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影视艺术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分镜头教学模块实践
摘要:为了对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分镜头课程进行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得到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块设置以及教学安排,让教学更有目的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文章通过对分镜头课程的教学进行模块化拆分,同时按照业界流程延续到分镜头的上下游环节,按照业界需求以及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模块设置,并据此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总结经验。文章认为模块式教学在教学中较好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分镜头;教学模块
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相关专业有一个基础的也是必备的课程——分镜头脚本,该课程对于学习影视动画的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能让学生明白一部影片如何从文字化的剧本到达最终的成片。分镜头脚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中间媒介的作用,还能让学生明白镜头的概念,以及对于故事情节和影片节奏的走向控制。在进行分镜头脚本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循序渐进并且符合业界生产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富有成效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经验是很重要的。
一、分镜头概念模块
这是课程一开始的环节,主要为学生讲解分镜头的相关含义、内容、作用等知识。分镜头又被称之为摄制工作台本,也是将文字转化成试听形象的中间媒介[1],主要任务是根据剧本来设计相应画面,把握影片的节奏和风格等。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形象的案例来把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具象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理解。并且重点强调分镜头脚本是介于剧本和最终成片之间的中间媒介概念,可以通过已经上映过的影片的剧本、分镜头脚本、成片进行讲解。为学生细致地介绍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出示详细具体的分镜头脚本表格,一一讲解表格内包含的场号、镜号、画面、描述、旁白/对白、景别、机位、音乐、音效、时长、备注等内容。对于容易混淆的场号、镜号进行说明,对每个镜头画面的内容要求、比例进行讲解,以及旁白/对白如何区分、音乐音效如何注解说明也为学生做出演示,还有单个镜头时长如何进行估算、景别和机位如何描述等方面都做出细致的讲解。还需要为学生概括性地讲述分镜头脚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作用,比如,分镜头脚本是作为前期拍摄的工作台本,导演以及相关人员可以看着分镜头脚本安排具体的拍摄事宜以及现场调度;分镜头脚本可以作为后期剪辑制作的依据,后期制作人员可以看着分镜头脚本梳理影片素材,整理故事线,能极大地提高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分镜头脚本还可以为时长、经费预算等提供参考,能够通过单镜头的时长估算整片时长,通过计算涉及到的人员、场景、道具等预估出需要的经费预算。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分镜头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分镜头拆分模块
待学生有了对分镜头脚本的基本理解和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进入分镜头拆分环节,分镜头拆分模块可以提供一个分镜头脚本模版发给学生,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影片片段,实拍类、动画类都可以,让学生按照脚本模版把自己选的影片片段进行拆解,按照单个镜头的格式,填入模版内,10个镜头左右就可以。同样也要提醒学生,按照标准的镜号、画面、描述、旁白/对白、音乐、音效、时长等正式的分镜头脚本规格来进行填写。在学生填写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享,讲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片段,为什么这么划分镜头,描述这么写的意义是什么,旁白/对白的切分有什么注意事项,音乐音效怎么表达比较好理解等等内容。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通过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方式,让学生开始介入到正式的分镜头脚本实操上,自由选择影片进行拆分,一个影片片段不会让学生觉得一下子压力太大,容易上手也比较喜欢;同时,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练中,自主地、深入地开始建立对分镜头脚本的实际认识,明白单镜头画面、画面描述、旁白/对白、音乐音效等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还有就是选用的影片片段是比较出名的作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在分镜头拆分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一部优秀的影片进行故事衔接、镜头切换、节奏把握上的细致和用心。
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深度融合
美术设计的拟真平面直觉,与光影艺术的拟真现实幻觉,分别为影视艺术作品建构起了关键的静态与绝大多数动态的视觉要素。然而,我们知道,任何影视艺术作品都具有完全的动态性,都是一种拟真现实的活态艺术。因此,在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这一动一静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艺术规约,这种艺术规约就是形诸于艺术设计学的影视艺术视域时空,在艺术设计学的影视艺术视域时空之中,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二者之间又是如何协同工作,并且形成更加紧密的关联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我们解开艺术设计学作用于影视艺术的一大难题。
一、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统一性研究
(一)艺术内核的统一性
影视艺术作品实质上是在艺术设计学视阈下,由艺术法则、艺术元素、艺术过程、艺术内容、艺术表现等所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意识实体,在这种意识实体之中,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二者又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才使得观众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以意识中的伪自我参与了艺术中的伪现实,并徜徉于超现实的意识实体幻象之中。光影艺术的内核在于拟真现实幻觉,美术设计的内核在于拟真平面直觉,实际上,从拟真的目的与意义观察,二者具有艺术上的统一性。因此,以艺术设计学视阈而言,二者所拟真的自我意识并非关系型的,在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驱策下的拟真自我意识的陌生化游离,早已摆脱了本体自我意识的关系限制,这种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驱策下的自我意识拟真悬置,仅仅只是光影艺术工作与美术设计工作的一种表象而已,深入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内核,我们看到,二者的统一性恰是开启观众艺术幻境之旅的唯一钥匙。[1]
(二)艺术内聚的统一性
由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艺术内核统一性可见,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具有相同的衍生内核,这一衍生内核均聚焦于拟真目的,在针对拟真目的聚焦过程中,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工作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都是离散性的,这种离散性表象之所以未能使得影视作品分崩离析,其中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光影艺术工作与美术设计工作均具有艺术设计学的内聚性。并且,由于影视作品原始文本的规约,二者的内聚性无论是从表象上,还是从意象上都必须具有最终的统一性。美术设计的拟真平面直觉与光影艺术的拟真立体幻觉内聚的统一性,最大限度地平滑了整个影视艺术时空的陌生性,以至于令观众在这种拟真直觉与拟真幻觉的潜意识驱动及牵引之下,已经意识不到现实时空的背反,由此可见,这种深度融合的时空幻像技巧,已经成为了营造隐喻世界、艺术世界、幻像世界,并打通视觉知觉的唯一钥匙。例如,在《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中,即以后现代的光影艺术技法与美术设计的艺术内聚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时空化的剪切拼贴,从而形成了一种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高度统一性表达。
(三)艺术内涵统一性
融媒体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缺乏与时代背景的结合思考。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中缺乏面向融媒体时代背景的教学目标定位、没有形成明确的产学研结合发展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并提出了基于融媒体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提升方法,认为首先应设计面向融媒体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目标体系,并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看、临、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思路、加强现实情景训练和阶段性总结、形成项目标准的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媒体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闻媒体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专业和学科,其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就是一项近年来才兴起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1]。其主要针对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具备艺术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专业学生,学生的就业去向包括电商网页的美术设计制作等。目前,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求仍较大,但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培养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学者对此开展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2]。例如,胡睿等认为信息革命给传统的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数字媒体艺术正是这个时代孕育而生的朝阳产业,教育规模在逐年增长,出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包括专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生源选拔不合理等[1];陈星海等在分析“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原理与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弊端的基础上[2],提出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的条件与基础[2],并以浙江工业大学界面交互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其实施环节与内容。本文根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专业教学的提升方法研究,对专业的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的媒体传播专业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因此时代背景对其影响较大,该专业的发展提升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思路,但由于专业发展的时间还较短,因此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面向融媒体时代背景的教学目标定位
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定位很不明确,缺乏一个明确的、具有先进理念的角色定位。对于整个专业而言,教学目标与学生培养的目标是息息相关的,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教学过程怎么区分先后、教学评价是否合理等内容,而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许多院校的相关专业仍没能真正认清时代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不能突出学生毕业后岗位所需要的目标需求,导致学生难以从现有的教学目标上获取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要求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时代的发展背景,形成对应的有需要、目标地专业发展,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境,避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产生茫然和迷惑[3]。
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专业交叉性
摘要: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是艺术设计大类专业的两个重要的专业方向,面向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虽然差异很大,但是其设计思想根源是相通的,本文就环境设计和影视动画这两个专业交叉性进行研究,探索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思路。
关键词:环境设计;影视动画;交叉;融合
一、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专业概述
环境设计与影视动画隶属于艺术设计的大专业方向,亦是艺术设计中两个主流的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对象空间环境;影视动画专业的研究内容是动画片的设计与制作。虽然研究的方向与内容各异,但其原始的设计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在强调专业融合的今天,作为专业老师越来越深刻的发现,在许多专业内容上各自都存在短板,需要跨专业学习才能补齐。于是,我在全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实验性的将环境设计影视动画这两个专业的某个课程进行联合交叉,最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环境设计专业短板
环境设计是以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实际的应用方向是从事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具体内容是制作室内外设计图和效果图,随着时代的发展,静态单一的效果图越来越难以满足甲方的要求,场景动画漫游成了行业的发展方向。那么问题来了,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只针对于场景的单帧图片设计,而动画渲染、剪辑和后期制作隶属于动画的专业范畴,至此,环境设计教育出现了一个短板——现行的培养计划缺乏有场景漫游动画课程。
三、影视动画专业短板
动画艺术的美学思维
在动画艺术创作中,中国的动画艺术家运用中国特有的美学思想及艺术元素(如国画和戏曲等),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的观众,为中国动画艺术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同时,中国动画也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滋养使得中国动画具有了独特的人文内涵与美学品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动画精品,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鹬蚌相争》《草人》;动画片《渔童》《过猴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 中国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动画的精魂,它的形成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长期影响着国内动画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向,而且为世界动画艺术发展注入了生机,以至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的动画创作。动画艺术中的美学思维是动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思想和方法,也涉及影视银幕设计造型运用的规则,对中外动画艺术中的最新表现形式、蕴藏内涵、美学背景及其流派纷呈做细致研究和深层挖掘,对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一)着重动画艺术美学思想的研究。与电影文化研究领域、美术及艺术设计领域、音乐艺术领域和建筑设计领域相比,中外动画艺术创作尤其是相关理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由于处在微弱的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引起动画艺术影视学者们足够的关注,尤其缺乏在哲学文化背景下的系统性研究,这说明动画影视艺术专业和行业还没有能够成熟深化到一定程度,需要学术上的进一步推动。 (二)动画艺术影视美术设计作为电影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观念和美学思考也应是遵循艺术哲学思潮的,它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哲学思潮不可分割。特别是当代动画艺术短片中的设计美学和思维处于一个开放的领域,一些前卫的美术师和导演已经把新的思维和哲学带入到动画艺术设计中,在某种意义上,当代动画美术设计正在变成一种更具辐射性、内在性和观念性特征的视觉艺术,赋予当代动画艺术造型美学以独特的魅力。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活动,都和时代的美学相对应和契合,而动画艺术设计美学的确立与发展,无疑与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和发展密切相关。动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和活性的造型文本,是和时代的哲学思潮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 (三)从目前大的视觉艺术环境看,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为动画艺术影视美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土壤,其所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和前卫性使得当代动画艺术设计乃至当代动画创作可以吸收很多营养,能够获得不可预测的未来生命特征。关注当代艺术哲学的发展趋势,扩大视野去了解相关艺术与技术的实践和探索,站在兼容并包的角度和现时文化情境的高度来整合新的艺术经验,应是动画艺术研究者的时代使命和责任。中国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研究的方向,一方面直接面对当代的最新艺术设计和思潮,并把它作为对中外动画影视美术理论前沿动态的一种追踪描述;另一方面,就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实用价值而言,旨在通过分析当代电影艺术表现、造型与叙事的关系,使其创作经验和思维对于现在或将来的动画美术创作实践有着借鉴作用。当代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是多元共生、相辅相成的,因此,动画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学观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美学观的多元共生,它是以多种观念混合形式产生。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动画艺术的美术思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方式: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经典动画影片,以及能够体现动画艺术中美学思想上具有典型特征和独特设计的影片做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影片大多是早期动画作品中的经典片子;个别独异的片子选自欧洲动画艺术短片中一些先锋之作;筛选具有当代动画艺术美术设计新思想和新思维的代表性,同时这些影片大多是在各国际电影节尤其是奥斯卡获得美术设计方面奖项的影片。2.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如从美学思维入手,对中外动画艺术中先锋设计的多元构架进行梳理分类、研究剖析,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全新的切入视角和分析框架。3.从理论高度研究动画艺术中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艺术表现的活性思维,突破一般性的总结概括分类,直接针对动画电影中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和实践、思维方法,为银幕造型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4.从美学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当代中外动画艺术美学上的多元化现象,体现理论型文章的思辨意识,并且始终用一种开放的当代观念和辩证态度进行论证。5.从广阔的视觉艺术视角和现时文化情境中关注中外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涉及当代艺术的众多领域和哲学流派,具有艺术美学普遍的一致性和跨学科的参考性。在研究方法上,动画艺术专业属于美术、文学、音乐学和电影学的交叉方向,其以美术设计为主体,为动画的艺术语言和拍摄制作过程服务,本质上应归为艺术设计或艺术造型的一个分支。因此,运用研究艺术设计的方法来研究动画电影美术设计是较恰当的方法。 哲学介入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引证哲学,是艺术理论研究深度的核心标准之一。动画艺术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的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参考当代造型理念、观念艺术的方法和当代哲学观念对其进行研究,应该能切入本质,探索出对新时期的动画艺术美学具有指导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的双重学术结果。
人物造型化妆与色彩设计艺术探析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物造型化妆的各类要求,通过研究与调查找出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如色光原理与色彩冷暖等,并利用色彩设计艺术中的色彩元素与色彩搭配展现出其在人物造型化妆中的实际运用,了解色彩艺术设计与人物造型化妆间的联系,从而改善人物造型化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人物造型化妆;色彩设计;艺术分析;色彩搭配
造型化妆中的主要依据为人物的职业、身份、生活环境或特定经历等,人物造型的色彩也会随着头饰、场合、时间与年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整体色调也会受到人物的情绪与环境影响,与剧情相符的化妆能帮助演员更好地找到表演的感觉。
一、人物造型化妆的各类要求
(一)造型化妆的要求。人物造型化妆会出现各类变化,其最为重要的变化即属色彩,无论何种化妆造型都要为人物服务,其化妆后的人物应反映出该剧作的主题,这也成了演员塑造人物的根本目的。对于一个化妆师来说,其不但要拥有较强的造型化妆技术,还要拥有极强、极丰富的艺术修养,才能利用化妆造型将更多真实与鲜活的人物呈现给观众。比如,在影视剧《八路军》中,该剧作对于造型化妆的要求,除了每个人物要贴近历史史实外,还要利用化妆反映出该阶段战争的不易,通过良好的造型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抗战的历程演绎出来。在造型化妆的技巧上,该影视剧采用了特效与色彩,比如,在处理眼伤时,化妆造型师需将受伤的眼角向下拉伸,并把剪好的胶带放置在该演员的外眼角部位,再涂上少许红色,增强真实感。
(二)舞台剧与影视剧在人物造型上的要求。从影视剧与舞台剧的造型化妆可看出二者的区别,具体来说,舞台剧人物的化妆,其主要的功能与要求为其造型要符合剧情需要,利用配饰、发型或妆容等造型手段来凸显出人物,让角色与演员间的距离迅速拉近,有效打破了角色形象与演员自身容貌的差异感;从职能角度上看,影视造型与舞台造型相似,在观演关系上却出现了较大差别,影视剧会聚焦于每个演员的面部表情,即在细节上对人物造型的要求更高,因而影视剧中的造型化妆多采用减法式或因地制宜,依照演员本身的条件来降低面部痕迹,从而增强人物特色。而在化妆的技巧上要不留痕迹,最大限度地做到和谐自然[1]。例如,在拍摄歌剧《拉贝日记》时,由于该人物原型的发量较稀少,在舞台剧中只需运用乳胶头套即可;在影视剧中随着镜头的像素愈加清晰,只采用乳胶头套会给观众带去极强的粗糙感,因而影视剧内的造型问题则要利用适宜的造型技巧。比如,为做出光头效果,演员可在光头的基础上在头上粘贴发片,以此来凸显出头发稀疏的视觉效果。而从妆面上看,在舞台灯光的映衬下无论是色彩还是面部结构都会显得苍白、扁平化。在拍摄《拉贝日记》的过程中,由于该剧是由中国人与外籍演员共同扮演,在灯光下若中国演员不进行适当的妆面修饰,在与外籍演员对比后,其饰演的人物难以具有说服力,也会降低观众的观影效果。因此,在造型化妆上,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剧虽没有明确规定,但造型设计师要依照剧本,充分分析人物,利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与材料来创作出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
二、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艺术设计管理的应用
作者:朱孟伟 付凤华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下面笔者从艺术设计管理在影视动画设计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浅谈解析,如何组织、协调、管理团队合作及如何控制、协调、完成项目制作流程中每一个环节。影视动画设计不管是二维技术还是三维技术,其制作流程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都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影视动画制作前首先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策划,这个策划实际就可以归结为艺术设计管理。对制作整个动画的目的、针对对象、主题创意、风格、时间、成本预算、收益、制作工期、预期效果、衍生产品、人员分工等进行详细的艺术设计策划与管理,然后严格按照此策划执行后续工作。整个策划越详细越完美,后续工作就越明确,便可更有效的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好的节约成本,体现出了艺术设计管理在行政管理上的目标、计划、组织、控制等作用。
艺术设计管理不仅在影视动画设计的总体策划中作用明显,且在后续整个项目工作制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总体策划,开始着手前期准备工作,在总策划中有了主题,或者是一个创意点子,不等于就完成了剧本创作,首先要将创意点子发展成一个故事,为了使故事更完整,还需要精心设计和观众的互动与沟通。了解针对对象喜爱什么样的潮流动向及审美情趣,在细节构思上尽量投其所好,满足对应年龄段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和喜爱,达到预期效果。这些便需要通过艺术设计管理来正确的定位,基本过程开始于创造性的头脑风暴,之后是细致和有选择性的观察、探讨及删减,由此慢慢整理出动画文学剧本。而文学剧本仅是针对对动画片创意将头脑风暴后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做一个阐述,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动画制作。而具体每一个镜头如何呈现则需要导演来指定,这个指定的过程也是艺术设计管理的过程,是导演对整个动画片画面的规划过程,是根据蒙太奇手法将剧本分成若干个镜头画面,依次编上镜号,表明用什么景别,写明拍摄处理要求和音效对白、字幕等处理方法的文本,即文字分镜头台本。这个文字分镜头台本的画面感很强,看文字如看画面一样,是绘制画面分镜头台本工作及中后期制作的依据。
有了故事及文字分镜头台本后开始角色设计创作及场景设计创作。首先,动画角色也就是动画片中的演员,是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剧本中的文字描述的抽象形象,通过想象完成绘制的。它们的生命由编导者给予,它们的性格、情感、心理等也是源自编导者的主观意图。动画造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种类型,什么样的才是适合的,什么样的才是能赢得观众喜爱的及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这个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进行创意创新,如在外形特征上夸张一点、奇特一点,有个性一点、时代特征强一点,有特色一点。
当然动画形象也不是凭空乱画的,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进行筛选、提炼、概括、综合的创作过程,另外动画造型设计的创作还要考虑到衍生产品的营销问题。其次,动画场景设计,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美术风格、围绕在角色的周围,与每个镜头的动画演员发生关系的一切景物,包括有动画演员在活动或表演的特定场所、陈述的道具、自然、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一些群众演员等。场景设计不是任意随便画的,而是为动画剧本及角色演员表演服务的,而是要根据需求完成它的使命,如:交代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气氛、刻画角色性格、担当动作支点、强化矛盾冲突、叙事功能、隐喻功能等。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及设计好每一个场景应该如何来发挥其作用。动画造型及场景设计的过程体现了形象策划学、美术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学等在艺术设计管理中的交叉综合应用。
接下来是根据文字分镜头台本进行画面分镜头的绘制,动画影片中每个镜头都对应着一副样本图画,主要是表明镜头中角色与场景直接的比例关系,在图片的旁边或底部会有对该镜头的内容及镜头运动的处理方式、时间、对白、动作等简单陈述。实际也可以作为对整个动画中后期制作的艺术设计管理标本。在中期制作中,二维与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是不同的,目前基本都以水流线设计的形式,但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每个工种所需掌握的技能专长也不同,如传统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师完成原画后要给动画设计师加动画,动检师进行动画动作流畅检查,再到上色师根据色指定完成动画的上色工作,最后将上色好的镜头填好摄影表进行渲染处理。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的设计师,如何协调他们有序工作,共同顺利完成创作,这就体现了艺术设计管理中有效的分工及协调管理团队合作的作用。最后观众所看到的影片效果都是通过后期特效及编辑软件来完成的。后期制作包括镜头画面较色、镜头特效合成处理、转场效果、片头制作、片尾制作、对白字幕制作、声音编辑、镜头剪辑与顺序编排、影片输出等内容,可概括为特效合成制作、非线性编辑和影片输出三大部分。在制作这部分时,在掌握技术后应该有良好的审美趣味,色彩感官强。这个过程与前期及中期制作的好坏关系很大。
例如,前期创作的分镜头紧密详细,中期制作严格按分镜头制作,那么基本上所有的镜头剪辑在之前已经全部定下来,因此在动画后期里则不再需要大量剪辑及考虑镜头之间的衔接关系,但对于画面色彩可以根据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但在反复斟酌及影片测试中可对一些微小的细节进行调整,使动画影片更流畅更能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这个过程为艺术设计管理中设计形态与色彩意识提高了广阔的表现空间。整个动画设计完成后即将上映,通过票房来验收预期效果是否达到,以及后续衍生产品的设计与销售情况,产品专利、品牌标志等是否申请了专利,保护了知识产权。这就涉及到了艺术设计管理中的广告学、营销学、经济学与法律学等的交叉应用。
专业教育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与现实主义
文学思想就是关于文学的观点和看法,是对文学的理性认识,比如对文学本质、功能、起源和创作原则等方面的认识都是文学思想的问题。文学和人物形象设计都是艺术形态或者审美形态,只不过二者借助的媒介不同,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建构美,而人物形象设计是通过活的人体的装饰(发型装饰、妆型设计和服饰设计)来展现美。从它们所借助的媒介可以看出,文学更抽象一些,人物形象设计更现实具体一些。但无论怎么说,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属于艺术审美形态,它们在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上是可以打通的。人物形象设计既然是审美性的实践,那这个专业就必须树立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美塑造美是它的最终目的。第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必须面对市场实际。这个专业的教育一般是为舞台、影视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设计提供专门性的人才,充分研究当前的市场,考察舞台、影视和现实生活人物形象设计的审美趋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人物形象设计教育从市场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保持同步发展的态势,但也要避免被市场这个现实牵着鼻子走;第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必须面对个人的实际。每个人的身体外形特征、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是不同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必须教会学生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量体裁衣,要在具体的设计中充分研究个人的这些不同,才能做到从个人的具体实际出发,通过外在形象描绘触及到他的内在精神风貌,因为“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内在体验或内部环境的描绘是更具有决定性的手段,而对人物内在生活体验的描绘便是对人物的`智慧风貌’的描绘。”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的品质提高与文学意境
有人在评价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时说:这种过度盲目和自我的失去,最集中地体现在片面强调突出设计的视觉化等形式因素的追求上。,片面追求形式因素的确是现代艺术设计占领市场的一种方法,但这个追求本身是背离艺术设计宗旨的。作为艺术设计的分支学科人物形象设计也存在这种趋势,虽然人物形象设计是为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但它的内容绝不仅仅包括外在形式,如服饰、化妆、发型等,并且应该也包括内在性格的外在表现,如气质、举止、谈吐、生活习惯等等。从这一高度出发的形象设计,化妆师或服装设计师就要通过对主体原有的不完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来达到有利于主体的目的,传达主体的内在个性心理和精神要求。因而,真正的人物形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用优质的外表展现个人完美内涵,需要深入了解人类群体共性中的个性化元素。作为一种以活的人体为对象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是现实性的运用,还有注意通过体型、妆面和服装款式的设计传达这些具象后面所隐藏的具有美学意味的个性心理和文化品位。也就是说人物形象设计要“充分考虑了人的精神需求———其中包含审美、功能、价值等一切相关因素,我们可称此为艺术设计。”文学意境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审美形态,与西方的文学典型相对应,指“创作主体以内心营造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为基础,能表征作者对宇宙人生万象的体验,又能唤起读者无限情思和丰富想象的艺术审美世界。”文学意境的实质在于通过营造具体的意象来传达隐藏在意象背后的东西,在文学理论中把它称之为象外之象或者象外之味。
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学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学最直接的交叉点就是二者都涉及人物形象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现实中的人,后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舞台和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的化妆本身就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而舞台和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的化妆则必须根据它们的文学剧本或者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最后通过演员表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通常是在导演指导下,对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通过自身形体表情语言进行二度创作,演绎成直观生动且鲜活具体的舞台或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立体地走出来,让观众们更亲近、更有内涵地理解人物和把握人物,从而认识社会、领悟人生真谛。”
作者:延宇馨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