术+”基因的影视艺术教育生态也将更加明晰,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影视赏析类内容,它还包括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电影和电视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和发行,传播平台和衍生开发。并逐步构建其与教育系统互相影响和融合的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技术+”
1.新兴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顺应新兴技术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研究前沿技术并将其引入到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去,伴随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承担起“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历史重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破与整合,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高校的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认知计算、数字双胞胎等新兴科技有望在未来与影视艺术教育不断创新和迭代,形成多种技术与艺术的整体演进、群体性突破,必将促使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形成,进而推动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在高校中结合技术创新的教育战略转型。
2.“技术+”思维
影视文学与通识教育研究
一、通识教育的定义
通识教育(liberaleducation)在我国又被称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其最早是由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提出的。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潮的兴起,通识教育的概念也被再次提起,在张正兴所著的《论大学的素质教育》一书中,通识教育被定义为“大学本科课程中具有共通性、内容具有广度的部分,其包含试图为各学科学生提供一种应当共有的本科技能的有关课程学习。”[1]时代和地域不同,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也不相同。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元素,其包含专业教育以外的所有基础教育课程。相比于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技能的专业教育来讲,通识教育课程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识选修课是指为进一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出发点、以实现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为落脚点而开设的课程,各大高校在此类课程设置上通常具有较大自主权。
二、影视文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内涵
图像时代充斥的今天,影像的功能与魅力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而进入了我们日常的真实生活之中。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阻挡图像时代的发展,电影和电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影视文学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高等院校的教育不能与时代脱节,否则将给我们的人才培养留下巨大的遗憾。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标志无声电影的正式诞生,而电视诞生远远落后于电影,于1936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影视文学是伴随着影视媒介出现之后而诞生的新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传统文学不同,远远落后于传统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它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媒介的视觉文学,因此被称为“第五种文学样式”,作为文学脚本既依附于电和影电视剧的创作,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发展,21世纪以后各大高校顺应社会潮流,纷纷开设影视文学课。影视文学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其在学界并未有确切定义,我们通常所指的影视文学是一门“以探讨影视媒介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为重点内容的艺术形态”,其包含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再到影视媒介的全部转化过程以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自身传播属性,具体内容涵盖已完成影视媒介改编的电视剧本、电影剧本、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一切形式文学作品。简而言之,影视文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文学作品,还包括以影视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由此可知,影视文学教学拥有相对独立的属性,将影视文学课程植入到高校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影视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能通过观摩、动手操作等掌握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编导与拍摄、剧本写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技能。
三、影视文学专业教育与影视文学通识教育
从总体来看,高校各个院系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教育”一次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以前,我国的理工科院校甚至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中都没有开设文学课,只有部分高校开设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名家名作。而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入大学教育体系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呈现汹涌澎湃之势。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各高校积极开设影视文学课程,高等教育中的影视文学课程,分为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与影视文学通识课程。影视文学专业授课对象既包括影视专业本科生,还包括学术层级较高的研究生、博士生。而影视文学通识教育的对象则主要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或本科生。由此可见,影视文学专业课程同影视文学通识课程有着不同的对象和目标。影视文学专业课的主体是文学课程群,其中主干学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学。影视文学专业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中文类基本知识,奠定文学基础,提高文学素养,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文艺编导能力。从目标角度而言,影视文学通识课“并非要求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能,而是侧重于受教育者相关素养的提升,其同大学生科学素养、艺术素养、文学素养、心理素养、思辨素养的综合素养培养目标相适应”。由此可见,积极开展影视文学通识课程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艺术鉴赏力,从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良好基础。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综合型、能力型人才的关键。
四、影视文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影视传媒高等教育现状
摘要:越南影视传媒教育在东盟十一国内具有一定的自身发展特色,相较于其他国家,其传媒类学位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目前,越南国内综合类大学相关教育尚处于空白状态,但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但受越南社会各方面影响,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宏观发展环境一般,受重视程度较其他学科而言明显不足。
关键词:东盟;越南;影视传媒;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中国教育部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行动》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持续推进我国与各国的教育合作。越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对越南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加快相互间的教育合作,助力“四个推进”计划的实施。根据越南政府第14/2005/NQ-CP号决定《越南大学教育2006年至2020年基本与全面的革新》以及第711/Q-TTg号决定《2011年至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越南的高等教育建设要与国家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匹配,要以使越南逐步融入全球化国际关系以及越南人民日常学习需求为导向。
二、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现状
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导向下,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的高等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能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提并论。因此,就目前而言,以河内国家大学、河内理工大学和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在影视传媒类专业建设上,尚无建树。相反,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虽有不足,但已经较为完整。
(一)高等学位教育:影视叙事技能为主导
影视动画专业字体设计动态教学创新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字体设计动态化表现已经较为普遍。现如今,影视动画广告市场极为稀缺动态字体设计人才。影视动画本科院校的教学,应结合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字体的动态设计教学培养,以全新的教学视角与理念对影视动画专业字体设计课程内容与方法进行创新改革。
关键词:字体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动态;教学创新
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因素,它在影视动画片头中的设计也将影响着观影人的观影第一印象,而片尾的字幕动画也是对整部影视动画的全片总结与质量提升。字体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在整个影视动画学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在高校影视动画专业培养中,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重要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不能适应当前数字化高速发展的影视动画人才市场需要,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落后,忽视了影视动画专业的动态影像艺术形式,无法突出影视动画专业的动态性与创新性。作为影视动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紧跟市场发展的需求与现代影视动画技术的发展,及时对影视动画专业的字体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1传统影视动画专业
《字体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影视动画的专业深度
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的高校字体设计教学中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依托传统字体设计内容已不能体现影视动画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人才需求。在教学课程中,缺乏时代创新性,以平面类国内外经典字体设计为案例教学,对汉字设计教学案例,尤其是对影视动画片头字幕的汉字设计应用案例较为缺失,同时在案例阐释及实训项目安排上也较为缺乏。在课程教学实训项目中,字体设计课程与其他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且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影视动画专业课程间的穿插联系,因此在实训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专业层次感与专业设计感不明显,缺少影视动画专业教学的专业深度。
农村题材的影视动画教育模式浅议
在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下,高新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传统影视动画被故事场景更逼真、视觉效果更震撼的影视动画取代。新媒体是数字化平台,是互动性平台,更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智力的资源平台。新媒体背景下农村题材影视动画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元,不论在戏剧体现还是故事创意上,均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袤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发生深刻改变,使得农村题材影视动画作品的素材更加丰厚,越来越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新媒体和社会巨变的双向推动下,农村题材的影视动画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高校的影视动画教学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着眼新媒体发展方向,提高教育实效性成为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影视动画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专业,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影视动画的传播环境,对影视动画的角色表达和动画分解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信息技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更加紧密。同时,影视动画需紧跟时代脉搏,并不断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及其给影视动画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对具体教育模式的分析。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在授课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来看,人才需求是多元的。影视动画教育以农村题材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双创人才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能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具有竞争性的人才。具体的课程教学可尝试将乡村发展的现实案例应用于影视动画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作品制作的机会。专业授课中还应结合新媒体相关知识,在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尝试参与新媒体传播的相关项目,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各大院校可与影视动画行业相关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技术层面的实践机会,可与地方政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走进乡村,进行体验式学习,实现对理论学习的发展和升华。乡村应该成为影视动画专业教育重要的实践基地,而新媒体技术和双创思维应该成为影视动画专业教育的指导方向。
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融合,为学生打开专业实践的新窗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全国人民凝聚力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之一,展现农村新风貌题材的影视动画无疑成为一股重要的新兴力量。在此背景下,影视动画专业大学生应承担起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乡村面貌的艺术创作和传播责任,在新媒体视域下探讨农村题材影视动画的艺术展现方式。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和艺术元素,乡村文化是展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支撑,将影视动画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相融合为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开辟了重要渠道。在新媒体用户数量成倍增长的今天,多维度、多渠道的信息共同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审美取向,因此,只有更多出类拔萃、文化内涵深厚的农村题材影视动画呈现在大众面前,才能唤起人们心中久违的温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高校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在保障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挖掘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有效结合专业理论、场景布局构建全新的影视动画教学系统。高校也应重视独具中国特色的表现方法、表达方式及表演形式,典型案例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创作的皮影剧《猴子捞月》。高校还应致力于为农村题材的影视动画提供更多创作视角,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与现代电影技术形成良好的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表现方法仍能散发出无穷魅力。4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动画的制作效率提高了,给观众带来的愉悦感也提升了。影视动画教育模式应保持持续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农村题材的影视动画的影响力,用实际教学成果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华文化腾飞。
作者:万芳芳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专业交叉性
摘要: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是艺术设计大类专业的两个重要的专业方向,面向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虽然差异很大,但是其设计思想根源是相通的,本文就环境设计和影视动画这两个专业交叉性进行研究,探索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思路。
关键词:环境设计;影视动画;交叉;融合
一、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专业概述
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隶属于艺术设计的大专业方向,亦是艺术设计中两个主流的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对象空间环境;影视动画专业的研究内容是动画片的设计与制作。虽然研究的方向与内容各异,但其原始的设计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在强调专业融合的今天,作为专业老师越来越深刻的发现,在许多专业内容上各自都存在短板,需要跨专业学习才能补齐。于是,我在全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实验性的将环境设计影视动画这两个专业的某个课程进行联合交叉,最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环境设计专业短板
环境设计是以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实际的应用方向是从事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具体内容是制作室内外设计图和效果图,随着时代的发展,静态单一的效果图越来越难以满足甲方的要求,场景动画漫游成了行业的发展方向。那么问题来了,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只针对于场景的单帧图片设计,而动画渲染、剪辑和后期制作隶属于动画的专业范畴,至此,环境设计教育出现了一个短板——现行的培养计划缺乏有场景漫游动画课程。
三、影视动画专业短板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初探
摘要:人物形象设计,是基于一个影视人物塑造中非常基本却能直接从视觉效果上完成人物形象打造的形象塑造环节。故事情节的形成和流转,故事讲述中的情感表达,都是通过人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反映和表现的。适宜成功的人物形象设计,为整个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情感表达起烘托和辅助作用。因此,针对人物形象设计的环节进行专项分析,对于提升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设计的个性化和生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影视作品;人物形象塑造;形象设计;设计要点
从影视作品人物形象设计这项工作开展的专业角度分析,可知人物形象的形成是与化妆造型、服装设计和色彩设计等多方面的专业设计有紧密联系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在不同的设计环节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形象设计效果,需要注意不同的设计要点和方法,只有在掌握科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出一个符合影视作品情节和情感表达需要的人物形象,形成人物形象和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同步得到彰显和突出的效果。
一、影视艺术与形象设计
1.影视艺术的内涵
要想通过科学的方法完成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工作,首先应对影视艺术本身的丰富内涵有一个全面丰富的了解[1]。影视艺术,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从表现形式和特点上,兼具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双面特征。一方面,能够满足时间艺术对于画面展示的延续性要求,从而通过时间的持续,完成整个影像的完整呈现;另一方面,影视艺术还兼顾空间艺术特征,在画面展示中使影视作品和人物形象的呈现具有多角度的艺术表现力,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影视艺术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而从本质上来分析,影视艺术实际上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总称,电影艺术是原始的影像艺术的来源,而电视艺术则是在电影艺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两种艺术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虽然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从形式上来说,影视艺术的产生,意味着两者也处在不断融合发展的状态。
2.形象设计的内涵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